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7 个结果
  • 简介:微博参与法制新闻报道日渐成为趋势,并对公众产生了深远影响。“法制日报”作为细分化的法制新闻媒体官方微博,既有时效性、专业性、教育性和规范性的特色,也存在报道碎片化、互动匮乏、多媒体运用过少等缺陷。本文通过分析微博内容,从传受关系角度探讨微博法制新闻报道的特点,并对微博平台在法制新闻报道中的作用进行了思考。

  • 标签: 法制新闻 微博 特色 缺陷
  • 简介:八年艰苦抗战的胜利,是中华民族抵御外族入侵的伟大胜利,也是中国人民摆脱百年屈辱地位的开端。《新华日报》日本投降号外则是这一伟大时刻的见证,其号外刊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据统计,《新华日报》抗战胜利号外在全国存量不超过10张,目前每张市场价值5万元左右,重庆图书馆幸运地典藏一张《新华日报》抗战胜利号外。通过这张报纸,我们仍然能看到69年前的那段激动人心的时刻。

  • 标签: 《新华日报》 抗战胜利 解读 重庆图书馆 外族入侵 中华民族
  • 简介: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进入攻坚期与深水区。改革呼唤课程教学理性回归课程标准,“法治”教学已是大势所趋、众望所归。而对新课标的深入研析、精致品读与创造实践,则是课程教学得以归向与科学发展的关键。从2014年第1~2期开始,本刊用两年时间,将陆续刊载由江苏省著名特级教师蒋世标领衔及其所属政治学科工作室团队撰写的思想品德新课标“咬文嚼字”系列研读论文。该系列由16篇相对独立的研读成果构成,分辨析、观念、释义、综合四个小系列。以此为标志,本刊在近两年对2011年版课标宏观中观系列解读的基础上,解读进入微观研讨层面。集成式的系列解读,目的在于实现教学与时俱进,把脉思想品德课程价值导向与实践走向。

  • 标签: 法制观念 课程教学 教育改革 课程标准 思想品德 科学发展
  • 简介:1947年《晋绥日报》发起的反“客里空”运动,是解放战争时期党报系统内开展的一次反对虚假报道的思想教育运动,通常被视为中国新闻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这场运动采取了发动读者揭发“客里空”和报社工作人员检查“客里空”、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成为我党媒体进行群众路线教育的一次尝试。

  • 标签: 《晋绥日报》 教育运动 批评与自我批评 解放战争时期 群众路线教育 中国新闻史
  • 简介:无论是政府推动型路径还是民众推动型路径,都不能稳妥、有效地解决中国法制变革问题。中国的法制变革应当建立在实践理性主义的哲学基础之上,走理性温和的中间道路,即在宏观层面上要强调开明政府的法治导向及其对法制变革进程及力度的适度控制,使法制变革在紧凑、有序的状态下有节奏地进行,防止变革过程中出现失控现象;在微观层面上则要强调积极构建和完善地方及个体的利益表达机制,鼓励制度创新,使各项制度在多元主体不断试错的过程中优胜劣汰,进而推进法制变革稳步前进。这种路径取道中庸,兼顾了政府推动型与民众推动型两种基本路径的优势,同时也在相当程度上尊重了中国威权主义的传统与现实。但是,这种路径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法制变革 政府推动型 民众推动型 法治 路径
  • 简介:20世纪初,以宣传、鼓吹社会革命为中心的《俄事警闻》、《警钟日报》,将反缠足问题纳入救亡图存、解放女性的社会变革运动中,揭露缠足的危害,引导女子反思,劝导女子不缠足;将戒除缠足与救亡图存、强国保种和提高女性权利结合起来,宣传女子不缠足对女子自身健康和繁衍种类的积极作用,促成女性自觉醒悟,放弃缠足;用近代西方进化论和女权学说论证缠足是陋俗、国耻;将解除女性生理束缚和精神钳制联系起来,创办女学和女工传习所,提高女子思想文化水平,培养女子谋生能力,以达到女性最终能自立自强.20世纪初年的不缠足运动不但要解除女性的生理束缚,而且开始倡导女性的精神解放,推动了女性解放运动向纵深发展.

  • 标签: 《俄事警闻》 《警钟日报》 女性 反缠足运动
  • 简介:本文以电子版《人民日报》的《人民时评》版块为对象来研究《人民日报》有关民生新闻评论的特点。随机选择《人民时评》板块的评论作为样本进行分析,认为该评论板块的评论文章体现了批判性思维、民主意识和宽容精神。这对于新闻评论者撰写新闻评论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 标签: 《人民时评》 民生新闻 批判思维 民主 宽容
  • 简介:2013年10月14日至12月26日,《兵团日报》相继推出“圆梦中华志存高远”“兵团人军垦魂”“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全面推进对外开放”“弘扬兵团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两个百年目标”“嫦娥三号成功探月”“最美兵团人风采”“向‘戈壁母亲’致敬”等独具兵团文化特色和魅力的“讲文明树新风”主题公益广告。

  • 标签: 兵团精神 公益广告 广告特色 日报 鲜明 文化特色
  • 简介:<正>2014年新春之际,由文化部华夏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书画艺委会、光明日报书画院、人民日报《人民艺术》杂志社、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办,东莞市中心资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人民艺术研究院承办的"光明中国——王林中国画东莞巡展"隆重开幕,国务院参事郭瑞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乔存章将军,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名嘉宾和当地领导出席画展开幕式并认真参

  • 标签: 艺委会 书画院 遗产保护中心 文化传播 中国漫画 华夏文化
  • 简介:陶行知教育思想在解放区的传播,主要是通过《解放日报》进行的。1942—1946年间,延安《解放日报》对陶行知及其教育思想曾放在重要位置上进行宣传评介。其主要内容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结合延安教育界整风,着重对生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初步的全面的介绍;第二,着重介绍陶行知先生创办育才学校的实践经验及发展形成的新教育体系;第三,结合解放区普及教育对陶行知普及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介绍;第四,陶行知逝世以后,在悼念活动中对他的毕生事业进行了全面的评介,同时对他的哲学思想进行评介。现在分别述要如下:

  • 标签: 延安《解放日报》 陶行知教育思想 评介 述要 实践经验 普及教育
  • 简介:《解放日报》新闻中心幕墙工程位于上海市黄浦区,地处九江路与河南路路口,工程由《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投资建设。建筑主体地下二层、地上十七层,框架核心筒结构,总建筑高度82.50米,建筑总面积21272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为17913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3360平方米,建筑设计由上海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造型独特,主要以安全、耐久、美观、适用、经济为设计理念。建筑物建成后,主要用于办公。

  • 标签: 幕墙工程 新闻中心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 日报 建筑面积 建筑主体
  • 简介:从法理学视角审视京津冀母体——冀域的法制建设,对于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层次文化基础具有重要意义.冀域法制肇始于阶级社会初期的夏朝,首创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演变,早期冀域法制形成了浓厚的宗教道德色彩,其发展有清晰的历史脉络:战国开启成文法转向;秦汉倡导“德主刑辅”、“礼法合治”;魏晋南北朝法制推动民族法律文化的融合;隋唐将封建法制建设推向高潮;宋朝之后冀域法制才走向衰落.古代冀域法制建设的特点:一是造就了古代律学名臣大儒;二是儒法合流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三是具有民族融合期的民族特色.

  • 标签: 京津冀协同发展 冀文化 法制建设
  • 简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制度需要落实到法律层面,从立法、执法、司法、提高生态法律意识和加强社会监督等几个方面发挥法律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保障作用。

  • 标签: 生态文明 法制化 制度建设
  • 简介:中国教育法制研究系列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编辑宗旨《中国教育法制评论》以当代中国教育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为主要研究内容。本书将始终致力于关注中国教育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汇聚中国教育法学研究领域的共同智慧和最新成果,展示教育法学领域研究者对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思考和探索。本书也致力于为中国教育法学研究领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学术研究和学术推广平台,通过学术交流和学术争鸣,推进

  • 标签: 中国教育 教育法制 法制评论
  • 简介:一、问题的源起由于分属于不同的文明圈,传统中国和葡萄牙属于异质的法律文明。然而,“大航海时代”以后,尤其是1553年之后,这两种来自于不同文明的异质法律文化之间开始产生了接触。由此,两种法律文化之间的碰撞和冲突不可避免地发生了。葡萄牙法律文化是西方法律文化的代表,中葡法律文化的差异实际上也是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异。差异一旦发生接触,碰撞和冲突便接踵而至,而这正是不同的法律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在碰撞与冲突之中,不同的法律文化得以认识到各自的优势和不足,进而实现法律文化的融合与创新。中西这两种异质的法律文化在澳门地区经历了从交往到冲突、再从冲突到消解、又由消解最终走向融合的一个客观过程。澳门法律正是在中西法律文化的冲突、碰撞与融合的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

  • 标签: 澳门地区 西方法律文化 法律文明 法制 管治 法律文化交流
  • 简介:电视法制节目诞生于80年代,伴随全国普法进程的不断发展,法制节目在各级电视台遍地开花,形成了多种不同的类型。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观众的法制意识普遍提高,法律已经从先前的教条能动地进入人们的实践活动,过去那种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宗旨的电视普法,作为一项历史任务已经阶段性完成。在观众不再满足于从节目中单纯地获取法律知识的背景下,强化法制节目的故事性,可以在电视节目激烈的竞争中,有效引起观众的收视兴趣,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更加广泛地普及法律知识,达到提高民众法律意识,推进社会法治进程的目的。

  • 标签: 电视法制节目 故事性 法律知识 法治进程 80年代 法制意识
  • 简介:采用超声波、加热、酸、碱等处理方法研究改善玉米蛋白可溶性的问题,探讨酶法制备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玉米肽的方法。结果表明:调节玉米蛋白悬浮液pH值为11,在超声功率45W,超声温度60℃条件下超声30min,可显著提高玉米可溶性蛋白得率;比较6种蛋白酶酶解产物的抗氧化能力,确定Alcalase为制备玉米抗氧化肽的最佳水解用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得出最适酶解工艺是:底物质量浓度10.0g/100mL、加酶量2806U/g、反应pH值9.0、反应温度56.0℃、反应时间185min。在该条件下制备的玉米酶解产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85.40±0.27)%,与理论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在±l%内。

  • 标签: 玉米蛋白 酶解 抗氧化肽 响应面分析
  • 简介:增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法治意识,提高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提升其依法行政、依法治校、依法执教水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基本要求。教育工作者,既是法制宣传教育的执行者,同时也是受益者,应当对宣传贯彻教育法制进行深入思考与探索。为此,我们开设《教育法制》专栏(含以案说法、法规解读、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搭建一个探讨的平台,方便大家交流学法用法普法的经验与心得,提升自我,启示同行。

  • 标签: 教育法制 征稿启事 专栏 教育工作者 法治意识 法制宣传教育
  • 简介: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世界目光聚焦北京。以框架理论视阈为视角,从报道篇幅、新闻标题、新闻图片、关键词、消息来源等框架列表来比较《人民日报》与《亚洲华尔街日报》报道的异同,并分析在报道重大政治事件中,中关政治倾向的差别。

  • 标签: 框架理论 《人民日报》 《亚洲华尔街日报》 政治倾向
  • 简介:吴佩孚在建国后形象被矮化,乃学术界研究的缺失所在。以建国后第一大报——《人民日报》为视域,该报在涉及吴佩孚的报导中,其主题依次为京汉铁路运动、北伐、孙中山的言论、英美帝国主义等,这对于昊佩孚的形象矮化乃至负面生成,导向作用明晰。如此舆论氛围,客观评价自然荡然。总之,吴佩孚负面形象的生成不是一朝一夕、单方面作用形成的,而是经过了长期而持续的积淀,集合多方面的原因共同作用而造成的结果。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在看待历史人物时不可人云亦云、俯就时趋.要不断地探寻历史真相,就必须警惕一些流行之论,争取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言别人所不能言。

  • 标签: 吴佩孚 负面形象 人物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