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噬菌体展示技术已成为制备高亲和力抗体的强有力的工具。而噬菌体抗体的筛选是在获得高亲和力抗体过程中很关键的一个环节。总结了针对不同复杂程度的抗原所须采用的不同筛选方法,并简单介绍了高通量筛选的优势。

  • 标签: 噬菌体展示 噬菌体抗体库 功能筛选 高通量筛选
  • 简介:应用Pharmacia公司的重组噬菌体抗体系统,从经过人交联纤维蛋白特异抗原D二聚体(DD)免疫过的鼠脾细胞mRNA中构建出组合单链抗体(ScFv)cDNA文库。文库cDNA克隆到噬菌粒载体pCANTAB5E,转化大肠杆菌TG1,得到2.5×105个氨苄抗性菌落。通过噬菌体表面呈现,用DD对表达的重组噬菌体单链抗体文库进行三轮亲和富集获得一株特异抗DD的噬菌体单链抗体(ScFvA11)。经Phage-ELISA鉴定,呈现在噬菌体表面的ScFvA11与DD结合的ELISA阳性滴度小于107tfu/ml,而与人纤维蛋白原结合的ELISA滴度大于1010tfu/ml,两者相差1000倍以上。表明ScFvA11具有较好的DD结合特异性。经序列分析,ScFvA11cDNA全长729bp,其中Vh基因354bp,编码118个氨基酸;Vl基因327bp,编码108个氨基酸;Vh与Vl之间为(Gly4Ser)315个氨基酸连接肽。

  • 标签: 单链抗体 噬菌体抗体库 纤维蛋白 D二聚体
  • 简介:目的:研究从噬菌体展示中筛选内毒素结合蛋白质配基,为其在内毒素致病作用机理及在内毒素血症防治研究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内毒素为靶分子从随机七肽噬菌体展示中筛选内毒素的高亲和力噬菌体配体,通过ELISA鉴定,DNA测序及相关软件分析。结果:所筛选的亲和力最高的噬菌体的ELISA检测值A405nm可达1.965通过比较亲和性噬菌体外源插入肽的DNA序列,认为FHENWPS肽段中包含有与内毒素分子发生亲和结合的一个共有序列。该序列展示肽的等电点为5.36,具有双嗜性,这有利于肽与LPS分子表面的位点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亲和吸附。结论:运用亲和筛选方法从肽中筛选内毒素结合蛋白质配基是可行的。

  • 标签: 噬菌体展示肽库 内毒素 多肽 配基 亲和
  • 简介:裂解性噬菌体在高效防治动植物致病菌(细菌和真菌)、解决耐药性、快速检测等方面效果显著,具备研制新生物制剂的条件。文中主要介绍了裂解性噬菌体抗菌优势,探讨了利用其检测致病菌的新方法和开发新生物制剂,重点论述了该噬菌体在防治植物病原菌上的应用和探索及其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旨在说明裂解性噬菌体的开发潜力。

  • 标签: 裂解性噬菌体 检测方法 生物制剂
  • 简介:目的:从腾冲热海温泉中分离嗜热芽孢杆菌噬菌体,并初步分析其特征。方法:采用双层平板法分离纯化嗜热芽孢杆菌噬菌体,对分离得到的噬菌体进行电镜形态观察,按照感染复数(MOI)分别为0.01、0.1、1.0、10和100加入噬菌体纯培养液和宿主菌,55℃、160r/min培养8h后测定噬菌体滴度,并进行噬菌体的热稳定性和pH稳定性分析。结果:从腾冲热海温泉中分离得到的噬菌体为二十面体型;其感染宿主菌NHH4形成清晰的噬菌斑,最适MOI为1.0,最适感染温度为55℃,最适感染pH值为7.5。将这株噬菌体命名为TBIP1。结论:从腾冲热海温泉中分离得到的噬菌体TBIP1为典型的二十面体型,当MOI为1.0时,TBIP1感染其宿主菌产生的子代噬菌体滴度最高。

  • 标签: 嗜热噬菌体 嗜热芽孢杆菌 分离 形态与生理特征
  • 简介:目的比较液基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对临床常见皮肤癣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方法应用Rosco纸片扩散法和微量液基法(参考美国国家实验室标准委员会NCCLS推荐的M38-P方案修改方案)测定临床分离的40株皮肤癣菌(包括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及絮状表皮癣菌)对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氟康唑和特比萘芬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应用Rosco纸片扩散法,大部分菌株在7—9d时可读到清晰的结果。Rosco纸片扩散法和微量液基法结果中,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一致性较好,氟康唑较差。结论Rosco纸片扩散法操作简单,可选择用于皮肤癣菌对某些抗真菌药的药敏试验。

  • 标签: 皮肤癣菌 药物敏感 ROSCO纸片扩散法 微量液基稀释法
  • 简介:申克孢子丝菌是孢子丝菌病的致病真菌,作为一种双相型真菌,室温培养为菌丝相,37℃则为酵母相。哪一种生长状态的药敏试验结果更准确可靠、并能指导治疗尚有争议。就此对其体外药敏试验的影响因素、试验方案的改良以及试验条件的探索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申克孢子丝菌 体外药敏试验 综述
  • 简介:目的观察皮肤癣菌的体外蛋白水解酶活性;比较分离自不同感染部位的红色毛癣菌的体外蛋白水解酶活性。方法实验菌株包括来自不同感染部位的红色毛癣菌22株、须癣毛癣菌3株、犬小孢子菌5株,进行体外培养,并利用9-羟基乙酚噻唑标识的酪蛋白和酶标仪检测真菌细胞外蛋白水解酶的活性。结果须癣毛癣菌的体外蛋白水解酶活性高于红色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P〈0.05),而红色毛癣菌和犬小孢子菌之间无差异(P〉0.05)。红色毛癣菌的细胞外蛋白水解酶活性在分离自浅部感染部位的菌株之间无差异(P〉0.05),但高于引起毛癣菌肉芽肿的菌株(P〈0.05)。结论不同的皮肤癣菌体外蛋白水解酶活性可能不同;分离自不同感染部位的同一菌种的体外蛋白水解酶活性也有可能不同。

  • 标签: 皮肤癣菌 红色毛癣菌 蛋白水解酶
  • 简介:VectorLaboratories公司在主要抗体系列中推出6个新的兔子单克隆抗体用于免疫组织化学着色,分别是CD3.COX-2、CyclinD1、Ki67、EstrogenReceptor和ProgesteroneReceptor;许多兔子单克隆抗体具有对目标抗原有很大的亲和力。因此、与老鼠的单克隆抗体比较,兔子单克隆抗体在组织着色应用中具有更高的性能,

  • 标签: 单克隆抗体 兔子 Vector CYCLIN 化学着色 免疫组织
  • 简介:目的从常用免疫抑制剂、降血脂药、抗抑郁药、抗生素及非甾体类抗炎药中筛选出可能与氟康唑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药物.方法将5类28种药物配制成相同浓度(100μg/mL)后分别单独及与低浓度氟康唑联合加入白念珠菌耐药菌株(l00、103)及敏感菌株(sc5314、y0109)菌悬液中,24h(敏感菌)及48h(耐药菌)后观察菌液澄清情况,菌液完全澄清为“+”,混浊为“-”,并重复上述实验3次.结果舍曲林等7种药物在该浓度下单用即可抑制所有实验菌株生长,与氟康唑合用后抑菌作用更加显著;利福喷丁等6种药物在该浓度下单用只能抑制敏感菌株生长,但与低浓度氟康唑合用后对耐药菌株也有抑制作用.结论舍曲林、利福喷丁等药物与氟康唑联合后对白念珠菌可能具有协同抑制作用.

  • 标签: 白念珠菌 药物 氟康唑 联合药敏
  • 简介:目的:探索硫氧还蛋白(Trx)抗体柱对Trx融合蛋白纯化的可行性。方法与结果:对含有Trx基因的质粒表达载体pTrxFus进行改造,在Trx读框之后加入6×His序列,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C端带有6×His标签的Trx,经Ni2+柱亲和纯化后制备多克隆抗体;把经蛋白A纯化后的抗体偶联在溴化氰活化的琼脂糖凝胶上,制成Trx抗体柱;用此抗体柱纯化与Trx融合表达的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CpTI),SDS-PAGE结果显示获得了纯度较高的Trx-CpTI。结论:用Trx抗体制成的免疫亲和层析柱可以有效纯化Trx融合蛋

  • 标签: 硫氧还蛋白 融合表达 硫氧还蛋白抗体柱 纯化
  • 简介:目的研究薰衣草精油对白念珠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和生物膜的影响,为临床真菌感染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连续稀释法测定薰衣草精油对白念珠菌的敏感性、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采用XTT法检测其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膜50%细胞活性的浓度(SMIC50),镜下观察对生物膜形态的影响。结果白念珠菌对薰衣草精油高度敏感,薰衣草精油对白念珠菌的MIC为12.5μL/mL,MBC为25μL/mL;对生物膜的SMIC50是100μL/mL,对白念珠菌的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结论薰衣草精油在体外对白念珠菌有抑菌作用。

  • 标签: 白念珠菌 薰衣草精油 最低抑菌浓度 最低杀菌浓度 生物膜
  • 简介:作为一种具有靶向性的生物大分子,单克隆抗体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被广泛用于治疗肿瘤、病毒感染和抗移植排斥等.但鼠源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受限于诱导产生人抗鼠抗体、肿瘤渗入量低、亲和力低和半衰期短等.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向各学科的渗透,通过基因操作技术对抗体进行改造,可使其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抗体人源化已经成为治疗性抗体的发展趋势,同时各种抗体衍生物也不断涌现,它们从不同角度克服了抗体本身的应用局限,也为治疗人类疾病提供了利器.本文简要介绍上述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和治疗性抗体的研究进展.

  • 标签: 治疗性抗体 单克隆抗体 噬菌体展示技术
  • 简介:在感染人类SARS病毒株中尚未发现具有抗体依赖的病毒入侵增强作用的抗体。该抗体作用因能影响疫苗抗病毒能力甚至会加重疾病,而一直备受疫苗研制者们的重视。迄今为止,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并未在感染人SARS-CoV病毒株系中发现,这也许能减轻人们对疫苗这种抗体依赖的增强作用产生的忧虑,但在该类疫苗投入使用前必须做好相关的动物模型试验。

  • 标签: 病毒入侵 病毒抗体 SARS-COV 加速 增强作用 疫苗研制
  • 简介:目的评价3种棘白菌素类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阿尼多芬净)体外对氟康唑耐药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方法采用微量液体稀释法和琼脂稀释法测定最小抑制浓度(MIC)。结果微量液体稀释法:59株耐药白念珠菌3种药物MIC50均为0.06μg/mL,米卡芬净、阿尼多芬净的MIC范围均为0.015~0.125μg/mL,卡泊芬净为0.015~0.25μg/mL;8株耐药光滑念珠菌MIC值均为0.063μg/mL。琼脂稀释法:59株耐药白念珠菌和8株耐药光滑念珠菌3种药物MIC值均为0.063μg/mL。结论3种棘白菌素类药物可能具有治疗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感染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棘白菌素 念珠菌 最小抑制浓度
  • 简介:本文评述了工程抗体酶的研究现状和抗体酶在防化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抗体技术的出现使抗体酶的研究呈现了新的生机。不仅使不具备细胞工程实验条件的实验室能够制备抗体酶,而且实验周期大大缩短,比杂交瘤技术提供多20倍的结合性抗体作为潜在的抗体酶,使抗体酶更易获得。抗体技术能够容易地评价编码抗体酶的基因,因而可以在分子水平上认识和改造抗体酶。噬菌体抗体可以不经免疫即可制备抗体的特点,使通过人源性噬菌体抗体生产的抗体酶能够直接用于临床治疗。随着工程抗体酶研究的不断深入,新颖实用的抗体酶将会被应用于包括军事医学在内的多种领域中。

  • 标签: 工程抗体酶 噬菌体抗体库 催化活性
  • 简介:肉毒毒素是目前已知毒性最强的细菌蛋白质,极少量便可以致人死亡,我国每年都有散发病例出现,并且它极有可能被用于恐怖行动或被一些国家用作生物战剂。肉毒毒素中和抗体是肉毒毒素中毒后惟一有效的药物。与马源的抗毒素血清相比,重组基因工程中和抗体具有很多优势,是目前肉毒毒素预防和治疗研究的主要方向。简要综述了肉毒毒素基因工程中和抗体研究现状、保护性抗原选择、体内外中和活性检测方法及研发难点、解决方法等。

  • 标签: 肉毒毒素 中和抗体
  • 简介:目的动态研究卡泊芬净、米卡芬净体外对念珠菌的药物敏感性。方法参照CLSI公布的M-27A方案微量液体稀释法分别测定卡泊芬净、米卡芬净、氟康唑对85株念珠菌的体外敏感性,并连续7d观测结果。结果48h卡泊芬净对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及其他念珠菌MIC50、MIC90中位数分别为0.030μg/mL、0.030μg/mL,0.060μg/mL、0.125μg/mL,0.125μg/mL、0.500μg/mL。48h米卡芬净对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及其他念珠菌MIC50、MIC90中位数分别为0.030μg/mL、0.030μg/mL,0.060μg/mL、0.060μg/mL,0.250μg/mL、0.500μg/mL。48h氟康唑对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及其他念珠菌MIC80、MIC100中位数分别为2μg/mL、128μg/mL,64μg/mL、128μg/mL,2μg/mL、32μg/mL。85株念珠菌中未见对3种药物同时耐药的菌株。卡泊芬净组白念珠菌MIC50、MIC9024h后不再升高;光滑念珠菌MIC5072h后不再升高,MIC90120h后不再升高;其他念珠菌组MIC50168h、MIC9096h后不再升高。米卡芬净组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MIC50、MIC9024h后不再升高;其他念珠菌MIC50、MIC90在72h后不再升高。结论卡泊芬净、米卡芬净对念珠菌属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其中对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作用更强,且MICs随着作用时间延长而升高并存在药物特异性和念珠菌种属特异性。

  • 标签: 动态 卡泊芬净 米卡芬净 氟康唑 念珠菌 体外药敏
  • 简介:目的评价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物卡泊芬净(caspofungin)、米卡芬净(micafungin)针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癣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参考CLSI制定的M38-A2方案。测定82株常见皮肤癣菌的最低有效浓度(minimaleffectiveconcentrations,MECs)。结果按照MEC90浓度从高到低,米卡芬净对紫色毛癣菌和断发毛癣菌的MEC90是0.25μg/mL;对犬小孢子菌、疣状毛癣菌的MEC90为0.06μg/mL;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石膏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的MEC90均在0.03μg/mL。②卡泊芬净对红色毛癣菌、紫色毛癣菌和断发毛癣菌的MEC90为1μg/mL;对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石膏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菌和疣状毛癣菌的MEC90为0.5μg/mL。③根据中位数检验,米卡芬净对几种皮肤癣菌的MEC值均低于卡泊芬净的MEC值,统计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米卡芬净和卡泊芬净对皮肤癣菌有较强的抑菌作用,米卡芬净的MEC值低于卡泊芬净。

  • 标签: 皮肤癣菌 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体外 卡泊芬净 米卡芬净
  • 简介: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大鼠脊髓损伤与修复蛋白39(SCIRR39)的C端抗原表位,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方法:从大鼠脊髓全横断损伤脊髓cDNA中扩增1386bp的Scirr39基因编码框,亚克隆该基因编码蛋白C端359~461位氨基酸残基的DNA片段,插入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表达情况,切胶纯化目的蛋白;利用多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制备重组SCIRR39蛋白的多克隆抗体;用ELISA方法检测抗体效价,Western印迹检测抗体的特异性。结果:SCIRR39蛋白C端抗原表位与GST的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以可溶形式高表达,相对分子质量为37.9×103;获得抗SCIRR39蛋白C端抗原表位的兔抗血清,其效价达到1:104;Western印迹显示多克隆抗体能特异识别重组SCIRR39蛋白的C端抗原表位。结论:在原核系统中表达纯化了重组SCIRR39抗原表位蛋白,制备的重组蛋白多克隆抗体将用于检测SCIRR39在脊髓损伤过程中的表达变化。

  • 标签: 重组SCIRR39抗原表位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脊髓损伤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