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叶厚朴(Magnoliaofficinalissubsp.biloba)根、茎、叶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共计28株,经形态观察。鉴定出13个属。研究表明叶厚朴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数量、分布、种群及其组成存在差异。

  • 标签: 凹叶厚朴 内生真菌 多样性
  • 简介: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系统学资料,对我国丝盖伞属孢亚属Inocybesubgen.Inosperma进行了分类学研究。确认该亚属8个分类群在中国的分布,并编制了分种检索表,包括3个中国新记录种:新褐丝盖伞Inocybeneobrunnescens、淀粉味丝盖伞I.quietiodor、蜡盖丝盖伞I.lanatodisca。根据采集的材料对此3种进行了形态学描述和绘图,并基于ITS序列,采用贝叶斯法分析了与之相近物种之间的系统学关系。基于nLSU序列重建了我国丝盖伞属孢亚属系统发育树,进一步分析和讨论了我国该亚属物种与欧洲和北美的近缘种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初步认为裂盖组为非单系群。

  • 标签: 丝盖伞科 物种多样性 系统发育关系 新记录种
  • 简介:在对山东青岛城阳三标山、东营黄河三角洲、烟台昆嵛山的真菌采集鉴定中,发现了扁孔菌属幻Lophiostoma3个中国新记录种:芦竹扁孔菌Lophiostomaarundinis、黏扁孔菌Lophiostomamucosum和半离扁孔菌Lophiostomasemiliberum。文中对该3个种进行形态描述、图示和讨论。

  • 标签: 真菌分类 座囊菌纲 扁孔腔菌科 形态特征 种类鉴定
  • 简介:目的:探讨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宫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6月本院妇科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和粘膜下肌瘤患者共189例,其中行双极等离子电切治疗者纳入双极组(n=72),行单极电切治疗的患者纳入单级组(n=117)。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膨宫液用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评估两组术后6个月的临床疗效。结果:双极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膨宫液用量显著低于单极组(P均〈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双极组患者术后1月内阴道流血、排液天数显著短于单极组(P〈0.05),但两组术后6个月的治疗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双极等离子电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及粘膜下肌瘤具有快速、安全、有效、出血少、手术时间短、膨宫液用量少等优势,并能维持患者电解质平衡,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双极等离子电切术 粘膜下肌瘤 内膜息肉 单极电切术
  • 简介:目的建立棕背的实验繁育方法,测定棕背生长和繁殖数据,为开展棕背实验动物化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将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牡丹峰林地的野生棕背引入实验,于大型硬壁式啮齿动物负压隔离器内进行人工饲育、繁殖,测定棕背生长和繁育数据,评价棕背实验繁育效果。结果棕背在实验条件下可以实现人工饲育、繁殖。妊娠率54.55%,平均妊娠期为20.4d(18~22d);一个繁殖期内平均繁殖2.9次,最高繁殖次数为7次,远远超过自然条件下所统计到的繁殖次数(1~4次);平均窝产仔数(4.3±1.22)只,单窝最高产仔数为8只;幼仔离乳率94.8%,生长发育状况良好。结论实现了棕背的实验繁育,测定了棕背在实验条件下的生长和繁育数据,为棕背实验动物化打下了基础。

  • 标签: 棕背 繁育 实验动物化
  • 简介:原发性肝癌是目前世界上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肝癌的诊断特别是早期诊断,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我们简要综述了国内外肝癌实验诊断中的常用标志物以及检测方法的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 标签: 肝癌 实验室诊断 进展
  • 简介:通过对陕西省秦岭地区采集的基物进行湿培养,得到5目5科14属26种黏菌,包括16个陕西省新记录种,初步探讨了黏菌的种类与基物类型关系。

  • 标签: 黏菌 湿室培养 新记录种
  • 简介:目的:探讨彩超定位下的镜深筋膜下交通支离断术(SEPS)联合湿性换药技术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VU)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例VU患者共8条C6级下肢SEPS手术联合湿性换药技术的方法和效果。术前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功能不全交通支(ICPV)行体表定位,进行SEPS+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硬化剂注射术,术后湿性换药技术溃疡换药。结果:超声准确定位下SEPS联合湿性换药术后所有C6级患肢VU均在短期内愈合,随访期间无溃疡复发。结论:SEPS联合湿性换药技术治疗VU术后安全,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 标签: 静脉性溃疡 湿性换药 腔镜
  • 简介:目的:探究消毒供应在医疗器械方面清洗和质量的检测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4年1月消毒供应医疗器械的清洗资料给予分析。结果:供应在医疗器械的清洗方面存在折一定的问题和隐患,分别采取良好的清洁措施和严格的质量检测,促进合格率的提高。结论:消毒供应为医院重要的基础部门,清洗和消毒质量会对医院的感染情况有直接影响,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清洗力度和质量的检查,减少院内感染。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医疗器械 清洗和质量检测
  • 简介:孢子丝菌病由申克孢子丝菌感染而引起,由于一些医师缺乏对该疾病临床表现的认识及实验检查手段的欠缺,易造成误诊。为了提高对该病的诊断率,减少因误诊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我们选择了2005年在外院误诊的病例51例,后经我院真菌实验和病理检查纠正原诊断的患者情况进行报道。

  • 标签: 孢子丝菌病 申克孢子丝菌 感染病例
  • 简介:近年,人们对毛霉与毛霉病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这不仅由于毛霉感染的发生率快速上升,更因为其临床诊治尚有许多问题悬而未决,加之分子分类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毛霉相关的种系发生、分类鉴定、新种变种等方面开始出现不少新的甚至使人困惑的意见或争议,值得医学真菌学领域的研究者和临床医生予以重视。为此,本文就近期毛霉相关的分类与命名的变化、新出现的病原菌、实验快速诊断鉴定、毛霉病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毛霉体外药敏实验及联合治疗等方面研究进展和动态结合笔者自己的观点做一简要评述。

  • 标签: 毛霉 分类 体外药敏 诊断鉴定 治疗
  • 简介:在如今信息化社会之中,运用互联网将各类数据资源进行整合是一项基本的特点.在如今信息化逐步深入的情况下,高校对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的重视也逐步提高,实验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也要结合信息化发展.本文从实验管理的现状出发,分析当前实验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信息化实验的管理模式,并对信息化实验管理模式的开展提出一些科学建议,以促进高校实验管理工作的开展.

  • 标签: 实验室 信息化管理 资源共享
  • 简介:天然药物活性物质与功能国家重点实验于2011年由科技部批准成立,依托单位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实验室主任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分别为庾石山研究员和于德泉院士。实验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名,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人选3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名。

  • 标签: 国家重点实验室 天然药物 活性物质 功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医学科学院
  • 简介:地方高校省级重点实验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扮演重要角色,是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地方的重要平台。本文总结了浙江省碳材料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在建设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和改进方面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提高地方高校省级重点实验管理水平进行了探讨,以推进其发展。

  • 标签: 地方高校 省级重点实验室 建设 管理
  • 简介:为了探讨针叶树皮生黏菌的物种多样性,通过收集不同种类的针叶树皮作为基物进行湿培养,共获得40种黏菌和一变种,其中粗网筛菌(Cribrariapachydictyon)和疣网发菌(Comatricharetiadospora)为中国新记录种。

  • 标签: 树皮生黏菌 湿室培养 针叶树皮
  • 简介: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是生物安全级别最高的防护实验,是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检测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技术平台,也是保护实验工作人员不被感染、外界环境不受污染的防护屏障。近年来,强致病性微生物引发的烈性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逐步扩散。世界各国为满足应急控制传染病突发事件以及提升生物国防实力的重大需求,纷纷开始加紧建设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阐述了世界生物安全实验的发展历程与等级划分,各国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的建设进展与成果以及我国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在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以及国产化四级模式实验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科技进展,并对未来科技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标签: 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 建设 分级 科技进展
  • 简介:高校实验建设与管理工作离不开一支高素质、善管理、懂技术、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实验技术队伍。重视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是搞好高校实验建设的关键。

  • 标签: 高校 实验室建设 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中国 素质培养 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