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8 个结果
  • 简介:中国禅籍所传的磨作镜在内容上并不难解。磨是一个比喻,本来就是为了帮助理解而进行的创作。看见南岳怀让磨的样子,马祖道一禅师所说的“磨岂得成镜耶”一句是任何人都有的很普通的疑问。然而后来在将之公案化之后,其解释上是否会存在大的不同呢?本文将在介绍马祖禅师所活跃的时代之后,就“磨作镜”的成立,以及宋代大慧禅师的理解,甚至日本曹洞宗开山祖师道元禅师的思想创新等方面来加以诠评。

  • 标签: 磨砖作镜 坐禅不成佛 作佛 密受心印
  • 简介:虚白室诗拾虞愚高野山金刚峰寺召开日中青少年友好交流竞书大会,愚添列为审查委员。会毕,自大阪至东京大谷饭店候机返国。林锦洞书家持诗枉顾并留影为别,赋此报谢

  • 标签: 高野山 虚白室 虞愚 大谷 林清 文殊菩萨
  • 简介:《三宝歌》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这次选登这首佛教歌曲,有其特殊因缘。去年十一月,夏宗禹先生带了一盘录音带到北京医院看望赵朴老,这是上海音乐学院演唱的弘一法师歌曲,当时就放了一段《三宝歌》。这首歌所用的音调有别于传统梵呗,带有较强的群众歌曲风格,经合唱队一唱,很难令人有聆听佛教歌曲的感受,由

  • 标签: 梵呗 弘一法师 上海音乐学院 歌曲风格 录音带 钢琴演奏
  • 简介:熊希龄(1870—1937),字秉三,皈依佛门后,法名妙通,自署“双居士”。湘西凤凰人。戊戌变法时,他参与过议革政治;入民国时,为财政总长,既罢去,起为热河都统,擢任国务总理,解组后充煤油督办、赈务督办。绝意仕途后,则以佛教济世之精神,致力于慈善事业和教育事业。他是清末到民国时期的名人,夙有声誉。

  • 标签: 熊希龄 居士 民国时期 戊戌变法 教育事业 慈善事业
  • 简介:主持寄语家振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中国音乐研究所共同组织的《汉传佛教常用唱诵规范课本》编辑小组,经过近两年的收集研究,已将佛教朝暮课颂的谱子整理完毕,并在天宁寺、普陀山、龙华寺、九华山、南普陀等寺庙录了音,年内规范课本以及相应的录音带将可推出。为此,我们原拟在《佛教文化》上刊登的唱赞,暂停发表。这次梵呗歌发表的《拜香曲》是读者的来稿,曲调简单,很易上口,容易学唱,现将浙江嘉善徐承浚先生的这封来函摘登于下:“《拜香曲》流行于浙北、苏南一带民间,孩提时,故乡浙江长兴县每当迎神赞会,农村往往以村社为单位组织“拜香队”(队员以少年为主)身穿黄衣白裤、背朝山敬香佛袋,一步一拜,在丝竹和钟磬木鱼声中,循节奏歌唱前进,真是至敬至诚。这祥和厚朴的歌声,至今还历历在耳。”

  • 标签: 天宁寺 中国佛教文化 神赞 汉传佛教 历历在耳 浙江长兴
  • 简介:闭关修行,是佛教中一种神秘的学习方式,尤其是藏传佛教的密宗,更是如此。一个殊胜的因缘,我们认识了嗄寺的洛噶活佛,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说服了他,便跟随他去探寻这个向往已久的神秘。

  • 标签: 闭关修行 佛教 学习方式 嗄托寺 佛法
  • 简介:南朝帝陵画像内容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这些埋藏在陵墓中的画像包含了丰富的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南朝社会的思想意识及宗教信仰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南朝是佛教开始兴盛的年代,很多学者在对南朝帝陵画像内容的分析中多从佛教的角度进行解读。

  • 标签: 画像砖 南朝 帝陵 元素 道教 文化信息
  • 简介: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峨眉山的镇山之宝——宋代普贤骑六牙白象铜像,供奉在千年古刹万年寺内。铜像通高7.35米,净重62吨。那头戴五佛金冠的普贤菩萨,安祥地趺坐于灿若黄金的莲台上,莲台下的六牙白象蒲耳下垂,长鼻勾卷,造型逼真,比例匀称,粗壮有力的四脚踏在四朵红色莲花上,似欲启步远行,动感强烈。

  • 标签: 峨眉山 铜像 中国佛教
  • 简介:福建泉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始建于唐代。宋、元时期曾是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泉州在古代是座繁华的城市,那时的泉州港,云帆遮天,海船穿梭。来自南洋、印度,阿拉伯等国商人,游历者络绎不绝。

  • 标签: 化名 南洋 泉州 唐代 阿拉伯 商人
  • 简介:南阳汉代画像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部分,极具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画像石()中的南阳汉代门亭、街亭图像,为历史、考古学家研究、汉代民俗提供了形象而直观的实物图像史料。从艺术审美角度来看,南阳汉代门亭画像石()又形成了一个独立有序、内容丰富、形式成熟的艺术系统。尤其是汉画像图案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且造型与表现手法的古拙使其更增加了一种震撼人心的气势美。

  • 标签: 画像石(砖) 艺术价值 汉代 南阳 中华民族文化 文化价值
  • 简介:关于“一气化三”的文字表达形式,现在主要有四种。一是“一气化三”,一是“太上老君一气化三”,一是“元始一气化三”。还有一种是“老子一气化三”。

  • 标签: 气化 表达形式
  • 简介:中国在唐、宋时代禅风大盛,其对社会文化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相传圆悟克勤禅师提出“禅茶一味”之后,禅与茶便形影相随。

  • 标签: 禅师 社会文化
  • 简介:作为中观派思想家,辨完全承续了龙树以“空”范畴为核心的批判哲学。所谓“空”即“无自性”,它由原始佛教的“无我”概念发展而来,是佛教反对各种“自性”、“神我”观念进而对世界作出统一性解释的集中表达。“空”是佛教哲学的核心概念。围绕着这一概念,中观派营建了一套关于人生痛苦和解脱的宗教思想体系。这个体系在龙树那里以否定的形式有了基本的展开,而辨所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从正面赋予“空”以具有充分说服力的逻辑形式,以巩固和完善中规派关于“空”的哲学构架。时代恰恰为辨提供了这样一种逻辑——三支逻辑。辨吸收、融汇和改造了由唯识学者也是因明大师的陈那创建的这种逻辑,并完成了关于“空”的逻辑证明。

  • 标签: “空” 逻辑分析 逻辑证明 有为法和无为法 中观派 因果关系
  • 简介:大地和其中的万物,属于上主,世界和其间的居民,属于上主。是他在海洋上奠定了大地,是他在江河上建立了全世。谁能登上上主的圣山?谁能居留在他的圣殿?是那手洁心,不慕虚幻的人,是那不发假誓,不行欺骗的人。他必获得上主的降福和拯救者天主的报酬。这样的人是寻求上主的苗裔,追求雅各伯天主仪容的子息。

  • 标签: 虚幻 大地 天主 万物 圣殿 雅各
  • 简介:20世纪以“世界大战”、“大革命”开始,而终结于革命失落、大国崩溃。至今各种大鸣大放虽然不绝于耳,但仍有无数细语微言藉现代媒介网络四处流散,终而蔚为风潮,成就了一个“微文化”流行的“微时代”。“微时代”里的人们不再幻想乌托邦,转而建设一个“异邦”。

  • 标签: 世界大战 20世纪 现代媒介 大革命 乌托邦 异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