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颈部动脉狭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情况。方法选取92例疑似颈部动脉狭窄患者(184条颈动脉血管)。对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简称彩超)检查,运用NASCET法与截面积法分别计算动脉狭窄程度,再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简称DSA)检查确诊,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结果一致性。结果以DSA检查结果为参考标准,彩超NASCET法与截面积法诊断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度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Kappa检验显示彩超与DSA检查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评估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Kappa值为0.71)。结论彩超对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具有较高的诊断率,是临床中用于颈动脉狭窄高危患者的重要筛查方法。

  • 标签: 颈部动脉狭窄 彩色多普勒超声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不同分化程度、细胞类型的MRI图像特征、参数。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硬化再生结节27例、肝细胞癌75例81处病灶(高度分化15例,中度分化40例,低度分化26例)、肝内胆管癌20例的病理结果及MRI影像学数据,比较再生结节、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之间,以及肝细胞癌各种组织分化程度之间的ADC值、强化程度差异。结果:常规MRI平扫结合LAVA可准确诊断大部分原发性肝癌病例。再生结节、肝细胞癌及肝内胆管癌ADC值均值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肝细胞癌高分化组、中分化组及低分化组ADC值均值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但中、低分化肝细胞癌ADC值均值的差异无实际临床意义;高分化肝细胞癌与肝内胆管癌ADC值均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结论:常规MRI结合DWI、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区分原发性肝癌各种组织分化程度及细胞类型。

  • 标签: 肝硬化 肝癌 肝内胆管癌 病理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留置导致不同程度皮肤过敏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临床纳入54例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留置PICC致不同程度皮肤过敏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皮肤过敏程度进行区分,分析护理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分别为100%、100%、88.89%,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留置PICC导管致皮肤过敏患者应根据过敏程度不同,给予区别护理,提高护理效果,减少过敏的发生。

  • 标签: PICC 皮肤过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麻下胃癌根治术与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胃癌根治术对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胃癌根治术患者80例,均为我院普外科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全麻下胃癌根治术(对照组,n=40)与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下胃癌根治术(观察组,n=40)术后疼痛程度展开对比。结果两组术后1h疼痛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4h、8h、12h、24h、48h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吗啡用量平均为(31.9±1.1)mL,明显少于对照组(43.9±1.4)mL,具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下实施,可促术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减少吗啡用量,且具较高安全性。

  • 标签: 全麻 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 胃癌根治术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根管治疗中,牙体牙髓患者治疗效果与根管填充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期间收治牙体牙髓患者进行研究,将根管填充治疗按填充程度不同分为欠填组、超填组以及恰填组,并对患者治愈情况以及疼痛症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欠填组和超填组相比,恰填组治愈率明显更高。具有良好治愈效果。三组患者皆出现不同程度疼痛症状,超填组与欠填组疼痛率都高于恰填组,且恰填组疼痛症状不明显。结论牙体牙髓患者治愈率与疼痛率受根管填充程度影响,恰填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疼痛症状且治愈率较高,而超填与欠填都会导致患者疼痛感明显、降低治愈率,因此在临床治疗中应选择恰填。

  • 标签: 根管填充 牙体牙髓 影响
  • 简介:摘要摘目的分析探讨采用不同的麻醉方式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程度。方法收治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全身麻醉,观察组给予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可有效控制胃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疼痛。

  • 标签: 麻醉 胃癌根治术 疼痛程度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基底动脉狭窄时基底动脉及其供血区脑组织血流动力学情况。方法选择经磁共振动脉血管成像(MRA)检查诊断为基底动脉狭窄、闭塞患者(狭窄组)19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6例;年龄37-80岁。对照组(基底动脉正常患者)16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37-69岁。所有患者均行颅脑MRA、快速电影相位对比及流动敏感交互式反转恢复序列检查,对图像进行后处理,得出流速并计算出流量。测量两侧枕叶、小脑、脑桥、延髓灌注值。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狭窄组与对照组间平均流速、峰值流速及血流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组狭窄以远处与对照组之间平均流速、峰值流速及血流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组基底动脉供血区脑组织灌注总值较对照组低(P〈0.05)。不同程度基底动脉狭窄者灌注流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基底动脉狭窄者基底动脉狭窄以远处平均流速、峰值流速、血流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基底动脉狭窄者后循环供血区脑组织灌注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处基底动脉血流量与基底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0.70,P〈0.05)。结论随着基底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狭窄处基底动脉血流量减低。

  • 标签: 磁共振 基底动脉 动脉狭窄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不同根管填充程度对牙体牙髓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入院接受治疗的牙体牙髓疾病患者15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各50例,其中甲组采取欠充程度进行治疗,乙组则采取适充程度治疗,丙组则采取超冲程度进行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的结果,以及疼痛等级。结果经治疗后,乙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其他两组,且病痛发生率也低于其他两组,经比较,P<0.05,表明本次研究结果符合统计学研究意义。结论在临床中,治疗牙髓疾病患者,根管填充物量应选择适度,方可更好的保证治疗的安全有效性,其发生病痛率得有有效降低的同时,患者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有效提升。因此临床治疗中,提倡采用适度填充处理来进行牙髓根管治疗。

  • 标签: 不同根管填充程度 牙体牙髓病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上前牙不同程度牙体缺损行牙冠延长术后的疗效。方法选取上前牙牙体缺损患者40例,共40颗患牙,分为两组。A组(20颗)牙体缺损位于唇腭侧,断端所有位点止于龈下≤3mm;B组(20颗)牙体缺损位于唇腭侧,断端最低位点止于龈下3mm~5mm处。两组牙分别行牙冠延长术,并与术前、术后6周、术后3个月均进行临床牙周检查及松动度检查。结果A组去骨后断端完全暴露,骨嵴顶距断端处距离≥3mm,治疗效果显著,患者的牙周组织呈现的是健康状态。相对于A组来说,B组去骨后断端暴露不明显,骨嵴顶距牙缺损处距离在3mm以下,治疗后患者的牙龈出现多种不良炎症。结论当行牙冠延长术患者的前牙牙体缺损断端在牙龈下小于3mm时的治疗效果较为显著,但是当此距离在3mm以上时,治疗效果不甚理想,治疗后患者牙龈处出现的不良情况较多。因此,对于前牙不同程度的缺损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提高患者的治疗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 标签: 前牙 牙体缺损 生物学宽度 牙冠延长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根管填充程度对牙体牙髓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就诊序号将9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随机分为适量组、超量组、欠量组,每组30例。三组牙体牙髓病患者均接受根管填充治疗,其中适量组给予根管适量填充,超量组给予根管超量填充,欠量组给予根管欠量填充,记录三组牙体牙髓病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过程中疼痛发生率,将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三组牙体牙髓病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适量组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超量组的66.67%及欠量组的7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牙体牙髓病患者接受不同方法治疗过程中,适量组疼痛发生率6.67%,显著低于超量组的30.00%及欠量组的3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量根管填充可显著提高牙体牙髓病患者临床疗效,有利于降低其治疗过程中疼痛发生率,对保障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牙体牙髓病 不同根管填充程度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根管填充程度对牙体牙髓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就诊序号将90例牙体牙髓病患者随机分为适量组、超量组、欠量组,每组30例。三组牙体牙髓病患者均接受根管填充治疗,其中适量组给予根管适量填充,超量组给予根管超量填充,欠量组给予根管欠量填充,记录三组牙体牙髓病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过程中疼痛发生率,将所得数据经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三组牙体牙髓病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适量组总有效率90.00%,显著高于超量组的66.67%及欠量组的7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牙体牙髓病患者接受不同方法治疗过程中,适量组疼痛发生率6.67%,显著低于超量组的30.00%及欠量组的3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适量根管填充可显著提高牙体牙髓病患者临床疗效,有利于降低其治疗过程中疼痛发生率,对保障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牙体牙髓病 不同根管填充程度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牙体牙髓患者的治疗之中不同根管填充程度的治疗疗效,希望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21例牙体牙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121例患者分为三组,第一组患者适当填充,第二组患者超量填充,第三组患者欠量填充,对比三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与疼痛情况。结果第一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第二、第三组,三组的数据进行对比,之间的对比存在的差异较为显著,(P<0.05)。第二组、第三组的VAS评分显著高于第一组,将三组的数据进行对比,之间的对比存在的差异较为显著,(P<0.05)。结论根管适量填充有利于有效缓解牙体牙髓患者的疼痛,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有效保障,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根管填充程度 牙体牙髓 疼痛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程度颅脑创伤对血清游离皮质醇含量的影响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6月—2016年10月就诊于我院急诊科或120急救中心送于我院救治的TBI患者共45例,观察45例患者在入院时血浆中COR含量,比较在不同严重程度患者之间血浆COR含量差异。结果轻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中游离COR含量为(27.62±8.17)μg/dL,与中度颅脑损伤患者血浆中游离COR(33.23±6.47)μg/d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度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38.96±5.44)μg/dL相比,其血浆中游离COR明显低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颅脑损伤严重程度患者血浆中COR含量不同,COR含量与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监测血浆COR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轻重、治疗效果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 标签: 颅脑损伤 血浆COR 治疗效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针灸对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间收治的100例面神经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针灸治疗。对两组神经炎患者经不同治疗方法治疗6周后的效果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经针灸治疗后,其治疗总有效率为88.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00%,两组患者在治疗效果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给予不同损伤程度面神经炎患者针灸治疗,其可明显的提高患者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临床不良症状,值得广泛推广应用于临床面神经炎的治疗中。

  • 标签: 针灸 不同损伤程度 面神经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将64层螺旋CT在程度不一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中应用,分析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本院诊断的36例冠心病患者纳入此文的研究目标,对36例冠心病患者均予以64层螺旋CT检查和常规的冠状动脉造影相关检查,分析36例冠心病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采取64层螺旋CT检查对于轻度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诊断敏感度72.22%、诊断特异度97.22%、诊断准确率94.44%,对于中度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诊断敏感度75.00%、诊断特异度97.22%、诊断准确率91.67%,对于重度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的诊断敏感度88.89%、诊断特异度94.44%、诊断准确率88.89%,和常规的冠状动脉造影相关检查相符率是91.67%。结论在程度不一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中采取64层螺旋CT检查具备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64层螺旋CT 冠状动脉狭窄 不同程度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健康宣教方式对结肠镜检患者肠道清洁程度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150例结肠镜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法将其分成三组,A组、B组和C组各50例。其中A组清晨5点~7点进行检查,B组上午8点~10点进行检查,C组19点~21点进行检查。对三组患者采用不同宣教方式,对比肠道清洁效果和准备时间。结果A组肠道清洁效果、肠道准备时间均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采用书面讲解和口头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对结肠镜检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此外时间安排在5~7点比较适宜。

  • 标签: 健康宣教 结肠镜检查 肠道清洁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