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大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血液制品的安全性愈来愈受到关注。为了提高血液制品的安全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相关指导原则要求生产工艺要具有一定的去除/活部分病毒能力,生产过程中应有特定的去除/活病毒方法。我们对几种适用于血液制品的病毒活方法及病毒去除工艺进行综述,以期对生产及科研提供参考。

  • 标签: 病毒灭活 病毒去除 血液制品
  • 简介:目的检测精制甲型肝炎(甲肝)活疫苗的保护效果.方法甲型肝炎病毒(YN5株)经Vero细胞培养制成精制甲肝活疫苗,采用普通狨猴进行疫苗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性研究.结果7只狨猴均有特异性抗体产生,无血清酶活性升高和肝组织学病理改变,接种疫苗的狨猴能抵抗甲肝病毒强毒(Han-ZD)株的攻击.但是,对照组狨猴均出现血清酶异常升高和肝组织学病理改变.结论甲肝活疫苗(YN5株)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保护效果.

  • 标签: 甲型肝炎 灭活疫苗 狨猴 免疫保护 免疫原性
  • 简介:研究了杀灭鳞翅目类害虫的农药幼脲对镰刀菌(Fusariumsp.)、疣孢漆斑霉(Myrotheciumverrucaria)、粉红黏帚菌(Gliocladiumroseum)和蛹虫草(Cordycepsmilitaris)4种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将幼脲按一定的浓度梯度加入到PDA培养基中,接菌后采用十字交叉法每7d测量1次菌落直径,并计算抑制率,当空白组长满培养皿时终止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幼脲对4种真菌菌丝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不同浓度的幼脲对不同真菌菌丝的生长影响程度不同。当幼脲浓度为800mg/L时,对镰刀菌和疣孢漆斑霉的抑制率均为100%;对粉红黏帚菌的抑制率为95.24%;对蛹虫草的抑制率为99.49%。由此表明灭幼脲不仅能杀灭鳞翅目类的害虫,且对真菌菌丝的生长也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

  • 标签: 镰刀菌 疣孢漆斑霉 粉红黏帚菌 蛹虫草 几丁质 抑制率
  • 简介:为了掌握小麦温光敏核雄性不育系雄性育发生的时期和类型,为两系法利用小麦杂种优势提供依据,用涂抹压片法观察了其减数分裂和小孢子发育过程。结果表明,在低温短日照条件下,在叶枕距-5cm左右、幼穗长5cm左右、孕穗前5-10d的时段处于花粉母细胞形成期,发育正常;叶枕距-2-1cm、幼穗长8cm左右、孕穗前4-5d到孕穗当天的时段处于减数分裂期,减数分裂行为基本正常,能形成正常的四分体;叶枕距5cm左右、穗长9cm左右、孕穗后到抽穗前的时段处于小孢子发育期,小孢子能发育到单核靠边期,但此后就发育停滞,细胞质和核物质逐渐解体,不能被苏木精或碘液染色,出现育;发生育的高峰在小孢子单核晚期,育花粉的主要类型是圆型。而在高温长日照条件下,减数分裂和小孢子发育过程与常规对照品系相同,能形成正常可育的三核花粉粒。

  • 标签: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温光敏核雄性不育 败育 细胞学
  • 简介:以雄性不育1号和梨枣为试材,研究了枣果实发育过程内源激素变化与胚育的关系。结果表明,种子Z、GA3和IAA含量高于果肉利于枣种子早期发育。种子发育过程Z/GA3和Z/IAA持续下降,IAA/GA3在胚育的关键时期硬核期前后呈现双峰,且种子内的IAA/GA3大于果肉。在果实发育过程中,胚育果实内Z、GA3和IAA含量及比值呈现出异常变化。早期胚育果实果肉Z、GA3和IAA含量高于含种胚的果肉,呈现较高水平的Z/GA3和Z/IAA及低水平的IAA/GA3。果实发育后期瘪种子中IAA、GA3和ABA亏缺,Z异常累积,Z/GA3异常升高。

  • 标签: 雄性不育 种质 胚败育 激素
  • 简介:以亚洲栽培稻籼稻品种广陆矮4号(简称GLA)、粳稻品种辽粳944(简称944)、粳型亲籼系G2416.3(简称M12)与产于广东高州的普通野生稻(简称GP)配制6个正反交种间杂交组合,F1育性研究的结果表明:GLA/GPF1与GP/GLAF1之间的花粉育性(56.71%、56.15%)、胚囊育性(42.10%、33.33%)和小穗育性(33.66%、32.60%)差异较小;944/GPF1与GP/944F1之间的花粉育性(79.01%、7.45%)、胚囊育性(50.00%、27.28%)和小穗育性(47.31%、17.59%)差异较大;M12/GPF1与GP/M12F1的花粉育性(65.26%和49.55%)和小穗育性(73.16%和54.10%)差异介于前两者间,而胚囊育性(75.00%和40.00%)相差较大。各杂种F1育花粉以典败类型为主;杂种F1育胚囊主要有雌性生殖单位退化,卵器退化,极核异常排列,胚囊内组织混乱,助细胞退化且珠心组织吞噬胚囊,以及胚囊退化等。杂种胚囊育性和花粉育性直接影响小穗育性。以野生稻为母本的杂种育性较相应反交组合杂种的为低,表现出野生稻细胞质对栽野杂种育性的影响效应。可尝试利用人为创建的粳型亲籼系来开展克服栽培稻与普通野生稻种间杂种不育性的研究。

  • 标签: 亚洲栽培稻 普通野生稻 种间杂种 花粉败育 胚囊败育 小穗育性
  • 简介:在以密阳46为母本的杂交后代中发现不育材料H236A,通过杂交和自交,确定其不育类型和不育度;通过碘染和徕卡荧光显微镜DM2500对成熟花粉粒观察,确定花粉粒育性、育形态和时期。结果表明:H236A是胞质雄性不育,不育度达99.8%以上;花粉粒属典型的达83.17%,圆型占16.83%,没有染型花粉粒,为单核期育。花粉粒育形态多种多样,有不规则形、梭形、圆形等。清晰观察到晚期小孢子细胞质定向移动形成细胞质桥现象。本文还讨论了成熟花粉粒育时期和育形态的划分。

  • 标签: 水稻(Oryzasativa L.) 胞质雄性不育 花粉粒 密阳46胞质
  • 简介:目的:研究西比对沙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核因子-κB、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影响。方法:52只健康蒙古沙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I/R)组、西比干预组,I/R组及西比干预组再分为6h、1d、3d、7d四个亚组。通过夹闭双侧颈总动脉10min后松夹,建立沙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免疫组化的实验方法检测各组脑组织中NF-κBp65、MCP-1的表达。结果:缺血再灌注后各时间点I/R组及西比干预组,NF-κBp65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均P〈0.01),且出现MCP-1阳性表达。与I/R组比较,西比干预组在I/R后6h、1d,NF-κBp65、MCP-1表达下调(均P〈0.05)。结论:在脑缺血再灌注早期,西比能够下调NF-κBp65、MCP-1的表达,减轻局部炎症反应及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标签: 西比灵 脑缺血再灌注 NF-κB MC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