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作为公民伦理规范的公民道德,依据公民行为的范围和性质以及来自于生活领域的分域看待,即公民道德本身的不同侧重,可以区分为“公民的道德”与“(公民)公共道德”的双重意蕴。而公共领域因其所具有的公共性、自由开放性、交往实践性和商谈伦理性等精神特质,不但成为公民公共道德的真实存在之域,更与公共道德的价值期许之间有着融洽的契合与互动。而由公民道德的形上关照到形下践行,同样需要我们在对话的场域中给出理性而合理的看待,即公民道德的践行和提升,需要制度与法律的支持和保障,需要来自公民道德教育的长期努力。需要公民在文化传统体认基础之上的道德自觉。

  • 标签: 公民道德 公共道德 公共领域 价值期许 践行维度
  • 简介:一、理论层面:新黑格尔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异化问题方珏:塞耶斯教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这一次访谈!您的《马克思主义与人性》简体中文版2008年出版后,在中国学界引起很大关注。当时中国学界对于英语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注主要侧重于分析马克思主义。

  • 标签: 塞耶 肖恩 马克思思想 异化劳动 异化问题 类本质
  • 简介:位于曼谷的联合国亚太经社会总部会议大厅内,放眼望去,一片片黄色袈裟或白色素服,取代了常见的各国代表西装革履场景。与会僧众双手合十,唱经颂歌在大厅上空回荡,渐成恢弘之势。

  • 标签: 联合国 文明对话 亚太
  • 简介:性善是一种存在,而不是一种伦理学的规定。这里的所谓"存在"乃慧眼窥破"天机"之事实,这种事实成为人之为人的形上根基。性善作为一种存在,须在具体境域中方能发用,故儒家重视家庭人伦关系,倡导差等之爱。这是要在具体境域中让这种存在切实震动起来,以便培育壮大,然最终亦必然走向兼爱。明了人作为一种形上存在,则标举性善乃是必然的,荀子斩断了人与天的关系,只实在论地看人,其标举性恶亦是必然的。尽管荀子讲性恶,但并非为恶张目,而是希望通过"化性起伪"而引人向善。但这需要借助外在的力量,故荀子隆礼重法。故性恶只能成就政治人与社会人,绝不能成就宗教人,而要成就宗教人必自性善始。作为存在论的性善论,可通宗教,亦必通宗教。

  • 标签: 性善 存在 境域 宗教
  • 简介:第十二届多哈国际宗教对话会议暨第三届“2016多哈宗教对话国际奖章”大会于2016年2月16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中国伊协会长陈广元一行2人应邀出席会议。本次会议由多哈国际宗教列话中心举办,主题为“从宗教教义的角度审视精神与文化安全”。来自7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008伊斯兰教、犹太教、天主教、基督教、东正教的专家学者、宗教人士和宗教机构应邀参加了会议。

  • 标签: 宗教对话 多哈 协会 中国 陈广元 文化安全
  • 简介:不久以前,在中国刚刚崛起的时候,许多人谈论的是中国应当如何设法让世界接纳并"以一个负责任的政权"融合在当今世界秩序里。然而,仅仅几十年,形势就发生了逆转:现在人们已经在谈论,中国如何在创建新的世界秩序里扮演积极的乃至领导的角色。

  • 标签: 世界秩序 文明对话 哲学基础 罗德岛 论坛 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