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琴谱》在琴歌发展史上有标志性意义,它可分为自度曲和校误或改编前人曲目两类,具有旋律及行腔上一字一腔或多腔、移植民间俗乐、创作中以词配曲、正调调弦等特色。而作为琴歌,它的演唱用吴语发音、以唱为主吟为辅,并随弹奏指法滑动表达腔韵。

  • 标签: 《东皋琴谱》 东皋禅师 琴歌 吟唱
  • 简介:琴乐我研究中国音乐史五十余年,对于我来讲,“琴乐”是一个很大的课题。在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音乐里,所涉及到的重要问题,不外乎是孔子以来儒教的礼乐(雅乐)、唐代的宫廷艺术音乐(传到日本后就成为日本的雅乐)、宋代以来的戏曲(现在的京剧)这三者。历史上琴乐曾与礼乐并列,都是起于孔子时代而一直延续流传至今的古乐。由于士大夫(知识阶层)嗜好的是古雅的音乐,而不是庶民的音乐,因此,目前琴乐和儒学都形成了自己独立的音乐体系。

  • 标签: 琴乐 音乐体系 中国音乐史 宫廷艺术 琴人 孔子时代
  • 简介:心越(1639—1695),日本曹洞宗高僧,水户寿昌山祗园寺开山,被日本篆刻界称为“篆刻一道的开山祖”,在琴艺、绘画等等方面在日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心越自谓“本贯婺郡浦阳蒋氏子”。因此,有人认为他的俗名即“蒋兴俦”,原杭州大学的吕洪年教授据此断定心越即浦江县官岩蒋氏中的“兴”字辈子孙。但这个论断是错误的。因为第一,官岩蒋氏中的“兴”字辈子孙最早出

  • 标签: 东皋心越 日本 家世 佛教信仰
  • 简介:20年前,旅日高僧心越在他的家乡,在他的祖国,还很少为人所知。随着心越在日本的事迹在中国传播,人们也对他在中国的情况,包括他的家世,开始进行研究,一些新的材料被挖掘出来。本文就是关于他的家世的研究成果。

  • 标签: 旅日高僧 东皋心越家世
  • 简介:书院是我国古代读书、讲学之所,由来久矣。书院的兴起,既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也是一个重要的学术基地,更是士人相聚论道、结为学术派系的场所,对后世学术思想的传播和承传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和是闽北边陲山区小县,古时交通闭塞,地广人稀,"山谷阻险,民罕十连之聚"。然而,就是这个"僻居山陬"的"下邑",却素称"文献之地",自古就有"先贤过化之乡"称誉,其原因就在于宋代大儒朱熹之父朱松在任政和县尉时,先后创办了云根书院和星溪书院.开政和教育之先河,从而促成了政和人才的成长,科名连属成为佳话,各种书院在政和城乡相继创立。

  • 标签: 政和县 山区小县 下邑 《章程》 学庵 御制大诰
  • 简介:学术界普遍认定,日本琴学复兴之祖、清初渡日僧心越禅师的姓名为“蒋兴俦”或“蒋兴畴”。其实:(1)“兴俦”是的法名,“蒋”是其俗姓,“蒋兴俦”一说并不成立;()“兴畴”一说来自学者对诗句的误读误解,现实中并不存在。

  • 标签: 东皋心越 蒋兴俦(畴) 兴俦
  • 简介:《全唐文》中所收录的王绩文与王绩文集《子集》作为两个不同版本的文集,两者之间存在诸多的差异。一是《全唐文》中多出的篇目是不是后人伪作仍然需要考证;二是两个文集中相同篇目之间的文字差异呈现出多种类型。比较两个文集文本之间的异同,探讨两个文本之间的差异类型原因,有助于王绩文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 标签: 《全唐文》 王绩 《东皋子集》 异同
  • 简介:《红楼梦》的第八十六回中写道,宝玉见黛玉在读一本奇怪的书,可是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得。“又奇怪又纳闷,便说:‘妹妹近日愈发进了,看起天书来了。’黛玉‘嗤’的一声笑到:‘好个念书的人,连个琴谱都没见过?’”这种天书一样的东西,就是古琴谱,是从唐代一直沿用到清代的一种通用的古琴记谱方式——减字谱。

  • 标签: 天书 减字谱 左手 琴谱 文字谱 红楼梦
  • 简介:明代是中国古琴辑谱风潮最为兴盛的一个时代,琴谱数量繁多,谱式发展日渐成熟。《徽言秘旨》和《徽言秘旨订》是明末清初绍兴琴派的代表性琴谱,本文试从绍兴琴派琴谱系统的形成及传承、选曲倾向和曲目版本三个方面来探寻其源头。

  • 标签: 徽言秘旨 徽言秘旨订 明末清初 溯源
  • 简介:文章通过对《龙吟馆琴谱》与《梅庵琴谱》所收同曲——《平沙落雁》《长门怨》《关山月》《秋闺怨》《挟仙游》《春闺怨》《秋江夜泊》《捣衣》8曲的谱本勘校,在乐段划分、乐句划分、谱字、谱式、指法等方面层层深入地析微察异,以挖掘二谱之间所存在的同源异流关系。而尤其集中体现于《平沙落雁》一曲的谱本间的“小异”,也为探寻诸城古琴是如何继承、创新、更别创一格而成梅庵新韵的,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据。

  • 标签: 《龙吟馆琴谱》 《梅庵琴谱》 龙本 梅本 诸城 梅庵
  • 简介:北宋神宗年间,千载词雄,从天而降;四射文星,震地生光。苏轼因“乌台诗案”之祸,触犯天颜,贬谪黄州;携子苏迈,住进禅房。栖身于僧寺定惠院,北风扫径,杜宇啼痕;山衔夕照,水漾愁肠。“我生天地间,一蚁寄大磨。区区欲右行,不救风轮左”。遣不尽哀婉凄楚,斜眸苦难,直面坎坷;排除烦恼,挑战彷徨。

  • 标签: 诗词 文学 文学作品 诗集
  • 简介:在伯乐暮年之时,有一天,秦穆公召见他,对他说:“您的年纪大了,在您的后辈中,有谁能够继承您,继续寻找千里马呢?”

  • 标签: 九方皋 秦穆公 千里马
  • 简介:《五知斋琴谱》是广陵琴派的重要琴谱之一,在清代古琴文献中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琴谱成书年代分析的一个重要依据是谱中的序、跋。《五知斋琴谱》版本有十几种,大部分版本中跋的写作年代有所变更。以此种版本考察成书年代,会造成很多麻烦。本文在比对不同版本,细读琴谱序、跋的基础上,分析琴谱的刊印过程和成书年代,为《五知斋琴谱》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 标签: 《五知斋琴谱》 版本 刊印过程 成书年代
  • 简介:鸣,1938年12月出生于四川温江县。从195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共发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七百余首(篇)。出版有诗集《天隅一方》、报告文学·散文集《天山走笔》、报告文学集《石油师人——在新疆油田纪实》(与人合著)。系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会员、中国石油作家协会会员,新疆作家协会会员、新疆报告文学研究会会员。

  • 标签: 诗歌 中国广播电视学会 报告文学集 协会会员 中国石油 文学研究会
  • 简介:我国史前传说时代神话中有一位引人注目的刑神,就是大名鼎鼎的陶,又名咎陶、咎繇。《尚书·舜典》载:“帝曰:陶,蛮夷猾夏,寇贼奸宄,汝作士,五刑有服。”这“士”,即法官。《管子·法法》言:“舜之有天下也,……陶为李。原注:‘古治狱之官,此作李官。’”此“李”即“理”,也即法官。《说苑·君道》有:“当尧之时,陶为大理。”《竹书纪年》为:“陶作刑。”《世本》:“陶作五刑。”《左传·昭公十四年》引《夏书》:“昏、墨、贼、杀,陶之刑也”。西汉史游《急就章》更言:“陶造律,法律存。”《广韵三烛》则说:“狱,陶所造。”

  • 标签: “法” 皋陶 中国古代法 “正义” 传说时代 法官
  • 简介:在清幽的石门关古道上,矗立着云南重点保护文物——袁滋题名摩崖,而在另一个同样以悠久的历史文化闻名的大理剑川石宝山石窟的三窟王者像中,有一窟的主人就是著名的南诏国王——异牟寻。虽然这两处古迹记忆着的时代事件距离我们是如此的遥远,并且在我们亲临其地时又让我们产生着可望而不可及的时空感,但他们却同时向我们昭示着一个在云南历史舞台上发挥了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尽管两地相距较远,尽管它们经历了云南历史上的每一场风风雨雨,但却在每一个历史时段,直至今天,都在默默地向世人顽强地证明着他们存在的主题——纪念唐朝和南诏的会盟。

  • 标签: 韦皋 异牟寻 云南 南诏 地方志 点苍会盟
  • 简介:摘要“外感法仲景,内伤法垣”,内伤热中证是李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伤热中证”的理论源于《黄帝内经》。李从《内经》“病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体会到内伤病的症结在于脾胃气虚,升降失常,气火关系失调,而产生内伤热中证。李认为在脾胃内伤病初期火热亢盛的病理表现,即“热中”,后期阴寒内盛的病理表现,即“寒中”。本文拟从李氏对内伤热中证的治疗法则出发,浅谈对其认识。

  • 标签: 内伤热中证 补其中 升其阳 泻其火
  • 简介:唐、南天宝战争(750-754年)中,唐朝损兵折将,伤亡近20万人。天宝战争的第二年(755年),唐朝又发生了“安史之乱”,使唐朝元气大伤,由盛转衰。而且吐蕃与南诏结成联盟,对唐朝漫长的西南边疆造成了严重威胁,进而影响了整个中国局势的稳定。与南诏王异牟寻同年(779年)即位的唐德宗,于是采纳了宰相李泌“西和回纥、南通云南”的策略,积极争取南诏抗衡吐蕃。并于贞元元年(785年)派韦担任剑南西川节度使,负责实施这一重大的战略决策。韦也确实不负重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 标签: 南诏 吐蕃 唐朝 安史之乱 宰相 回纥
  • 简介:一、龚晴生平龚睛,名有融,以字行。号绥山樵子、拙老人、避俗老人等,重庆巴县人,生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以诗、书、画名于世,以至在重庆和四川民间一度流行“家无晴字,不是书香第”之说。

  • 标签: 龚睛皋 生平 佛学观 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