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IbpA小分子热激蛋白家族成员。IbpAIbpB协同作用,与其他伴侣蛋白一起热激反应中保护底物蛋白,消除凝集,产生重折叠,回复活性。概述了IbpA热激反应中作用、ibpA基因表达调控IbpA分子结构对功能影响。

  • 标签: IbpA 小分子热激蛋白 热激反应
  • 简介:由中华结核呼吸杂志编委会、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临床呼吸生理与ICU学组主办,内蒙古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承办全国肺功能(临床呼吸生理)学术研讨会暨学习班于2004年8月13~17日包头市举行,学会领导呼吸科著名专家朱元珏(大会主席)、刘又

  • 标签: 临床 肺功能 学习班 呼吸病学 ICU 结核
  • 简介:近几年,我国工业革命速度不断加快,人口也不断增加,过度开垦及其放牧都导致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再加上整个工业化进程中产生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各种污染物影响,导致全球化生态危机加剧,原本生态环境所具有的产品及其服务功能都在逐步消失.所以,生态受到影响将极有可能会导致人类可持续化发展受到影响本文现就恢复生态学理论进行了简单研究,并提出了相关意见及其建议.

  • 标签: 生态学 生态恢复 生态系统
  • 简介:荧光漂白后恢复(FRAP)一项利用荧光探针研究活体细胞中各类分子迁移特性技术。简要介绍了FRAP技术原理具体实施要求,列出了动态比扩散系数计算公式,并例举了近几年FRAP技术细胞分子机制研究中应用。

  • 标签: 荧光漂白后恢复 荧光漂白损失 动态比 扩散系数
  • 简介:高秆隐性恢复系(eR系)同原恢复系(R系)相比,分蘖力下降、生育期缩短,株高、穗颈、叶片长、倒一节间倒二节间都显著增长,使得eR系制种不必施用赤霉素.利用eR系组配e-杂交稻同不含eui基因原杂交稻相比,只有一个eui隐性单基因差异,使e-杂交稻株叶形态构成产量因素同原杂交稻十分相似,且具有千粒重增大以及植株速生、快长、早熟等特点,使利用eR系组配e-杂交稻具有一定增产潜力.

  • 标签: 水稻 高秆隐性恢复系 特征特性 育种 生物学特性 E-杂交稻
  • 简介: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对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炎症应激反应和关节功能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5月.2014年5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而对照组患者给予股骨髁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炎症应激反应和关节功能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影像学检查患者愈合时间、完全负重下地活动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及12个月,观察组患者HSS评分与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观察组患者IL-1、ACTH、E、NE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可有效减小手术创伤以及软组织损伤,有效缓解患者炎症应激反应,进一步促进手术后骨折愈合,改善患者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微创内固定系统 股骨远端骨折 关节功能
  • 简介:植被生态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具有十分显著作用.当前城市近郊岩溶石漠化现象变得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多植被遭到破坏.随着人们对自然活动加快,使得资源环境以及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破坏,加强城市近郊岩溶石漠化土地植被恢复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文浅述城市近郊岩溶石漠化土地植被恢复过程现状以及相应方法对策.

  • 标签: 岩溶石漠化土地植被 恢复 现状 对策
  • 简介:目的:观察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方法:对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采用随访形式对治疗前后作对比分析。结果:治愈11例,显效27例,有效2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7.3%。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各种类型功能性便秘均有一定疗效。94.1%患者认为便秘对个人生活产生了不同程度负面影响,80.4%功能性便秘患者远期疗效(半年以上)显著。31.4%患者认为便秘发生与饮食因素关系最大,且大多数患者认为便秘可以治愈。

  • 标签: 功能性便秘 生物反馈 结肠传输试验 直肠肛管测压 随访
  • 简介:母体胚胎亮氨酸拉链激酶(MELK)蔗糖非发酵1/AMP活化蛋白激酶(Snfl/AMPK)家族中一个独特成员,一种周期依赖性激酶。与家族其他成员不同,MELK并不参与代谢应激状态下细胞生存调控,而更多参与细胞周期、细胞增殖、肿瘤生成细胞凋亡等过程。MELK人体多种肿瘤中表达升高,与肿瘤预后密切相关。MELK肿瘤干细胞中被异常激活,使肿瘤细胞获得生长、侵袭、迁移等能力,因此,MELK可以作为肿瘤治疗重要靶点。我们就MELK基因生物学功能、作用机制及其肿瘤研究中进展简要综述。

  • 标签: 母体胚胎亮氨酸拉链激酶 细胞周期 胚胎发育 肿瘤形成 靶向治疗
  • 简介:目的构建白念珠菌CaCSC1基因基因缺失株,并初步探究它功能。方法设计长引物,通过PCR直接扩增出带有SAT1flipperCaCSC1基因敲除盒,转化到野生型白念珠菌菌株CAI4,并通过PCR鉴定出基因型正确转化子,得到CaCSC1基因缺失株。最后,通过倍比稀释方法进行表型筛选。结果成功得到CaCSC1基因缺失菌株。基因缺失菌株对酮康唑(Ketoconazole)敏感,对Zn2+、Mn2+荧光增白剂(Calcofluorwhite)表现出耐受性。结论CaCsc1蛋白参与对锌离子锰离子稳态调控,细胞膜细胞壁完整性也相关。

  • 标签: 白念珠菌 CaCSC1基因 基因敲除 离子稳态
  • 简介:以抗旱玉米自交系旱21为材料,克隆获得玉米分子伴侣基因ZmBiP1,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ZmBiP1基因表达模式,并将ZmBiP1基因转入拟南芥中研究其功能。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ZmBiP1基因在玉米自交系旱21不同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且子房中表达量最高。ZmBiP1基因受甘露醇胁迫诱导上调表达,受盐胁迫诱导下调表达。转基因拟南芥功能验证结果表明,过表达ZmBiP1基因导致拟南芥在种子萌发时期对盐甘露醇胁迫耐受能力减弱。这些结果表明ZmBiP1基因可能逆境反应信号传递途径负调节因子。

  • 标签: 玉米 分子伴侣 ZmBiP1 拟南芥 逆境胁迫
  • 简介:目的:探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疗效及对Cobb’S角与椎体功能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接诊9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通过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7)对照组(n=47),观察组使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使用传统开放式置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情况及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下腰痛功能障碍指数(ODD、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变化。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前VAS评分、ODI评分、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7d、1个月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手术后1个月、1年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手术后7d、1个月VAS评分、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手术后1个月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手术后1年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无显著差异(P〉O.05)。结论:胸腰椎骨折患者中应用经椎旁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效果显著,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椎体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 标签: 胸腰椎骨折 椎旁肌间隙入路 Cobb’S角 椎体功能
  • 简介:烟草伴随人类已经有数百年历史了,吸烟危害健康几乎人人皆知。烟卷“癌棒”,吸烟被看成“20世纪瘟疫”也不足为奇。众所周知,燃烧烟草会产生多种有毒有害物质,

  • 标签: 生殖功能 吸烟 男性 有毒有害物质 危害健康 烟草
  • 简介:InDel基因组中分布密度仅次于SNP,可作为动植物群体遗传分析、分子辅助育种等研究领域有效分子标记。花生世界范围内重要油料作物之一。目前,花生栽培种全基因组已经公布,为准确挖掘花生基因组信息提供了重要参考。本研究通过169份花生核心种质GBS(Genotyping-by-sequencing)测序比对,共获得大小分布1~14bp范围内10401个InDels。染色体Arahy.16上分布InDels最多,达741个;而在染色体Arahy.08上分布最少,有263个。参考基因组注释信息,仅有1167个InDels分布功能基因相关区域。经GO注释,InDel分子功能主要包括催化活性(catalyticactivity)结合(binding);生物过程主要涉及代谢过程(metabolicprocess)、单组织过程(single-organismprocess)细胞过程(cellularprocess)。经KEGG通路分析发现,InDels所在基因区域功能主要与代谢相关。本研究开发出全基因组水平InDel标记,并做了相应功能分类注释,为进一步分子验证利用提供丰富基因资源。

  • 标签: InDels检测 InDels分布 功能分析
  • 简介:营养因素对家禽免疫具有重要作用。糖家禽必须重要营养元素之一,不仅是维持家禽正常生长、繁殖、生产不可缺少组成成分与营养物质,也是调节家禽免疫器官、组织免疫应答反应不可缺少物质基础。本文就多糖对家禽免疫器官发育、体液免疫、细胞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因子产生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指导家禽生产实践提供合理依据。

  • 标签: 多糖 家禽 免疫
  • 简介:microRNA(miRNA)一类长度为19-25个核苷酸非常保守非编码小RNA分子,真核生物体内通过与mRNA3'非翻译区序列不完全互补结合促使mRNA降解或抑制翻译,从而在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miRNA在生物体内参与了细胞增殖与凋亡、生长发育、代谢活化、DNA修复等一系列生物学过程,与多种疾病尤其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miRNA功能研究已发展到分子机制层面,大量集中于靶基因预测鉴定及调控相关表观遗传因子,为疾病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了新线索。我们就miRNA合成、功能研究及miRNA临床上应用前景简要综述。

  • 标签: MICRORNA 生物学过程 功能研究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索BALB/cC57BL/6两个品系在有关实验中不同作用。方法选取了结合随机测序与生物信息学分析设计合成神经系统表达一些基因反义核酸(antisense)中2个,用Hamilton微量注射器将其分别定量注射到BALB/cC57BL/6小鼠侧脑室,并分别设注射生理盐水随机序列核酸(Scramble)对照组。每一反义核酸实验组对照组各注射10只小鼠,之后观察实验组与对照组不同行为学实验中差异。小鼠行为学检测模型为:考察日常代谢能力摄食量,考察Locomotionactivity(移动)旷场行为,考察疼痛阈值甩尾试验考察记忆能力步下法实验。结果注射No.1基因反义核酸后,两品系实验组均在测试记忆力步下法(Step-downTest)试验中表现出记忆力减弱,且与对照组差异明显,说明No.1基因功能确与记忆相关。注射No.2基因反义核酸后,测试移动能力旷场行为(OpenFieldBehavior)试验中,BALB/c实验组跨格、直立行为均比对照组明显减少,说明受此反义核酸影响显著,而C57BL/6实验组则与对照组无大差异。此外,在生理盐水对照组随机序列核酸对照组实验中以及其他行为学模型实验中,两品系也存在着一定差异。结论用遗传背景不同多品系进行相关实验,可进一步建立新基因功能初筛中有显著结果基因复筛平台;同时,实验结果对于进一步研究什么样品系适用于什么样实验将具有较大意义。

  • 标签: 对照组 反义核酸 注射 行为学 实验 C57BL/6小鼠
  • 简介:一、神经功能网络组成神经功能网络假说是本人在已知神经结构功能基础上,针对目前就某些神经部位及功能表述上存在混乱,用动态发展思想观点提出。神经功能网络由神经元与之共生神经胶质细胞以及细胞外液理化因素共同组成,神经系统活动基本结构功能单位;三者呈三圆互交关系(图),既有各自功能又相互影响;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以往对神经元功能研究结果,实际上包含了胶质细胞在其中作用。没有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作用,神经元传导、传递整合信息功能不可能实现;没有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稳定作为条件,神经组织功能活动亦不可能正常发生发展。

  • 标签: 神经胶质细胞 功能网络 假说 神经元 动态发展 理化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丙基硫氧嘧啶(PTU)影响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孕妇甲状腺功能及妊娠结局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10年3月至2013年1月收治110例妊娠合并甲亢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对照组52例。观察组予PTU每天300mg口服,对照组确诊后未能定期检测甲状腺功能而自行停药,或拒绝PTU药物治疗。结果:观察组TT3、TT4、FT3、FT4、TSH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早产或流产、剖宫产、妊娠高血压、心力衰竭、重度子痫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足月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围生儿发生胎儿窘迫、低体重儿、新生儿甲亢、转入NICU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规范PTU治疗能很好地改善妊娠合并甲亢患者孕期甲状腺功能,减低甲亢对孕妇及新生儿危害,改善妊娠结局,且对新生儿畸形率无显著影响,一种相对安全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妊娠 甲状腺功能亢进 丙基硫氧嘧啶 妊娠结局
  • 简介:目的探讨盲肠结扎穿孔法(cecalligationandpuncture,CLP)所致脓毒症大鼠模型凝血功能变化。方法采用CLP诱导SD大鼠脓毒症,术后8、1648h检测相关凝血功能指标,采用HE染色观察肺、肾、肝、脾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CLP诱导脓毒症大鼠12d生存率为30%,发病急且死亡率较高。疾病发展急性期内,CLP大鼠8h出现APTT时间延长(P<0.05),16h出现PT时间延长(P<0.05),内源凝血途径XII活性及外源性凝血途径VII活性出现一过性抑制。TT48h出现延长(P<0.01)。FIB含量从16h开始逐渐增多(P<0.001)。与凝血抗凝功能有关其他重要指标中PLT数量从8h逐渐下降(P<0.01);vWF:Ag量从8h逐渐增多(P<0.001);D-D量从16h逐渐升高(P<0.05);PS:Ag量直到48h出现明显下降(P<0.001);而AT-III含量无明显变化。病理检查发现肺、肾、肝、脾组织存在不同程度损伤,但未显示明显静脉血栓出血特征。结论大鼠脓毒症模型急性期内存在凝血功能紊乱,但未观察到凝血功能引起组织病理变化。

  • 标签: 脓毒症 大鼠 凝血功能 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