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面粉厂结露问题是一种比较普遍发生的现象,当温度较高的面粉和温度较低的金属表面或仓壁表面接触时,必然会有一部分水分从空气和面粉冷凝出来,凝结到管道上。这样就会有一些面粉粘在管道内壁,生产面团,长期无人清理,就会在管道内壁形成一层霉变的面垢。所以,好多面粉厂接到终端用户投诉面粉中有黑点,微生物和霉菌超标,大多数是这个问题造成的。

  • 标签: 面粉厂 结露 管道内壁 表面接触 金属表面 用户投诉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妊娠期红细胞及血小板(两系)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的诊断、治疗、妊娠结局与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来院诊治的27例妊娠期首次发现红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孕妇的临床资料。结果(1)临床诊断按照产妇临床表现,予以实验室检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1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5例,巨幼细胞性贫血1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3例,Evan综合征2例,急性白血病1例;(2)治疗予以产妇支持疗法,保证输血充足;(3)妊娠结局5例重度子痫前期,1例妊娠期糖尿病。22例妊娠至足月分娩,新生儿结局良好;(4)预后随访半年,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产妇为轻度贫血;Evan综合征产妇血小板减少;急性白血病产妇复发死亡;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产妇血常规检查正常1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产妇部分正常4例,巨幼细胞性贫血产妇正常。结论妊娠期红细胞及血小板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主要诱发因素为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大部分患者予以支持疗法后妊娠结局相对较好,但病因差异导致预后亦不同。

  • 标签: 妊娠期 红细胞减少 血小板减少 全血细胞减少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在静脉输液过程,研究出几种减少药液丢失的方法。方法在临床工作,随机选择200位18-60岁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整个输液过程观察药物丢失现象来进行对比比较。结果静脉输液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药液丢失的现象。结论在输液的整个过程中有效地控制每一个环节和提高护士的责任心将有利于减少药液的丢失。

  • 标签: 静脉输液 药液丢失 治疗
  • 简介:新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对几部法律案开展通过前评估,2014年3月,张德江委员长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进一步指明,要“探索法律出台前评估工作”。简单看,这仅仅是增添了一道立法“工序”,实质上,其核心要义在于——

  • 标签: 评估 立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 人大常委会工作 成本 委员长
  • 简介:摘要目的核对在减少门诊发药差错的重要性。方法结合医院门诊的实际情况和患者取药品时稍有差错对门诊药剂师的心理压力情况的分析,1-6月份的纠正进行具体分析。结果通过前台药师仔细核对,把差错纠正在出窗口之前,减少了差错的发生。我们还交代患者拿发票核对姓名及药品,有不一致的马上查对处方,用错或服错会发生严重不良后果的药品,如降糖药、性激素等,我们除公布药房电话外,还请患者留下电话号码,以便咨询和联系。结论核对是减少发药差错的有效办法。药师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发现差错的能力,加强责任心,在客观条件不能马上改善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减少差错的发生。

  • 标签: 核对 门诊发药 差错 重要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PDCA循环对减少药品调剂差错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PDCA循环方法对药品调剂差错进行管理,并分析对比管理前后药品调剂差错出现的比率,说明PDCA循环对减少药品调剂差错的应用效果。结果应用PDCA循环方法对药品调剂进行管理后,实施前药品调剂差错比率82.40%,施行后下降到1.40%,前后对比差错率具有统计学分析意义(x2=16.12,p<0.05)。结论采用PDCA循环对减少药品调剂差错,避免医疗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药品 调剂 差错 PDCA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有效的与病人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法通过临床工作的护理纠纷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找出不同的交流方式和沟通方法是否可以避免和解决这些护理纠纷,并且通过探索各种方式提高护士自身素质和修养。结果护患纠纷减少,护理满意度提高,护士各方面素质挺高,工作能力增加,工作效率提高,病人保持良好心情,增加治疗信心,理解护士工作,积极配合治疗。结论护士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不断学习与护理有关的人文科学,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与行动以及有较强的法律观念和意识,并将其应用在实际工作,让病人在得到有效治疗的同时更能得到温馨的护理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在任何医疗体制改革中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减少和杜绝护患纠纷。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护理干预对在减少胃癌辅助化疗不良反应的作用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胃癌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胃癌辅助化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其中有心理护理干预、情绪护理干预、认知护理干预、饮食护理干预、消化道护理干预、出院指导等,对两组胃癌患者术后化疗不良反应的护理效果、护理满意度等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且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显著的差异,观察组为97.50%,对照组为77.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减少胃癌辅助化疗患者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胃癌 辅助化疗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改变护理工作模式,工作方法等减少病区呼叫铃声,提高护理人员的主动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效率,优化护理服务。方法实施减少红灯方法前,对病区每天的红灯呼叫次数进行统计,持续一个月;实施减少红灯方法后,再对病区每天的红灯呼叫次数进行统计,持续一个月;对两个月的平均每天的红灯呼叫次数进行比较。结果实施减少红灯的工作方法可以有效减少病区红灯的呼叫次数,病区呼叫铃声从实施前的日平均118.43±9.58(次),下降到实施后的90.93±7.84(次),P<0.01,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通过改变护理工作模式,工作方法等,护士的主动服务意识增强,注重合理安排工作,提高工作效率,病人满意度提高。

  • 标签: 减少红灯 优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减少病区呼叫铃次数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组织专题讨论,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改进措施。结果通过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病区呼叫铃使用次数,营造安静、和谐的治疗和修养环境。

  • 标签: 品管圈 呼叫铃 输液
  • 简介:摘要目的重视中药的毒副作用,提高药物临床疗效。方法医务人员对中药自身的毒性、剂量、品种、炮制、配伍、用药时间长短等关注中药不良反应。结论减少中药不良反应,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 标签:
  • 简介:念珠菌血症常常出现血小板减少,甚或呈现血小板减少症。本文就目前有关念珠菌与血小板相互作用文献作一综述。发生念珠菌血症时,血小板可通过纤连蛋白等黏附于念珠菌,激活后释放α颗粒多种抗真菌物质,引起细胞膜破坏和崩解,封闭和或延迟真菌芽管产生和菌丝延长,有效地抑制真菌早期阶段生长。而念珠菌依靠自身结构成份和代谢产物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念珠菌扩散。因此,血小板抗念珠菌免疫损耗是念珠菌血症出现血小板减少现象的内在机制,早期检测血小板活化标志物CD42a和PAC1,将有助于念珠菌血症的早期诊疗。

  • 标签: 念珠菌血症 血小板减少症 机制
  • 简介:在医疗体制改革下,医疗纠纷的原因主要有病史询问不详,不重视患方提示,忽略原有病历资料等。本文结合工作实践,针对此类原因,术前术术后的谈话对于减少医疗纠纷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采取影像记录,与患者和患者家属谈话将会成为减少医疗纠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便更好地发挥声像档案的作用。

  • 标签: 医疗纠纷 声像档案 利用 医疗体制改革 病历资料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挤压子宫前后壁对减少产后出血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在我科实施剖宫产的产妇。A组在剖宫产中实施将子宫托出腹腔挤压子宫前后壁,B组按常规处理。结果A组在产后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小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剖宫产术挤压子宫前后壁能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并缩短手术时间。

  • 标签: 产后出血 挤压 子宫前后壁
  • 简介: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类以血小板减少为特征的罕见疾病。近几十年来,尽管该疾病的分子发病基础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如发现大部分患者存在异常表达的基因,然而,其病理生理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诊断也较为困难。本文结合文献和我们的实践经验,对遗传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分类、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血小板计数和形态学的特点作一综述,以助于提高临床医师和检验医师对该类疾病的诊断。

  • 标签: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计数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