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淋病奈菌的检验方法。方法分析其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微生物学和医学分子生物学检验等。结论只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重视每个检验环节,再加上联合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检验方法才能提高淋病奈菌的检出率,从而更加有效地诊断和治疗淋病奈菌引起的性传播疾病淋病。

  • 标签: 淋病奈瑟菌 检验
  • 简介:摘要淋病奈菌感染所致淋病是最常报告的传染病之一,随着淋病奈菌抗生素耐药性的不断增加,淋病感染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迫切需要开发安全有效的疫苗。脂寡糖(Lipooligosaccharide,LOS)存在于革兰阴性细菌外膜表面,其包含许多重要的抗原决定簇。近些年,大量研究表明LOS可能成为淋病奈菌疫苗及其免疫疗法的最有潜力靶点。本文将就LOS结构、在淋病奈菌感染作用机制、LOS疫苗研究进展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淋病奈瑟菌 疫苗 脂寡糖 免疫原性 免疫保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淋病奈菌对化学消毒剂的抗力。方法采用悬液定量杀菌试验,观察不同菌株对化学消毒剂的抗力。选择抗力较高的菌株,观察在不同浓度有机干扰物存在时对消毒效果的影响。结果含有效氯100mg/L消毒剂对淋病奈菌标准菌株29105及临床分离株分别作用4min,其杀灭对数均值分别为5.50和7.11;含有效碘50mg/L消毒剂对上述两菌分别作用4min,其杀灭对数均值分别为5.01和5.32。达到消毒要求所需的消毒剂浓度,在3.0%牛血清蛋白存在时,是含PBS菌悬液的5-6倍。结论淋病奈菌标准菌株29105对化学消毒剂的抗力略强于临床分离淋病奈菌株。淋病奈菌对化学消毒剂的抗力随有机干扰物浓度增高而增强。

  • 标签: 淋病奈瑟菌 大肠埃希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有机干扰物 抗力研究
  • 简介:摘要淋病是临床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传染性疾病,致病菌为淋病奈氏菌,性传播是其主要传播途径,正确诊断并给予积极治疗是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关键因素。以往临床主要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病史及生活史判断其是否患有淋病,但由于患者间存在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并无典型临床表现,为诊断及治疗工作带来一定困难。直接涂片法是以往应用较广的淋病奈氏菌诊断方法,但误诊、漏诊率则较高,不利于患者获得正确诊断。本文将分别研究细菌培养、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技术应用于淋病奈氏菌实验室检测优缺点,探讨淋病奈氏菌三种检测方法应用效果,为提高淋病检出率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淋病奈瑟氏菌 检测方法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改进质控中鉴定脑膜炎奈菌的检验方法。方法在按脑膜炎奈菌标准检验方法进行检验时,采用沙门菌自凝处理方法,解决血清分型时出现的自凝现象。结果经过多次传代的冻干菌种,需加以处理使细菌恢复光滑型,再进行血清凝集试验,该菌诊断血清多价,A群,盐水对照-,最后确认血清型,鉴定为A群脑膜炎奈菌。结论此方法处理脑膜炎奈菌自凝现象效果较好,在菌种的鉴定、保藏中有借鉴作用。

  • 标签: 脑膜炎奈瑟菌 血清学 质控 冻干菌种
  • 简介:细菌培养是检验诊断淋病奈菌(Neisseriagonorhoeae.NG)感染的“金标准”,目前仍为诊断淋病最可靠的方法。但淋病奈菌对外环境抵抗力极弱,对冷、热、干燥和化学消毒剂大都敏感:且临床标本的采集、输送、培养接种方式等都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而分泌物直接涂片革兰染色镜检,仅可根据细菌形态观察确定是否革兰阴性双球菌,

  • 标签: 淋病奈瑟菌感染 检验诊断技术 革兰阴性双球菌 细菌培养 “金标准” 环境抵抗力
  • 简介:摘要秦是美国20世纪早期著名的细菌学及免疫学家,在斑疹伤寒的病原菌及其疫苗的研究领域颇有建树,并以其名字重新命名了流行性斑疹伤寒。他的经典著作《老鼠、虱子和历史》从具体案例入手,以斑疹伤寒和媒介生物的发展历程为线索,梳理了传染病及其涉及生物的协同演化脉络,更揭示了传染病对人类历史改变的巨大影响。书中摈弃了传统的以人类为主角的写作模式,将人类与微生物置于平等的地位进行考察。作者引经据典,分析传染病的病理学特征,以专业的视角对梅毒的起源、雅典瘟疫等历史上的传染病事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并呼吁历史学家将传染病史纳入历史诠释的范畴之中。《老鼠、虱子和历史》问世后多次再版,后世学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疾病史置于更宏大的人类历史的背景下考察,增强了对于生态、政治等因素的综合考量,促进了生命科学与历史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全球疾病史研究的发展。

  • 标签: 《老鼠、虱子和历史》 秦瑟 传染病 斑疹伤寒 全球疾病史
  • 简介:目的:制定李扦插苗质量分级标准,为郁李仁(李)药材规范化生产奠定基础。方法:采集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一年生李扦插苗30份,每份15株,总共450株,测定株高、地径、分枝数、主根长、主根直径、侧根数,利用Excel2010和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确定分级的主要指标,并制定扦插苗分级标准。结果:株高、地径和分枝数是李扦插苗质量分级的主要指标。结论:制定李扦插苗的3个等级,一级苗:株高≥52cm,地径≥5.0mm,分枝数≥2.9;二级苗:52cm〉株高≥15cm,5.0mm〉地径≥3.3mm,2.9〉分枝数≥1.5;三级苗:株高〈15cm,地径〈3.3mm,分枝数〈1.5。

  • 标签: 欧李 扦插苗 分级标准
  • 简介:2013年,有着中国青年科技女性“诺贝尔奖”之称的“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迎来了里程碑式的十周年。2013年12月17日,在“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十周年纪念大会暨第十届颁奖仪式上,

  • 标签: 科学家 欧莱 中国青年 诺贝尔奖
  • 简介:摘要本文将详细论述各种类型局部麻醉辅助药物在近些年的应用进展,为麻醉药物在临床上的更广泛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依据。

  • 标签: 麻醉药物 辅助药物 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淋病奈菌流行株对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为临床防治淋病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120株淋球奈菌临床分离株均使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并观察比较对7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淋球奈菌敏感性比较高的药物有阿奇霉素(敏感率为100.0%)、红霉素(敏感率为98.3%)、罗红霉素(敏感率为98.3%)、壮观霉素(敏感率为95.8%)和头孢曲松(敏感率为94.2%);耐药性较高的药物有,头孢唑啉钠(耐药率8.3%)和交沙霉素(耐药率8.3%)。结论淋病奈菌药物敏感性较高的药物有,阿奇霉素及红霉素、罗红霉素,这些可以作为治疗淋病的首选药物,淋病奈菌同时对头孢唑啉钠及交沙霉素的耐药性也比较高,但临床上用于治疗淋病的效果较差。

  • 标签: 淋病奈瑟菌 抗菌药物 敏感性
  • 简介:摘要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感染和淋病奈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NG)感染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目前尚未有针对它们的有效疫苗问世,但疫苗相关研究均取得了较大进展。CT疫苗CTH522已经通过Ⅰ期临床试验,有望填补CT疫苗的空白。同时,多种有效NG候选疫苗靶标抗原也被开发,给疫苗研发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希望。本文对CT和NG疫苗研发工作中的进展、障碍和临床实验进行综述,旨在为后续的疫苗开发提供参考。

  • 标签: 衣原体,沙眼 淋球菌 蛋白质疫苗 DNA疫苗 临床试验
  • 简介:整个夏天,青岛的海滩都人满为患。人群中,不时会出现一些身穿各色装束的蒙面人,她们的头套只露出嘴、鼻子和两只眼睛。另类的造型,不但让海滩增添了许多神秘色彩,更是让她们瞬间爆红网络——人们给头套起了个名字叫"脸尼"。

  • 标签: 青岛 海滩 头套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探究将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直接涂片染色、细菌培养这三种方式对淋病奈氏菌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10月23日—2016年10月23在我院检测的1277例患者,并对783例男性患者和494例女性患者采用PCR扩增仪分别进行尿道分泌物和宫颈分泌物检测。结果在PCR检测中,女性患者NG-DNA阳性率为20.73%,男性患者NG-DNA阳性率为41.38%,男女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在直接涂片染色的结果中,阳性检测率为16.19%;在细菌培养的检测结果中,阳性检测率为19.25%;在PCR检测结果中,阳性检测率为33.41%。结论通过三种不同的检测方式,我们认为PCR检测的灵敏度较高,是淋病奈氏菌检测的首选方案,其次为细菌培养,而直接涂片染色的检测率最低。对于基层医院而言,直接涂片染色是一种经济、实惠的检测方式,且该检测特异性高,具有可行性。

  • 标签: 聚合酶链反应(PCR) 直接涂片染色 细菌培养 淋病奈瑟氏菌
  • 简介:女人的动人之处在于丰润的双唇,上扬的嘴角是亲和力的外在能量,而气场的源泉则来自眼睛和眉梢。拥有精致的眼部轮廓,也就领略到了妆容的要点,明晰的眉形不仅能为你增加气场,还有减龄的神奇效果。

  • 标签: 美容 化妆品 品牌 护肤品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