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主要介绍轨迹分析模型在追踪数据分析中的应用,通过轨迹分析模型可分析异质性的追踪数据,探索分析群体的多条发展轨迹。通过对264名学生四次自我概念测量的数据,利用轨迹分析模型拟合其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通过多次轨迹模型的分析,可将264名学生的自我概念测量的发展水平分为3个亚组,第1组为低分组,占25%,这部分人群呈三次曲线发展趋势,在4年级略微下降,5年级迅速下降,到6年级时略有上升。第2组为中分组,占56.3%,该亚组呈二次发展趋势,在3~5年级持续平稳下降,到6年级时略有回升。第3组为高分组,占18.7%,总的来看呈缓慢上升趋势。

  • 标签: 轨迹分析模型 追踪数据 潜分类增长模型
  • 简介:目的:观察经口给予脑脉利颗粒(NML)对实验性脑血栓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血栓诱导剂(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诱导实验性脑血栓模型,观察致瘫时间和存活时间;大鼠右侧颈总动脉注入混合血栓诱导剂(ADP、凝血酶、肾上腺素)诱导脑血栓模型,测定脑缺血后脑组织含水量、脑指数及脑组织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等。结果:NML可剂量依赖性地延长小鼠偏瘫发生时间和死亡时间,减轻偏瘫症状;NML能显著降低大鼠脑血管通透性、右侧脑指数、脑含水量以及右/左脑半球湿重之比,降低大鼠右侧大脑半球MDA含量,增加SOD活性;改善大鼠右侧近脑室周围组织结构紊乱现象。结论:NML对实验性脑血栓后缺血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标签: 脑脉利颗粒 脑血栓 脑水肿 抗氧化应激
  • 简介:目的:观察开窍醒脑颗粒对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炎症因子的影响,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取120只SD大鼠,适应性饲养1w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华佗再造丸,0.72g/kg)、开窍醒脑颗粒低(1.08g/kg)、中(2.16g/kg)、高(4.32g/kg)剂量组。给药7d,末次给药后40min向一侧的颈内动脉注入血栓栓子复制缺血性脑卒中模型。术后24h取脑组织,进行IL-1β、TNF-α、IL-6含量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开窍醒脑颗粒高、中、低剂量组脑组织中TNF-a和IL-1β含量明显降低,IL-6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开窍醒脑颗粒对大鼠缺血性脑卒中有预防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炎症反应有关。

  • 标签: 开窍醒脑颗粒 缺血性脑卒中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创伤后成长发展轨迹的潜类别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便利选取湖北省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住院的行膀胱电切术或根治性膀胱全切术的215例膀胱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5次追踪调查,采用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及多类别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结果识别出创伤后成长发展轨迹的4个潜类别:高创伤后成长组(29例)、低创伤后成长组(33例)、创伤后成长快速发展组(69例)、创伤后成长持续下降组(84例)。相对于低创伤后成长组,年长者、非肌层浸润性癌患者更易进入高创伤后成长组;非肌层浸润性癌、男性、在职患者更易进入创伤后成长快速发展组;居住在农村的患者更易进入创伤后成长持续下降组。结论临床医护人员应根据膀胱癌患者创伤后成长的发展轨迹类型制订针对性的个体化干预方案。

  • 标签: 膀胱肿瘤 创伤后成长 发展轨迹 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童年期含糖饮料摄入模式对牙周健康的前瞻性影响。方法以安徽省蚌埠市儿童4年随访队列为基础,应用群组轨迹模型(GBTM)建立童年期含糖饮料摄入轨迹发展模型,分别采用线性多元回归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含糖饮料摄入模式不同分组与菌斑指数和牙龈炎发生的关联。结果共有997名儿童纳入分析,其中男童418名,女童579名,第三次随访年龄为(11.00±0.70)岁。GBTM识别出4种含糖饮料摄入模式:持续较低组(80.70%)、渐降组(12.40%)、先升后降组(2.20%)和渐增组(4.70%)。相比于持续较低组,含糖饮料摄入渐增组菌斑指数较高(1.73±0.80 vs. 1.08±0.70)(t=4.00,P<0.001)、牙龈炎检出率(12.80% vs. 3.00%)较高(χ2=12.40,P<0.001)。控制相关混杂因素发现,相比于持续较低组,渐增组和先升后降组菌斑指数分别增加0.58(95%CI:0.27~0.89)和0.38(95%CI:0.03~0.73)。渐增组牙龈炎风险显著增加(OR=4.42,95%CI:1.65~12.20,P=0.003)。结论童年期至青春期过渡阶段含糖饮料摄入较高儿童牙周疾病风险显著增加。

  • 标签: 口腔健康 含糖饮料 群组轨迹模型 队列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止眩颗粒对家兔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模型的干预作用.方法:将瘀血9ml注入家兔左侧颈夹肌及头夹肌内复制CSA模型,用眼震电图(ENC)、激光多谱勒及小脑浦肯野氏凋亡细胞、颈部组织病理变化等观察药物对模型的干预作用.结果:止眩颗粒组、西比灵组在四柱秋千振幅10°、20°时,ENG次数显著高于模型组2W、4W,在振幅30°时,ENG次数显著高于模型组4W,对前庭血流(VBF)中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止眩颗粒组小脑浦肯野氏凋亡细胞较模型组2、4周明显减少.结论:止眩颗粒对CSA模型具有扩张血管、解除血管痉挛、改善前庭器官和脑干神经元缺血损害,减少小脑浦肯野氏凋亡细胞,控制颈部无菌性炎症,显著降低颈部肌张力,调节力学平衡等治疗作用.

  • 标签: CAS动物模型 止眩颗粒
  • 简介:目的研究化浊行血颗粒对食饵性AS模型大鼠血脂、ET-1、NO的影响,探讨中药治疗AS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动物按质量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药物组,每组12只,采用高脂饲料法建立大鼠食饵性AS模型。药物组给予化浊行血颗粒水溶液,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分别给予等容量的蒸馏水,连续干预8周后检测各组TC、TG、HDL-C、LDL-C、ET-1、NO。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C、TG、LDL-C明显增高(P〈0.05),HDL-C基本一致;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TC、TG、LDL-C明显降低(P〈0.05),HDL-C明显增高(P〈0.05);ET-1、NO三组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化浊行血颗粒可调控血脂,并保护血管内皮。

  • 标签: 化浊行血颗粒 动脉粥样硬化 内皮素 一氧化氮
  • 简介: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建立了阿奇霉素颗粒剂的通用性定量分析模型。以21个厂家的103批阿奇霉素颗粒剂建立模型,其浓度范围为3.0%至24.5%。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均方根差(RMSEP)为0.613。此外,还参照ICH的指导原则对模型进行方法学验证,验证项目有:专属性、线性、准确度和精密度。可见,通过选择合适的训练集样本,并精心的挑选建模谱段,建立阿奇霉素颗粒剂的近红外通用性定量分析模型是可行的,该模型可用于快速分析国内各厂家产品的含量。

  • 标签: 近红外 阿奇霉素 颗粒剂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血压的轨迹现象,了解肥胖儿童对血压轨迹现象的影响.方法于1996年9月份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合肥市某小学1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同时每年的9月份重新测量他们的血压及身高、体重、心率等相关变量,随访4年观察他们的血压变化趋势.结果不同性别的儿童血压无论收缩压和舒张压都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初查与后4年复查血压的相关系数,收缩压依次为0.1724,0.5173,0.2024,0.5779,舒张压为0.4347,0.3327,0.1669,0.1481.复查时间跨度愈小,相关愈明显.肥胖儿童与非肥胖儿童之间血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儿童血压存在着明显的轨迹现象,肥胖是引起血压升高的重要因素,提示儿童期血压持续偏高及肥胖个体成年后可能成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 标签: 儿童 血压 轨迹现象 肥胖 体重 心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建立家兔鼻窦炎模型,研究单硝酸异山梨酯(isosorbide mononitrate,ISMN)靶向纳米颗粒对鼻窦炎炎性因子的作用。方法健康家兔30只,雌雄不限,体重2.5~3.5 kg,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6组,每组5只。A组为空白对照组;B~F组建立家兔鼻窦炎模型,CT确认建模成功;C~F组对上颌窦进行置管后,分别用生理盐水、45 mg/ml的ISMN、45 mg/ml的ISMN纳米颗粒和45 mg/ml的ISMN靶向纳米颗粒进行冲洗。分别在造模的第7、14、21、28、35和42天对家兔耳缘静脉进行采血,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建模过程中及药物冲洗后家兔体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变化。药物干预结束后,取家兔上颌窦黏膜进行实时定量PCR,检测炎性因子mRNA水平的变化。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成功建立家兔鼻窦炎模型,ELISA结果显示ISMN靶向纳米颗粒冲洗1周后(即造模后第42天),家兔血液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8、IL-17A和γ干扰素(interferon γ,IFN-γ)的水平与造模后第35天相比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57±1.20比19.73±0.68,66.41±11.87比154.68±13.13,17.96±1.87比28.23±0.80,53.56±5.66比111.93±7.29,P值均<0.05);ISMN靶向纳米颗粒使血液中IL-4、IL-8、IL-17A和IFN-γ水平的降低程度均优于ISMN纳米颗粒和ISM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26±1.43比8.81±1.33比7.14±2.16,89.47±17.80比41.07±7.77比15.84±3.72,10.28±2.07比3.06±1.62比1.82±0.90,62.16±6.18比35.12±4.62比27.89±10.18,P值均<0.05)。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ISMN靶向纳米颗粒冲洗1周后,IL-4、IL-8、IL-17A和IFN-γ mRNA表达水平与模型组、ISMN纳米颗粒冲洗组和ISMN冲洗组相比水平均显著降低。结论ISMN靶向纳米颗粒可以降低家兔鼻窦炎模型体内的炎性因子水平。

  • 标签: 鼻窦炎 葡萄球菌,金黄色 单硝酸异山梨酯 分子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玉屏风颗粒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大鼠模型外周血IL-10、IL-17含量的变化,探讨玉屏风颗粒治疗AR可能作用机制及疗效,为临床使用提供的理论指导。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采用SemiR1的造模方法制备变应性鼻炎(AR)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模型组随机分为AR组、玉屏风颗粒组,进行为期10天的药物干预,随后采用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大鼠外周血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AR组大鼠模型外周血IL-10、IL-17含量升高(P<0.01,P<0.05),玉屏风颗粒组无统计学差异;与AR组相比,玉屏风颗粒组大鼠模型外周血IL-6、IL-10含量降低(P<0.01,P<0.05)。结论玉屏风颗粒可降低AR大鼠模型的外周血致病炎性因子IL-10、IL-17的水平。

  • 标签: 玉屏风颗粒 变应性鼻炎大鼠 白介素-10 白介素-17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2-0126-02
  • 简介:摘要中药配方颗粒是中药现代化的产物,制作工艺,质量控制优于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能否取代中药饮片使用,有待进一步去研究,探讨。

  • 标签: 中药配方颗粒 中药煎剂 中药饮片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四逆散传统饮片汤剂和代颗粒汤剂作用于肝损伤小鼠的药效学研究。方法选择SPF级昆明种健康雄性小鼠,分为3组。对每组小鼠尾静脉注射粉刺杆菌20mg/kg生理盐水溶液,每日注射1次,连续给予3天。B组在注射粉刺杆菌的同时每日给予600mg/g四逆散传统饮片汤剂,治疗3天。C组在注射粉刺杆菌的同时每日给予600mg/g四逆散配方颗粒汤剂,治疗3天。对比三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水平。结果A组、B组、C组治疗前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B组、C组治疗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结果比较无差异(P>0.05);A组治疗后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明显高于B组、C组,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四逆散传统饮片汤剂和代颗粒汤剂对粉刺杆菌造成的肝脏损伤小鼠模型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四逆散 饮片汤剂 代颗粒汤剂 肝损伤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温阳振衰颗粒对慢性心衰模型兔心肌TLR2及NF-κB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68只家兔随机抽取11只为正常对照组,余57只注射阿霉素4周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各治疗组,各组用对应药物灌胃,连续4周。实验结束时分别检测各组家兔心肌TLR2、NF-κB蛋白的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治疗组心肌TLR2、NF-κB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温阳振衰颗粒可降低心衰模型兔心肌TLR2及NF-κB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心衰时抑制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之一。

  • 标签: 慢性心衰 温阳振衰颗粒 阿霉素 TLR2 NF-&kappa B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逍遥颗粒治疗黄褐斑的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口服复方木尼孜其颗粒和逍遥颗粒,均为6g/次,3次/d;对照组30例口服维生素C,0.3g/次,3次/d;嘱两组患者均外用0.05%维A酸,1次/晚,治疗期间避免日晒,共治疗60天,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2.4%和5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逍遥颗粒治疗黄褐斑疗效好,且副作用少。

  • 标签: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 逍遥颗粒 黄褐斑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大黄配方颗粒对慢性传输性便秘模型大鼠Cajal间质细胞自噬及胃肠动力的调节作用。方法将75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5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采用复方地芬诺酯混悬液灌胃法建立慢性传输性便秘大鼠模型。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灌胃1、2、4 g/kg大黄配方颗粒,对照组及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药14 d。测定各组大鼠粪便含水率、肠推动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NO、NOS水平,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大鼠结肠组织干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kit)水平,PCR法及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结肠组织c-kit、自噬蛋白Beclin1 mRNA及蛋白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粪便含水率、碳末推进距离及肠推动率升高(P<0.05),血清SP水平升高(P<0.05),血清VIP、NO、NOS水平降低(P<0.05),结肠组织c-kit免疫组化平均表达升高(P<0.05),结肠组织c-kit mRNA [(2.33±0.35)、(3.04±0.17)、(3.83±0.23)比(0.61±0.07)]及蛋白[(0.42±0.06)、(0.60±0.07)、(0.79±0.08)比(0.22±0.04)]水平升高(P<0.05),Beclin1 mRNA [(4.17± 0.37)、(3.35±0.44)、(1.05±0.28)比(6.04±0.31)]及蛋白[(0.76±0.11)、(0.57±0.08)、(0.43±0.05)比(0.91±0.06)]水平降低(P<0.05)。结论大黄配方颗粒可提高慢性传输性便秘大鼠粪便含水率、肠推动率、血清SP水平及结肠组织c-kit水平,降低大鼠血清VIP、NO、NOS水平及结肠组织Beclin1水平,进而抑制慢性传输性便秘大鼠Cajal间质细胞自噬,调节大鼠胃肠动力。

  • 标签: 便秘 Cajal间质细胞 细胞自噬 胃肠动力调节 大黄配方颗粒 大鼠
  • 作者: 林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03
  • 出处:《健康世界》2023年第2期
  • 机构:北京市丰台区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100075
  • 简介: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的不断较重,各类慢性疾病发生率也在不断提升,严重威胁着我国居民的身体健康。在临床上,高血压便是各类慢性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该疾病因无法彻底治愈,患者只能通过长期服药的方式进行病情控制,故明确不同药物在高血压患者干预中的降压效果,对于患者的血压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临床上,稳心颗粒是一种常用于心律失常治疗的中成药物,但有些传言说“稳心颗粒的降血压作用明显”,我们药师在开展药物咨询时也多次遇到患者提出稳心颗粒降压效果的问题。

  • 标签: 稳心颗粒;高血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