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逆反心理是中学生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他们用消极、冷漠、敌对的态度对待周围所发生的一切。这种消极的心理品质对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非常有害的,对身心的健康发展也是极其不利的。

  • 标签: 学生逆反心理 矫正 心理现象 心理品质 中学生 消极
  • 简介:西方经济学者论如何矫正市场失灵胡代光众所周知,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学说是建立在完全竞争和没有市场失灵的假定前提条件下的。然而,当存在垄断、外部效应、公共品、信息不对称等情况时,“看不见的手”的显著的效率特性就会被破坏,即市场并不总会达到其完美理...

  • 标签: 市场失灵论 公共品 西方经济学 负外部效应 信息不对称 资源配置
  • 简介:每次考试结束后,考场外总会出现这样的情景:一个学生一拍大腿:“呀,又马虎了!”对于马虎的原因,教师和家长普遍认为是性格或态度方面的问题,觉得马虎是由于孩子天生就是个马大哈,是个急性子,或是由于对于学习、作业的态度不认真导致的。元认知干预技术课题组在金洪源教授的带领下,通过多年在校临床实践,运用美国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观对中小学生出现马虎现象时的认知结构进行剖析,从而对马虎的心理机制有了新的科学解释:马虎是一组错误的程序性知识在自动运行,是一种潜意识行为,是后天习得的一种不良习惯,可以通过训练加以矫正:即在做容易马虎的问题时,加入策略性知识来监控个体的思维,指导个体对这一问题加以注意,并按正确的程序和步骤来做题,通过多次练习、强化使程序性知识自动运行,形成一种好的审题、做题、抄写、用草稿纸等习惯,最终改变马虎这一问题。

  • 标签: 马虎 认知结构 元认知干预
  • 简介:从弗洛伊德首创心理咨询和治疗理论开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理论与实践便取得了飞速发展。依据不同对象选择匹配的咨询理论和技术成为取得咨询疗效的重要前提。本案例是压力调查中的典型个案,笔者在咨询过程中探索运用现实疗法和内观疗法取得咨询疗效的互补模式。二者虽是两种不同的体系,通过在咨询不同阶段的应用,从咨询实践的角度表明两者有机结合能够取得较好的综合疗效,促进来访者完善自身人格。

  • 标签: 内观疗法 现实疗法 研究生 强迫行为 个案报告
  • 简介:注意缺陷的两种类型——分心与注意无能直接影响儿童的学习成绩。注意缺陷是造成学习不良的重要因素,在学业不良学生中有注意缺陷的儿童占相当大的比例(约在10-20%)。本研究运用行为矫正方法中的可变时间间歇强化(简称VI)程序来改进注意缺陷儿童的课堂行为。训练结果表明,在训练过程及跟踪阶段,6名被选儿童的注意集中水平有显著的提高,这证明VI程序对于改进一年级儿童的注意过程是有效的。

  • 标签: 儿童 注意缺陷 行为矫正 间歇强化 VI
  • 简介:国际非政府组织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因其内在的属性冲突而面临着民主赤字的批评,引发了合法性危机。以行政法理论视之,建立“参与式立法模式”,并通过利害相关方权利的明确、实施信息公开程序、确立国际非政府组织的专家理性与问责机制,是矫正国际非政府组织合法性危机的可行途径。

  • 标签: 行政法 国际非政府组织 合法性 危机 矫正
  • 简介:一、案例介绍这是一个生活在别人阴影下的男孩。高中三年了,对方一直在他的身边,以前他并未觉察有什么异样;现在,临近高考了,他越来越觉得对方似乎无时无刻不在左右着自己,牵制着自己,觉得自己越来越受束缚,对方使得自己心神不宁,心烦意乱,无心学习,很想逃脱开来。于是,他来到了咨询室。海,一个理科的男生,1.72米的个头,聪慧的眼神,

  • 标签: 认知疗法 嫉妒心理 辅导个案
  • 简介:公正是制度应然美德与首要价值。然而,当代中国公共经济领域的财政投入制度、公共品供给制度、税费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等却存在"重城轻乡、重工轻农、重市民轻农民"的城乡二元态势,缺失了社会主义公共经济制度应有的公正德性与公共性特征,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平等权益。应通过调整政府财政投入结构,加大支农力度,推进财政投入公正;废除城乡二元税费制度,给农民同等税费待遇,推进税费公正;废除城乡二元公共品供给制度,实施城乡公共品供给一体化;统筹城乡劳动力市场,推进城乡居民就业权益一体化等路径加以矫正,以推进我国制度公正化。

  • 标签: 城乡二元 公共经济制度 公正缺失 矫正路径 制度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