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案例因为老婆要离婚,家庭情况恶化。加上没有文化,个性比较偏执,认知不全面,完不成生产任务,没有改造动力,心灰意冷,主动要求关禁闭。经过分析这是一个情感消极,意志能力减弱,存在错误观念和适应不良严重心理问题。咨询师运用认知疗法,通过4次咨询,实现了改变求助者错误观念,消除抑郁情绪,使求助者积极面对未来,重新开始投入劳动改造中去。

  • 标签: 严重心理问题 负性情绪 抑郁 认知疗法
  • 简介:在当今这个纷繁复杂世界里,心理疾病时时刻刻都在困扰着人们。它使一些人失去理智、道德,甚至还造成他们走上一条不归路。目前在一些国家,一些新心理病症又开始流行,严重影响了人们身心健康

  • 标签: 危害身心健康 心理病症 身心健康心理
  • 简介:<正>目前已比较清楚知道,高血压、心脏病、感冒、胃十二指肠溃疡、肺结核、支气管哮喘、月经失调、某些皮肤病、精神病发病,确与精神因素有一定关系。但是不良情绪怎样致病,良好情绪又怎样有利于疾病,其内在病理变化如何?虽经生物学、心理学大量研究,仍知道得不很清楚。现综合一些国外实验资料,可能对我们正确认识疾病,对待疾病会有一定启发和帮助。

  • 标签: 高血压 疾病 心脏病 胃十二指肠溃疡 支气管哮喘 精神病
  • 简介:本研究443名大学生的人生观和身心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研究发现在人生观这一概念中,人生目的,即人为什么活着,与个体身心健康有较密切联系。追求功利的人生目的与身心健康指标均呈正相关,与正性身心健康指标均呈负相关;自我完善与为社会和他人服务这两个维度与身心健康指标的关系则相反。倾向于追求精神利益学生身心健康状况明显好于追求物质利益学生。

  • 标签: 人生观 身心健康 人生目的 精神利益 物质利益 症状自评量表
  • 简介:Gross情绪调节理论指出,在情绪发生过程中情绪调节主要有情景选择、情景修正、注意分配、认知改变和反应调整五个方面。其中情景选择、情景修正、注意分配、认知改变是在情绪反应趋势形成之前发生,属于先行关注情绪调节;反应调整是在情景反应形成之后发生,属于反应关注情绪调节。同时Gross还提出了两种最常用情绪调节策略一人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并分析了它们心理健康影响

  • 标签: 情绪调节 认知重评 表达抑制 心理健康
  • 简介:以66名应届或往届大学生为被试,运用何小蕾(2004)修订情绪智力量表和信息板技术探讨了决策时限、选项数量情绪智力职业决策过程中线索加工影响。结果发现:(1)决策时限和选项数量影响职业决策过程中各条线索平均点击次数和平均加工时间,说明完成信息板任务过程中被试加工线索策略会因为决策时限和选项数量变化而发生改变;(2)情绪智力水平职业决策中信息搜索模式有显著影响,高情绪智力水平者倾向于采用基于选项复杂搜索策略;(3)情绪智力各维度职业决策中信息加工平均决策时间、搜索深度和搜索模式具有不同影响,其中管理情绪、表达情绪对决策时间和搜索深度均有显著影响,理解情绪对决策时间有显著影响,利用情绪搜索深度和搜索模式有显著影响,而情绪发展对决策时间有显著影响

  • 标签: 情绪智力 信息板技术 职业决策线索
  • 简介:<正>应激(stress)概念是由塞里(H.Sely1907—7982)在1936年提出,这对当时自然科学界崇尚分析万能,而肾上腺皮质激素机理又尚未阐明,无疑是一大震动。以后他发现软组织钙化沉着病机理,提出钙预防(caiciphylaxis)观点,大动脉钙化到一切因炎症引起内脏组织钙化病变采取以激素和钙代谢为主综合治疗,并且开展肥大细胞研究并发现许多聚合肥大细胞。

  • 标签: 适应性疾病 情绪性应激 肾上腺皮质激素 肥大细胞 去甲肾上腺素 激素分泌
  • 简介:为了探究反生产行为产生机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压力-情绪”模型为基础,使用相关分析以及线性回归分析统计方法,考察了心理契约违背、性情以及反生产行为之间密切关系.结果发现,心理契约违背与性情之间有显著相关,心理契约违背和性情与反生产行为也具有显著相关关系,性情在心理契约违背与反生产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 标签: 心理契约违背 负性情绪 反生产行为
  • 简介:通过电影诱发被试情绪,利用两个实验探讨了情绪认知方式个体建议采纳影响。实验一采用选择任务,实验二采用估计任务,研究发现:(1)愉快情绪状态下被试建议采纳程度高于愤怒被试,场依存型被试建议采纳程度高于场独立型被试,女性比起男性更易采纳他人建议;(2)在估计任务中,无论场依存者还是场独立者,在愤怒状态下建议采纳程度无显著差异,且均低于愉快状态下。

  • 标签: 建议采纳 情绪 认知方式 性别
  • 简介: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和"学生生活应激量表"(SLSI)检测大学生3558例,并用回归分析和路经分析探讨其应激过程(应激源-应激反应)诱发抑郁症状轻生意念预警模型.结果显示,大学生生活中所承受挫折、压力、变化和自我强加是预警抑郁症状产生主要应激源;情绪反应、生理反应、行为反应和认知反应是预警抑郁症状产生主要应激反应;大学生抑郁症状诱发轻生意念预测正确率为97.0%,发生比(OR)或危险率1.86倍于非抑郁症状者,其中女生抑郁症状诱发轻生意念危险率近2倍于无此症状者;应激源直接引起应激反应,应激反应直接诱发抑郁症状,抑郁症状直接引发轻生意念,应激源和应激反应不直接影响轻生意念,而通过诱发抑郁症状间接影响轻生意念.此预警模型为大学生危机心理鉴别干预提供了临床心理学依据和参数.

  • 标签: 大学生 应激源 应激反应 抑郁症状 轻生意念 预警模型
  • 简介:以两类具有不同性情强度值高频汉语双字词为材料,采用项目法定向遗忘范式,探究性情词语在外显和内隐记忆测验中是否存在定向遗忘效应。结果显示,(1)在外显记忆测验中,强、弱性词均出现了显著定向遗忘并且弱性词定向遗忘效应大于强性词;(2)在内隐记忆测验中,只有弱性词出现了显著定向遗忘,而强性词则无。可见,内隐记忆测验中定向遗忘效应对性信息比外显记忆测验更加敏感。

  • 标签: 负性情绪 外显记忆测验 内隐记忆测验 定向遗忘效应
  • 简介:探讨记忆在情绪发生和调节中作用,通过干预个体性刺激记忆内容,研究了积极干预、消极干预和不干预三组被试在接受性刺激后产生情绪水平差异,以及不同认知方式个体诱发情绪不同反应。结果表明,干预类型性刺激诱发消极情绪产生了一定影响:积极干预组和不干预组在消极情绪后测上得分显著低于消极干预组,积极干预组与不干预组得分差异不显著。认知方式、性别干预顺序诱发情绪影响不显著。结论:干预记忆内容可影响性刺激诱发消极情绪水平,接受积极干预比消极干预产生消极情绪水平更低,因此记忆内容积极干预可有效降低产生消极情绪水平。

  • 标签: 情绪水平 干预类型 负性刺激 认知方式
  • 简介:作者运用症状诊断量表,儿童行为量表,家庭教育调查表109例门诊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其中多动症86例(78.9%),多动症伴发焦虑16例(14.7%),多动症伴发抑郁7例(6.4%)。结果表明:不伴多动注意缺损障碍伴发情绪障碍比率比伴有多动注意缺损障碍高;家长过高期望会使多动症儿童伴发情绪障碍危险性增高。

  • 标签: 注意缺损障碍(ADD) 情绪障碍焦虑 抑郁
  • 简介:为了比较研究老年人情绪认知效率和偏向影响,随机选取25名正常老年人完成两项实验。一个为情绪STROOP实验,记录被试命名阈下呈现情绪图片(积极、消极和中性表情的人脸图片)后颜色块反应时;一个为情绪启动实验,同样呈现情绪图片后紧跟是人后脑勺图片,记录被试后脑勺图片人物表情猜测。结果发现,相对于中性情图片条件,老年人将跟在哭表情图片后的人物更多猜测为哭;但是只有男性老年人认知反应时因情绪图片条件而异:消极情绪图片延迟反应,积极情绪图片促进反应。

  • 标签: 老年人 情绪 认知 阈下
  • 简介:本研究使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某大学近三百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30.7%以上大学生有轻度抑郁;有抑郁情绪大学生自我概念得分低于无抑郁情绪大学生且差异显著;抑郁情绪与自我概念部分因子存在着显著相关;有抑郁情绪大学生自我概念在性别、年级、专业上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提高大学生自我概念是避免产生抑郁情绪良好途径。

  • 标签: 大学生 抑郁情绪 自我概念
  • 简介:婴儿社会性情及其早期德育启示左其沛,战秀琴,金星,吕微微吉林师范学院,吉林师院幼儿园,大连市水产学校一、婴儿社会性情表现和特征1.人类婴儿既有反应生理需要情绪,也有与成人接触交往时表现出来情绪。这后一类情绪,已有不少学者称之为社会性情...

  • 标签: 社会性 早期德育 婴儿 成人 主体性 社会性情感
  • 简介:动漫,是动画和漫画合称与缩写,人们一般把属于印刷品漫画和属于影视动画合称为动漫。动漫在刚起步时,仅以纸质形式呈现,且普及面较小,以娱乐性为主,教育功能很小。随着时代进步和科技发展,动漫在保持以漫画为载体同时,逐步向电影、电视、音像制品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

  • 标签: 青少年 动漫 心理认知 影响
  • 简介:本研究首先初二学生进行智力测查,然后随机抽取优、中、中下三种智力水平学生各30名,组成三个智力组。让这三组分别在喜悦、悲伤、中性三种情绪状态下进行感知、推理作业认知操作。结果发现:三种智力水平组被试认知操作成绩差异达到极显著性水平,不同情绪状态不能影响这三个智力水平组成绩等级排序;三种情绪状态组被试认知操作成绩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感知、推理两类认知作业成绩差异达到极显著性水平,智力水平和情绪状态推理作业完成影响大于感知作业完成影响

  • 标签: 智力 情绪 初中学生 认知操作 测验
  • 简介:佛学是人类智慧。医学与佛学相通了,就能使医学提高智慧含金量。所以我提倡医佛相通研究。所谓医佛相通,就是以医学为平台,用医学话题,保健话题来阐述佛学思想,这实际上也就是以佛学智慧阐述本来就是说不清道不明医理。这样也就有可能改变当今不良医学现状,会有一定现实意义。医、佛相通则首先应当通在对医理认识上。其中病理(包括衰老之理)乃是一个医、佛相通切入点。大干世界中一切事物皆合佛理,病理中显然亦会含有佛理。这就是本文基本认识,特写出来供同道参考。

  • 标签: 衰老 佛学思想 疾病 中观 医学 智慧
  • 简介:目的:为探讨不同抑郁状态个体情绪面孔效价评价情况。方法:以BDI、SDS、CCMD-3和汉密顿抑郁量表为工具筛选出42名正常对照组、54名抑郁情绪组、17名抑郁康复组和24名抑郁患者组成员,所有被试完成情绪面孔效价评价任务。结果:发现抑郁患者组和抑郁情绪高兴面孔评价分数显著低于其他两组(F=7.427,p=0.000);抑郁患者组和抑郁康复组悲伤面孔评价分数显著低于其他两组(F=4.956,p=0.003);抑郁患者组和抑郁康复组在情绪评价任务中高兴和中性面孔反应时显著长于其他两组(F=13.735,p=0.000;F=18.008,p=0.000),悲伤面孔反应时与其他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抑郁患者中性面孔反应时显著长于悲伤面孔(F=4.240,p=0.018)。结论:抑郁个体对正性刺激存在感知缺陷,性刺激存在夸大加工倾向和加工易化效应,其中前者是抑郁状态特征,后两者是抑郁特质特征。

  • 标签: 抑郁 情绪面孔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