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采用"过度竞争态度量表""个人发展竞争性态度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2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的竞争态度及其焦虑情况,进而研究竞争态度与焦虑的关系,得出竞争态度与焦虑所呈现出的正负相关关系,以便指导在校大学生以良好的竞争态度适应社会生存发展。

  • 标签: 大学生 竞争态度 焦虑 关系研究
  • 简介:注意选择机制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系统,而是多个具有不同选择标准和功能的复合系统.情绪性注意与外源性注意这两种注意选择过程是否可以同时作用,它们之间是否会相互干扰,抑或某一种注意过程是否占优势?本研究以30名在校大学生为被试,采用经典点探测任务的变式,对50ms和500ms两种SOA条件下,以愉快面孔和恐惧面孔作为情绪性注意的提示线索,对情绪性注意与外源性注意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发现两种注意是相互竞争的,都对注意产生效应.在短SOA条件下,恐惧面孔作为情绪性提示的线索时,情绪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会发生相互作用.而愉快面孔作为情绪性提示线索时,外源性注意更占主导作用.说明恐惧面孔比愉快面孔更能引发情绪性注意;在SOA为500ms时,情绪性注意和外源性注意均不再产生效应.再次说明,这两种注意是反射性、迅速的、自下而上的.

  • 标签: 情绪性注意 外源性注意 点探测任务
  • 简介:战略思维是关于实践活动的全局性思维,是系统地、创造性地思考、规划全局性问题时的思维活动过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的历史时期,军队建设在邓小平领导下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文革”给军队造成的严重内伤,面对国际国内安全形势的新特点,面对国家改革开放的战略大局,面对现代军事发展新趋势,如何适应国防和军队建设所处的新环境,开创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新局面,是军队建设必须解决的紧迫任务和战略课题。

  • 标签: 军事战略思维 邓小平 国防和军队建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思维活动过程 社会主义建设
  • 简介: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宣告失败,中央苏区大部沦陷,中共中央、红军总部率领中央红军主力及后方机关共8.6万余人,被迫开始战略大转移。经一年多的辗转与磨难,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并与红二十五军胜利会师。从此中共中央以西北为新的革命战略基地,对内及时制止了陕北根据地肃反扩大化,积极整编队伍扩大革命武装,对外粉碎国民党的军事“围剿”,进行东征、西征扩大了革命根据地,同时开展对东北军和西北军的统战工作,分化了敌人,稳定了陕北的局势。

  • 标签: 长征 革命战略基地 艰难抉择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战略构想,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吹响了进军号。这一战略构想科学回答了何谓中国梦、如何实现中国梦、为何实现中国梦等重大战略问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与大众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 标签: 现代化 中国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简介: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能够取得胜利,是和长征沿线地区人民无私无畏的支援密不可分的。长征沿线地区人民养育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但是长征沿线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由于受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连片贫困问题依然较为突出。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新的历史时期,实施长征路线申遗,规划建设长征沿线文化经济带,将独特的长征文化遗产进行整体保护,对长征这一红色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加快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把政治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让沿线地区的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是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有效途径。

  • 标签: 长征路线申遗 长征沿线 区域发展战略 研究
  • 简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把政策和策略提高到党的生命的高度,提出了如何制定和实行正确的战略策略的依据,创造性运用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战略策略思想,形成了一整套有中国特色的战略策略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胜利。

  • 标签: 毛泽东 战略策略 创造性发展
  • 简介:德国人热衷制定新年计划。德国著名民调机构福罗萨去年年底进行的“2014年目标”主题调查显示,57%的德国人把“减少压力”作为新年愿望,其中,30。40岁的年龄层对减压愿望最高。德国人的其他新年目标依次为:“有更多时间照顾家庭”(54%)、“积极参与运动”(52%)、“吃得更健康”(47%)、“留更多时间给自己”(31%)、“少喝酒”(12%)、“戒烟”(11%)等。调查反映出,德国人在新的一年里对健康非常重视。

  • 标签: 德国企业 德国人 调查 愿望 时间 健康
  • 简介:由于存在市场势力和信息不对称,垄断容易导致交易的不平等、不公平,成为滋生不道德行为的主要原因。在经济快速转型期,垄断企业道德建设缺失的主要表现为经营不诚信、价格不公道、交易不公平、履行社会责不积极。实证研究表明,当道德建设缺失时,消费者对企业的垄断程度感知会降低道德感知水平,形成更为苛刻的道德判断。因此,在消除垄断的不利影响和矫治道德缺失弊害的过程中,一方面垄断性企业要加强道德建设和降低垄断感知,另一方面反垄断机构还需要加强市场道德监管。

  • 标签: 垄断企业 道德缺失 矫治对策
  • 简介:伦理型领导能否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浙江移动、上海中兴通讯、盛大游戏、浙江烟草等多家企业的207名基层和中层管理人员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伦理型领导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伦理型领导对促进产品责任、员工责任、环境责任、诚信公正、公益责任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伦理型领导对塑造良好的伦理气氛有显著的正影响;(3)组织伦理气氛对伦理型领导与企业社会责任在以上影响过程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制度导向的伦理气氛在伦理型领导与产品责任、公益责任、环保责任、诚信公正之间均担当中介角色;关爱导向伦理气氛则只在公益责任、环保责任、诚信公正间存在中介作用。

  • 标签: 伦理型领导 企业社会责任 组织伦理气氛
  • 简介:企业道德责任边界公正的充要条件是:企业所有制形式公正;企业权利和义务分配公正;企业道德能力成熟。也就是,"企业道德责任边界公正"当且仅当"企业所有制形式公正"、"企业权利和义务分配公正"和"企业道德能力成熟"。企业所有制形式是企业道德责任边界公正的前提,"公有制"与"私有制"之间的量的平衡,决定企业道德责任边界公正。企业权利和义务分配公正,是企业道德责任边界公正的底线,其实质是,企业能否处理好与其利益相关者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企业道德能力成熟是指企业具备对社会履行应然责任的能力,即具有社会责任投资意愿和社会责任投资能力,它是企业道德责任边界公正的保障。

  • 标签: 企业道德责任 边界 公正 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