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不同计量治疗重症肺炎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从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中选取69例,采取数字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两组。A组35例,接受大剂量治疗;B组34例,接受常规剂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概率。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82.86%,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7%,细菌清除率为85.71%;B组总有效率为58.82%,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6%,细菌清除率为52.94%;A组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B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数据不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重症肺炎的治疗当中,采取大剂量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理效果,且患者耐受性比较高,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不同剂量比阿培南 重症肺炎 安全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进行质量研究,建立一种专属性好、灵敏度高、快速、准确的测定相关物质的HPLC分析方法。结果该方法系统精密度RSD为0.2%,各杂质与主峰间的最小分离度为2.1,实现基线分离;LOD为1.313×10-5mg/mL(相当于供试品溶液浓度的0.0007%);LOQ为3.195×10-5mg/mL(相当于供试品溶液浓度的0.002%);线性良好,相关系数γ=0.99999;准确度/回收率为92.9%~100.6%。结论本方法对于检测相关物质专属性好,灵敏度高,准确度和精密度都较好,结果可靠。

  • 标签: 比阿培南 高效液相色谱法 相关物质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治疗重症肺炎中的临床可靠性及安全性。方法将48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抗感染,对照组使用亚胺抗感染。均治疗7-10天。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85.2%和82.4%,观察组有效率稍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未有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2例。结论在治疗重症肺炎中临床疗效佳,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院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调查某院在2015年10月—2017年9月使用的168份病历,从患者基本情况、联合用药、病原学检查、用法用量、临床转归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使用较多的科室是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泌尿外科等,患者年龄多在60岁以上,男性患者人数大约是女性的2倍,单用或二联使用,给药前74.4%做了病原学检查,药敏实验检出的细菌常见的是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DUI值为0.68,治疗有效率64.29%。结论该院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临床使用过程中仍存在某些问题或不足,有必要进一步规范的用药监护,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比阿培南 合理用药 用药分析 药物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某院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调查某院在2015年10月—2017年9月使用的168份病历,从患者基本情况、联合用药、病原学检查、用法用量、临床转归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使用较多的科室是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泌尿外科等,患者年龄多在60岁以上,男性患者人数大约是女性的2倍,单用或二联使用,给药前74.4%做了病原学检查,药敏实验检出的细菌常见的是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DUI值为0.68,治疗有效率64.29%。结论该院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临床使用过程中仍存在某些问题或不足,有必要进一步规范的用药监护,提高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比阿培南 合理用药 用药分析 药物监测
  • 简介:目的:建立注射用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XIE中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使用两个厂家的的鲎试剂对注射用进行干扰试验。结果:注射用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作用。结论:注射用可以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代替兔热原检查法。

  • 标签: 注射用比阿培南 细菌内毒素 鲎试剂 干扰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HAP)患者作为此次调查对象,并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两组患者均先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亚胺-西司他丁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在治疗有效率方面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2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对照组患者出现恶心呕吐1例、头晕1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两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该种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帮助更多患者受益。

  • 标签: 比阿培南 社区获得性肺炎 治疗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血液科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3.04该院血液科住院感染患者使用的临床资料。结果有效率为77.6%,细菌清除率为55.6%,不良反应率5.6%。讨论治疗血液科感染患者安全有效。

  • 标签: 比阿培南,血液,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问题。方法选取2013年1-8月在我国21家医院住院的1243例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给予单药或者与其他抗生素联合用药治疗,对每个患者进行PSI评分,按照PSI评分进行分组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对1209例有完整疗效评估资料的病例进行分析,痊愈55例,显效813例,进步147例,无效194例,总有效率为71.79%,不同PSI评分分组之间血肌酐、尿素氮、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前后正常转化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治疗医院获得性肺炎疗效较好,安全性较好。

  • 标签: 比阿培南 医院获得性肺炎 碳青霉烯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是新型1β-甲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但说明书中并未明确老年患者如何用药。本文主要综述药物在老年人体内的代谢特点、在老年患者体内的代谢动力学特征以及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为老年患者合理应用提供依据。在老年患者体内的代谢动力学参数如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尿中原形累积排泄率及半衰期与年轻患者无明显差异,仅总清除率和肾脏清除率呈年龄相关性下降。因此,应用于中、重度感染老年患者,在肾功能随年龄正常下降时无需调整给药剂量,而当肾功能严重衰竭(肌酐清除率〈21.1mL/min)时应酌情减量。

  • 标签: 比阿培南 老年人 代谢动力学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给药方案对不同最低抑菌浓度(MIC)微生物的目标获取概率(PTA)。方法: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使用中国人群药动学参数,引入给药剂量、给药间隔和输注时间进行模拟。结果:对于MIC≥0.5mg/L的致病菌,任何方案的都难以达到治疗效果。MIC为0.25mg/L时,仅300mg,q6h,输注2h或3h可以达到较高的目标获取概率(PTA〉90%)。MIC≤0.13mg/L时,不同给药方案的PTA与日剂量、给药间隔及输注时间相关。结论:常规给药方案可能仅在治疗MIC较低的致病菌时有效。

  • 标签: 比阿培南 蒙特卡洛模拟 药代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莫西沙星联合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炎性反应控制、免疫功能改善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20年3月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使用治疗,观察组(65例)使用莫西沙星+治疗,疗程均为7 d。观察并分析患者炎症控制、免疫功能改善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降钙素原(PCT)分别为(24.51±4.24)ng/L、(12.51±3.15)mg/L、(4.62±1.05)μ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8.74±4.67)ng/L、(26.80±4.24)mg/L、(8.92±1.10)μg/L(t=29.77、21.14、21.87,均P < 0.001)。观察组治疗后CD3+、CD4+及CD4+/CD8+分别为(63.27±3.72)%、(39.97±2.18)%、1.79±0.1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5.58±2.28)%、(35.18±2.62)%、1.41±0.15(t=17.08、10.93、13.34,均P < 0.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2%(63/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64%(46/5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2,P < 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0.77%(7/65)、9.09%(5/5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P > 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莫西沙星联合治疗老年人重症肺炎,可明显提高抗炎效果,促进患者免疫功能改善,提高临床治疗有效性,且药物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 标签: 肺炎 危重病 比阿培南 莫西沙星 白细胞介素6 C反应蛋白质 炎症 免疫 老年人
  • 简介:目的考察微泵输注延长给药时间治疗重症肺炎的疗效与安全性,并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方法58例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3h延长输注组(EI组)和0.5h短时间输注组(TI组),分别给予0.3g,q12h~q6h,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应用最小成本法进行药物经济学分析。结果EI组有效率为63.33%,平均成本为(4057±296)元;TI组有效率为60.71%,平均成本为(5624±308)元,EI组治疗成本明显低于TI组(P〈0.05)。结论延长输注治疗重症肺炎具有显著的药物经济学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比阿培南 延长输注 重症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兰联合替加环素治疗肺部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期间肺部感染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患者采取兰联合替加环素抗感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肺部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共12例,均为医院获得性肺炎,兰联合替加环素抗感染治疗时间7-20天,8例痊愈,2例好转,2例无效死亡。其中3例出现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均好转。结论兰联合替加环素治疗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效果较好。

  • 标签: 比阿培兰 替加环素 鲍曼不动杆菌
  • 简介:目的测定等3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收集2008—2009年5所教学医院分离的临床非重复菌株426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亚胺、美罗对上述分离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用WHONET5.4软件分析结果。结果3种抗生素对所检测的肠杆菌科细菌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敏感率均>93%,其中对非产ESBLs和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非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敏感率均为100%。对产AmpC酶阴沟肠杆菌除MIC50与几何均数介于亚胺南和美罗之间,其他指标均与亚胺相同。铜绿假单胞菌对比耐药率仅为12.8%,低于亚胺(31.9%)和美罗(17%),但中介率较高(19.1%)。对鲍曼不动杆菌,南和亚胺的体外抗菌活性相似。对洋葱伯克霍尔德菌,3种抗生素的MIC90均≥256mg/L,几何均数范围为5~14mg/L。甲氧西林敏感的金葡菌对3种抗生素的敏感率均为100%,但的MIC50、MIC90和几何均数均介于亚胺南和美罗之间:小于美罗而大于亚胺。结论与亚胺、美罗的体外抗菌活性相仿,对临床常见的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具有广谱杀菌活性。

  • 标签: 比阿培南 碳青霉烯类 抗菌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多黏菌素B联合治疗鲍曼不动杆菌重症肺炎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重症医学科接受治疗的90例鲍曼不动杆菌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多黏菌素B。比较两组患者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消退时间、细菌清除效果。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的症状消退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黏菌素B联合可有效缩短鲍曼不动杆菌重症肺炎患者的症状消退时间,提升细菌清除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鲍曼不动杆菌 重症肺炎 多黏菌素B 比阿培南 细菌清除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替加环素联合治疗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14年8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期间肺部感染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患者采取替加环素联合抗感染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肺部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共14例,均为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替加环素联合抗感染治疗时间7-21天,8例痊愈,2例好转,4例无效死亡。其中3例出现不良反应,经对症处理均好转。结论替加环素联合治疗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效果较好。

  • 标签: 替加环素 比阿培南 鲍曼不动杆菌
  • 简介: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人尿液中比的浓度。方法采用中空纤维超滤除去尿液中的大分子,采用C(18)色谱柱(5μm,4.6mm×150mm),以0.1mol·L^-1乙酸钠(用乙酸调pH为5.00)-乙腈(98∶2,V/V)为流动相;流速:1ml·min^-1;检测波长:300nm;柱温:30℃。结果人尿液中无内源性杂质对样品测定产生干扰,结果表明在0.4~200μg·ml^-1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A=11782.25C-579.30,r=0.999,定量下限为0.4μg·ml^-1。低、中、高3种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11%,95.12%和95.72%。日内RSD分别为3.2%、4.9%、4.1%;日间RSD分别为2.3%、5.8%、14.4%。结论本法快速、灵敏、准确,可用于测定人体尿液中比的浓度。

  • 标签: HPLC 比阿培南 尿液药物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