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针对中国戏剧重新“定位”所涉及的思想观念、“市场化”、娱乐功能、大众文化批判等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文章认为,中国戏剧的变革与转型任重而道远。20世纪90年代以来戏剧的“边缘化”从某种意义上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对戏剧市场化和娱乐功能不能笼统地肯定或批判,必须结合具体的社会思想文化语境在特定的层面予以剖析,在肯定其历史意义的同时,也要看到它的消极面。

  • 标签: 中国戏剧 市场化 娱乐 定位
  • 简介:中国内地现行戏剧导演人才的培养存在以下误区:教学模式虽有利于夯实写实主义戏剧的导演基本功,但遗憾的是缺少听觉元素和视觉元素的训练;教学方法重构思轻操作、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和实战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局限在现实主义的风格流派及其作品上,而置身于丰富多彩的世界戏剧潮流之外,缺乏对经典剧目的实验和戏曲传统的认同;学科分类上,戏剧导演与影视导演混为一谈,反映了对戏剧本体认识的严重不足;教学体制上,四年的学制与批量生产的招生规模并不符合导演人才境界。凡此种种,都需要我们转变观念、拓展思维空间,方能迎来导演人才培养的美好明天。

  • 标签: 中国 戏剧导演 教学 误区
  • 简介:今年,中国文联、中国剧协主办的第二十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大赛分东西赛区先后在杭州和成都举行。四十余名来自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及中直院团的戏剧演员参加了角逐,共演出了京剧、昆曲、越剧、豫剧、河北梆子、川剧、秦腔、蒲剧、锡剧、粤剧、楚剧、黄梅戏、吕剧、滇剧、藏剧、平调落子、瓯剧、话剧、歌剧等四十余台剧目,演绎了“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深刻寓意,为观众带来了巨大的文化和精神的享受。

  • 标签: 中国戏剧梅花奖 大赛 评奖 中国文联 戏剧演员 河北梆子
  • 简介:中国文联、中国剧协主办,全国各省区市剧协、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协办的“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30周年系列活动”8月31日在京拉开帷幕。“梅花赞——中国戏剧梅花奖创办30周年专场汇报演出”31日晚在北展剧场举行。此次演出坚持了节简办会的原则,坚持公益演出。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季国平说:“一桌二椅是中国戏曲的美学原则,节俭是中国剧协的一贯作风。”

  • 标签: 中国戏剧梅花奖 纪实 汇报演出 中国文联 党组书记 美学原则
  • 简介:在2013年5月20日晚结束的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大赛上,省京剧院刘建杰、省吕剧院吕淑娥喜摘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截至目前,我省共有21人次荣获梅花奖。吕淑娥凭借新版《李二嫂改嫁》中“李二嫂”这一角色夺得梅花奖,成为吕剧“第四朵梅”。近日,记者在山东省吕剧院对吕淑娥进行了专访,共同分享她近30年吕剧艺术之旅中的感悟。

  • 标签: 中国戏剧梅花奖 《李二嫂改嫁》 戏剧表演艺术 吕剧艺术 京剧院
  • 简介:2013年举办的第26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大赛,全国共有90位演员报名参赛。经过第一轮初评,共有42台节目(个人)获得决赛资格,经过激烈角逐,有34人获得一度梅、6人获得二度梅、1人获得了梅花大奖。由农工党党员、国家一级演员、曾获14项省市级演出比赛奖励、被省文化厅授予"云南省青年表演艺术家"称号的省滇剧院优秀演员陈亚萍担纲主演的新编滇剧《京娘》,在重重考验中一路走来,终于在成都举办的决赛中一举夺魁,

  • 标签: 中国戏剧梅花奖 梅花奖获得者 农工党党员 表演艺术家 《京娘》 演员
  • 简介:全文结合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参演剧目,特别针对少数民族戏剧的剧种发展与题材内容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理论探讨与剧目分析。在剧种发展问题上,认为古老剧种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如何传承创新,而新兴剧种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后续发展;在题材内容问题上,论述了当代与历代横纵两个维度的取材方向,并就少数民族戏剧属性、少数民族戏剧题材的议题,阐明了个人看法。认为少数民族戏剧不仅要有外在的形式,更要有内在的内容;不仅可以展现战争与政治的题材内容,也可以表现不同思想、文化的差异与交融。

  • 标签: 少数民族戏剧 剧种 题材
  • 简介:中国古典戏剧具有自身独特的审美倾向,在戏剧理论方面,古典剧论以传奇之美作为审美理想,某些审美观念与中国古代哲学的水文化譬喻不谋而合;在戏剧创作内容方面,水的审美意象往往具有特定的审美内涵,象征性地表达戏剧所渲染的思想感情。从古典剧论和戏剧创作内容两个方面略作分析,都可以体现古典戏剧审美理想与水文化意蕴的相互联系,藉此为挖掘我国古典戏剧的传统文化内涵,认识水文化与文艺创作的关系,提供积极有益的参考。

  • 标签: 古典剧论 戏剧审美 水文化 审美意象
  • 简介:进入21世纪后中国大陆出现了一定规模的商业性小剧场话剧,它们打着小剧场戏剧的旗号吸引了大批的城市青年观众尤其是白领阶层。诸如此类的小剧场戏剧都有比较成功的商业操作,但是从探索一种新的小剧场美学或者说解救戏剧危机的角度而言它们无所作为。本文将立足于21世纪初小剧场戏剧阵营里不再具有实验性的主导性商业化小剧场戏剧来说明中国大陆的小剧场戏剧作为一种大规模的现象已经终结。

  • 标签: 21世纪中国大陆 商业性小剧场话剧 小剧场戏剧终结
  • 简介:女人倚在窗子边,朝对面望去。风微微地从河边吹来,感觉和平常没什么不一样。她住在顶楼的倒数第二层,街道在远远的下面,就连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的噪音也很少传到这里。

  • 标签: 窗子 戏剧 二层 街道
  • 简介:戏剧,一朵盛开在文学领域的瑰丽奇葩,为文学体裁的多样性增添了无穷的艺术魅力。戏剧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以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形式的合奏来展现一种风情或是社会面貌。不同于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文学作为一种特别的文学样式,以其独特鲜明的形式结构吸引了众多读者的眼球,散发着本身特有的艺术魅力。

  • 标签: 戏剧文学 自由 文体 艺术魅力 文学领域 文学体裁
  • 简介:英国1.于无声处听惊雷——《派对之前》3月21日一5月11日于伦敦艾尔美达剧院上演的《派对之前》是罗德尼·阿克兰以萨默赛特·毛姆的一则短篇小说为素材创作的剧作。该剧集中表现了斯金纳家的故事。可怕的战争结束后,这个家庭和千百万其他家庭一样,挣扎着治愈烽火带来的创伤,努力重归正轨。他们举办的派对正是为了庆祝平安熬过战乱年岁,

  • 标签: 戏剧活动 资讯 国外 短篇小说 斯金纳 家庭
  • 简介:摘要戏剧翻译需满足两个要求可阅读性和可表演性。仅着眼于语言层面的戏剧翻译研究,往往忽略中西方戏剧的结构之异。本文提出戏剧翻译要兼顾目标群体的诗学审美习惯,在必要的时候,译者可以根据自己对两种文化的理解,对文本进行“创造性”改写。

  • 标签: 戏剧翻译戏剧结构改写
  • 简介:抗战爆发后,贵州戏剧界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将戏剧作为唤起民众的有力武器,积极创作和演出救亡图存的戏剧,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全民文化大改造的戏剧运动,戏剧大众化、重视戏剧剧本、舞台实践改革等是贵州戏剧运动发生发展的重要表现.蓬勃发展的贵州戏剧运动及时融入到了战时大后方抗战文化中,为抗战运动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 标签: 抗战 戏剧运动 贵州 抗战文化
  • 简介:袁牧之是中国话剧史和电影史上的重要人物,深刻地影响了现代话剧和电影的发展.他在剧坛奠定表演艺术家的地位始于辛酉剧社时期,但每一个天才的成长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袁牧之对于戏剧艺术的热爱可以追溯到他的早年,他童年时代的家庭演剧和学生时代的学校演剧给了他最初的艺术训练,同时,学校演讲也为他打下了良好的表演基础。

  • 标签: 袁牧之 家庭演剧 学校演剧 演讲 生活艺术化
  • 简介:郭沫若生平究竟写作了多少剧作,迄今无定论。本文疏理出郭氏创作、整理、编译剧作共21种。郭沫若剧作与中国戏剧文脉之关系还有待深入挖掘研究。

  • 标签: 郭沫若 剧作数量 郭剧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