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检测淋病奈瑟氏菌方法结果比较韦艳欣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三种检测淋病奈瑟氏菌方法结果比较韦艳欣

韦艳欣

(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凭祥市中医院广西凭祥532600)

【摘要】目的:本次探究将使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直接涂片染色、细菌培养这三种方式对淋病奈瑟氏菌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10月23日—2016年10月23在我院检测的1277例患者,并对783例男性患者和494例女性患者采用PCR扩增仪分别进行尿道分泌物和宫颈分泌物检测。结果:在PCR检测中,女性患者NG-DNA阳性率为20.73%,男性患者NG-DNA阳性率为41.38%,男女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在直接涂片染色的结果中,阳性检测率为16.19%;在细菌培养的检测结果中,阳性检测率为19.25%;在PCR检测结果中,阳性检测率为33.41%。结论:通过三种不同的检测方式,我们认为PCR检测的灵敏度较高,是淋病奈瑟氏菌检测的首选方案,其次为细菌培养,而直接涂片染色的检测率最低。对于基层医院而言,直接涂片染色是一种经济、实惠的检测方式,且该检测特异性高,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聚合酶链反应(PCR);直接涂片染色;细菌培养;淋病奈瑟氏菌

【中图分类号】R44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0-0394-02

淋病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其病原体为淋病奈瑟氏菌(NG)。此外,在性病的病种构成中居于第二位,仅次于非淋菌性尿道炎。该病菌作为人体寄生细菌之一,常存在于急性尿道炎和阴道炎的脓性分泌物的白细胞中,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在变异的作用下可以获得抗药性。该疾病的检测方式较多,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10月23日—2016年10月23在我院检测的1277例患者,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直接涂片染色、细菌培养三种检测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其临床应用价值,从而有效地控制该病情的发展,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10月23日—2016年10月23在我院检测的1277例患者,其中男性783例,女性494例,患者年龄在24~35岁之间,女性患者均为已婚。在尊重患者意愿的情况下,进行PCR检测的男性有261例,女性164例;进行直接涂片染色检测的男性有261例,女性165例;进行细菌培养检测的男性有261例,女性例165。所有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检测方法

在检测过程上,首先要完成对标本的采样。其中,男性患者需用棉拭子插入尿道1~3cm,在转数周之后取出,女性患者则在宫颈口及后穹窿分泌物装洁净试管完成防污送检的工作准备。此外,PCR检测需在患者体外DNA基因扩增的时候,通过聚合酶链反应,待凝胶电泳后观察条带,以试剂的使用说明为标准。细菌培养法则将采集的标本分别进行2个血琼脂平板和1个巧克力平板的接种,其中1个血琼脂平板需放置在35℃培养箱中,另外2个则在体积比为6%的CO2培养箱中进行培育[1]。直接涂片法需在样本干燥后完成革兰氏染色。随后,需要在油镜下观测淋病奈瑟氏双球菌,即该病菌为红色或粉红色,并以肾形对称分布。

1.3检测仪器

本次实验将采用PCR扩增仪。该仪器可以有效地分辨A7号分辨力板上第25组图案线,且分析速度不大于60sec。在形态识别漏检上具有较高的正确率,可以对入标本颜色、浑浊度等数据进行直接输入,并检测尿液中的所有有形成分,提供完整的检测报告。

1.4统计方法

本研究中对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百分率进行表示,并选取P<0.05为置信区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PCR检测中,女性患者NG-DNA阳性率为20.73%,男性患者NG-DNA阳性率为41.38%,男女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在直接涂片染色的结果中,阳性检测率为16.19%;在细菌培养的检测结果中,阳性检测率为19.25%;在PCR检测结果中,阳性检测率为33.41%,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因此,我们认为PCR检测是现阶段淋病奈瑟氏菌的主要方法,且检测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种方式,阳性结果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淋病是传染性较强的病种,局部症状较为严重,且发病急。在临床诊断的过程中快速、准确的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在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淋病奈瑟氏菌多隐藏于患者的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中,此外,新生儿经产道时也容易发生感染。一旦患者免疫力出现下降时,病菌则会进入其血流经血液循环引发其他机体部位的化脓性炎症。据相关资料显示,该病菌具有自溶现象,即在离开人体后会失去传染性,由于其对外界的抵抗能力较差,在完全干燥的环境下会自动死亡[2]。在微生物检测的过程中主要是采用革兰氏染色镜检。

直接涂片染色属于传统的检测方式,具有便捷、经济的优势,是婚检和初诊常用的方式。但是该检测方法的检出率较低,容易出现漏诊和误诊,耽误患者的治疗。与此同时,女性患者的阴道分泌物标本受到污染的情况较为严重,仅根据形态辨认难度较大。细菌培养的检测方式容易受到技术操作因素、培养条件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且检测时间长,在测量结果上缺乏准确性。而PCR检测是现阶段生物学检测高新技术之一,具有较强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在标本的选择和采集上没有细菌培养那么严格,即无论细菌的形态是活是死都可以完成最终检测。除此之外,该方式能够克服由于使用抗生素后其他检测方法无法察觉的问题,并在放大作用下克服由于标本数量稀少造成的检测困难[3]。但是,该检测对实验本身的要求较高,需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值得一提的是,PCR检测在疗效评价上需要对死菌所产生的阳性检测进行区分。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当Gram染色没有找到NG,细菌培养在用药影响下生长的细菌时,可以考虑采用PCR检测。但是,对于急性期的患者,且脓性分泌物数量多,症状明显,此时可先进行Gram染色。

就本次实验结果来看,PCR的检测效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和直接涂片染色,能够发挥其优势,具有可依赖性。除此之外,对于病原体较多的患者而言,采用细菌分离和药敏实验进行双向检测[4],在24小时后完成对细菌的鉴定,以便及时的为患者提供诊断数据,能够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是基层医院的首选方案。

综上所述,聚合酶链反应(PCR)、直接涂片染色、细菌培养在淋病奈瑟氏菌的检测上灵敏度具有一定差异,在实验中PCR的检出率最高。各大医院需根据自身器械条件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及时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确认,帮助患者认识疾病,早日治疗。

【参考文献】

[1]李伟月,余进胜.淋病奈瑟氏菌不同检测方法的效果评价[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6(33):29-34.

[2]谢国勇.淋病奈瑟氏菌3种检测方法的结果对照思路[J].当代医学,2014,6(78):127-133.

[3]郑文振,蒲荣.三种方法在检测泌尿生殖道淋病奈瑟菌感染中的比较研究(优先出版)[J].右江医学,2014,6(110):210-223.

[4]于同德,王伟.浅谈基层医院三种快速淋病奈瑟菌检验技术的局限性[J].甘肃科技纵横,2015,3(54):108-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