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常见检出模式与血清HBV-DNA的关系.方法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定量检测血清HBV-DNA,与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常见检出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在HBeAg阳性、HBeAb阴性模式中,HBV-DNA阳性率为96.63%,其中HBV-DNA拷贝数〉5.0×107/ml占67.34%.在HBeAg阴性、HBeAb阳性模式中,HBV-DNA阳性率为45.23%,其中HBV-DNA拷贝数〉5.0×107/ml占8.45%.在HBeAg及HBeAb均阴性模式中,HBV-DNA阳性率为62.79%,其中HBV-DNA拷贝数〉5.0×107/ml占15.12%.结论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检测尚不能完全反映病毒复制情况,不管何种检出模式,建议最好结合血清HBV-DNA检测作临床分析和判断.

  • 标签: 乙肝病毒 HBV-DNA 荧光定量 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 简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完善和云计算技术的兴起,联网的实现也变得触手可及。而联网的建设与发展必将面临安全因素的制约。本文概述了联网各层级的框架结构,并对各层安全策略进行初步的探讨,总结了各层面临的安全威胁及相关的安全技术。

  • 标签: 物联网技术 云计算技术 构架结构
  • 简介:传感力学影响了许多生物学现象,从DNA复制到骨髂加固,然而弗吉尼亚大学的MartinSchwartz说:“还没有哪种标准化的方法来确定是哪个蛋白或者哪种结构在细胞中真正执行这种力量。”所以Schwartz及其同事设计了一种能够检测活细胞中蛋白间皮牛顿的力量的生物传感

  • 标签: 生物传感器 Schwartz 生物学现象 DNA复制 弗吉尼亚 活细胞
  • 简介:对国家果树种质资源南京桃圃保存的507份桃种质资源进行了花期、花型、花径、雌蕊高度(与雄蕊比)、花粉育性的调查,结果表明,需冷量少的品种花期早于其他大部分种质资源,始花期以及花期持续的时间与当年的气候和花期天气尤其是温度有关.84.4%的种质资源具蔷薇形花,78.5%的铃形花种质资源为黄桃;66.1%的种质资源花径在3.7~4.7cm,花径最大的是观赏鲜食兼用的重瓣花种质资源花玉露;90.5%的种质资源雌蕊高于或近等于雄蕊,蟠桃88.2%的种质资源雌蕊低于雄蕊;花粉可育种质资源443份,占种质资源总数的87.4%.

  • 标签: 种质资源 花径 雌蕊 开花特性 雄蕊 花器
  • 简介:VidieraNsDNucleicSampleDetectionPlatform平台用于全自动的测定核酸,是一个用毛细管电泳分离DNA分子和结合软件的一个高效和高适应性的平台,它可使用96孔板,使研究人员灵活的快速改变辅助材料,像分离胶手毛细管阵列,降低建立时间,它还可以用于血液学,肿瘤学,心血管健康和遗传疾病的分析。

  • 标签: 核酸检测 毛细管电泳分离 DNA分子 辅助材料 研究人员 建立时间
  • 简介:本文总结了近几年真菌提取的抗癌作用相关的研究成果。一方面包括了最近几年关于真菌提取诱导癌细胞凋亡、抑制癌细胞增生、减少癌细胞血管生成的各种机制研究,另一方面归纳了多种真菌提取对癌细胞抑制作用的研究结果。近几年的研究结果显示,真菌提取能够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机制与Wnt、NK-κB、MAPK、线粒体凋亡等多种信号通路相关,靶点包括了p38、bcl-2、c-jun、IκB、β-catenin、Akt等多种与细胞生物活动密切相关的蛋白。

  • 标签: 真菌 肿瘤 机制 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蜂胶的乙醇提取(EEP)的安全性。方法用0.5%的EEP对家兔进行皮肤急性毒性试验、皮肤刺激试验以及对豚鼠的过敏试验。结果EEP低剂量、高剂量皮肤破损组和对照组皮肤破损组各有’只家免,在24h观察到皮肤破损处微红,48h消失,其余各实验兔的皮肤、毛发、眼、粘膜、呼吸、中枢神经系统均无任何中毒表现;按照皮肤刺激反应强度,评价标准,完整皮肤组平均分为0,判为无刺激性:破损皮肤组平均分值为033<0.50,亦判为尢刺激性;A组空白对照组和B组EEP组动物均无红斑和水肿反应,判为无致敏性。结论蜂胶提取EEP在对实验动物体外寄生虫净化中安全、无毒、无刺激。

  • 标签: 皮肤 刺激性 EEP 蜂胶提取物 高剂量 对照组
  • 简介:通过形态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技术,对采集自丽江古城的建筑梁柱上的木腐菌进行鉴定。结果显示,引起丽江建筑梁柱褐色腐朽的真菌为绵腐卧孔菌(Postiaplacenta)。同时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以期尽可能地降低丽江古城建筑的安全隐患。

  • 标签: 微生物学 木腐菌 鉴定 防治
  • 简介:大气颗粒(PM)是大气中各种具有不同化学组分的颗粒状物质的混合体。其中,空气动力学直径≤10μm和≤2.5μm的可吸入颗粒(PM10和PM2.5)由于吸附有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机及细菌、病毒等有害成分,并能够通过呼吸系统进入体内,因此对人体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作用。流行病学研究数据显示,大气中PM含量增加会显著提高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因此,揭示PM诱导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损伤的分子机制,对于制定相应防治策略、减低环境相关疾病的危害具有重要意义和医学价值。我们根据目前有限的研究线索,对PM诱导细胞损伤反应中涉及的氧化应激、内质网应激和炎性反应等机制做一综述。

  • 标签: 大气颗粒物 氧化应激 内质网应激 炎性反应
  • 简介:目的:建立一个稳定可靠分离度好的方法测定黄芪桂枝五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YMC-PackODS-A(250×4.6mm,5μ);流动相:以乙腈—0.1%磷酸溶液(14:86)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30nm;流速为1.0ml/min;柱温为30℃。结果:芍药苷的进样量在0.120μg~1.200μg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22%,RSD为0.89%。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黄芪桂枝五颗粒的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准确、可靠、分离度好。

  • 标签: 黄芪桂枝五物颗粒 芍药苷 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目的探讨6味中药2种方法提取成分对酵母菌的抑菌和杀菌作用。方法采用药基琼脂稀释法,测定6味中药水提和醇提成分对白念珠菌和糠秕马拉色菌的MIC和MFC。结果对白念珠菌:水提黄连、醇提黄柏、醇提土槿皮MIC范围分别为0.625—1.25mg/mL、0.625~1.25mg/mL、0.313—0.625mg/mL;均值均为0.625mg/mL;对糠秕马拉色菌:水提和醇提黄连MIC范围分别为0.625~1.25mg/mL和1.25mg/mL,均值均为1.25mg/mL。对白念珠菌:醇提土槿皮MFC范围0.625~2.5mg/mL,均值0.625rag/mL。结论水提黄连、醇提黄柏和土槿皮对白念珠菌有较强抑菌作用,其中醇提土槿皮有较强杀菌作用。水提和醇提黄连对糠秕马拉色菌有较强抑菌作用。

  • 标签: 体外抗真菌活性 中药 水提取物 乙醇提取物
  • 简介:目的探索大气污染对动物的致病机制,对BALB/c小鼠采用无创性气管滴注PM2.5颗粒悬浮液的方法,构建大气污染致炎动物模型。方法将150只SPF级BALB/c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PM2.5低度组(2.5mg/kg)、PM2.5中度组(5mg/kg)和PM2.5高度组(10mg/kg)共5组,各剂量组气管滴注第3天,第7天、第21天、第35天、第49天,气管滴注操作完成后24h采取组织样本,采用ELISA、肺组织病理HE染色的方法,来验证无创性气管滴注方法的可行性和致炎模型构建成功与否。结果本建模方法,成功率高达96%。采用气管滴注法,建模小鼠肺组织炎症评分与气道滴注时间的延长和剂量呈正相关。PM2.5暴露后,肺内有大量淋巴细胞聚集及吞噬颗粒的巨噬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宽。各暴露组分别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空白组比较,肺泡灌洗液中炎症因子IL-6、肺组织匀浆中TNF-α水平增高,高剂量组差异最显著。结论本实验用气管滴注法建立小鼠致炎模型成功,并证明此方法简单、可靠,可广泛用于小鼠呼吸系统重复滴注,有利于进一步研究大气污染及其他致炎机制。

  • 标签: PM2.5 大气污染 气管滴注 模型 小鼠
  • 简介:萜类化合是植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类代谢产物,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植物中的萜类化合有2条合成途径,即甲羟戊酸途径和甲基赤藓糖醇磷酸途径。这2条途径中都存在一系列调控萜类化合生成、结构和功能各异的酶。植物萜类化合不仅在植物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而且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被广泛用于工业、医药卫生等领域。

  • 标签: 萜类化合物 生物合成 甲羟戊酸途径 甲基赤藓糖醇磷酸途径
  • 简介:【背景】薇甘菊和螺旋粉虱均为我国入侵物种,且二者之间无寄生关系。本研究旨在挖掘薇甘菊的利用价值,为其在螺旋粉虱生态防控中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药膜法和田间喷雾法,研究了4种提取方法(冷浸法、索氏提取法、冷浸—索氏提取法、温浸法)获得的薇甘菊提取对螺旋粉虱成虫的室内生物活性和田间防治效果。【结果】在所选择的4种提取方法中,索氏提取法和温浸法的提取率最高,分别为9.90%和9.35%;冷浸—索氏提取法和冷浸法的提取率相对较低,分别为7.73%和4.50%。室内生物测定表明,采用冷浸法、冷浸—索氏提取法、索氏提取法和温浸法所获得的薇甘菊提取对螺旋粉虱成虫的LC50值分别为8.94、9.03、6.32和7.51mg·mL-1,但由于95%置信区间存在重合,不同提取活性之间的差异不显著。田间试验结果则表明,不同提取方法获得的薇甘菊提取对螺旋粉虱成虫都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100倍液处理7d后,对螺旋粉虱的校正防效均在75%以上。但是,索氏提取法和温浸法提取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冷浸—索氏提取法和冷浸法。【结论与意义】薇甘菊提取对螺旋粉虱具有生物活性。

  • 标签: 薇甘菊 螺旋粉虱 生物防治 提取方法 植物生物碱
  • 简介:【背景】泽兰实蝇是恶性杂草紫茎泽兰的专食性天敌,能够抑制紫茎泽兰的生长、发育,可有效控制紫茎泽兰的蔓延。【方法】采用人工恒温饲养方法,分别设置5、10、15、20、25、30、35、40℃等8个温度及配置浓度为2.5%、5%、10%和20%的不同营养(白糖、蜂蜜和葡萄糖),测定温度及营养对泽兰实蝇雌、雄成虫寿命的影响。【结果】在5℃时雌、雄成虫寿命最长,分别为35.06、35.26d;在40℃时雌、雄成虫寿命最短,均为0.16d。雄成虫饲喂20%葡萄糖时寿命最长,为30.00d;而雌成虫饲喂20%白糖时寿命最长,为19.20d。【结论与意义】在5~40℃泽兰实蝇雌、雄成虫寿命与温度呈负相关性;20℃下补充白糖、蜂蜜和葡萄糖均能延长雌、雄成虫寿命。这为泽兰实蝇的室内大量繁殖和田间释放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泽兰实蝇 寿命 温度 补充营养
  • 简介:【背景】薇甘菊为危险性入侵植物;同时椰子坚蚜为椰子上的重要害虫,对其防治方面的研究较少。研究薇甘菊次生物质对椰子坚蚜的生物活性可为薇甘菊的综合利用及椰子坚蚜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室内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了薇甘菊4种溶剂提取对椰子坚蚜的胃毒和触杀活性。【结果】供试的4种提取中,正丁醇提取和丙酮提取对椰子坚蚜的胃毒水平较高,LC50分别为12.93和12.48mg·mL-1,显著高于环己烷提取和石油醚提取。而4种提取对椰子坚蚜的触杀毒力差异不显著,环己烷提取、正丁醇提取、丙酮提取和石油醚提取对椰子坚蚜的LC50分别为15.28、12.28、11.40和16.62mg·mL-1。【结论与意义】薇甘菊提取在椰子坚蚜防控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 标签: 薇甘菊 椰子坚蚜 提取物 毒力
  • 简介:ProteomeScan是一个高解析图像扫描仪,可以在数秒内生成高质量的2-D凝胶图像。ProteomeScan扫描仪具有图案提示软件和允许使用者选择他们想要的类型而连择扫描解析度、压缩和扫描速度。使用者可以转换透射模式或反射模式,还可以对不同颜色的样品进行扫描,可以非常容易的扫描不同染色的凝胶.

  • 标签: 检测仪 图像扫描仪 斑点 超级 凝胶图像 反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