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方式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程度比较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不同麻醉方式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程度比较评价

向涛

(长沙市第一医院麻醉科湖南长沙4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全麻下胃癌根治术与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胃癌根治术对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胃癌根治术患者80例,均为我院普外科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全麻下胃癌根治术(对照组,n=40)与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下胃癌根治术(观察组,n=40)术后疼痛程度展开对比。结果两组术后1h疼痛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4h、8h、12h、24h、48h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吗啡用量平均为(31.9±1.1)mL,明显少于对照组(43.9±1.4)mL,具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下实施,可促术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减少吗啡用量,且具较高安全性。

关键词:全麻;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胃癌根治术;疼痛

胃癌根治术为普外科常用且重要术式,在挽救患者生命,延长生存期限方面作用重大。但因此项手术所涉及的区域有较为复杂的神经支配,在手术应激性刺激影响下,术后疼痛反应较为强烈。而疼痛又是重要的诱导其它诸多并发症的因素,如睡眠障碍、肺部疾病、血压增高等,明显影响到患者康复进程。对有效的麻醉方式进行选择,对有效控制疼痛,改善患者预后意义显著[1-2]。本次研究选取相关病例,就全麻下胃癌根治术与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下胃癌根治术效果展开对比,现回顾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胃癌根治术患者80例,随机分组,观察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23-68岁,平均(41.4±5.3)岁,体重平均(55.9±4.6)kg,ASAI-III级;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22-69岁,平均(41.6±5.2)岁,体重平均(55.7±4.9)kg,ASAI-III级。两组均与下列纳入标准符合,即均经胃镜检查、病理活检对胃癌确诊;术前采用B超检查,未检出肝肺转移的情况;无肝肾等其它重要器官严重疾患伴发;患者对本次实验知情同意。组间自然信息可比(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本组所收治病例应用全麻方案,即取阿托品0.02mg/kg和苯巴比妥钠2mg/kg肌注。行喉罩麻醉,给予氯胺酮2mg/kg、咪唑安定0.1mg/kg开展麻醉诱导。待诱导成功后,取肌松药罗库溴铵0.5mg/kg在插管前应用,以对肌肉松弛度维持,后行气管插管操作,实施机械通气,取1%-3%七氟醚吸入,对术中麻醉进行维持。待生命体征恢复平稳,麻醉起效,行胃癌根治术。

1.2.2观察组

本组所收治病例应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方案,即在T8-9椎间隙行硬膜外麻醉,穿刺点在T8下部椎间隙选择,进针有首个落空感出现后,即达硬膜外间隙,后取硬膜外导管向头部方向置入,深入为3-4cm,取1.5%利多卡因3mL注入,再取罗哌卡因6mL注入,在手术操作过程中,每隔1h,取0.3%罗哌卡因4mL注入。观察硬膜外麻醉所表现出的痛觉消失平面,达手术要求后,即行后续的全麻操作。先取顺本阿曲库铵8mg,咪唑安定2mg,丙泊酚50mg,芬太尼0.2mg静脉给药行麻醉诱导。约4min后,实施气管插管,与麻醉机有效连接,行机械通气。手术维持期可取肌松剂适当加用,术中可微泵推注丙泊酚20-30mL/h维持麻醉。若收缩压<90mmHg,可取麻黄素10mg注入。尽量取偏左侧体位,术后协助病例取朝向左侧20°卧位,以对仰卧位综合征加以预防。结束手术前1min不可再注入药物,对患者生命体征密切监测。

1.3指标观察

(1)疼痛评估:采用VAS量表,对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分值范围为0-10分。0分:无痛;<3分:轻微疼痛,未影响睡眠,可耐受;4-6分:重度程度,睡眠受到影响,一定程度耐受;7-10分:剧烈疼痛,无法耐受。(2)对比两组吗啡用量;(3)对比两组不良反应率。

1.4统计学分析

涉及数据均输入SPSS13.0,组间计量数据疼痛评分、吗啡用量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不良反应率采用(%)表示,行x2检验,P<0.05具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疼痛评估

两组术后1h疼痛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4h、8h、12h、24h、48h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两组疼痛程度对比(±s,分)

注:*P<0.05。

2.2吗啡用量

观察组患者吗啡用量平均为(31.9±1.1)mL,明显少于对照组(43.9±1.4)mL,具统计学差异(P<0.05)。

2.3不良反应率

观察组术后头晕3例,恶心2例,不良反应率为12.5%;对照组头晕2例,恶心3例,镇定过度2例,不良反应率为17.5%,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3讨论

临床在行胃癌根治术时,多采取单独麻醉的方式,尤其是全麻,有较广泛的应用范围。全麻可使患者疼痛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但无法将疼痛刺激彻底阻断,如手术伤害刺激及麻醉刺激等;另外,全麻单用的情况下,患者可有较强的应激反应出现,进而明显加大了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又使术后重度痛率进一步上升;同时,术中阿片类药物长时间、大剂量应用,受早期停药等因素的影响,可发生急性阿片类药物耐受的情况,故总体使用效果欠理想[3-4]。而硬膜外麻醉可发挥理想的对内脏和腹壁感受阻断的效果,采用全麻与硬膜外麻醉联合应用,在将患者痛苦最大程度减轻的同时,可将交感神经兴奋阻断,对迷走神经参与介导的机体内脏牵拉反应产生明显抑制,除为疼痛的缓解创造了有利条件外,还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对患者机体内环境加以保护,进而保障了临床安全[5-6]。结合本次研究结果示,观察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吗啡用药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综上,胃癌根治术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下实施,可促术后疼痛程度明显减轻,减少吗啡用量,且具较高安全性。

参考文献

[1]陈盂.不同麻醉方式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疼痛效果对比[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148-149.

[2]MilanZB,DuncanB,RewariV,etal.Subcostaltransversussbdominisplaneblockforpostoperativeanalgesiainlivertransplantrecipients.Transplantproc,2011,43(7):2687-2690.

[3]刘宝洲,刘录城,林健.不同麻醉方式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13,19(15):66-67.

[4]吴一泉,金周晟,刘启敏,等.不同麻醉方式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比较[J].中华麻醉学杂志,2012,32(1):74-77.

[5]余定华,黄喜才,饶剑峰.不同麻醉方式下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疼痛的对比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15):3339.

[6]张继香.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应用不同麻醉方式对疼痛的影响比较[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7):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