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核受体是一类高度保守的配体依赖性转录因子家族,在哺乳动物发育、繁殖、免疫应答、心血管功能、组织生长、肿瘤形成、外源物清除及糖类和脂质代谢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机体对外源物质的清除主要是由孕烷X受体等核受雄介导的。孕烷X受体最早是作为外源物感受器而被研究的,可以被大多数亲脂性药物等外源性化合物及一些内源性化合物如胆汁酸等结构差异很大的配体激活,进而与视黄醇类X受体等形成异源二聚体,结合在ER6、XREM等DNA元件上,调控下游靶基因(包括一相代谢酶、二相结合酶及药物转运体等基因)的表达。此外,孕烷X受体在能量代谢和免疫反应中也有重要作用,参与某些代谢疾病的发生发展,且已在动物模型中被证明是Ⅱ型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等代谢疾病治疗的有效靶标。我们主要就其发现、结构、组织分布、作用方式、自身表达的调节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核受体 孕烷X受体 外源物代谢
  • 简介:2009年3月在美国和墨西哥流感样患者的呼吸道标本中鉴定出新的猪源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该病毒可人-人传播,已蔓延到112个国家和地区。为了遏制不断重组或重配的流感病毒,各国学者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复制周期及实验室诊断做了细致的研究,以研发相应的药物或疫苗,这些成就为世界各国防控今年新鉴定的猪源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就猪源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鉴定、基因组结构特征做一综述。

  • 标签: 猪源性甲型H1N1流感病毒 基因组 重配
  • 简介:本文分析了计算机教学在医学职业院校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通过整合优化教材内容、提升教师综合素质、强化教学实践训练、模块化教学内容等方法予以解决。

  • 标签: 计算机教学 医学职业院校 整合优化 模块化
  • 简介:成骨蛋白-1(Op-1)是骨形态发生蛋白家族(BMPs)中的一员,具有较强的骨诱导活性,能够在体内、外诱导骨、软骨形成,完成骨修复能力.研究发现Op-1能治愈自体骨不能愈合的缺损,加速骨折愈合,能有效地促进横突体内融合发挥脊柱融合作用.Op-1用作盖髓剂,可以减轻炎症反应,诱导牙本质再生.此外,Op-1还具有抗肾脏纤维化作用,保护肾小球的完整性.

  • 标签: 成骨蛋白 骨诱导 脊柱融合
  • 简介:黏蛋白MUC1是一种具有高度糖基化胞外区的Ⅰ型跨膜蛋白,存在于正常细胞和多种癌细胞的表面,为公认的血清和细胞肿瘤抗原.本文简述了MUC1的分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肿瘤疫苗方面的研究应用进展.

  • 标签: 黏蛋白 免疫治疗 肿瘤疫苗
  • 简介:LTR位于HIV前病毒同DNA基因组的两末端,Gag基因位于5′端LTR的下游。LTR对转录的调控作用主要是由5′端LTR进行的。LTR具有启动子的作用,在结构上具有真核启动子的典型特征。另外,HIV-1Gag蛋白还有能够自我装配成病毒样粒子(viruslikeparticle,VLP)并从细胞中释放出来的重要特性。我们利用痘苗病毒表达系统,探索了在细胞质环境中LTR中的多种功能结构对Gag蛋

  • 标签: GAG蛋白 表达调控 重组痘苗病毒 HIV-1 病毒样粒子 启动子
  • 简介: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技术及学科的发展,人们认识到癌症是一种基因疾病,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种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包括癌基因的异常激活和肿瘤抑制基因失活。新近分离鉴定的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卵巢癌基因1(OVCA1)在多种肿瘤中存在高频率的缺失和突变,对多种癌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作用于肿瘤发生的早期阶段,在哺乳动物中高度保守,提示在细胞中具有重要作用;OVCA1可能具有调控细胞周期、翻译、DNA损伤及胚胎发育等生物功能,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体外研究显示,OVCA1的缺失表达导致肿瘤发生可能与周期蛋白D1上调表达、P16下调表达相关,与p53基因突变可能存在相互作用;OVCA1的缺失表达与卵巢癌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与宫颈癌及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关系尚在研究中。我们简要综述了OVCA1基因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为卵巢癌等恶性肿瘤进行基因水平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卵巢癌基因1 抑癌基因 肿瘤
  • 简介:流行性感冒A病毒(H1N1)2009,一个新猪起源流行性感冒A病毒,世界范围地被散布了并且引起了大公共害怕。高产量的transcriptomics和proteomics方法现在正在被使用识别H1N1和H1N1主人相互作用。这篇文章在H1N1诊断,处理,和H1N1病毒主人相互作用考察最近的transcriptomics和proteomics研究,到为进一步理解感染机制并且控制H1N1传播提供一些帮助。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基因表达谱 A型流感病毒 转录组学 相互作用 控制传输
  • 简介:流行性感冒A病毒(H1N1),人的地方性的紧张的一个基因分类,鸟并且猪流感,穿过种类障碍到人并且显然获得了人的能力到人的传播。因为NS1蛋白质禁止抗病毒的干扰素/生产,H5N1子类型的一些紧张是高度剧毒的。另一蛋白质NS2调停到通过出口的细胞质的从原子核的病毒的ribonucleoprotein的出口信号。在这份报纸,我们学习了H1N1子类型的这些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关系并且决定了他们的致病力的原因。我们的结果证明非保守的变化稍微稳定了或使动摇NS1或NS1-dsRNA建筑群的结构的域,稍微因此增加了或减少NS1蛋白质并且因而的函数提高了或减少H1N1病毒的致病力。不同紧张的NS2蛋白质在不同领域带了非保守的变化,导致功能的细微损失。这些变化稍微减少了病毒的致病力。因此,结果证实这些病毒的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关系。

  • 标签: H5N1亚型 蛋白质结构 NS2 A型流感病毒 高致病性 生理盐水
  • 简介:以油茶湘林4号为材料,通过RT-PCR和RACE的方法克隆出油茶磷酸转运子Pht1基因家族一个成员的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CoPht1;1(GenBank登录号:JX403969),通过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了不同磷浓度下该基因在根系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CoPht1;1CDS长度为1626bp,编码542个氨基酸,与其他物种的Pht1氨基酸序列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其中与夹竹桃科长春花的Pht1相似性最高,达到88%;蛋白质二级结构和拓扑结构预测表明,CoPht1;1具有跨膜蛋白的主要特征,与其他物种的Pht1具有一致性;实时定量RT-PCR结果表明,油茶Pht1基因的表达受低磷诱导,并在受磷胁迫处理(P浓度为0.1mmol/L)15d时表达量最高。

  • 标签: 油茶 Pht1 1 磷转运子 基因表达模式
  • 简介:AktandBcl-xLbothpromoteresistancetoapoptosis.AcomparisonofAkt-andBcl-xL-dependentcellsurvivalwasundertaken.ExpressionofconstitutivelyactiveAktallowscellstosurviveforprolongedperiodsintheabsenceofgrowthfactors.ThissurvivalcorrelateswiththeexpressionlevelofactivatedAktandiscomparableinmagnitudetotheprotectionprovidedbytheanti-apoptoticgeneBcl-xL.Althoughbothgenespreventcelldeath,Akt-protectedcellscanbedistinguishedfromBcl-xL-protectedcellsonthebasisofincreasedglucosetransporterexpression,glycolyticactivity,mitochondrialpotential,andcellsize.Inaddition,Akt-expressingcellsrequirehighlevelsofextracellularnutrientstosupportcellsurvival.In

  • 标签: 细胞凋亡 非依赖性调控通路 线粒体 AKT BCL-XL
  • 简介:Brassinosteroids(BR)被transmembrane受体和戏察觉在植物生长和开发的重要角色,以及响应环境刺激的房间。transmembrane受体BRI1能直接绑在brassinolide(BL),并且BAK1与BRI1交往提高发信号的调停BRI1的BR。我们的以前的研究显示了那膜类固醇绑定蛋白质(MSBP1)1能在vitro绑在BL并且否定地涉及BR发信号。进一步阐明内在的机制,我们这里证明MSBP1明确地以一种BL独立的方式在vivo与BAK1的细胞外的领域交往。由MSBP1的增加的表示的压制的房间扩大和BR回答能被overexpressingBAK1或它的细胞内部的kinase领域恢复,建议MSBP1可以压制通过与BAK1交往发信号的BR。Subcellular本地化研究表明MSBP1和BAK1对血浆膜和endocytic泡局部性,MSBP1加速BAK1endocytosis,它导致由向内涵体转移BAK1的平衡发信号的压制的BR。确实,提高了MSBP1表示还原剂在在vivo的BRI1和BAK1之间的相互作用,表明那MSBP1在发信号的BR的早步充当一个否定因素小径。

  • 标签: 油菜素内酯 信号转换 跨膜受体 内吞作用 结合蛋白 类固醇
  • 简介:肿瘤转移抑制因子是只能抑制自发以及大体上可见的肿瘤转移,而对原发肿瘤无影响的一类基因.目前研究发现肿瘤转移抑制因子1(metastasissuppressor1,MTSS1)基因在乳腺癌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MTSS1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还不是十分清楚,还需继续深入的研究.

  • 标签: 乳腺癌 转移抑制因子1(MTSS1)肿瘤
  • 简介:Presenilin1(PS1)的突变是早发家族性老年痴呆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对于PS1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表明,PS1作为一种多次跨膜并具有γ-secretase活性的蛋白酶,很可能参与众多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影响细胞分化和调亡、组织及个体的发育等等。但对于PS1的精细结构和功能目前了解甚少,为探讨PS1的精细结构和功能,本研究构建了鼠PS1-GFP融合蛋白表达载体。方法:我们设计了扩增PS1的cDNA全长的引物,以C57BL/6小鼠9天胚的RNA为模板,利用RT-PCR的方法从C57BL/6小鼠9天胚中获得PS1的cDNA,经测序确认后,将其克隆到pMD18-TVector中。设计引物:上游5’-GCCGAATTCTATGACAGAGATACCTGCACC-3’;下游5’-GAAGGATCCGATATAAAACTGATGGAATGC-3’,上游含有EcoRI酶切位点,下游含有BamHI酶切位点。利用高保真DNA聚合酶通过PCR方法将pMD18-T-PS1质粒中的PS1基因亚克隆到pEGFP-C1载体中,获得pEGFP-C1-PS1融合蛋白表达载体,然后利用EcoRI和BamHI从pEGFP-C1-PS1融...

  • 标签: PS1基因 绿色荧光蛋白 融合蛋白 小鼠
  • 简介:目的播散性隐球菌病1例临床及实验研究。方法患者男,72岁,红皮病1年2个月,口服醋酸泼尼松治疗,双下肢出现结节、溃烂6个月。皮损组织病理、皮损组织真菌培养、尿素酶试验、PCR扩增测序比对明确诊断,同时做胸部及脑部CT。结果皮损组织病理显示为感染肉芽肿改变,可见大量圆形和椭圆形酵母细胞。皮损组织真菌培养可见酵母样菌落生长,菌株尿素酶试验阳性,ITS区测序比对鉴定为新生隐球菌grubii变种。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试验阳性(++++)。胸部CT显示左下肺后基底段空洞性病灶。依据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由新生隐球菌grubii变种引起的播散性隐球菌病。给予患者静滴氟康唑400mg/d治疗2周,之后改口服300mg/d治疗,3个月后结节性皮损全部消退,胸片显示左肺陈旧性病变,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试验阳性(++)。治疗15个月后,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试验仍阳性(++)。结论对该病例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为临床明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确定菌种需要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

  • 标签: 播散性隐球菌病 新生隐球菌grubii变种 氟康唑 红皮病
  • 简介:报道了从凤尾蕨属井栏边草(Pterismultifida)根状茎中分离出一内生真菌——菌株JJF006,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并用TLC对该菌株培养物进行了分析。初步结果表明:该真菌液体培养基中含有芦丁成分。

  • 标签: 凤尾蕨属 内生真菌 芦丁
  • 简介:目的观察和评价1%卢立康唑乳膏治疗足癣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阳性药物对照研究,将入选患者按照试验设计随机分成2组,实验组外用1%卢立康唑乳膏,每日1次,共2周,对照组外用1%特比萘芬乳膏,每日1次,共2周。开始用药后第2周评价临床和真菌学疗效。结果86例真菌镜检阳性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3例,最后59例患者进入疗效分析。用药2周时,卢立康唑组、特比萘芬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96.97%和96.15%(P〉0.05),真菌清除率分别为81.82%和80.77%(P〉0.0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卢立康唑乳膏外用治疗足癣安全有效。

  • 标签: 卢立康唑 特比萘芬 足癣 临床方案 随机对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