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临床教学中,常见教学方式为床旁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对实习医师有着明确目的性及指导性,本文总结了常见的规范、标准化的临床床旁教学。

  • 标签: 床旁教学 临床教学
  • 简介:随着剖宫产率的增高,剖宫产术后的护理亦应引起重视,尤其是皮肤护理更为重要。本科剖宫产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要求产妇术后6h内取去枕平卧位,那么产妇只能在术后6h后才能翻身活动,本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发现产妇骶尾部时有褥疮发生,遂要求产妇术后2h就翻身活动,从而杜绝了褥疮的发生。本文对338例剖宫产术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预防骶尾部褥疮发生的有效措施。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剖宫产术后 预防褥疮 翻身 骶尾部褥疮 时间 临床护理工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产后短时内双胎任娠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产后短时内双胎任娠2例患者资料,总结其治疗方法。结果病例1独立胎盘2个,为双卵双胎,胎盘胎膜无粘连,自然娩出完整,病例2于次日行剖宫取胎术,取出贰男暂活婴,“符合5月孕大小”,未描述胎儿体重及胎盘情况,无法确认是单卵双胎或双卵双胎。结论哺乳并不能更长时间的阻止排卵,不能靠哺乳达到避孕的目的。

  • 标签: 产后双胎妊娠月经复潮排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科学》杂志发表一项最新发现,指除了生物钟之外,我们大脑中还存在一种被称为“进食钟”的生理节奏。这一发现,短时的禁食可以使人们更好地适皿时差。

  • 标签: 时差 进食 禁食 《科学》杂志 生理节奏 生物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胺酮复合不同镇静药物用于小儿短时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患儿随机均分为A、B和C三组,A组给予氯胺酮复合咪达唑仑进行麻醉,B组给予氯胺酮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C组单纯给予氯胺酮进行麻醉,观察比较三组的麻醉效果。结果A、B两组患儿麻醉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B组患者清醒时间明显短于A、C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复合镇静药物的麻醉效果优于氯胺酮单纯麻醉,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氯胺酮 咪达唑仑 丙泊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短时宫腔填塞纱条的应用与意义。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3月剖宫产术患者9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直肠给药米索前列醇和肌注缩宫素,短时宫腔填塞纱条组常规直肠给药米索前列醇和肌注缩宫素基础上给予短时宫腔填塞纱条,比较结果。结果短时宫腔填塞纱条组止血效果、血红蛋白浓度、术中、术后的出血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短时宫腔填塞纱条组感染概率和对照组相似,P>0.05。结论剖宫产术患者行短时宫腔填塞纱条止血效果明显,可更好改善血红蛋白浓度,减少出血。

  • 标签: 剖宫产术中短时间宫腔填塞纱条 应用 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瑞芬太尼应用于妇科腹腔镜短时手术患者中的麻醉诱导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7月~215年7月我院妇科接收并行短时手术治疗的患者6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舒芬太尼麻醉,研究组实施瑞芬太尼麻醉,分析两组麻醉效果。结果麻醉后,研究组麻醉的时间、睁眼的时间以及拔管的时间等,与对照组比较的时间更短,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血氧饱和度下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腹痛发生率与研究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短时手术患者中的麻醉诱导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瑞芬太尼 妇科 腹腔镜短时间手术 麻醉诱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喉罩用喉罩用椎管内麻醉有禁忌病人短时手术的麻醉观察。方法30例ASAⅠ~Ⅱ级择期有硬膜外穿刺禁忌症的疝气和下肢取内固定手术。随机分三组,每组15人,A组静脉全麻下置入喉罩,B组全凭静脉全麻。结果喉罩用椎管内麻醉有禁忌病人能完成麻醉和较安全完成呼吸道的管理理想的麻醉方法之一。

  • 标签: 喉罩 椎管内麻醉有禁忌病人 短时间手术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妇科腹腔镜短时手术患者应用瑞芬太尼的麻醉诱导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5月我院妇科进行腹腔镜短时手术治疗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舒芬太尼进行麻醉,观察组患者采用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都明显比对照组患者短,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应用于妇科腹腔镜短时手术麻醉诱导效果更好,临床使用价值更高。

  • 标签: 腹腔镜 瑞芬太尼 麻醉诱导
  • 简介:目的探讨在不同缺血时间诱导高血压对急性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61只年龄30-40周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升压组。通过静脉滴注新福林对升压组动物进行诱导高血压治疗。结果(1)缺血再灌注组的梗死体积大于相应的缺血组。(2)升压组的梗死体积小于缺血再灌注组和缺血4h组。(3)在缺血4h再灌注2h升压组中,再灌注前15min升压组的梗死体积小于再灌注后30min升压组。结论(1)诱导高血压治疗能有效地减少急性脑缺血冉灌注大鼠梗死体积。(2)再灌注前升压疗效优于再灌注后升压。

  • 标签: 新福林 诱导高血压 脑梗步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早期短时床旁血液净化对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采用交叉双盲法将2022年7月-2023年7月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其中常规组(n=36)应用常规治疗,干预组(n=36)应用早期短时床旁血液净化,对比两组康复进程、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干预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腹痛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常规组更短,且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不全、器官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应用早期短时床旁血液净化可缩短康复时间,改善短期预后,减少并发症风险,值得推广。

  • 标签: 早期短时间床旁血液净化 急性胰腺炎 康复进程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婴幼儿胸部摄影中,采用超短时曝光的数字X线摄影(DR)调节控制技术的应用。方法我院在2011-2012年所做DR调节控制和固定控制随机各选80例婴幼儿胸片,对所有胸片的质量由放射科中级以上医师和技师各2名进行分析,对甲、乙、丙、废片分别统计,并通过细微结构的显示率来对所做婴幼儿胸片进行评价。结果数字X线摄影调节控制的胸片甲片为72%,乙片为18%,丙片为10%,未出现废片;数字X线摄影固定控制的胸片甲片仅为40%,乙片为50%,丙片为26%,废片为2%。DR调节控制影像的婴幼儿肺内的细微结构显示率达到了100%,而DR固定控制影像的该项数据为90%。结论在婴幼儿胸片的诊断图像质量方面,DR调节控制要明显优于DR固定控制影像。

  • 标签: 数字X线摄影 调节控制 婴幼儿
  • 简介:幸福的首要条件在于健康。正如德国著名哲学家亚瑟·叔本华所说,'人类所能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拿健康来换取其他身外之物'。但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给人类带来了文明生活的同时,各种慢性病也悄悄渗透到人群各个角落。根据世界卫生保健机构的提倡,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医疗模式正不断地由传统的诊断治疗模式,向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的健康管理型模式转变。与此同时,健康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

  • 标签: 齐宁 高电位 叔本华 侯杰 亚瑟 卫生保健机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DR)调节控制超短时曝光在婴幼儿胸部摄影中的价值。方法抽取来我院进行胸部数字X线摄影的婴幼儿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调节控制超短时曝光摄影和固定控制曝光摄影,对其图像质量进行评价分析。结果采用调节控制超短时曝光摄影技术所得的50张胸部X线片中甲片34张,乙片12张,丙片4张;采用固定控制曝光摄影技术所得的50张胸部X线片中甲片24张,乙片19张,丙片6张,废片1张。结论采取数字X线摄影调节控制超短时曝光进行婴幼儿患者胸部摄影,伪影少、图像质量佳,还可明显减少婴幼儿所受的辐射剂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数字X线摄影 调节控制超短时间曝光 婴幼儿胸部摄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短时隔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RFA)序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9年1月丽水市中心医院117例中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TACE和RFA治疗,根据TACE治疗后行RFA治疗的时间间隔的长短,分为短时间隔组(间隔时间≤7 d,61例)和长时间间隔组(间隔时间>7 d,56例),观察其疗效。采用Wilcoxon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生存(OS)时间和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和生存率,Cox多因素分析TACE-RFA序贯治疗中晚期肝癌疗效的危险因素,χ²检验比较2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短时间隔组的有效率(72.1%,43/61)高于长时间间隔组(41.1%,23/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0,P=0.01)。短时间隔组患者的中位PFS时间(14.9个月)长于长时间间隔组(9.1个月),2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5.90,P=0.01);短时间隔组的中位OS时间(34.7个月)长于长时间间隔组(20.3个月),2组生存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6.60,P=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风险比(HR)=2.42,P<0.01]、肝硬化(HR=2.04,P<0.01)、时间间隔(HR=0.44,P<0.01)、谷草转氨酶(HR=1.71,P=0.03)是中晚期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时隔TACE-RFA序贯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方案,可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癌,肝细胞 化学栓塞,治疗性 导管消融术 短时间间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引导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节微球囊短时、重复压迫术(PMC)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疼痛科住院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20例,年龄≥18岁,性别不限。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皮穿刺微球囊单次压迫术治疗组(OPMC组)与经皮穿刺微球囊压迫术短时三次压迫治疗组(TPMC组),各组10例。OPMC组在PMC治疗过程中,球囊采用单次压迫三叉神经,压迫时间3 min;而TPMC组在PMC治疗过程中球囊三次压迫三叉神经,每次压迫时间60 s。采用简化麦吉尔评分(SF-MPQ)、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PSQI)在术前及治疗后3 d、10 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患者进行疗效对比;采用巴罗神经研究所面部麻木评分(BNI)对两组患者术后的面部感觉障碍进行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SF-MPQ、VAS及PSQI评分均降低(P均<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治疗后3 d相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0 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BNI评分逐渐降低(P均<0.05),而TPMC组患者在治疗后10 d、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BNI评分均明显低于OPMC组(P均<0.05)。所有患者面部感觉障碍均在术后1年内逐步恢复或耐受。结论DSA引导下PMC两种压迫方法均能有效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其中短时、重复压迫法面部麻木较轻。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节 经皮微球囊压迫术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