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疾病编码规范应用对DRGs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6月的3000例出院患者,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1500例,对A组患者给予常规管理,对B组患者给予疾病编码统一规范管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疾病诊断中误差事件的发生率、疾病管理优良率以及工作人员对管理过程的满意度。结果B组误差事件发生率为5.93%,明显低于A组误差事件发生率的25.20%;A组疾病管理优良率为74.33%,低于B组疾病管理优良率的92.00%;A组工作人员满意度为76.47%,低于B组工作人员满意度的94.73%,P<0.0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医院进行疾病诊断分组的过程中,通过实施疾病编码统一规范管理模式,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疾病编码 规范应用 DRGs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进步和医疗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医保基金与我们每个人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医保基金是对我们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险的一种货币基金。因此在当今社会每个人都会选择购买一个基本医疗保险,一方面是因为人们生病的概率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是人们对个人身体健康保护意识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医保基金,其实目的就只有一个,就是希望能够过上健康幸福的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都会遭遇这样或那样的疾病侵扰。因此不管是小孩,还是成人,又或老年人都会选择办一个医保基金为自己未来如果染上某种疾病做一个基本的保障。而规范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编码在医保基金在现在及未来的几年内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编码规范可以使我们的医保基金可以获得更多的保障。因此本人在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编码规范、意义和常见错误以及在医保基金中的作用进行研究。使让疾病诊断和手术操作编码在医保基金中可以得到更好、更多的完善。

  • 标签: 规范疾病诊断 规范手术操作编码 在医保基金中的作用研究
  • 简介:摘要非编码RNA(ncRNA)过去被认为是一类不具备蛋白编码功能的基因转录产物,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部分ncRNA能够编码产生功能性多肽,且通过测序、质谱等技术可以证实此类ncRNA和多肽往往具有较高的保守性和同源性。本文以“非编码RNA”和“多肽”为关键词在多个数据库进行了相关研究的检索,对编码多肽的ncRNA特征、编码多肽的检测方法、生物学功能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了综述。结果表明这些功能性多肽参与了包括调节肿瘤发生发展、调节肌肉活动以及调节免疫应答等过程,将来可将ncRNA来源的多肽作为一类新型的标志物在疾病早期诊断、疗效判断及预后观察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将ncRNA编码的多肽作为靶点亦可为肿瘤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非编码RNA 翻译 编码 多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规范化病案管理对提高病案编码准确率的临床效果。方法  以2023年1月~2023年6月我院实施常规管理时,为常规管理阶段。以2023年7月~2023年12月开展规范化病案管理时,为规范化病案管理阶段。各抽取病案资料100份、工作人员10名。对比效果。结果 规范化病案管理阶段的病案编码准确率,同常规管理阶段对比[100.00%对比95.00%],显著提高(p<0.05)。规范化病案管理阶段,科室管理质量水平评分,同常规管理阶段对比[病案管理质量评分:(93.87±4.16)分对比(87.33±3.19)分;工作综合能力评分:(94.16±5.11)分对比(89.69±4.13)分;岗位责任意识评分:(95.36±4.08)分对比(88.97±3.54)分],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行规范化病案管理,更利于提高病案编码准确率。

  • 标签: 规范化病案管理 病案编码 准确率 科室管理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病案管理规范后对提升病案管理质量和降低病案ICD编码错误率的影响。方法 分别抽取我院2020年1月-2020年6月未实施规范管理前住院病案120份和2020年7月-2020年12月实施规范病案管理后住院病案120份为研究对象;对比实施规范病案管理前后临床病案ICD编码错误发生率。结果 规范病案管理后,病案ICD编码错误率(16.67%)较管理前(74.17%)显著降低,呈现明显差异(P<0.05)。经深入原因分析,导致临床病案ICD编码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未按检查报告编码(40.00%);(2)诊断选择错误(25.00%);(3)未应用合并编码原则(20.00%);(4)手术编码选择错误(10.00%);(5)疑难诊断编码错误(5.00%)。结论 规范病案管理的实施可有效降低临床病案ICD编码错误率,促进临床病案管理质量的提升。

  • 标签: 规范病案管理 ICD编码错误率 病案管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编码录入时发生的.0现象等错误录入情况发生的原因、引发的弊端以及需要采取针对措施等。方法选取我院2008~2012年的1721例手术患者临床录入资料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中的垃圾编码情况,通过统计学处理后,依据结果探讨所有垃圾编码中.0现象的发生情况,总结上述现象的原因极可能带来的弊端,最后通过制定针对性的措施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结果.0现象的垃圾编码共58例,发生率为3.37%,整个垃圾编码中所占比例为81.69%,与其他原因相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发生原因主要包括编码员原因(28例,48.28%)、医生原因(26例,44.82%)、其他原因(4例,6.90%),编码员和医生原因产生的.0现象例数差异不大,组间比较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其他原因比较,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针对上述分析的原因,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结论手术编码中错误编码和垃圾编码问题是关系到医院和患者双方利益的敏感问题,一旦发生变化,极易引起纠纷。其中,.0现象是垃圾编码中的主要变现。它主要由于编码员、医生这两方面原因引发,引发诸多弊端,应采取针对措施,减少此类现象发生。

  • 标签: 手术编码 .0现象 错误原因 针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疑难编码的解析过程。方法对4例疑难疾病编码进行分析。结果编码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掌握疾病的本质,从病因、临床表现等多方面考虑,灵活转换主导词等多方面查找,才能得出准确的疾病编码。结论编码员要善于总结经验,培养独立思考的分析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博览群书充实自己的医学知识,才能胜任这项工作。

  • 标签: 疑难编码 解析 《ICD-10》
  • 简介:【摘要】 目的 : 探讨 分析 病案编码错误的 原因。方法:选取 2019 年 1 月 -2019 年 12 月全年出院病案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抽样法进行抽取病案,共抽取 3600 份,由从事 20 年以上专业的编码人员逐一进行检查病案编码情况,并进行相应的分析,比较分析编码错误的原因。结果:各个季度编码错误情况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第 4 季度出现编码错误情况最多为 49 例,占 13.61% ;第 1 季度出现编码错误情况最少为 36 例,占 4.00% ;各个科室编码错误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创伤科出现编码错误的情况最多为 48 例,占 6.67% ;儿科出现编码错误的情况最少为 23 例,占 3.19% 。结论:对病案编码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给予针对性的干预,加大力度抽查病案编码,有助于提高病案编码的准确性,提高病案编码的质量。

  • 标签: 病案 编码错误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准确地对白内障疾病进行国际疾病分类1CD-l0编码。方法根据1CD-lO编码原则,临床医生书写好病案及疾病诊断,编码人员要认真阅读病案,准确地编码。结果总结了白内障各种发病情况和主要诊断原则而进行准确编码。结论提高白内障编码的准确率,为疾病分类编码人员提供参考。

  • 标签: 国际疾病分类 白内障 1CD- l0编码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瑞特综合征、盆腔淤血综合征、淋巴囊肿、空泡蝶鞍综合征以及心肌桥等5例疑难疾病的编码进行分析,总结了5例疑难疾病的编码的主导词以及编码查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 标签: 疑难疾病 编码 主导词
  • 简介:目的分析编码错误原因,探讨提高ICD编码准确性的对策。方法根据ICD编码原则,对7500份出院病案进行编码核查。结果在7500份病案中,存在编码错误的有630份,错误率8.4%。结论编码人员和临床医师必须共同努力,以确保ICD编码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 标签: 错误编码 ICD编码原则 对策
  • 简介:摘要:医院的病案编码工作比较复杂,它包含了丰富的医学知识,包括解剖知识、临床经验等,具有很强的理论性、技术性。另外,要求医院疾病编码工作人员需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感,认真做好编码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让病案编码更好的为治疗提供参考。本文分析了病案编码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总结了相关的解决措施,目的是为医学技术的进步提供相应的理论参考。

  • 标签: 病案编码 质量检测 整改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案首页ICD疾病编码与手术编码准确性DRGs付费的影响。方法:将医院2021.1-2022.12本院住院病人医保病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其中2021年共计2142例,2022年共计3131例,分析既往DRGs付费中存在的问题,对医院整体的病案首页ICD疾病编码与手术编码进行调整,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分析2021-2022年本院住院病人病案首页ICD疾病编码与手术编码缺陷情况,比较2021年与2022年编码准确性及医保结余情况;同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病案首页ICD疾病编码、手术编码与DRGs付费的关系。结果:2021年本院住院病人诊断及手术编码正确率明显低于2022年编码正确率,2021年医保结余低于2022年医保结余金额;2021年本院住院病人病案首页ICD疾病与手术编码缺陷率高于2022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可见,病案首页ICD疾病编码、手术编码与DRGs付费为正相关。结论:病案首页ICD疾病编码与手术编码准确性可直接影响到DRGs付费结余,编码正确率越高DRGs付费结余金额越高,只有正确填写相关编码,保证编码填写的准确性才能预防DRGs付费模式下亏损。

  • 标签: DRGs付费 病案首页ICD疾病编码 手术编码 准确性。
  • 简介:通过对23例烧伤整形病案中疤痕切除植皮手术的26条编码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认识到只有认真阅读手术记录,熟悉编码原则,提高编码员业务素质,才能正确编码

  • 标签: 烧伤 整形手术 切疤植皮 手术编码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做好手术操作分类的方法。方法通过对我院3例错误的手术编码的分析,阐明手术分类方法。结果对疾病及手术术式不了解、对手术方式不了解、不查看手术记录仅根据电脑操作均可导致编码错误。结论要做好手术分类必须具有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及,掌握疾病及手术操作方法,了解额手术目的及术式,并不断更新知识。

  • 标签: 手术分类卵巢钻孔术造口术立体定位直肠粘膜下环切术(PPH)
  • 简介:对ICD-10中一些疑难编码进行一一分析,总结出遇到疑难编码时应注意的问题:临床诊断与编码主导词不一致的情况、疾病发生的原因、一些病或综合征的编码、一些新发生的病或一些比较新的诊断的编码、糖尿病的编码

  • 标签: ICD-10 疑难编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骨科相关疾病中基本上都会涉及到手术,其中脊柱相关的手术是最复杂的手术之一,脊柱融合术就是其中的代表。脊柱融合术中包含了很多内容,包括:部位、入路、融合方式。当然还有需要另编码的加在一起就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另编码的漏编和错编的情况也是比较严重的。下面就对脊柱融合术的相关编码进行全面的探讨。

  • 标签: 骨科 脊柱融合术 编码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子宫切除术的编码。方法介绍子宫切除术的相关知识,根据子宫切除的具体部位进行分类。根据手术范围、入路、方式、伴随的其他操作决定手术编码。结果介绍了子宫切除术分类原则以及查找编码方法。结论编码员不但要熟练掌握手术操作编码原则,还要不断学习积累相关的医学知识,仔细阅读手术记录,才能准确编码

  • 标签: 子宫切除术 ICD-9-CM-3编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