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纯作为全口义齿上颌材料在口腔内长期应用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由同一全口义齿专家多次镶配全口义齿的患者11例,最后一副义齿为上颌,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及义齿检查.结果:采用传统PMMA制作的全口义齿的重做原因,主要是上颌折裂(72.7%),其次为不舒适(27.3%)和固位差(27.3%),改用义齿后,平均戴用2.95年未出现折裂;72.8%的患者认为义齿优于PMMA义齿,主要表现在异物感小,固位好,舒适,质轻,可以改善口干症状,18.2%的患者认为两种义齿使用效果不存在明显差别.义齿磨光面45.4%出现色素沉着,27.2%颜色变暗.部粘膜末见明显炎症.在咀嚼功能、发音、冷热刺激的敏感性及味觉方面两种材料义齿没有明显差别.结论:全口义齿上颌采用纯制作,其抗折性能、舒适性优于传统PMMA,但长期应用后,部分磨光面出现色素沉着及颜色变暗,对固位及适合性的影响因受个人因素、义齿制作质量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上颌钛制腭托 全口义齿 临床应用 纯钛 调查
  • 简介:目的:研究穹隆形态对上颌全口义齿基位移的影响。方法:模拟5种咬合状态,对尖、平、凹3种穹隆形态的上颌全口义齿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加载。结果:3种穹隆形态上颌全口义齿基在5种加载方式下,凹型穹隆形态基的上前部及后缘区向黏膜组织的下压位移最大,基边缘封闭区背离黏膜组织的位移最小。基的位移方式因加载方式不同而不同。结论:上颌全口义齿基位移方式及大小与加载方式有关;穹隆形态对上颌全口义齿基位移方式无明显影响,对位移值大小有影响。

  • 标签: 义齿 全口 上颌 腭穹隆形态 加载方式 三维有限元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上颌快速扩展可有效地扩大上颌牙弓,其不仅适用于儿童及青少年,也可成功地用于成人上颌牙弓狭窄的矫治。本文介绍了年轻成人与儿童各自应用上颌快速扩展术的生物学基础、存在的各种分歧、扩弓过程中磨牙及弓形态变化的差异、难易程度及其长期的效果与稳定性的差异、各自优势及所需要注意的问题。

  • 标签: 上颌快速腭扩展 年轻成人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翼管注射无水乙醇治疗原发性上颌神经痛的价值.方法:回顾近5年7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观察5年,术后3个月有74.4%患者疼痛全部和部分消失,6个月有70.5%,1年有67.9%,2年有57.7%,5年时只有51.3%.结论:患者在治疗后疼痛完全或部分消失的比例随时间推移而降低.此治疗方法虽不能彻底根治,但方法简单,创伤小,患者容易接受,对缓解症状减轻痛苦,不失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 标签: 翼腭管 无水乙醇 注射治疗 上颌神经痛 病例报告 三叉神经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板支抗前方牵引治疗骨性安氏Ⅲ类上颌后缩畸形的疗效。方法用常规前方牵引方法及板植入做支抗前方牵引方法分别对10例患者进行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恒牙早期可采用上颌板植入做支抗前方牵引治疗上颌骨后缩。

  • 标签: 钛板植入 前方牵引 上颌骨后缩
  • 简介:目的模拟手术辅助扩展术,分析上颌骨复合体应力分布与位移趋势.方法在力学相似性较高的上颌骨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上,模拟第一磨牙处颊侧骨皮质切开辅助扩展术,计算各标志点的应力及位移,所得结果与常规扩展相比较.结果颊侧骨皮质切开术辅助扩展开展牙弓,可有效增加横向扩展的位移,尤其在尖牙和前磨牙区.同时鼻腔和盖下降,有助于降低通气阻力.结论颊侧骨皮质切开辅助扩展的方法效果确切.

  • 标签: 应力分布 模拟手术 上颌复合体 位移 骨皮质切开术 上颌骨复合体
  • 简介:摘要上颌快速扩弓是矫治青少年上颌横向发育不足的重要手段。如何有效促进中缝骨改建、增加扩弓稳定性、缩短保持期、减少扩弓复发一直是正畸学者探究的问题。本文简述上颌快速扩弓后中缝生物学改变,并对上颌快速扩弓及促进中缝骨改建的辅助方法进行综述。

  • 标签: 上颌快速扩弓 腭中缝 骨改建
  • 简介:目的:对腓骨+不同植入体的上颌骨重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生物力学分析,研究上颌骨功能性重建中用植入体重建颧上颌支柱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对腓骨+重建板、腓骨+网和腓骨+颧种植体3种上颌骨重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于双侧后牙区垂直加载,研究植入体的应力和位移分布。结果:腓骨+重建板和腓骨+网这2种类型在板和网的转折处应力和位移最大;腓骨+颧种植体在颧种植体植入颧骨处的应力最大,在颧种植体的中点位移最大。结论:在上颌骨功能性重建中,用颧种植体重建颧上颌支柱是可行的,而用板或网重建颧上颌支柱则不可行。

  • 标签: 上颌骨重建 钛植入体 颧上颌支柱 生物力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种植体支抗辅助上颌快速扩弓(micro-implant assisted rapid palatal expansion,MARPE)前后患者上颌锥形束CT图像,探讨中缝融合程度对MARPE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0月于吉林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10~34岁上颌横向发育不足患者28例[男性7例,女性21例,年龄(15.5±5.5)岁],分为未融合组[中缝未融合,男性4例,女性14例,年龄(13.0±2.4)岁]和融合组[中缝开始融合,男性3例,女性7例,年龄(19.9±6.9)岁]。分别于扩弓器植入当天和扩弓治疗结束当天拍摄锥形束CT,将两时间点锥形束CT数据导入Dolphin Imaging软件,测量并比较两组中缝打开量、骨性扩弓百分比等测量项目。结果扩弓后未融合组中缝平均打开量和骨性扩弓百分比[分别为(4.97±1.47) mm和(71±20)%]均显著大于融合组[分别为(3.23±1.45) mm和(46±18)%](P<0.05)。结论中缝融合程度不同的患者MARPE效果差异显著,扩弓前评估中缝融合程度对MARPE疗效预估有参考意义。

  • 标签: 腭扩张术 正畸支抗 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腭中缝 微螺钉种植体
  • 简介:目的比较手术—正畸联合治疗唇侧和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口腔正畸门诊2004—2009年收治的60例埋伏阻生尖牙患者(均为单颗埋伏阻生尖牙患者,共60颗牙),根据全口曲面断层片和X线定位片分为唇侧组和侧组各30颗牙,通过手术开窗去除阻力骨、暴露部分牙冠、黏结正畸附件,在固定矫正技术的牵引下将埋伏阻生的尖牙纳入正常牙弓内。对比两组治疗的成功率和治疗所需的时间。结果治疗成功率唇侧组为80.0%,侧组为9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正畸牵引的时间侧组为(9.2±3.2)个月,而唇侧组为(15.1±4.1)个月,明显长于侧组,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手术开窗正畸牵引,上颌埋伏阻生尖牙的成功率侧组大于唇侧组,牵引到位的时间侧组也较唇侧组短。

  • 标签: 上颌埋伏阻生尖牙 开窗术 正畸牵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螺钉种植支抗联合改良弓推上颌磨牙远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2例安氏II类错合并牙拥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n=11例)和对照组(n=11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微螺钉种植支抗联合改良弓进行矫正,对照组则采用口外弓支抗进行矫正,经X线对头颅侧位的扫描片进行矫正效果观察,并采用统计学软件分析组间矫正效果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在ANB、SNB、SNA、MP-SN、U1-SN、U6-PP、L6-MP、FH-MP、U1-NA、U1-NA值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在S1值上差异显著,且治疗后组间S1值差异明显p<0.05;组间在VAS评分及病程时长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微螺钉种植支抗联合改良弓推上颌磨牙的疗效明显,临床价值较高,值得推广使用.关键词微螺钉种植支抗;改良弓;推上颌磨牙远移;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8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290-01

  • 标签:
  • 简介:牙周-牙髓联合病变的治疗本身就有一定难度.如果再伴有一些发育上的异常.则治疗会更加复杂。本文是一例病例报道.上颌侧切牙畸形侧沟.伴根尖孔开放、窦道和严重的骨吸收。这些发育异常的牙齿以往多被拔除。但是随着新型材料的出现(如MTA和骨移植材料)及相关治疗技术的发展.这类牙齿现在都可以保留。对该病例.畸形侧沟可通过根面平整术消除.用MTA在根尖形成根尖填塞封闭根尖孔。治疗后随访1年.患者无症状.X线片显示病变逐渐愈合。

  • 标签: 治疗后随访 临床病例报告 根尖孔 牙畸形 腭侧 牙周-牙髓联合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和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质人工听小骨植入术后的护理经验。方法对35例接受质人工听小骨(PORP/TORP)植入术的患者的术后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所有患者严格按照护理措施进行护理,效果满意。结论人工听小骨植入术术后护理具有其独特性,积极落实各项术后护理措施,对提高手术成功率、预防及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钛制人工听骨 中耳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自攻型微钉矫治成人上颌前突的临床优势。方法应用自攻型微钉作为支抗矫治35例安氏II类1分类上颌前突成年患者,拔除双尖牙并排齐牙列后,微钉植入上颌第一恒磨牙和第二前磨牙颊侧,2周后以每侧1.0~1.5N滑动内收前牙。通过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比较前牙内收情况和磨牙支抗的变化。结果35例上颌前突均得到明显改善,切牙切缘平均内收5.68mm,切牙牙轴与SN交角平均减少15.07°,与NA交角平均减少12.6°,前牙覆盖平均减少了7.89mm,上颌切牙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第一磨牙平均前移0.39mm,上颌第一磨牙治疗前后垂直向移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7%种植体保持了稳定。结论自攻型微钉基本能够有效治疗上颌前突成年患者,改善侧貌,起到强支抗的作用。

  • 标签: 正畸支抗 上颌前突 安氏II类1分类 自攻型微钛钉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上颌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板坚固内固定手术治疗的围术期护理对策。方法 本次所选 40例上颌骨骨折患者入我院治疗的时间均是 2017年 06月份 -2019年 06月份,将所选患者采取抽样方式分组,对照组 20例实施常规的护理指导,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指导基础上实施围术期的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的有效性。结果 和对照组对比,观察组术后 1d、 2d、 3d时的 VAS评分更低,差异显著, P<0.05。结论 上颌骨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板坚固内固定手术治疗配合围术期综合护理能够缓解患者疼痛程度,值得应用。

  • 标签: 上颌骨 切开复位 内固定 围术期护理
  • 简介:现已公认知识如果骨内种植内周围有足够的角化粘膜,则在软组织与种植体处可形成更理想的功能性界面。本文目的是描述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即断层组织瓣,在暴露种植体时形成或增加种植体周围的角化组织。本方法尤其适用于上颌种植体颊侧无或有很少的角化组织。本研究包括8位病人34颗上颌种植体,在种植体暴露前无或只有很少的颊侧角化龋。愈合后,所有愈合基台的颊侧均有2-5mm宽的角化龈(平均3.7mm)。术后不适感很小。在种植体暴露时,应用断层皮瓣减少了手术所需的步骤及部位,并能形成足够的颊侧角化龈。

  • 标签: 断层腭组织瓣 上颌种植体 恢复角化组织 外科方法 疗效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对儿童窒息抢救中双手上颌法的作用和意义进行探讨。 方法: 选择我院 2015 年 1 月至 2017 年 1 月收治 136 窒息抢救患儿,依据时间分界点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传统仰面抬颌法打通气道,观察组应用双手上颌法,进行两组重建呼吸平均时间、 15 秒内气道开放水平、住院时间的对比。 结果: 观察组患者 15 秒气道开放水平比对照组好,平均住院时间、重建呼吸平均时间比对照组低(均 P<0.05 )。 结论: 在儿童窒息抢救中应用双手上颌法收获抢救效果更好,并促进并发症发生率的降低,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双手拖上颌法 儿童窒息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