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大悲导师释迦牟尼佛所宣八万四千法蕴,经摩诃迦叶等声闻尊者三次结集,而成经律论三藏十二部经教.唐太宗贞观三年(西历629年),松赞干布嗣登吐蕃赞普之位,次第芟除叛逆元凶,削平内乱,迁都逻些(今西藏拉萨),降服苏毗羊同诸部,统一青藏高原;同时,初开释教,崇信佛法,创制文字,建筑寺院,翻译佛经,依佛典订定十善法及十六要律,并以此教化民众.雪域西藏,由此步入文明强盛之途.

  • 标签: 版甘珠尔 丹珠尔纳塘 纳塘古
  • 简介:在汉斯·约斯看来,导师海德格的“纳粹公案”暴露了他个人的道德软弱,更彰显了其哲学思想中的“伦理真空”。他揭示了海德格存在主义当中蕴含的本体虚无主义、反律法主义因素,并进而批判了德国哲学观念论传统遗忘身体与自然的缺陷。在此基础上,约斯通过生命现象学的建构实现了一次“身体-自然转向”,最终走向责任伦理学,从而丰富和发展了海德格的存在论。

  • 标签: 伦理真空 虚无主义 身体-自然转向 生命现象学
  • 简介:20世纪30年代中期到40年代初,海德格有两本书专注"存在史叙事":《哲学论稿》是"纯粹存在史叙事";《黑皮书》仅涉及"具体存在史叙事"。《黑皮书》当然也主要是"存在史叙事",但因某部分引申到或联想到"犹太人"或"犹太族"可资例证而变成专论的具体叙事。今天人们太过追讨海德格的"反犹太主义",而可能根本忽略了其中真正意义上的"预言性质的不安"。否则,海德格不会保留下来放到最后出版。稍后,我会随着"读记"的伸展将何谓"预言性质的不安"揭示出来。

  • 标签: 具体存在史叙事 反犹太主义
  • 简介:在黑格早期作品中出现的"总体性"倾向只是其应对主题冲突的过渡性策略,更具根本意义的是在对现代社会问题的思考中逐步孕育的中介化方法。基于主题、方法和目标的多重转变,《伦理体系》所打造的中介化承认理论是黑格早期思想发展的重要转折点。耶拿后期出现的意识哲学转向在很大程度上是承认中介化思路的进一步完善。

  • 标签: 总体性 中介化 承认
  • 简介:黑格的"回忆"概念发展了柏拉图的回忆说,将之进一步理解为精神的内在化与深入自身的过程。这个概念是在对绝对知识的性质的描述与对科学的开端问题的论述中提出的,但它的意义却不仅限于对过程的描述,恰恰相反,黑格本人将回忆既当作展开的过程本身,又当作这个过程的展开所依据的原则,因此是方法论与存在论概念的统一。回忆概念的双重内涵既克服了相对主义对绝对的消解,维护了绝对本身的超越性;同时回应了对黑格体系的封闭性的批判,通过将矛盾对立内在化的方式在实现精神外化的同时证明这个过程本身也正是对精神自身的回溯。

  • 标签: 黑格尔 回忆 回溯 绝对精神 理性
  • 简介:传统的心灵哲学只关注对心灵的求真性研究,而不关注对心灵的价值性研究。美国哲学家弗拉根打破常规,基于自己对心灵哲学元哲学问题的反思和理解,把幸福等价值性问题纳入到心灵哲学的研究视野当中,发起并推进了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心灵哲学"转向"。弗拉根把他对幸福的自然化研究称作"幸福学",幸福学的研究方法是他所谓的"神经现象学"的方法。他利用"幸福学"和"神经现象学"对当前幸福的脑科学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反思,指出了其中存在的形而上学问题。弗拉根的工作是一次"将幸福自然化"的尝试,这既为我们理解幸福提供了新的维度,也为当前陷入困境的自然主义注入了新的动力。

  • 标签: 幸福 自然主义 心灵哲学
  • 简介:黑格的国家学说之所以屡遭非议和曲解,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扬弃了近代以来主流政治学说所依据的自然法传统。在黑格看来,古典自由主义者从契约论出发把国家看作是个人权利的消极保卫者,其内涵等同于处于应急状态中的市民社会,黑格因而称其为外部国家;它不但保留着自然状态的残余,甚至还会产生和加剧诸如腐化与赤贫相伴的现代性危机。与之相对照,黑格所神化的内部国家或理性国家以实体化条件和制度化机制来整合和保障市民社会中的个体性的自由,并将其扩展和提升到前所未有的范围和高度。黑格对于自然法传统的这一创造性转化不但用主体性的自由取代了现代权利观念与国家制度的自然基础,而且为建构当代的正义规范理论、超越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的争论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理论范本和思想准则。

  • 标签: 国家 市民社会 自然法 自由
  • 简介:马丁·海德格的著作《哲学论稿》可谓难以概述,这是因为它向读者摆出了两个不同却相关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搞清楚海德格在试图达成什么。大多数对其著作的研究集中对这个问题梳理出一个答案。在本文中我主张应当集中于第二个问题,哪怕这个问题不是更具有启发性的,也至少是同等重要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海德格在试图达成其目的时所采用的方法是什么。一旦把握到海德格在方法或教学问题上的极端矛盾,我们就能清楚地看到这两个问题在他的著作中以一种自身消解的方式而相互作用着。海德格想要达成的变革有赖于一种在根本上不可教的教义,并且是如此地依赖于对一群并不存在的学生的预设。我在结论中主张这个悖谬源于这样的事实:海德格并没有他所渴望的那样有革命性,而且没有被广为接受,这还包括他那典型的现代幻相:人在根本上可以被重新塑造。

  • 标签: 海德格尔 不可教的教义 教学法 |
  • 简介:·弗斯特(RainerForst)是新一代批判理论的代表人物。他的政治哲学从分析英美主流理论开始,指出自由主义与社群主义之间的争论是因为正义情境上的不同倾向,并力图把普遍主义与情境主义结合起来。莱·弗斯特所提出的证成原则不仅是在阐述一种既符合普遍道德又满足特殊情境的规范性原则,而且也是在提出一种新的关于权力的正义观,一种在规范性原则基础上进行批判的新理论。

  • 标签: 批判理论 正义 批判 莱纳·弗斯特
  • 简介:法比奥·维吉教授与海克·费德教授是齐泽克研究与批判理论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已出版相当数量有影响的论著。目前两人共同担任英国卡夫大学齐泽克意识形态批判研究中心主任。2016年9月下旬第五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召开期间,笔者在杭州约两位学者进行了访谈。话题由齐泽克理论出发,延伸至资本主义批判、拉康理论和马克思学说,两人与我们分享了他们的最新理论思考和重要学术成果。

  • 标签: 齐泽克 资本主义危机 拉康 马克思 批判理论
  • 简介:2016年5月21日,尼泊尔举办的佛陀诞辰2560周年国际纪念大会在蓝毗园隆重召开。尼泊尔总统比娅和总理奥利等到会祝贺。中国佛教代表团团长印顺大和尚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比娅总统亲率文化部长等多名政要,前来中华寺。为中国佛门泰斗本焕长老(1907-2012)铜像揭幕。中国驻尼泊尔大使吴春太、国家宗教事务管理局巡视员裴飙、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暨尼泊尔中华寺方丈印顺等数千信众,共同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 标签: 铜像 中国佛教代表团 中国佛教协会 尼泊尔 宗教事务 管理局
  • 简介:文德班作为一个价值哲学家,一反黑格从逻辑概念来为哲学史上的哲学家定位的做法,强调个人的特殊个性,认为历史是有个人特征的人物的王国,而不是抽象概念和逻辑的王国,不能把哲学史写成概念的发展史。他把康德的先验哲学阐释为"规范的"实践哲学、价值哲学,把个人放在历史文化的环境中并结合心理学来确定每个哲学家在哲学史上对于整个哲学发展的价值贡献,形成了以问题来定向的哲学史描述风格,对现代哲学史观具有重要的开创性的"意义"。

  • 标签: 哲学史 逻辑 价值 个人特征
  • 简介:在马克思的经济哲学思想发展史上,尤的《工厂哲学》一书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对于尤《工厂哲学》一书的关注,恩格斯较马克思先行一步,在《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对尤进行了政治性、伦理性批判。但是,马克思后来居上,先后在其不同时期的著作中反复多次对尤进行了更为科学、更为系统、更为深入的批判,使得这种批判从政治性、伦理性批判升华为理论性批判和方法论批判,从而促进了自身经济哲学思想的发展。

  • 标签: 尤尔 《工厂哲学》 马克思 经济哲学 批判
  • 简介:"什么是哲学"的提问方式本身,就已经在用传统方式回答了哲学是什么。但是,海德格扭转了这个提问方式,即哲学不是任何意义上已经被准备好了前提的现成的东西。他把"什么"或者"是"的提问方式,变成了关于对这种提问方式是如何出场问题的研究,将存在的话题转化为时间的话题,用时间问题引导空间问题,从此改变了哲学研究的方向。

  • 标签: 哲学 存在 时间
  • 简介:海德格尔后期对风靡全球的技术所引发的问题给予了很大关注,并且写下《技术的追问》一文。在该文中,海德格运用现代语言哲学的研究方法对技术做了一系列追问,得出"技术就是一种解蔽方式"的结论,并且认为这一解释对现代技术同样适用,只是现代技术是一种带有促逼意味的解蔽方式。他把这种促逼意味的解蔽的集合称为座架。在他看来,在技术时代,人的处境堪忧,和自然的关系日益紧张。这一切后果都是技术带来的,所以,海德格警示人们要打开自己的视域,从技术的框架中摆脱出来。

  • 标签: 海德格尔 技术 追问
  • 简介:尼采、海德格和福柯这三位思想家以其各自独有的方式揭示了现代世界的虚无主义本质,他们三人都在现代文化之中看到了某种走向毁灭和衰落的趋势。将尼采、海德格与福柯的不同观念联结的线索是这样一个信念:虚无主义是现代性自身的结果,更是内在于西方历史之中的各种不同的遮蔽和遗忘的结果。这些遮蔽或遗忘在尼采那里被表达为在我们的道德化解释模式背后的被压抑了的谱系,而在海德格那里则表现为西方形而上学中对"存在"问题的取消。福柯和海德格都在尼采的著作中发现了超越虚无主义的最有效的早期表达,尽管他们三人的路径各有不同,但是他们都强调解蔽的"治疗"属性,并立志通过揭露被西方哲学传统掩盖起来了的原始经验来克服虚无主义的危机。

  • 标签: 尼采 海德格尔 福柯 虚无主义 现代性 形而上学
  • 简介:现代国家是黑格和马克思共同用以表征资产阶级革命创造的政治形式的最基本概念,他们共同肯认现代国家是对封建专制国家的超越。对于资产阶级革命产生的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相分离的二元架构现象,黑格认为政治国家代表着社会普遍利益能够实现对市民社会特殊利益的整合,马克思则认为政治国家的实质仅仅是资产阶级特殊利益以普遍利益的方式在政治上的确认。黑格肯定官僚政治,马克思则予以批判。黑格推崇君主立宪制,马克思认为它只能是不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并且后者也将被人民自治制度所超越。

  • 标签: 黑格尔 现代国家观 马克思 批判
  • 简介:当代法国学者布鲁诺·拉图的名著《自然的政治》聚焦干自然、政治和科学关联域,旨在探讨如何把科学带入民主的政治生态学问题。拉图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非现代主义等理论话语,从政治生态学维度批判将公共生活划分为自然与社会的旧式两院制“洞穴政治”,精心设计新型大厦。他强调依照正当程序行使考量权、排序权和跟进权,让不同专业人士各尽所长,为人类与非人类共同集体的“宇宙政治”作出贡献。拉图政治生态学思想对当代民主法制国家和政治体制的建设,具有重要参照性和启迪价值。

  • 标签: 布鲁诺·拉图尔 自然政治 政治生态学
  • 简介:默的哲学事业始终处于与本雅明、阿多诺和哈贝马斯的持续对话之中。作为哈贝马斯的助手,维默是批判理论的交往理论转向和语言学转向的主要贡献者,但是,他并未像哈贝马斯那样在这个方向上推进并彻底化,而是试图借助于阿多诺的音乐哲学的经验,对交往理性加以限制,并将这一限制从认知理论扩展到社会政治领域,认为审美主体和政治决断是交往合理性不可穷尽的领域。不过,无论是审美主体还是政治决断,维默都试图通过交往理论的彻底化而将其容纳在理性的范围内。因此,维默的工作最终乃是对交往理性的捍卫。

  • 标签: 维尔默 交往理性 审美主体 政治决断
  • 简介:康德在一般判断力下区分了规定的判断力和反思的判断力。然而,受黑格的影响,伽达默认为,在现实的认识和实践中,二者是很难分开的,伽达默不仅意识到了这一点,而且将反思判断力与实践智慧联系起来了,这既具有解释学的意义,也具有一般哲学的意义。它可视为伽达默对哲学的一个重要贡献。

  • 标签: 判断力 规定判断力 反思判断力 实践哲学 实践智慧 解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