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1 个结果
  • 简介:价值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也具有个体性和差异性。西方普世价值论以价值个体性代替共同性、一元性取代多元性;习近平共同价值论则强调个性与共性、自身一元与世界多元有机统一。基于这种统一,各国倡导“共同价值”以解决人类社会“共同威胁”,满足共同需要、实现共同利益,也就不会构成国家价值安全威胁。价值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立足共同价值,尊重不同价值体系个体性和差异性,实现多元价值体系和谐共存。维护国家价值安全并不仅是关心自身安全,也须在尊重价值个体性和差异性基础上强调共同性,强调世界各国围绕共同利益以实现共同安全,遵循“彼此尊重,平等相交”“合作共赢,共生共荣”“共建共享,权责共担”行动准则,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 标签: 共同价值 价值安全 国家安全 人类命运共同体
  • 简介:由雕塑界现状观之,多元开放艺术创作环境促进了雕塑艺术繁荣,但同时也带来了雕塑审美价值偏离现象。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雕塑应有其特有的审美特征与学科属性。通过对雕塑审美价值偏离现象表现及原因进行分析,从而引人深思,这对雕塑发展大有裨益。

  • 标签: 当下雕塑 审美价值 偏离
  • 简介:社会必须集结凝聚一切向善的人们及力量,以祛除为害社会种种邪恶势力。具体善虽有特殊性,但它们之间是相互关联,可以共同构成一个整体。善价值整合也是与时其进,在科学技术大力进步今天,各方善价值整合必须应对由科技被“恶”意使用而带来后果,经济一体化和人类发展全球化为善价值整合带来了巨大挑战同时,也带来了巨大可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善价值整合强大推动力量。

  • 标签: 价值整合 智能时代
  • 简介:基于毕生控制理论,方便选取杭州市60~95岁老年320名,采用问卷法考察了老年控制策略使用现状和特点,并在控制了年龄、健康状况、日常活动数量后,探讨了老年乐观、领悟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以及控制策略中介作用。结果发现:低龄老年男性和女性更偏好选择初级和补偿初级策略,而高龄老年女性更偏好补偿初级策略;乐观和领悟社会支持不仅可以直接影响老年主观幸福感,还可以通过选择初级策略间接影响主观幸福感。初级控制在老年人中依然具有首要性地位,老年资源越丰富,越有可能采用积极控制策略(选择初级),进而提高主观幸福感,实现成功老龄化。

  • 标签: 老年人 乐观 领悟社会支持 控制策略 主观幸福感
  • 简介:不论是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发展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制定政策根本出发点。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尤其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把农村发展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中国共产党人从我国农村实际和农民根本利益出发,在农村实行了一整套改革:以统分结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代高度集中的人民公社体制;打破“以粮为纲”农村经济单一发展模式,实行多种经营;打破单一集体所有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支持和鼓励一部分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实行村民自治,发展农村基层民主等,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道路。

  • 标签: 邓小平 农村改革 乡村振兴
  • 简介: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青年发展和青年工作提出一系列新论点新论断新要求,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培养什么样青年、怎样培养青年,建设什么样共青团、怎样建设共青团等时代课题,深化了对新时代青年工作规律认识,形成了习近平青年工作重要思想。习近平青年工作重要思想是系统论述新时代青年工作规律重要理论成果,为新时代青年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基本遵循。

  • 标签: 习近平 青年工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简介: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党中央坚持将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奋斗目标,坚持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以人民美好生活为主题,基于美好生活在于创造前提,可以看到需求满足与价值实现辩证统一逻辑理路。从理论维度看,需要满足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应有之义;从目标维度看,价值实现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根本旨归;从实践维度看,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统一于需要满足和价值实现社会实践。对人民美好生活创造逻辑理路分析,可以增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获得感和创造美好生活责任感,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认识和落实践行。

  • 标签: 美好生活 逻辑理路 需要满足 价值实现 社会实践
  • 简介:在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系统工程中,健全体制保障提供了基础性支撑,有效机制是使传播系统协调统一和稳定运行关键环节。从具体操作层面而言,为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有效传播,首先需要通过确立领导体制引领、民主体制助推、法律体制辅助相互关联制度体系,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构建完善体制框架;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对传播领域各要素结构及运行规律研究,探索建立合力凝聚与递升、舆论调研与反馈、媒体资源整合与互动、网络信息管理与干预等协同作用机制。

  • 标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传播体制 传播机制
  • 简介:采用价值取向滑块测验、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和普遍信任量表,对329名在校大一新生进行问卷调查,检验了大一新生价值取向、观点采择、同情关注与普遍信任之间关系。研究结果发现价值取向、观点采择、同情关注和普遍信任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价值取向、观点采择和同情关注均可正向预测普遍信任;观点采择和同情关注在价值取向和普遍信任之间起多重中介作用。研究结果为大一新生群体中价值取向、观点采择、同情关注和普遍信任之间动态关系提供了初步有效数据支撑。

  • 标签: 价值取向 观点采择 同情关注 普遍信任
  • 简介:新时代共产党人价值观是当前党思想建设基本内容和核心问题之一,它反映了党的建设根本目的和价值取向。新时代构建新时代共产党人价值观是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内在要求,是胜任新历史重任和拧紧党思想建设"总开关"需要。新时代共产党人价值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根本价值取向,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现实价值追求,以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基本价值内核,以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人类全面而自由发展为最高理想。构建新时代共产党人价值观,改造主观世界是关键内在动力,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政治保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重要教育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重要社会载体。

  • 标签: 新时代 中国共产党 党的思想建设 价值观
  • 简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传承和发扬党革命精神重要载体,是实现全面从严治党常态化重要途径,也是筑牢党长期执政地位内在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本质是党性教育,核心是思想教育,落脚点是提升党员服务人民和社会能力实践教育。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要把握其科学内涵与丰富内容体系,具体应从理论、制度、精神、历史、思想和实践等视角加强党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坚定党员理想信念;落实党员廉政法制教育,提升党员法治意识;加强党员“四个自信”教育;强化以红色文化为核心要素党史国史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升党员精神价值诉求;坚持问题导向提高党员社会实践能力和水平,切实解决人民群众难题。

  • 标签: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中国共产党 理想信念
  • 简介:社会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然要求,也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战略要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具有丰富内涵体系,其目标是优化社会结构,关键在于改善社会民生,基础是夯实基层社区,途径是创新社会治理.内核是改革社会体制。新时代社会建设价值遵循体现为人民性主旨、正义性诉求、适当性标准、法治性规范与精准性锚定。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思想上要“清”.深刻认识到社会建设重大意义;布局上要“全协同发展各类社会民生事业;体制上要“破”,改革体制机制激发社会活力;机制上要“实”,以五大机制切实保障社会建设稳步进展。

  • 标签: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建设 社会治理
  • 简介:一天,读到新加坡女作家谭幼今女士文章“让她好好做一个桃子”。主人公苏佳燕是一位在学业上找不到自信,在学校高度不合群初三女孩。她说不想读书,书是苦;她说喜欢烹饪,在烹饪上天赋和兴趣让她整个人闪耀着亮光。然而她没有选择,父亲一句“我要她考大学,唯有读书才有出路”堵死了一切可能路。最终苏佳燕在痛苦学业中郁郁寡欢,走上绝路,凋零在风中……一股悲凉和无能为力从心头涌出,包裹着读者心!不管我们从哪种身份、何种角度去解读,那终究是一条鲜活生命代价下无声呐喊。无声呐喊令人难受,令人特别渴望努力冲破阻碍。

  • 标签: 喜悦 女作家 新加坡 主人公 学业 读书
  • 简介:休谟主张从人性内在情感欲望出发来解释人们道德行为,但这种解释走向了一种道德相对主义,无法为人们道德生活提供普遍价值规范。正义不同于道德,正义作为一种公共性规范对所有愿意合作的人应具有普遍约束力。休谟在解释正义问题上特别强调理性慎思作用,当然休谟解释并不是重回理性主义老路,不再是强调理性主导并支配情感,而是把情感作为行动动机,凸显理性慎思对情感欲望调整和引导作用。本文最终试图证明,休谟不是单纯靠情感来解释正义,而是基于情感与理性慎思相互作用来解释人类实践中正义原则建构。正义建构是人们综合情感和理性因素反思平衡结果。

  • 标签: 自然的德 人为的德 理性慎思
  • 简介:《图案问题研究》是庞薰先生于20世纪50年代撰写一部关于图案问题思考著作。该书从图案内涵、图案内容与形式、图案发展、图案创作以及图案民族特色等方面展开分析与阐述,其中有关图案是随着生活需要创造、图案形式与思想性以及图案上民族形式等问题思考,对当前图案设计(艺术设计)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 标签: 庞薰琹 《图案问题的研究》 思想性 民族形式
  • 简介:重返晚年恩格斯讨论唯物主义辩证法文本视界,理解唯物辩证法理论意旨与思想限度,理清唯物辩证法与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讨论侧重点异同,有助于拨开对于恩格斯思想种种曲解迷雾。晚年恩格斯通过探索自然界客观运动规律,论证了辩证法唯物主义基础,并运用唯物辩证法这一思维工具反思了自然科学与历史科学面对时代问题。与马克思强调辩证法革命性相一致,恩格斯认为唯物辩证法应该作为一种工具和武器,认识并改变现实。

  • 标签: 唯物辩证法 晚年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
  • 简介:春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全国穆斯林在正月里也都忙碌了起来。新疆在春节时依旧热闹,同时还洋溢着暖暖民族情谊。宁夏穆斯林则是邻近正月就开始忙碌起来。过春节贴春联,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春联这种艺术形式也深受中国穆斯林喜爱。春节俗称“过年”,是中国最重要、最盛大传统节日。传统意义上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或腊月二十三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 标签: 祭灶 宁夏 传统节日 情谊 民族 中国
  • 简介:海伦·朗基诺批判语境经验主义可被理解为两个版本。弱版本认为在科学实践中社会性因素必然地参与到知识论过程中。强版本则坚持一些社会性因素是科学实践中知识论过程构成性成分。弱版本被大多数学者接受,强版本则引起许多争议。这两个版本之间存在着论证上鸿沟,而该鸿沟是学界质疑批判语境经验主义(CCE)主要原因。当代认知科学中具身进路也存在着类似的强弱版本之间鸿沟。生成理论对强版本具身进路辩护策略可以被借用来处理批判语境主义强弱版本之间鸿沟。两种对应强弱版本鸿沟策略相似性并不是偶然,而是意味着生成进路所提供资源可为批判语境主义提供更好辩护。

  • 标签: 批判语境主义 海伦·朗基诺 生成进路 具身认知
  • 简介:佛教年画是年画艺术一个特殊类别。佛教文化对中国人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在作为民俗文化载体年画之中也有所体现;而佛教年画更是直观地反映了佛教中国化特色。年画是中国传统民间绘画一个独立画种,用于岁时节令装饰,特别是在中国最重要传统节日——春节中是必不可少。年画承载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向往和期盼,是民俗文化重要载体。佛教年画是年画艺术一个特殊类别。佛教传入中国之后,逐渐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最终形成独具特色中国佛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载体 生活 艺术 中国 年画 传统
  • 简介:研究采用经典R/K范式,通过两个实验分别探讨编码阶段和检索阶段异质情境流畅性对再认影响。实验1为2(异质情境:高流畅性预期情境和低流畅性预期情境)×2(测试词类型:目标词和分心词)混合实验设计,异质情境发生在编码阶段;实验2与实验1设计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异质情境发生在检索阶段。结果发现:异质情境发生在检索阶段时只对K反应产生影响,目标词在高流畅性情境中比低流畅性情境中K反应率更高,而分心词在低流畅性情境中比高流畅性情境中K反应率更高。研究表明,检索阶段异质情境流畅性只影响熟悉性再认,支持双系统加工理论。

  • 标签: 熟悉性再认 回想再认 异质情境流畅性 清晰度 检索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