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能影响mRNA疫苗粒径粒径分布的因素。方法在不同离子强度缓冲液、pH值、稀释剂类型、稀释度和检测仪器条件下,采用动态光散射法对3批mRNA疫苗的粒径粒径分布进行检测。结果稀释剂的离子强度增大时,疫苗的粒径随之增大,粒径分布不发生改变;稀释剂的pH值增加时,疫苗的粒径随之增大,当pH值达到弱碱性时,粒径分布出现明显变化;选择不同溶液作为稀释剂时,mRNA疫苗的粒径均不同,粒径分布无明显变化;疫苗稀释度≤100时,粒径粒径分布均无明显改变;不同仪器参数下疫苗的粒径粒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粒径分布略有不同。结论粒径粒径分布受稀释剂、稀释度和检测仪器等因素影响,在生产与质控中应予以关注。

  • 标签: 粒径 粒径分布 mRNA疫苗 动态光散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WHtR)与超重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性。方法招募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在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符合条件的620例超重T2DM者,进行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根据是否合并DR分为单纯超重T2DM组和超重T2DM合并DR组,并收集其一般资料及临床指标等,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通过统计学分析WHtR与超重DR的相关性。结果单纯超重T2DM组男282例,女137例,共419例,占总例数67.6%;超重T2DM合并DR组男104例,女97例,共201例,占总例数32.4%。与单纯超重T2DM组相比,超重T2DM合并DR组男性比例更高(P<0.001),相对更高的身高(P=0.001)、体质量指数(P=0.023),更大的腰围(P=0.001)、臀围(P=0.011)、WHtR(P<0.001),糖尿病病程相对更长(P<0.001),更高的糖化血红蛋白(P<0.001),高血压病的发生率更高(P<0.001)。将单因素中有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分析模型中,结果提示:性别[比值(OR):0.566,95%置信区间(CI):0.331~0.969,P=0.038)、身高(OR:0.933,95%CI:0.913~0.952,P<0.001)、腰围(OR:1.163,95%CI:1.083~1.249,P<0.001)、WHtR(OR:1.074,95%CI:1.063~1.857,P=0.007)、糖尿病病程(OR:1.056;95%CI:1.027~1.087,P<0.001)、糖化血红蛋白(OR:1.560,95%CI:1.391~1.749,P<0.001)、高血压病(OR:1.478,95%CI:1.323~1.707,P<0.001)可能是超重DR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WHtR与超重DR具有相关性。

  • 标签: 腰高比 2型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超重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新研制的蛇黄散疗效显著,配方制作合理、质量标准易于控制、价格亲民实惠、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对新蛇黄散不同粒径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进行研究,希望为粒径控制过程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就新蛇黄散粉末粒径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我院皮肤科接受新蛇黄散治疗的患者(180例),采用中心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60例,分别给予新蛇黄散(细粉)、新蛇黄散(最细粉)、新蛇黄散(极细粉)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在皮损恢复情况、治疗效果等方面,C组均更为优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新蛇黄散 临床疗效 粉末粒径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不同粒径载药微球经动脉化学治疗栓塞(D-TACE)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81例经动脉载药微球化学治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载药微球粒径不同分为100~300μm(小粒径)组与300~500μm(大粒径)组,比较化学治疗栓塞术后1、3、6个月的肿瘤反应率及并发症情况,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总生存期有无差别。定量资料比较若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则采用t检验,否则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定性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生存差异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生存曲线图及柱状图采用GraphPad Prism 9.1软件绘制。结果小粒径组术后1、3、6个月完全缓解率分别为31.25%、30.15%、42.45%,大粒径组术后1、3、6个月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8.25%、15.79%、24.7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1个月=0.012,P3个月=0.009,P6个月=0.008,P值均<0.05)。小粒径组术后1、3、6个月客观缓解率分别为88.19%、76.99%、70.75%,大粒径组术后1、3、6个月客观缓解率分别为81.02%、72.81%、53.60%,其中术后6个月小粒径组(客观缓解率=70.75%)显著高于大粒径组(客观缓解率=53.6%,P=0.012)。小粒径组术后1、3、6个月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5.14%、83.33%、74.53%,大粒径组术后1、3、6个月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1.24%、81.58%、64.95%,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小粒径组术后胆汁瘤发生率(6.20%)明显高于大粒径组(0.70%),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反应如栓塞后综合征、肝脓肿、骨髓抑制等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小粒径组与大粒径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1.8个月、20.5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2)。结论小粒径组载药微球D-TACE治疗肝细胞癌的近期疗效优于大粒径组,但胆汁瘤发生率;不同粒径的D-TACE对患者远期生存无显著影响。

  • 标签: 化学治疗栓塞 肝细胞癌 粒径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粒径颗粒物数量浓度短期暴露对儿童呼吸系统的影响。方法采用定群研究设计,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在上海市某小学招募65名6~9岁小学生。随访3次,每次随访时测量受试者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的水平并收集颊黏膜样品;同时监测每次随访开始前3 d至随访结束这一时间段校园内的不同粒径颗粒物数量浓度(PNC)及温度和湿度水平。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不同粒径PNC与儿童呼吸系统健康指标之间的关联。结果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滞后2 d的PNC0.25~0.40 μm (粒径为0.25~0.40 μm的PNC)每升高1个IQR个/cm3,FVC、FEV1及ACE分别下降60.15(95%CI:88.97,31.32)ml、34.26(95%CI:63.22,5.31)ml、6.00(95%CI:9.15,2.84),FeNO升高12.10%(95%CI:3.05%,21.95%)。不同粒径PNC升高相关的指标效应值存在粒径越小,相关的效应越大的趋势。结论颗粒物短期暴露与儿童肺功能、颊黏膜微生物多样性降低及气道炎症反应升高有关;颗粒物粒径越小,其对儿童呼吸系统健康的影响可能就越大。

  • 标签: 颗粒物 儿童 定群研究 粒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63岁男性前列腺癌患者接受卡鲁胺(50 mg口服、1次/d)联合戈舍瑞林缓释植入剂(10.8 mg皮下注射、1次/3个月)治疗,27个月后将戈舍瑞林改为亮丙瑞林缓释微球(3.75 mg皮下注射、1次/月)。治疗第32个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和体力下降;第36个月出现双下肢轻度水肿。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左、右心房直径分别为48和45 mm,左心室收缩和舒张末期直径及右心室直径分别为49、57和28 mm,左心室射血分数28%,实验室检查示B型脑钠肽前体4 533 ng/L。考虑为卡鲁胺所致扩张型心肌病。停用卡鲁胺,继续按原剂量皮下注射亮丙瑞林,并予美托洛尔、沙库巴曲缬沙坦和螺内酯。1个月后,患者上述症状消失,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复查示左、右心房直径分别为40和44 mm;左心室收缩和舒张末期直径及右心室直径分别为44、53和29 mm,左心室射血分数36%,B型脑钠肽前体1 539 ng/L。

  • 标签: 雄激素拮抗药 心肌病,扩张型 比卡鲁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我院耗占超标原因,并探索对应的改进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各科室和医院整体耗占比数据指标情况,探索我院耗占超标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结果 我院耗占超标原因主要与耗材管理难度大、效率低、耗材支出大、耗材库房中库存积压和耗材监管缺乏有关。结论 医院应该重视耗占管控,加大监管力度,由器械科协同相关职能科室,共同制定有效改进措施。

  • 标签: 耗占比 超标原因 改进对策 医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