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对敦煌遗书《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的组方思想进行系统的论述,将五行互藏理论引入针灸五之中,从汤液经法图组方思想的角度形成了六腑五组成的大小补泻方,为深入理解和临床广泛应用五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辅行诀 五行互藏 五输穴
  • 简介:摘要带脉是所有腧中唯一一个以经脉名称命名的穴位,其命名特殊性从经脉循行来看带脉循行为全身唯一横行经脉,而又无隶属于自身的经脉,且带脉的起止点并不明确,需要固定穴位明确其循行,从功能上来看带脉定位为带脉经气汇聚之处,约束诸脉,位于中焦,为协调先天后天之枢纽,并且与其他脏腑生理功能密不可分,以及带脉与带脉之间的多种生理病理联系可得出带脉以带脉经名称命名的缘由。

  • 标签: 带脉 带脉穴 足少阳胆经 奇经八脉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艾灸仪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2022年6月-2023年4月选择肩周炎患者100例,分为直接艾灸组合和艾灸仪治疗组,分别用传统直接艾灸治疗和艾灸仪治疗,观察对比两组疗法的治疗效果及统计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1个疗程后,传统直接艾灸总治疗有效率为76%,艾灸仪总治疗有效率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艾灸治疗的患者满意度为82%,艾灸仪治疗的患者的满意度为92%,结论:艾灸仪治疗效果优于传统直接艾灸组,艾灸仪治疗的副作用少、患者满意度高,且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无须医护人员监控可定时和自动断电停止工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艾灸仪 曲池 肩贞 臂腧 肩前穴。
  • 简介:作为足诊三脉“决生死,处百病”的三大独特要之一和肾经上的主要穴位,太溪被古人称为“回阳九之一”,认为它具有很强的回阳救逆之功。

  • 标签: 老年人 保健法 健身法 心理健康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肩髃起源、穴位解剖、不同刺法等基础上,结合目前关于肩髃的临床研究,简单归纳总结肩髃的临床应用,进一步拓宽临床诊疗思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五补母泻子法结合中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56例抑郁症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28例,对照组给予单纯中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针刺五补母泻子法治疗,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量表对两组抑郁改善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HAMD量表评分较对照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抑郁症患者,采用针刺五补母泻子法联合中药治疗,能显著改善其抑郁症状,临床应用价值高。

  • 标签: 针刺 中药 抑郁症
  • 简介:摘要气海又名脖胦,主乎人身之气,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其主治真气亏虚、元气不足以及下焦病变。本文主要从古代文献记载以及临床应用案例中阐述气海的功用。

  • 标签: 气海穴 元气 气机 下焦病变
  • 简介:摘要李志道教授经过50余年临床实践研究,结合解剖学相关知识,发现委中、承山二在针刺深度与传统认识有所不同。其中,委中在刺入0.5~0.8寸,承山在刺入2.0~3.0寸时最易达到循经得气的效果,通过调整针尖方向还可较准确达到气至病所的效果,且针感与相应神经分布区域相吻合。该针感在某些疾病,尤其神经压迫相关症状的治疗中疗效明显,且优于传统教材所述针刺深度。

  • 标签: 穴,委中 穴,承山 针刺疗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下关出自《灵枢·本》篇,位于颧弓下缘,下颌骨髁状突前方凹陷处。据《灵枢·经脉》篇所述,三阳之脉皆上于头面,尤面部为阳明经脉所过之处,下关为足阳明经穴位,又是足阳明胃经和足少阳胆经之交会,临床常用以治疗头面部及五官疾病,既可单独应用。也常与其他穴位配伍应用,取方便,针灸皆宜,颇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为系统地分析下关的作用,更好地规范其临床应用。现将有关下关古籍记载及近十年的临床应用概况综述如下。

  • 标签: 临床应用 下关穴 阳明经穴位 下颌骨髁状突 足少阳胆经 足阳明胃经
  • 简介:对“同功”概念及与配伍、处方的关系进行阐述,指出“同功”即主治作用相同的一类腧,“同功”是腧配伍的基本要素,而腧配伍是针灸处方的基础。对今后“同功”的研究思路做一展望。

  • 标签: 同功穴 腧穴配伍 针灸处方 腧穴共性
  • 简介:小说中曾有“笑”传说,其实真的有按按就让人心情好的“快乐乐”。叩叩提神三角区:膻中附近。膻中穴位于两乳头连线之中点,从颈部下方的胸锁关节最中间位置,到两个乳头可画出黄金三角区,此区域包括膻中,胸骨体和胸腺等。膻中是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交汇,平时可用十指指尖轻轻叩击这个三角区,3~5分钟就会让你神清气爽。

  • 标签: 膻中穴 三角区 胸锁关节 中间位 胸骨体 足太阴
  • 简介:“动”,即动态型俞穴的简称。乃指遍布体表、无具体名称、数量、无固定部位、且隐现无常或呈游移状态,如阿是等一类俞穴即是。是与简称“静”的另一类各有特殊名称、有一定数量、且有固定部位而相对不变的静态型俞穴,如十四经、经外奇相对而言的。

  • 标签: 动穴 临床疗效 动态型俞穴 针灸 中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放血拔罐加叩刺肝经五治疗肝经郁热型蛇串疮疗效;方法病例来源于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门诊和住院部,观察组给予放血拔罐加梅花针叩刺肝经五,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0天后,经t检验,P<0.05,10天后病情评分存在明显差异;且观察组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疱疹止疱、结痂、止痛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结论放血拔罐加叩刺肝经五治疗蛇串疮疗效显著;安全无副作用;既提高疗效,减轻病人痛苦,又能缩短疗程。

  • 标签: 放血拔罐 叩刺肝经五输穴 肝经郁热型蛇串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后溪为主针灸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中选取74例,将患者的入院时间选定于2020年6月到2022年4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实施分组,各37例,对照组选取颈椎夹脊、风池、大椎、肩井、肩外俞穴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选取后溪治疗,对患者的疼痛(VAS)评分、颈痛量表(NPQ)评分、生理功能评分、躯体疼痛评分、生理职能评分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的VAS评分、NPQ评分、躯体疼痛评分明显较低,生理功能评分与生理职能评分明显较高,相比较于对照组,P

  • 标签: 后溪穴 针灸 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颈椎病病人采取以针刺后溪为主的中医针灸疗法,对其疗效、肩颈疼痛程度及生活质量等的治疗作用。方法:纳入66例颈椎病病人为研究对象,纳入的时间范围在2020年5月1日-2021年5月1日期间,均行中医针灸疗法,其中33例针刺常规穴位的病人为对照组,另外33例加刺双侧后溪的病人为观察组,观察并比较其结果。结果:观察组的VAS评分、QOL评分都比对照组优,且总有效率(96.96)也比对照组(78.79%)高(P<0.05)。结论:颈椎病针灸治疗中加刺双侧后溪的疗效明显,价值颇高。

  • 标签: 颈椎病 中医针灸 后溪穴 疼痛评分 生活质量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针刀松解颈周腧及腰夹脊治疗方法在颈腰综合症中的治疗效果进行探究和分析。方法以2014年4月-2014年10月来我院进行颈腰综合症治疗的患者60名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每一位患者采用针刀松解颈周腧及腰夹脊、阳陵泉治疗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结束后,60名患者中完全治愈的有16人,占据比例为26.67%,治疗效果显著的有34人,占据比例为56.67%,稍有好转的患者有7人,占据11.67%,治疗无效的患者有3人,占据5%。结论在颈腰综合症的治疗方面,针刀松解颈周腧及腰夹脊、阳陵泉治疗方法具有比较显著的效果,治愈率相对来说比较高,将会极大地促进患者的治愈率,减轻病痛,应该在临床医学中予以推广和大力应用。

  • 标签: 针刀松解颈周腧穴 腰夹脊穴 阳陵泉穴 颈腰综合症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