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1 个结果
  • 简介:唯识学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为南北朝、隋及唐初,主要是北方的地论学和南方的摄论学;第二个时期为唐贞观十九年以后,玄奘从印度回来,系统地翻译了唯识学的经典以及唯识宗的形成。这两个时期的唯识学,既有前后的继承性,又存在着诸多的不同之处,要系统地了解唯识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那么对于地论学、摄论学的历史考察,就显得非常必要。

  • 标签: 唯识学 地论学 摄论学
  • 简介:张闻天对战争与和平的关系做出了科学论述,指出和平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辩证地看待战争与和平的关系;在对国际政治关系的论述中,提倡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强调中苏两国友好同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可靠支柱,在外交活动中必须坚持民族平等原则;深化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处理国际关系的普遍准则,并且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对民族主义国家问题做出了正确分析,主张辩证地看待和支持亚非等国民族独立运动,必须尊重民族主义国家独立后发展道路;提出"革命决不能输出"的论断,强调革命与否、如何革命都是各国自己的事情,一个国家的革命经验对别国只有参考价值,机械搬用是完全错误的。

  • 标签: 张闻天 建国初期 外交思想
  • 简介:抗战胜利初期国共和谈述论王建科从1945年8月毛泽东赴渝至1946年11月国民党片面召开“国民大会”,国共两党就和平建国等问题进行了长达15个月的磋商和交锋。最后和谈以破裂告终,一度出现的和平、民主和团结的曙光终究没有成为绚丽的朝霞。国共双方诚意如何...

  • 标签: 国民党 抗战胜利初期 蒋介石 解放区 休战谈判 新民主主义
  • 简介:建军初期,在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对人民军队的影响中,在认识和分析游民问题的基础上,毛泽东对流寇思想的危害深入剖析,进而提出并采取多种举措改造流寇思想,从而将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真正建设成了'铁一样的巩固'的军队。

  • 标签: 毛泽东 游民 流寇思想 改造
  • 简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面对亲朋旧故提出的各种要求和请求,毛泽东以高超、巧妙的方式予以处理。在对待亲情、友情、乡情问题上,毛泽东始终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将原则性和人情味有机地结合,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起了引领示范作用。

  • 标签: 毛泽东 建国初期 亲情关
  • 简介:保持政党纯洁性是无产阶级政党的一个永恒课题,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已由过去的“革命党”转变为领导全国政权的“执政党”,党的纯洁性面临着新的考验,执政初期的中国共产党为保持自身纯洁性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本文拟对这一时期党的纯洁性建设作一回顾。

  • 标签: 新中国成立初期 纯洁性 无产阶级政党 中国共产党 “执政党” “革命党”
  • 简介:陈云曾长期主管我国财经金融工作,他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科学的金融思想,为我国金融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初期陈云的金融思想,主要包括货币发行思想、外汇管理思想和金融人才培养思想三个方面的内容,具有实践性、人民性、稳中求进三大特征。陈云金融思想重要的启示: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大力培养金融人才;必须坚持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宗旨;必须高度重视金融安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必须稳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 标签: 改革开放 陈云 金融思想 现实启示
  • 简介:毛泽东领导反腐,具有高超的斗争艺术,在号召雷厉风行、大张旗鼓地反腐的同时,也将反腐斗争放到当时的工作全局中予以通盘考虑。比如,居安思危,防微杜渐;掌控运动态势,反而不乱;长抓不懈,贵在有恒;突出重点,不节外生枝;稳定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宽严相济,团结多数,孤立少数,等等,从而保证了反腐斗争的胜利。

  • 标签: 毛泽东 新中国成立初期 反腐策略
  • 简介:新中国成立初期,陈云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民众生活、巩固新生政权的角度出发,对社会建设的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可贵的探索。他要求“统筹兼顾”,正确处理社会稳定、资源、国力和基本建设的关系,做到在综合平衡中开展建设;关心民众的基本需求和切身利益,努力做好社会保障,使民众成为参与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嘱咐党员干部努力“摸业务”,加强调查研究,实现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相辅相成。探究、学习这一时期陈云关于社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对于中国共产党切实提升执政能力,推进当前的社会建设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

  • 标签: 陈云 社会建设 党建 民生
  • 简介: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在如何构建城市社会稳定秩序方面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和考验。毛泽东以一个伟大革命家高瞻远瞩的政治远见、勇于开拓的非凡魄力、炉火纯青的斗争艺术和杰出高超的领导才能,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城市社会稳定秩序的构建运筹帷幄,不仅取得了令当时广大城市群众比较满意的效果,也为新中国最终能够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目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 标签: 毛泽东 新中国成立初期 城市社会稳定秩序
  • 简介: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与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抗美援朝、增加节约运动一起被毛泽东称为建国初期的“五大运动”。然而,有关建国初期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研究,与其地位极不相称,研究成果较为薄弱。

  • 标签: 思想改造运动 知识分子 建国初期 述评 镇压反革命 土地改革
  • 简介:邓小平担任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期间,是他一生中接触和亲自处理民族问题最集中最频繁的时期。在主政西南近三年的时间中,他对民族工作尤为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西南民族地区的发展,主要包括:努力消除民族隔阂,实现民族团结;积极协助解放西藏,实现祖国大陆统一;创造性地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努力消除匪患,为民族地区的发展奠定巩固的基础;稳妥而慎重地推进土地改革,解放民族地区的生产力。这些民族工作使得西南地区各少数民族人民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的愿望,巩固了新生政权,为西南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也为以后解决民族问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 标签: 邓小平 少数民族 西南地区
  • 简介:早在1925年8月中华教育改进社年会上,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邀请包括回族在内的各族代表参加,共商民族教育大计。发展少数民族教育,成为陶行知推行"平民教育"的重要内容。而陶行知与中国伊斯兰教界真正较深入的接触,或许是在30年代初的南京。1932年,南京回族富商、慈善家陈经畲将陶行知创办的和平门小学复办,扩大为南京和平门清真小学,并聘请陶行知为名誉校长。

  • 标签: 中国伊斯兰教 抗战初期 少数民族教育 名誉校长 平民教育 成达师范学校
  • 简介: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的重心转到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上来,这解决了一个事关党和国家重大命运的问题。在确定党的工作重心之后,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并在生产迅速发展的基础上显著地改善人民生活。正如邓小平所言,“实现我们的目标,不是很容易的。讲大话,讲空话,都不行,要有一系列正确的对内对外的方针和政策。”“多年的经验表明,要发展生产力,靠过去的经济体制不能解决问题。”

  • 标签: 社会发展机制 改革开放初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 转型 社会主义 四个现代化
  • 简介:神学是教会在思考;神学的历史就是教会不断在思考的历史。一九七九年,是中国历史的一个伟大里程碑,他写下中国人民的命运转折的辉煌;也写下中国基督教会生命复活的见证,复活后的中国教会思考什么?百废待兴的中国教会想作什么?中国基督徒面对国家、社会、世界的变革,怎样呈现自己?中国教会的领袖在讨论什么?中国教会神学思考有何新的发展?……本文就中国教会恢复活动不久的八十年

  • 标签: 国教会 八十年代 基督徒 中国人民 道成肉身 神学思想
  • 简介:农民,在人类历史上,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在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农民必然是该国政治和经济的重要力量,是无产阶级不可缺少的同盟军。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推进革命的过程中,提出了农民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力量的论断。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后,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于中国实际,首先必须了解中国国情,认清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基本状况,分清革命的敌我友,这是前提和基础。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农民问题 资产阶级革命派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 马克思主义理论 史考
  • 简介:建国初期,党的理论工作者结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际,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进行了研究,并就一些问题展开了论争。他们的研究虽然带有宣传性和阐释性的特点,但毕竟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对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建国初期 马克思主义 艾思奇 学术争论
  • 简介:在金陵协和神学院成立1周年(1953年11月2日)的早祷中,沈子高主教曾援引《新约》中前三福音和第四福音的差异来说明初期教会在信仰上的彼此尊重。“虽然前三福音和第四福音的观点并不雷同,它们记载事实经过的程序亦有差别,但是它们并列在《新约》之中。

  • 标签: 《约翰福音》 基督教 初期教会基督论 创新意识 宗教思想 宗教信仰
  • 简介: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高校政治信仰教育。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不仅是应对社会急剧变迁的必然选择,而且也是确立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指导地位的客观要求,更是培养共和国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要。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着重从建构组织制度、培养师资队伍、规范课程体系、拓展实践路径等方面推进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这一历史图景不仅波澜壮阔,而且其中的经验和做法给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为此,新形势下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培育要处理好"破旧"与"立新"、"传统性"与"时代性"、"理论灌输"与"社会实践"、"集中统一"与"形式丰富"的关系。

  • 标签: 新中国成立初期 高校 马克思主义信仰 历史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