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脊柱外科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主办的高级学术期刊,于2003年2月28日正式创刊。2006年4月《脊柱外科杂志》正式被收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O)统计源期刊”。《脊柱外科杂志》2016年6月荣获第二届“上海市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2018年5月荣获第三届“上海市高校优秀科技期刊奖”。

  • 标签: 脊柱外科 杂志 中国学术期刊 统计源期刊 科技论文 科技期刊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微创脊柱创伤手术治疗脊柱创伤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到医院就诊的脊柱创伤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4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微创脊柱创伤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各项相关临床指标,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机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114.58±15.43)min,术中出血量(113.65±25.46)ml,下床活动时间(36.46±11.15)h,平均住院时间(8.03±1.12)d,均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机率为4.17%,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机率为29.17%,两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脊柱创伤的治疗当中,采用微创脊柱创伤手术的方法治疗,能够改善各项手术相关指标,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效果更理想,同时对患者术后康复也更为有利。

  • 标签: 微创脊柱创伤手术 脊柱创伤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脊柱损伤或者脊柱手术后因为护理不当很容易产生深静脉血栓(DVT),影响了疾病的治疗效果。今年来许多医学专家学者对脊柱损伤及脊柱手术后DVT的预防和护理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工作,本文对近些年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主要包括脊柱损伤及脊柱手术后DVT形成的风险因素、DVT预防和护理措施等,从而在临床工作中更好的对脊柱损伤及脊柱手术后DVT进行预防,降低DVT的发生概率。

  • 标签: 脊柱损伤 脊柱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护理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脊柱创伤患者接受微创脊柱创伤手术治疗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我院接收的脊柱创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5例患者接受常规脊柱创伤手术,实验组40例接受微创脊柱创伤手术,对两组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70.3±8.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09.5±5.3)ml,平均住院时间为(9.8±1.6)d,对照组分别为(108.6±10.3)min、(257.6±7.8)ml、(14.6±2.2)d,两组结果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对照组有3例感染,2例神经损伤,2例脑脊液漏,并发症几率是20%,实验组有2例感染,1例神经损伤,并发症几率5%,两组并发症几率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脊柱创伤患者接受微创脊柱创伤手术的手术时间比较短,出血少,安全可靠,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微创脊柱创伤手术 脊柱创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全脊柱成像(wholespinemagneticresonanceimaging,WSMRI)在神经脊柱外科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共56例神经脊柱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WSMRI与节段MRI进行扫描,对比扫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经节段MRI、WSMRI扫描及处理后,均得到了清晰的全脊柱图像,能全面观察脊柱及脊髓的解剖结构以及病变定位、显像特征等。且14例患者经WSMRI扫描机图像处理后,获取到节段MRI无法提供的信息,其中脊柱变异1例,多发病变2例,合并病变4例,大范围多节段病变6例。结论WSMRI能在一次检查、一幅图像中显示全脊柱、脊髓以及周围组织的情况,定位准确率高,能有效降低误诊、漏诊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磁共振 全脊柱成像 神经脊柱外科 价值
  • 简介:摘要通常情况下,脊柱手术和脊柱损伤后均很容易发生DTV(深静脉血栓形成),但通常会将其忽视,未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本研究主要针对脊柱手术和脊柱损伤后DTV的相关危险因素作一综述,以期制定针对性的预防与护理措施,对脊柱手术和脊柱损伤后DTV发生进行有效预防。

  • 标签: 脊柱手术 脊柱损伤 DTV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 30 例脊柱后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15 例,对照组给予患者脊柱前方截骨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患者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的术后矫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对脊柱后凸畸形患者实施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畸形情况,缓解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术 柱后凸畸形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结核的CT影像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脊柱结核病患者40例临床CT扫描诊断的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CT诊断对脊柱结核中心型4例,边缘型16例,韧带下型11例,附件型9例。骨质破坏椎体28例,椎旁脓肿25例,硬膜和脊髓侵犯10例,韧带下播散3例,死骨、钙化16例。结论CT检查密度分辨率高,图像清楚,对脊柱结核早期的诊断和确定骨质破坏病变的范围,有利于对脊柱结核进行病情评估和术后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脊柱结核 CT诊断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 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手术在 脊柱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的 脊柱功能的 影响。 方法 将 在我院接受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的 86 例 脊柱骨折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 给予对照组长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治疗,而研究组采用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手术治疗,将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脊柱功能的改善情况。 结果 和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 P < 0.05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全脊柱MRI在强制性脊柱炎炎性损伤评估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以我院37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为2017年2月—2018年2月间入院治疗人员。患者入院前开展全脊柱MRI检查,在患者治疗一个疗程后同样开展MRI检查,比较患者MRI检查结果。结果治疗前炎性脊柱ADC值为(1.6±0.3)10~3mm/s,治疗后为(0.9±0.1)10~3mm/s,P<0.05。治疗前患者BASDAI评分为(42.3±5.2)分,治疗后为(13.5±4.4)分,P<0.05。结论全脊柱MRI能够对强制性脊柱炎患者炎性损伤以及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 标签: 全脊柱MRI 强直性脊柱炎 炎性损伤 疗效评估
  • 简介:目的观察内热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内热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和扶他林片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脊柱背痛评分、夜间疼痛评分、脊柱活动功能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脊柱疼痛与夜间疼痛减轻,Schober实验与胸廓活动度增加,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脊柱疼痛与夜间疼痛评分下降更为明显(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内热针疗法能显著改善患者脊柱运动功能与疼痛,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口服柳氮磺胺吡啶片和扶他林片。

  • 标签: 强直性脊柱炎 内热针疗法 疼痛 脊柱活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脊柱创伤患者实施微创脊柱创伤手术治疗,探讨其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脊柱创伤患者中的58例进行研究,按照手术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29例,实施传统开放式脊柱创伤手术治疗,观察组29例,实施微创脊柱创伤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住院等时间以及出血量、并发症、临床疗效等。结果观察组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45%)低于对照组(13.79%),而治疗有效率(96.55%)明显高于对照组(86.21%)。两组的各项数据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脊柱创伤患者实施微创脊柱创伤手术,出血少、损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安全性高,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脊柱短创伤 微创手术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对脊柱后路手术患者采取的体位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脊柱后路手术患者,按照随机的方式分为各40例的两组,一组为观察组给予其体位护理,一组为对照组给予其常规护理,将两组患者通过不同护理干预后的患者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给予体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明显更高,两组之间的数据对比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后路手术患者实施的体位护理,患者呼吸功能和循环系统受到的手术影响程度减小,并发症减少,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脊柱后路手术 体位护理 分析
  • 简介:脊柱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继发性结核病,约占骨关节结核的50%,如不及时诊治,极易导致脊髓、神经压迫而出现瘫痪。脊柱结核中胸椎结核(48.03%)和腰椎结核(42.36%)最为常见,其次为胸腰椎结核(29.58%),而颈椎结核(5.39%)和骶椎结核(4.22%)则相对少见[1]。脊柱结核常引起脓肿形成、脊髓功能障碍、脊柱失稳以及后凸畸形等并发症。多数脊柱结核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痊愈,手术治疗是脊柱结核治疗的终极手段,其目的是清除病灶,解除脊髓、神经压迫,矫正后凸畸形和重建脊柱稳定性。目前脊柱结核手术入路主要有前路、后路、前后联合入路及微创术式,这些术式各有优缺点,并有各自的适应证。本文就近年脊柱结核相关研究中的手术适应证及不同术式的优缺点作如下综述。

  • 标签: 结核 脊柱 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颈胸段脊柱肿瘤应用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53例自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间在我院接受颈胸段脊柱肿瘤诊治的患者,全部入选对象均经MRI、CT检查、术后病理诊断获得确诊,对全部患者应用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结果手术后患者神经功能分级明显优于手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步长以及速度明显优于术前,手术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患者VAS功能评分为(7.67±1.22)分,术后评分为(2.68±0.55)分,手术前后对比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颈胸段脊柱肿瘤应用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能够使患者的神经功能、脊柱损伤程度、行走功能得到改善,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全脊椎切除 柱稳定性重建 颈胸段脊柱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颈胸段脊柱肿瘤的疗效。方式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8月天津宝坻区人民医院收治并确诊为颈胸段脊柱肿瘤患者60例,采用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观察患者术前术后的行走情况,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比较。结果术后患者的行走情况,Frankel神经功能情况均优于术前。结论在颈胸段脊柱肿瘤治疗中,采用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疗效显著。

  • 标签: 全脊椎切除 脊柱稳定性重建 颈胸段脊柱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