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7 个结果
  • 简介:倒伏是严重影响小麦子粒产量和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系统阐述了小麦茎秆形态和结构特性、茎秆化学成分与抗倒伏关系以及性的遗传和分子标记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株高、基部节间长度与性呈负相关;而基部节间粗度、秆壁厚、单位长度干重与性呈正相关。茎秆机械组织细胞层数、厚度,维管束数目、面积以及髓腔大小与性密切相关。茎秆化学成分中纤维素、木质素以及碳水化合物含量和硅、钾元素含量与性呈正相关。小麦性呈数量性状遗传特征,除受多对主基因控制外,可能还受微效修饰基因作用。采用分子标记技术已将性以及与性相关的茎秆形态性状进行了QTL定位。

  • 标签: 小麦 茎秆 形态结构特性 化学成分 遗传 抗倒性
  • 简介:我国土壤盐碱化日益严重,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耐盐基因挖掘对作物耐盐育种非常重要。许多研究表明胚胎发育晚期丰富蛋白(LEA)在植物应对非生物胁迫中发挥积极作用。本研究以小麦TaLEA1基因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表达蛋白的理化性质及基因表达模式,并通过在拟南芥中过表达,分析TaLEA1基因的功能。结果表明,TaLEA1基因的表达蛋白属于第3组LEA蛋白,是稳定的亲水蛋白,富含α-螺旋、β-转角等结构。TaLEA1基因在小麦根、茎、叶、花、种子等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盐胁迫条件诱导其高表达。在拟南芥中过表达TaLEA1基因,显著提高了盐胁迫下转基因拟南芥的种子萌发率、根长及盐和旱胁迫下的叶绿素含量。本研究结果为LEA基因机理的研究和耐盐基因的挖掘提供了重要信息。

  • 标签: 小麦 TaLEA1 表达分析 耐盐 功能分析
  • 简介:采用GUS基因瞬时表达检测方法,通过正交试验以AS浓度、侵染菌液OD值、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和恢复培养时间5个因素在4个水平上进行分析,优化了农杆菌介导的大豆胚尖遗传转化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基因GmPK的遗传转化。结果表明,采用共培养培养基中添加100μmol/LAs、侵染菌液OD600值0.9、侵染15h、共培养5d和恢复培养3d的转化条件最佳,GUS阳性率达74.59%,经PCR及RT—PCR进一步验证获得了转基因阳性植株。利用优化的最佳条件进行基因GmPK的转化,炼苗移栽成活的再生植株经PCR及PCR—Southernblotting验证,初步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至大豆基因组,转化率为0.6%。

  • 标签: 大豆 胚尖 遗传转化 根癌农杆菌 GmPK基因
  • 简介:以290份遗传多样性丰富的自交系为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茎秆推力和纤维品质性状与茎秆性之间的关系;对不同杂种优势群的推力和纤维素含量进行多重比较,并筛选茎秆推力和纤维品质性状优良的自交系。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和不同自交系间的推力的显著性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推力与纤维素含量在高密度和低密度条件下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多重比较结果显示,高密度条件下的纤维素含量在不同类群间没有显著性差异,高密度和低密度条件下的推力和低密度条件下的纤维素含量存在类群间的显著性差异。不同杂种优势群中,推力和纤维素含量在两个密度下均表现稳定优良的自交系,瑞德群分别包括4个和3个,兰卡斯特分别包括1个和5个,P群分别包括2个和2个,旅大红骨分别包括2个和1个,塘四平头分别包括2个和1个。

  • 标签: 玉米 茎秆 种植密度 抗推力 纤维品质性状 抗倒伏
  • 简介:调查、收集了甘肃省干旱地区农作物种质资源,为甘肃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研究、利用提供基础材料。2011-2013年采用查阅文献、访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分布在甘肃干旱地区18个县(市、区)、48个乡(镇)、81个行政村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存及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对种质进行了收集。共收集到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及野生资源材料845份,分属16科46属62种,其中抗旱种质27份,耐盐碱种质4份,高抗锈病种质14份。本文对调查地区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消长情况及原因和调查、收集到的资源种类及其利用价值进行了分析,并对甘肃省干旱地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干旱地区 抗逆 农作物 种质资源 调查
  • 简介:对69份创新种质和具有200个单株的RAPD分析分离群体进行甘薯茎线虫病侵入和扩展鉴定,结果表明:可作为抗性亲本的材料仅占创新种质的23.2%,福薯13为高抗侵入和高抗扩展特异资源,泉紫薯1号、烟紫薯176、徐01-2-5、徐01-25-8具有高抗侵入、扩展特性,可作为双亲本加以利用。另对甘薯茎线虫病扩展性鉴定方法的研究表明:采用室内接种200条线虫,25℃室温下培养45d,以薯块的横切和纵切面的平均效进行评价最为有效。

  • 标签: 甘薯 茎线虫病 抗侵入 抗扩展
  • 简介:苹果蠹蛾是仁果类水果的重要检疫害虫,在世界各地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对其化学防治、化学生态调控、病毒等防治方法研究较多,但仍不能满足控该害虫的需要,对新型控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强。不育昆虫释放技术(SIT)是一种可控制甚至根除靶标害虫的环境友好型控技术,但传统SIT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较难区分性别与筛选雌雄虫、辐射不育昆虫的交配竞争力和适合度降低等问题,这些缺陷随着昆虫遗传修饰技术的发展将得以解决,并将在害虫控进程中起到积极作用。本文综述了苹果蠹蛾主要控技术研究现状,介绍了通过遗传修饰技术改善SIT的技术策略,并综合分析了我国开展苹果蠹蛾遗传修饰研究情况和将其应用在苹果蠹蛾控体系中的可行性及优势。

  • 标签: 苹果蠹蛾 害虫综合治理 昆虫不育释放技术 遗传修饰昆虫 可行性
  • 简介:蛇毒是一类组成复杂的生物毒素,不仅作为蛇捕食和防御的武器,还在促凝、凝、镇痛、戒毒、抗肿瘤等医药领域中得以使用,同时蛇毒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的良好模型。作者针对蛇毒组成的多样性、蛇毒合成的生物学机制以及蛇毒的生物演化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蛇毒 合成机制 蛇毒演化
  • 简介:非受体酪氨酸激酶c-Abl广泛表达于人和哺乳动物等的细胞中并受到严格调控,通过蛋白之间相互作用、与DNA相互作用及其酪氨酸激酶活性在一系列的重要生命活动中发挥调节作用。在应激损伤反应如DNA损伤反应中.c-Abl的Ser^465被ATM和DNA-PK磷酸化而激活,通过与Rad51、p53和p73等分子的相互作用参与DNA重组修复、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等的调控,不同信号途径之间的平衡决定细胞的生存和死亡。

  • 标签: C-ABL 应激反应 细胞 非受体酪氨酸激酶 生命活动 DNA损伤
  • 简介:代谢工程分为推理性代谢工程和代谢工程,代谢工程是避开对代谢网络充分认识的一种全新的遗传工程.本文简要介绍了代谢工程的策略,并以实例详细分析了代谢工程的具体应用.最后,分析了代谢工程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 标签: 逆代谢工程 基因克隆 基因型 基因组计划 表型 定向遗传工程
  • 简介:利用、感青枯病的花生品种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中花5号×远杂9102,构建重组近交系,以其F6为研究材料,分析青枯病抗性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花生青枯病抗性是由两对主效基因控制的遗传,并且主效基因的遗传力较高,为84%;同时采用AFLP技术和BSA分析方法,获得两个与花生青枯病抗性连锁的分子标记,标记与抗性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8.12cM和11.46cM。利用获得的分子标记对抗、感青枯病的花生种质进行了分子鉴定,证实了标记P3M59与青枯病抗性的符合率为70%,标记P1M58的符合率为50%,从而为花生青枯病抗性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花生 青枯病 AFLP 重组近交系
  • 简介:研究人员将野生植物中的一种基因移植到病害风险大的西红柿和土豆中,结果增加了这些植物抵抗农业病菌的能力。新成果发表在3月的《自然一生物技术》期刊上,如果这一结果能广泛地复制,那么它将在减少作物大量损失的同时,避免杀虫剂使用所造成的环境、健康和成本问题。

  • 标签: 转基因作物 能力 病菌 农业 野生植物 病害风险
  • 简介:端粒酶在细胞中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通过其逆转录酶活性复制和延长端粒DNA来稳定染色体端粒DNA的长度.近年有关端粒酶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表明,在肿瘤细胞中端粒酶还参与了对肿瘤细胞的凋亡和基因组稳定的调控过程.与端粒酶的多重生物学活性相对应,肿瘤细胞中也存在复杂的端粒酶调控网络.通过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在翻译后水平对端粒酶活性及功能进行调控,则是目前研究端粒酶调控机制的热点之一.

  • 标签: 端粒酶 调控机制 蛋白质相互作用
  • 简介:烟曲霉是侵袭性曲霉菌病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它通过产生无性分生孢子进行感染。孢子的生存能力极强,能在多种微生物培养基上和环境条件下生长。现对烟曲霉无性产孢的基因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阐述。

  • 标签: 烟曲霉 无性产孢 基因调控
  • 简介:DNA甲基化属于一种表观遗传修饰,主要发生在CpG双核苷酸序列中的胞嘧啶上,是在DNA甲基转移酶催化下,以S-腺苷甲硫氨酸为甲基供体,将甲基转移到胞嘧啶上,生成5-甲基胞嘧啶的一种反应。DNA甲基化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综述了植物DNA甲基化的特征、调控机制,及其对植物基因表达影响的研究进展。

  • 标签: DNA甲基化 植物发育 调控
  • 简介:[背景]苹果蠹蛾是重要的果树害虫和检疫对象。研究显示,苹果蠹蛾体内所含的Wolbachia属于具有诱导胞质不亲和(CI)现象的A组中Dor亚组。本研究目的在于摸清苹果蠹蛾体内的Wolbachia对宿主的生殖调控是否具有诱导胞质不亲和的功能。[方法]通过饲喂抗生素消除苹果蠹蛾体内的Wolbachia,比较感染与消除Wolbachia的苹果蠹蛾生态适合度以及Wolbachia感染对苹果蠹蛾生殖的影响。[结果]消除Wolbachia后,苹果蠹蛾F_1、F_2代各虫态的发育历期、产卵量、孵化率和蛹的存活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Wolbachia对苹果蠹蛾成虫的寿命、产卵前期、平均产卵量和性别比例均无影响。不同处理苹果蠹蛾之间的杂交试验结果表明,4种杂交的苹果蠹蛾都能产卵,且卵可以正常孵化。[结论与意义]在自然状态下苹果蠹蛾体内的Wolbachia不能诱导其宿主的胞质不亲和现象。

  • 标签: WOLBACHIA 苹果蠹蛾 生殖调控 胞质不亲和
  • 简介:LTR位于HIV前病毒同DNA基因组的两末端,Gag基因位于5′端LTR的下游。LTR对转录的调控作用主要是由5′端LTR进行的。LTR具有启动子的作用,在结构上具有真核启动子的典型特征。另外,HIV-1Gag蛋白还有能够自我装配成病毒样粒子(viruslikeparticle,VLP)并从细胞中释放出来的重要特性。我们利用痘苗病毒表达系统,探索了在细胞质环境中LTR中的多种功能结构对Gag蛋

  • 标签: GAG蛋白 表达调控 重组痘苗病毒 HIV-1 病毒样粒子 启动子
  • 简介:甘薯线虫病是危害甘薯的主要病害,危害甘薯的线虫种类主要是根结线虫和茎线虫.甘薯生产上主要采用综合防治方法进行防治,其中选育抗病品种最为经济有效.本文综述了根结线虫和茎线虫病的源筛选、抗性机制、抗性的遗传和抗病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甘薯线虫病育种.

  • 标签: 甘薯 线虫病 遗传育种 根结线虫 抗源筛选 主要病害
  • 简介:目的:设计靶向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保守区的人工microRNA(amiRNA),考察其对HBV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比对HBV全基因组现有序列,选择保守区设计amiRNA,定向克隆到pcDNA6.2-GW/EmGFP-miR载体,将amiRNA载体与HBV复制载体pHBV1.31共转染HepG2细胞,72h后收取细胞上清,ELISA检测HBV表面抗原(HBsAg)及e抗原(HBeAg)的含量,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含量。结果:amiRNA可显著抑制细胞上清HBsAg、HBeAg和HBVDNA的水平。结论:amiRNA作为防治HBV感染的潜在有效手段之一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人工microRNA RNA干扰
  • 简介:植物种子油含有多种脂肪酸,是一种重要的种子贮藏化舍物。种子油既是人类的食品,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代谢物组学的发展加深了对种子油生物合成途径的全景式认识,应用基因工程改良种子油品质和价值的研究已取得长足的进展。本文分析了种子油及脂肪酸合成调控机制的复杂性,论述了转基因提高种子油及高营养品质脂肪酸含量和培育能大量合成积累工业用脂肪酸的油料作物的技术策略、存在问题和发展前景。

  • 标签: 种子油 脂肪酸 代谢调控 基因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