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制创面温度与压力无线传感模块(下称无线传感模块)并进行相关特征性检验和生物安全性评价。方法(1)设计无线传感模块结构及工作模式;在柔性排线一端焊接温湿度传感,和压力传感同时与焊接了蓝牙发射、微处理和电源接口的印制电路板相连,建立无线传感模块;开发移动端数据接收应用程序,在智能手机上,通过蓝牙功能读取无线传感模块暴露在空气中的检测数值。(2)同时用无线传感模块和红外线测温仪测量35~42 ℃热水袋温度,对比30对数据并进行相关分析。(3)于第2作者手臂贴负压封闭引流材料,将无线传感模块置于负压条件下,同时记录无线传感模块测得负压值和负压表数值,对比14对数据并进行相关分析。(4)按压力传感、焊接温湿度传感柔性排线每3平方厘米表面积加入1 mL生理盐水,分别配置相应材料浸提液。取20只6~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称量实验前体质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压力传感浸提液组、柔性排线浸提液组、混合浸提液组和生理盐水组(每组5只),分别腹腔注射压力传感浸提液、焊接温湿度传感柔性排线浸提液、压力传感浸提液与焊接温湿度传感柔性排线浸提液1∶1混合浸提液、生理盐水50 mL/kg,观察小鼠有无异常毒性反应,并称量注射后24、48、72 h小鼠体质量,综合评估材料毒性。(5)取4只3~6个月龄、雌雄不限日本大耳白兔,脊柱左侧2个区域敷贴无菌纱布设为无菌纱布组,脊柱右侧2个区域敷贴无线传感模块设为无线传感模块组,评估各区域敷贴后1、12、24、48 h皮肤状态,按照皮肤刺激性评分标准记录评分。(6)按压力传感、焊接温湿度传感柔性排线每1平方厘米表面积加入1 mL无血清DMEM培养基,分别配制相应材料浸提液。取L-929成纤维细胞株,分为压力传感浸提液组、柔性排线浸提液组、苯酚对照组、培养基对照组,前2组分别加入对应浸提液,苯酚对照组加入64 g/L苯酚,培养基对照组加入不含血清的DMEM培养基培养,体积均为100 μL。噻唑蓝法检测培养2、4、7 d吸光度值以计算细胞增殖率(各时间点样本数为6),进行细胞毒性分级。对数据行配对样本t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析因设计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Bonferroni校正。结果(1)智能手机通过蓝牙功能成功接收无线传感模块检测的空气温度、湿度与压力信息。(2)无线传感模块测量的热水袋温度为(37.7±1.7)℃,与红外线测温仪的(37.7±1.7)℃相近(t=-0.112,P>0.05),且二者存在明显正相关(r=0.996,P<0.01)。(3)无线传感模块测量的手臂负压材料下负压为-36.7(-38.8,-27.4)kPa,明显低于负压表的-22.7(-32.7,-12.5)kPa(Z=-3.235,P<0.01),但二者绝对值存在明显正相关(ρ=1.000,P<0.01)。(4)各组小鼠均无异常毒性反应。4组小鼠体质量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132,P>0.05)。(5)敷贴后1、12、24、48 h,2组兔敷贴区域皮肤刺激性评分均相近(Z=-1.000、<0.001、-0.620、<0.001,P>0.05)。(6)培养各时间点,与培养基对照组比较,压力传感浸提液组和柔性排线浸提液组细胞增殖率均明显升高(P<0.01),苯酚对照组细胞增殖率均明显降低(P<0.01)。培养2、4、7 d,苯酚对照组细胞毒性分级分别为1、1、2级,各浸提液组细胞毒性分级均为0级。结论无线传感模块集成了温湿度与压力传感,可监测局部温度与压力,并能在移动端应用程序上实现参数的可视化,其测量温度准确,压力测量结果与负压表负压值变化趋势一致,且生物安全性良好,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

  • 标签: 温度 压力 生物传感技术 设备设计 设备安全性 创面
  • 简介:【摘要】为确保医院信息安全,确保无线网络安全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医院无线网络安全设计中,需要采取针对性的安全措施强化对其的设计,并做好医院无线网络的部署。因此,本文主要就如何加强医院无线网络安全设计展开探究,就具体的实现策略展开探究。

  • 标签: 医院 无线网络 安全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线局域网络(WIFI)辐射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随机分成假手术组、实验组、对照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采用钳夹法复制坐骨神经损伤模型。将实验组大鼠放置于路由附近,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置于法拉第笼内,不给予电磁波照射,并将笼子用锡纸保护,防止其他电磁辐射干扰。术后4、8、12周行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坐骨神经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和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进行检测。同时在光镜下观察坐骨神经病理变化。应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术后4、8、12周实验组SFI分别为-89.725±0.613、-80.432±0.733、-78.654±0.695,对照组分别为-88.652±0.541、-79.313±0.782、-77.293±0.74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515、3.478、4.375,P>0.05),苏木精-伊红(HE)染色显示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周实验组坐骨神经中BDNF、NGF、GAP-43的表达分别为0.703±0.051、0.422±0.042、0.323±0.032,对照组分别为0.654±0.032、0.408±0.035、0.305±0.02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4.732、3.538、3.825,P>0.05)。结论WIFI辐射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无明显影响。

  • 标签: 无线局域网络辐射 坐骨神经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 生长相关蛋白-43
  • 简介:[ 摘要 ] 目的: 通过抽取长期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调查糖尿病患者对无针注射认知和自身需求情况,了解患者对无针注射技术的需求现状 ,加强对无针注射技术的推广,使无针注射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应用。方法 : 随机抽取 2019 年 1 月至 2019 年 5 月在本科住院的长期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共 250 例, 通过自制 认知情况调查表进行调查。 结果

  • 标签: [ ] 糖尿病 无针注射器 认知 需求
  • 简介:摘要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 PND)是指与麻醉和手术相关的神经认知改变,主要包括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 POD)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 POCD ),是围手术期最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之一,至今无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手段。减少术后认知不良的发生和促进术后认知功能的恢复是当代麻醉的重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可以将认知储备作为术后认知不良发生的预防手段。文章介绍认知储备的作用机制和PND的病理生理机制,结合国外研究阐述认知储备对认知功能产生作用的机制,概述认知储备与PND的相关性,分析认知储备在预防PND方面的有效性,为临床预防PND提供参考。

  • 标签: 围手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认知储备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术后谵妄 阿尔茨海默病
  • 简介:摘要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研究已普遍运用于分析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有认知损伤的帕金森病患者的功能网络连接发生了一些改变,这些改变可能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在该综述中,作者试图总结最近的RS-fMRI研究,讨论早期帕金森病功能连接特征的局限性和潜在意义,以跟踪和预测未来的PD进展。了解临床进展和并发症的神经相关因素和潜在的诱发因素对指导新的临床试验和制定预防策略非常重要。

  • 标签: 功能磁共振成像 影像学 生物标志物 帕金森病 认知功能损伤 静息状态网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脑功能网络改变模式及其与患者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对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肾脏病医院自2018年7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62例终末期肾病患者(终末期肾病组)及与终末期肾病组受试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36例同期体检健康者(对照组),先采用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连线测试A(TMT-A)、连线测试B(TMT-B)和符号数字转换测验(SDMT)评估其认知功能,再采集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图像,预处理后构建脑功能网络及计算网络拓扑属性参数。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2组受试者间认知功能评分、网络拓扑属性参数的差异以及终末期肾病组受试者中网络拓扑属性参数与认知功能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终末期肾病组受试者的MMSE、MoCA和SDMT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TMT-A和TMT-B耗时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末期肾病组受试者的标准化聚类系数(γ)、小世界属性(σ)和局部效率(Elocal)值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末期肾病组受试者的旁边缘-边缘网络(包括双侧脑岛、内侧和旁扣带脑回、海马、海马旁回、杏仁核、颞极:颞上回、颞极:颞中回)、右侧颞横回、左侧颞上回的节点效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视觉网络(包括右侧距状回、双侧楔叶及左侧枕上回、枕中回)的节点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终末期肾病组受试者γ、σ值的曲线下面积(AUC)与MoCA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r=0.698,P=0.000;r=0.661,P=0.000),Elocal值的AUC与MMSE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407,P=0.003)。结论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脑功能网络拓扑结构发生了异常并可影响患者的认知功能。

  • 标签: 终末期肾病 认知功能损害 脑功能网络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图论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多任务过程性认知训练对社区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的直接效应与持续效应。方法随机抽取浙江省湖州市社区符合入组标准的轻度认知障碍患者92名,按照1∶1分配比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两组各46名。对照组接受健康教育项目,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10周的多任务过程性认知训练。采用连线测试A-B、Stroop色词干扰测验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分别在基线、干预10周及随访3个月时收集两组被试相关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在3个时间点结局指标评价得分的组间、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结果干预组在基线(T0)、干预10周(T1)及随访3个月(T2)MoCA得分分别为(19.09±1.98)分,(21.09±1.41)分和(21.11±1.27)分,对照组3个时间点MoCA得分分别为(18.24±2.22)分,(18.57±1.86)分和(18.07±1.90)分,干预组较对照组在T1及T2时间点的整体认知功能有所改善(P<0.05);此外,干预组在T1、T2时间点的连线测试A-B、Stroop色词干扰测验较对照组有所改善(P<0.05)。两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连线测验A-B、Stroop色词干扰测验、MoCA等各项指标的组间、时间效应及组间-时间交互效应显著(F=9.245~196.457,P<0.05);简单效应分析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多任务过程性认知训练在提高干预组被试认知功能各指标上具有显著的直接效应,且持续效应显著(F=2.757~201.829,P<0.05);训练期间,干预组依从率为87.4%,且无不良事件。结论多任务过程性认知训练对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具有促进作用,可为社区轻度认知障碍人群认知管理提供一套规范化、流程化的护理干预方案。

  • 标签: 轻度认知障碍 认知训练 执行功能 直接效应 持续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认知融合和网络交往在人际困扰与手机成瘾倾向关系中的多重中介作用,论证接纳承诺疗法在手机成瘾倾向大学生干预中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大学生网络交往问卷、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和认知融合问卷对某医学院70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和相关分析,使用AMOS 21.0建构结构方程模型,采用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进行中介效应显著性检验。结果(1)手机成瘾倾向检出率为13.56%。(2)手机成瘾倾向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各因子得分[交谈(3.49±1.85)分、交际与交友(4.53±1.83)分、异性交往(2.70±1.55)分、待人接物2.02(1.00,3.00)分]、认知融合得分[(40.60±7.55)分]与非手机成瘾大学生[交谈(2.51±1.64)分、交际与交友(3.21±1.72)分、异性交往(2.01±1.60)分、待人接物1.46(0.00,2.00)分、认知融合(33.91±7.95)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Z=2.752~5.385,均P<0.05];网络交往问卷中除信息沟通因子外的其他因子得分[消极结果(28.60±6.77)分、社会知觉(32.36±6.68)分、自我暴露和情感体验(23.36±6.61)分、交往认知(28.19±6.85)分、休闲娱乐(6.74±1.81)分]与非手机成瘾倾向[消极结果(23.31±7.03)分、社会知觉(29.17±7.82)分、自我暴露和情感体验(18.18±6.30)分、交往认知(22.75±6.76)分、休闲娱乐(6.00±1.67)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47~5.195,均P<0.05)。(3)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手机成瘾倾向、认知融合、大学生网络交往得分呈两两正相关(r=0.226~0.423,P<0.01)。(4)多重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显示人际交往困扰到手机成瘾倾向的直接效应为0.20,人际交往困扰通过认知融合和网络交往影响手机成瘾倾向的总间接效应为0.18,人际交往困扰不仅通过认知融合和网络交往这两条并行途径间接影响大学生的手机成瘾倾向,而且还通过认知融合—网络交往的链式中介作用对手机成瘾倾向产生间接影响,其Bootstrap输出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0.04~0.19)、(0.02~0.14)和(0.01~0.05),认知融合、网络交往及二者的链式中介作用占分别占总间接效应的50.0%、33.3%、16.7%。结论大学生人际交往困扰通过认知融合和网络交往的多重中介作用影响手机成瘾倾向,认知融合在手机成瘾倾向大学生认知行为干预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手机成瘾倾向 人际困扰 网络交往 认知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1—12月对北京某三级甲等医院多学科联合记忆门诊就诊的727例老年患者进行记忆筛查,在征得其同意后,对其中的247例MCI患者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进行调查。结果共发放问卷247份,回收有效问卷233份。233例MCI患者合并焦虑抑郁67例(28.8%),仅焦虑11例(4.7%),仅抑郁53例(22.7%),无焦虑抑郁102例(43.8%);MCI患者焦虑与延迟回忆呈正相关(P<0.05),抑郁与语言功能呈负相关(P<0.05);不同情绪状态的MCI患者在语言功能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I患者合并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较高,且焦虑、抑郁会影响MCI患者认知功能的不同维度。医务人员需要针对MCI患者的不同情绪特点给予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 标签: 老年人 焦虑 抑郁 轻度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代谢手术可以定义为:基于特定生理机制,为获得健康受益而针对正常器官进行的手术操作。因此,代谢手术具有一些区别于其他手术的特点,即对正常器官操作、强调认知、重视评价健康受益。减重代谢手术是最常见的代谢手术,笔者从上述三个角度浅谈外科医师眼中的减重代谢手术,认为代谢手术本质上是认知手术。

  • 标签:
  • 简介:摘要静脉畸形目前在临床上被广泛命名为"血管瘤",是对此类疾病的认知偏差,是不了解脉管畸形领域进展而出现的普遍现象。因命名不准确导致的误治成为该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就静脉畸形的正确认知、规范诊断以及合理地选择治疗对象及手段进行了梳理,希望可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加规范地诊治静脉畸形患者。

  • 标签: 血管瘤 静脉畸形 规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医疗器械作为保障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特殊产品,对其监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医疗器械监管信息化的程度也将直接影响监管的公开、公正、高效、科学。本文在着重分析我国医疗器械监管信息化现状以及推进医疗器械监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对其发展提出建议。

  • 标签: 无线通讯 医疗器械 主动健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取向团体心理治疗对网络成瘾中学生应对方式、时间管理及家庭功能的影响,为网络成瘾心理治疗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网络成瘾量表(internet addiction test,IAT)评分筛选70名网络成瘾中学生,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试验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心理及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参加认知行为取向团体心理治疗,对照组32人,试验组33人完成治疗。治疗前后分别以IAT、简易应对方式问卷(coping simplified style questionnaire,SCSQ)、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dolescent 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 scale,ATMD)、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mily assessment device scale,FAD)对两组中学生评估。结果治疗前两组网络成瘾中学生各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干预后在积极应对[(1.89±0.51)分]、消极应对[(1.55±0.51)分]、时间监控感[(58.39±12.10)分]、时间价值[(26.64±4.48)分]、时间效能[(30.42±5.18)分]及家庭功能中沟通[(18.85±2.40)分]、角色[(24.18±3.77)分]、行为控制[(18.82±2.57)分]、总的功能[(24.79±3.90)分]方面与对照组[分别为(1.62±0.44)分、(1.84±0.55)分、(52.09±11.72)分、(19.34±3.96)分、(21.91±6.13)分、(21.16±2.63)分、(26.09±3.75)分、(20.59±2.54)分、(28.69±3.68)分]及干预前[分别为(1.46±0.48)分、(1.97±0.56)分、(48.73±13.46)分、(18.27±4.84)分、(20.00±5.79)分、(21.76±2.72)分、(26.58±3.86)分、(19.76±2.96)分、(29.27±4.76)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干预后FAD中解决问题[(12.67±2.50)分]、情感反应[(14.03±3.73)分]评分与干预前[(14.15±2.83)分、(14.61±3.66)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SCSQ各分项、ATMD各分项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认知行为取向团体心理治疗能优化网络成瘾中学生的应对方式并提高其时间管理能力,对家庭功能的角色、沟通、行为控制及总的功能有显著改善。

  • 标签: 认知行为治疗 团体心理治疗 中学生 网络成瘾 应对方式 时间管理 家庭功能
  • 简介:摘要血管性认知损害(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I)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且目前尚无对其临床疗效的统一评价标准。近年来,除了传统药物治疗外,非药物治疗在VCI治疗中发挥的作用也逐渐引起关注。文章就改善VCI认知症状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以及预防性干预措施进行综述。

  • 标签: 认知障碍 脑血管障碍 痴呆,血管性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近10年来,社会神经科学快速发展,其将社会心理学、认知神经心理学和神经科学融为一体,并且提出了社会认知的概念。临床研究表明,卒中后易出现社会认知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神经康复和生活质量。文章就卒中患者社会认知损害的概念、机制、临床表现、神经心理学评价、干预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希望提高神经科医生对卒中患者社会认知损害的认识,积极预防卒中后社会认知损害的发生并予以相应的干预,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 标签: 卒中 认知障碍 认知 神经心理学测验 社会知觉 社会行为 心智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