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消融手术是治疗房颤最有效的方法,与经典迷宫手术结合,超过90%的房颤患者的心律失常可以得到消除.这种手术方法虽然安全,但是较为复杂,只有为数较少的外科医生采用.然而,随着对房颤的发病机制的深入理解以及消融技术的进步,外科医师不再采用肺静脉消融、左房切口及左心耳切除的方法(迷宫I手术).直视下进行手术操作,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肺静脉和纵膈组织损伤的风险.大多数消融手术与二尖瓣手术同时进行,进行二尖瓣瓣膜修复同时行房颤消融,可使患者摆脱终生抗凝的困境.胸腔镜手术设备的发展现在已经达到可以与直视手术相同的效果,利于扩大心外膜消融径线及对孤立性房颤左心耳的切除,并且适用于无需进行其他心脏手术的房颤患者.

  • 标签: 迷宫手术 房颤 消融
  • 简介:目的评价Cox迷宫Ⅲ型手术治疗心房颤动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采用Cox迷宫手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所致房颤的远期疗效。男20例,女14例,年龄(40.32±6.37)岁,风湿病史15年以上,心厉颤动(房颤)病史2~8年(4.21±1.75)年。术前心功能Ⅲ~Ⅳ级。同期均行二尖瓣置换术,附加三尖瓣成形术18例,清除左房血栓2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随访35~64个月,平均39.4个月。术后房颤均消失,有1例为结性心律。窦性心律占97.08%(33/34),在作最大体力活动时均无窦性迟钝现明,无一例需起搏器,均有心房收缩功能;术后1年心功能Ⅰ级占94.12%(32/34),Ⅱ级5.88%(2/34);无血栓栓塞并发症;晚期死亡1例,死于术后第三年。结论迷宫Ⅲ型手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所致房颤安全有效,能消除房颤,恢复心房收缩,远期疗效确切。

  • 标签: Cox迷宫Ⅲ型手术 心房颤动 风湿性二尖瓣病变 心房收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内直视手术中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治疗心房纤颤患者的疗效。方法选自2013年11月到2014年10月,收集到的实施心房纤颤疾病治疗的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给所有心房纤颤的患者采取心内直视手术中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进行治疗,观察手术治疗后一年内患者的复查情况,对比影响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的因素,包括其与左心房大小、房颤病程的关系。结果心房内径在55mm之内、房颤在2年之内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要显著高于左心房内径超过55mm、房颤超过2年的患者。对比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影响因素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心房纤颤的患者,采取心内直视手术中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术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保证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心内直视手术 射频消融 改良迷宫术 心房纤颤
  • 简介:目的总结迷宫手术治疗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术后处理的经验.方法2013年10月至2016年5月间,我院施行迷宫手术治疗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178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95例、二尖瓣成形术28例、主动脉瓣置换5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置换术50例.结果死亡1例(0.56%),因左心室破裂修补成功4d后多脏器衰竭死亡.主动脉阻断时间(102.24±22.07)min,体外循环时间(192.97±32.21)min,ICU停留时间(35.55±17.62)h,术后住院时间(15.10±3.33)d.出现二次开胸止血4例(2.25%)、新发脑梗死2例(1.12%)、低心排血量综合征5例(2.81%).应用临时起搏器136例(76.41%),行同步电复律14例(7.87%),无应用永久起搏器的患者.出院时窦性心律170例(96.05%,170/177)、房颤7例(3.95%,7/177),NYHA心功能Ⅰ级158例(89.27%)、Ⅱ级19例(10.73%).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和左心房直径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出现跨二尖瓣A峰142例(80.23%,142/177),出现跨三尖瓣A峰152例(85.88%,152/177).结论系统训练、合理选择患者、恰当的手术处理、术后积极防治心律失常是迷宫手术围术期处理的关键.

  • 标签: 心房颤动 迷宫手术 围手术期 心脏外科手术
  • 简介:蛋白质结构决定其功能,不久的将来科学家有可能根据结构精确了解每种蛋白质的功能,以结构为研究基础的新药开发将得到更多确切的依据。结构蛋白质组学公司的兴起,给理论性的“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赋予了实际意义一一通过蛋白质晶体结构测定过程工业化,过去长达数年的测定时间已缩短至几个月;有些公司采用复杂的数学算法,通过基因鉴定技术(Insilico)为蛋白质建模并优化其结构。

  • 标签: 蛋白质结构 晶体结构 病毒结构 生物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对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心房颤动患者,需要在行二尖瓣人工瓣环置入治疗时同期处理心房颤动问题,迷宫Ⅲ型手术虽是治疗心房颤动的金标准,但其安全性遭到质疑。目的:评价人工瓣环置入和迷宫Ⅲ型手术治疗退行性二尖瓣环扩张伴发心房颤动的安全性。方法:纳入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心房颤动患者4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治疗,试验组(n=21)施行二尖瓣成形和迷宫Ⅲ型手术,对照组(n=22)仅施行二尖瓣成形。结果与结论:(1)术中安全性指标:试验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血红蛋白尿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尿量无差异。(2)术后安全性指标:试验组房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临时起搏器应用比例和住院时间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二次开胸止血率、脑卒中发生率无差异。(3)术后疗效:试验组术后当天与出院时的窦性心律转复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出院时,两组心功能均恢复为NYHAⅠ级或Ⅱ级,超声心动图显示二尖瓣反流均在微量或轻度以下,三尖瓣均关闭良好,两组间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内径、左心室容积和射血分数无差异,但试验组跨二尖瓣A峰和跨三尖瓣A峰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果说明人工瓣环置入和迷宫Ⅲ型手术治疗退行性二尖瓣瓣环扩张伴发心房颤动在围手术期安全有效。

  • 标签: 心脏瓣膜形成术 心脏瓣膜 人工 心房颤动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了解不同强度和时间电磁辐射作用下小鼠迷宫结果的差异分析。 方法 将 80 只小鼠随机分为不同场强照射组和对照组比较各组小鼠 自主活动测试 和 穿越平台速度的差异 。 结果 一般行为观察, 与对照组小鼠对比,经过中频交变磁场照射过的各组小鼠活跃度减低,个别小鼠有死亡 。 各组小鼠自主活动测试,其运动路程、运动速度、运动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结论 长期的磁场照射可能会给动物,甚至人类造成一些影响。

  • 标签: 电磁辐射 小鼠迷宫
  • 简介:目的评价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下行二尖瓣置换术与改良迷宫术同时行左房折叠术(LAP)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33例二尖瓣病变合并巨大左心房与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在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二尖瓣置换术的同时,采用射频消融方式实施改良迷宫术,加行左房折叠术.结果全组无院内死亡,术后心房颤动全部消失,无房室传导阻滞、出血.随访12~36个月,其中30例维持窦性心律,心房颤动复发3例,转复率为90.9%.复查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房、左心室较术前明显缩小,心功能明显改善.无血栓复发.结论应用心脏不停跳下改良迷宫术加左房折叠在二尖瓣病变合并巨大左心房瓣膜置换术中治疗慢性房颤,能有效消除房颤并长期维持窦律,改善左心房、室主动收缩功能,并发症少,安全简便且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房颤动 迷宫手术 左房折叠术 心脏不停跳
  • 简介:摘要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共5例合并心房颤动的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在广东省人民医院接受胸腔镜下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和改良迷宫手术,全为男性,中位年龄56(51)岁。全组手术顺利,无中转开胸,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左心室流出道峰值压差5.2(4)mmHg[0.6916(0.532)kPa],全组无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征,4例患者成功转窦性心率。随访16.98(12.88)个月,心电图示4例患者维持窦性心律。胸腔镜下行室间隔心肌切除术同期行改良迷宫手术既能有效解除患者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也能有效治疗心房颤动。

  • 标签:
  • 简介: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占心律失常住院患者的34.5%。普通人群中房颤的发病率约为0.4%,并随年龄增大而递增。在风湿性心脏病中至少有50%~60%伴有房颤。房颤患者的总死亡率大约为非房颤患者的2倍。据统计,风湿性心脏病伴有房颤的患者在瓣膜置换术后仍有80%维持房颤心律,房颤的继续存在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是病人的生命[1]。

  • 标签: 风湿性心脏病 房颤患者 瓣膜置换 改良迷宫术 术后护理 射频消融
  • 简介:进入开放臂和封闭臂的总次数(OE+CE),CJLM对EPM大鼠OE+CE,CJLM3个剂量组大鼠OE%和OT%均有增高趋势

  • 标签: 加龙骨 大鼠行为学 柴胡加
  • 简介:摘要代谢手术可以定义为:基于特定生理机制,为获得健康受益而针对正常器官进行的手术操作。因此,代谢手术具有一些区别于其他手术的特点,即对正常器官操作、强调认知、重视评价健康受益。减重代谢手术是最常见的代谢手术,笔者从上述三个角度浅谈外科医师眼中的减重代谢手术,认为代谢手术本质上是认知手术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柯大夫:我几个月前在工作的时候不慎摔伤了,到医院检查是胸椎骨折,因为是算工伤,所以我听从了医生的建议作了微创手术,植入了内固定装置。现在恢复得差不多了,但我还有两个疑问:传统手术跟微创手术疗效也一样吗?在体内的内固定装置有没有危险,需要取出来吗?

  • 标签: 微创手术 传统手术 内固定装置 VS 胸椎骨折 医院检查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医学不断发展,某个单一的护理环节已不能满足病人的护理需求,尤其是手术病人的术前、术中、术后不同的生理状况及心理状态,都有不同的护理问题出现,而护士就要针对不同的问题,根据病人的自身体制及心理方面的差异制定不用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手术病人实施一对一的护理,由巡回护士进行围手术期全程护理访视。结果病人手术耐受力提高,心情愉悦,更能坦然接受手术手术效果良好,取得治疗和康复的最佳效果。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