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北京西郊的颐和园,在著名的圆明园被帝国主义侵略军队毁了以后,是中国四千年封建历史里保存到今天的最后的一个大“御苑”。颐和园周围十三华里,园内有山有湖。倚山临湖的建筑单位大小数百,最有名的长廊,东西就长达一千几百尺,共计二百七十三间。

  • 标签: 颐和园 帝国主义侵略 建筑单位 圆明园 历史 小数
  • 简介: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颐和园颐和园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前身为清漪园。颐和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

  • 标签: 颐和园 皇家园林 古典园林 清代 万寿山 三山
  • 简介:慈禧垂帘揽大权,故宫游腻思新苑。盗用当年海军费,劳民兴修颐和园。却挖昆明湖中土,堆增万寿一座山。挖湖堆山力何来?工民如蚁骨如柴。那有牵车与起重,千斤大石众人抬。杠折绳断壮士死,然后玉阶青级井然排。玉泉水,何潺潺,点点滴滴工民汗,年年月月流不

  • 标签: 颐和园 昆明湖 慈禧 军费 起重 堆山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颐和园景区建筑分三大单元,即前山区、后山区、宫廷生活区。与其他园林所异者,多加一个“皇”字,日皇家园林。要居住,要游览,要处理政务,要举行饮宴、佛事等。所以是“宫”、“苑”相结合的园林。

  • 标签: 宫廷生活 游览 颐和园 居住 佛事 政务
  • 简介:1980年夏,是个酷暑,颐和园的蓬莱岛也不清凉。100号人在这儿参加为期七周的计量经济学讲习班。讲课的是七位美国经济学教授:克莱因、邹至庄、刘遵义、萧政、粟庆雄、安德森、安藤。学员中资格最老的是北大的胡代光、杜度,华中工学院的林少宫等。而对于绝大多数学员,这是一个扫盲班、速成班。1990年和2000年,中国数量经济学会为“颐和园讲习班”举行了十周年、二十周年纪念。将如此的热情和荣耀给予一个讲习班,在经济学界史上绝无仅有。

  • 标签: 讲习班 颐和园 计量经济学 经济学教授 华中工学院 经济学会
  • 简介:颐和园内苏州街,是仿江南苏州商业街水乡景色建造的,是为宫地建造的买卖街,就其功能来说,是具有模仿性质的,即所有的铺面房,都是参照苏州的商店营造的。当皇帝,皇后或太后驾临之时,这里的太监,宫女就扮作商人、民众、村妇,买卖东西。

  • 标签: 北京 苏州 商店 商人 商业街 水乡
  • 简介: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小高,大家就叫我“高导”吧。今天将由我带领大家游览颐和园颐和园是清代皇家园林和行宫,曾多次遭到破坏,后来经不断修复,才有了今天的模样。此外,颐和园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 标签: 颐和园 导游 《世界遗产名录》 清代皇家园林 世界文化遗产 游客
  • 简介:1980年的夏天,我接受邀请去台北参加“国家建设会议”。凭心而论,在开此会时,我心中的兴奋是来自即将去大陆的访问。这年的春天,克莱因博士邀请了我去参加他在北京开办的讲习班。这个讲习班是以计量经济学为主,共有七位教授参加,三个美国人,四个华裔美国人。除我以外都是著名的经济学家,包括了斯坦福大学的安德森及刘遵义,普林斯顿大学的邹至庄,南加大的萧政,宾州大学的安藤及克莱因。七人轮流接力,两人一组,每组教学两周,一共七周。邹至庄和刘遵义两位教授是第一组,先去大陆讲学后,也受邀请来台湾参加“国建会”。

  • 标签: 讲学 颐和园 华裔美国人 斯坦福大学 回忆 普林斯顿大学
  • 简介:颐和园北宫门向西数百步,就是新建景区耕织图。所谓“新”,其实是在原台基、柱础、古船台、河道、石碑、古树等“蓬断草枯,凛若霜晨”的空旷废墟上,对照文献查证及实地勘测后进行重建,使其基本恢复了原有面貌。

  • 标签: 耕织图 颐和园 演变 “新” 石碑
  • 简介:庄士敦(1874—1938),英国苏格兰人。牛津大学毕业后来中国,一住就是34年,不只通晓中文,对儒释道、经史子集等传统文化也有研究。编写的有关我国历史、文学、哲学著作不少。来华后先后任过英国驻香港、威海卫等地高级官员。1919—1924年为末代皇帝溥仪的英语教师,成了他的知心朋友。

  • 标签: 庄士敦 颐和园 生平事迹 溥仪 君主制度
  • 简介:末代皇帝溥仪的英文教师雷金纳德·F·约翰斯顿(中国姓名为庄士敦)先生是苏格兰人,曾获英国牛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自1898年起。庄士敦历任香港英总督私人秘书、英国租界地威海卫行政长官等职务。他曾遍访中国名山大川,熟悉各地风土人情,还通晓中国历史,对儒、墨、释、老都有研究,是个“中国通”。1919年3月,由李鸿章之子李经迈推荐,经当时的民国总统徐世昌与英国公使馆联络,庄士敦被清王室正式聘为溥仪的英文教师,入宫执教。当时溥仪是十四岁的少年。庄士敦的到来,使清末小朝廷发生了一系列的震荡。

  • 标签: 颐和园 内务府 溥仪 紫禁城 中国历史 皇帝
  • 简介:初春冷风透空加之夕阳西照,使颐和园繁华沉痛至于莫名。翻过一道人造的铁栏杆,银缸玉砌般的大湖就跳人眼帘,几点风流自赏的人影在白光冰面上游移,有点离奇,一阵湖风就从阔大的湖面上吹过来了,年轻的游客也会掀起苍老的头发来迎接昆明湖的问候。久违了久违了,十几年一梦恍如隔夜的花香飘过来,历史竟以他的巨手随意地拨弄英雄以及英雄身后的追随者吗?

  • 标签: 颐和园 追随者 英雄
  • 简介:位于颐和园万寿山南、长廊东端,坐落着一处大型四合院—乐寿堂,当年慈禧太后就住在这里。乐寿堂精美华丽有余但绝无庄严宏伟可言,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因了慈禧的缘故,晚清时京师及各省大员呈递的奏折、章本都要送到乐寿堂,由

  • 标签: 颐和园 寿堂 慈禧太后 万寿山 灯架 四合院
  • 简介:清代帝后热衷于戏曲艺术,特别是对京剧内涵的充实与技巧的提高,有多方面的贡献,慈禧太后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以训练水师之名,动用大量经费修复清漪园,改名为“颐和园”,并在其内兴建一座三层式的大戏楼,它的形式与紫禁城内的畅音阁相近,可说是清代宫廷所建的最后且最大的戏楼,慈禧太后亦常至颐和园这座大戏楼看戏,德和园大戏楼应该是集前期各座大戏楼之优点而建的。

  • 标签: 颐和园 戏楼 第二次鸦片战争 慈禧太后 戏曲艺术 紫禁城
  • 简介:近代机械钟表起源于14世纪的欧洲,明代由传教士传入中国,奇特的西洋钟表马上就受到了中国文人的喜爱。明万历时期,西洋钟表走进了宫廷,走到了万历皇帝面前,并受到万历皇帝的喜爱。自此,把玩收藏造型新颖、机械繁复的西洋钟表成为明清统治者的新趣味。康熙年间,清宫内廷下设做钟处,维修宫中老旧的西洋钟表,如遇庆典等需要,还可制作钟表。

  • 标签: 万历皇帝 乾隆皇帝 明万历 造型新颖 康熙年间 布景箱
  • 简介:上世纪50年代,担任《人民日报》社长兼总编辑的邓拓,因为没有及时宣传毛泽东所主张的政策方针,1957年被毛泽东多次批评"书生办报,死人办报"。本文作者系人民日报国际部退休记者,他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讲述了邓拓受到毛泽东批评后的真实反应。

  • 标签: 邓拓 颐和园 《人民日报》 园长 毛泽东 5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