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克服SIFT原始拼接算法的局限性,同时解决了在超声全景图的拼接过程中超声信号存在低信噪比和阴影、斑点和其他噪声,以及医生在对病人进行超声检查时,在不同的检测位置探测时的力度和与接触程度可能会不尽相同产生的影响,进而提出一种ABUS乳腺超声全景图的自动拼接算法。此算法指定乳腺组织中的乳头位置为拼接算法所使用的匹配特征点,提升了自动拼接超声图像算法的准确率,无需人工干预,医生可通过全景图对乳腺癌筛查病例实现更为准确和客观地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影像 融合拼接 图像处理 模板匹配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中空硒化铜纳米粒子(Cu2-xSe NPs),并考察其光热以及放射治疗(放疗)增敏性能。方法以氧化亚铜(Cu2O)为牺牲模板,以硒粉为硒源,通过牺牲模板法制备Cu2-xSe NPs,再在其表面修饰甲氧基聚乙二醇巯基(mPEG-SH),得到最终的纳米粒子Cu2-xSe-PEG NPs。分别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激光粒度仪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对Cu2-xSe NPs的形貌、粒径及紫外光谱等进行表征;通过红外热成像仪和生物学X射线辐照仪考察Cu2-xSe-PEG NPs的光热及放疗增敏性能。结果所得Cu2-xSe NPs具有中空结构,粒径为(136.9±7.0)nm,单分散性好,在近红外区有吸收。Cu2-xSe-PEG NPs的质量浓度为200 μg/ml时,在808 nm激光照射下可升温至55 ℃。Cu2-xSe-PEG NPs在X射线照射下产生的活性氧水平具有浓度和辐射剂量依赖性。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制备方法能控制合成Cu2-xSe NPs的尺寸,且材料具有良好的光热和放疗增敏性能,为运用Cu2-xSe-PEG NPs进行肿瘤的热放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标签: 中空硒化铜纳米粒子 牺牲模板法 光热性能 放疗增敏 肿瘤治疗
  • 简介:摘要2020年,美国腹部放射学胰腺病学相关领域专家首次发布了急性胰腺炎CT结构化报告模板,此结构化报告模板是基于增强CT检查而设计的,其目的在于全方位评价胰腺实质与胰周血管结构。同时,规范的术语和放射学结构化报告能减少有歧义的影像报告,即减少影像学描述和报告的差异,有利于临床对急性胰腺炎及多种并发症的诊断和疗效评估,还有助于不同医学中心间的学术交流以及科研与教学。本文就该结构化CT报告模板的要点进行解读。

  • 标签: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胰腺炎 结构化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探究脑卒中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扩散定量指标与运动功能的关系。材料与方法采集37例单侧皮质下脑卒中患者和30例健康被试的DTI数据,运用概率性纤维束成像追踪出健康被试的CST,获得健康对照组CST模板。基于健康对照组的CST模板测量两组被试双侧CST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和平均扩散率(mean diffusivity,MD),进一步计算两组被试FA比率(FA ratio,rFA)、FA不对称性(FA asymmetry,FAasy)、MD比率(MD ratio,rMD)和MD不对称性(MD asymmetry,MDasy),用这六个扩散参数相关指标来评估脑卒中患者CST完整性损伤,并与患者“手+腕”及上肢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作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卒中组病灶同侧CST的FA、rFA显著降低(分别为t=-15.775,t=-11.111,P<0.001),FAasy显著增高(t=9.473,P<0.001);而MD、rMD显著增高(分别为t=9.553,t=7.733,P<0.001),MDasy显著降低(t=-8.941,P<0.001);病灶对侧CST的FA和MD均无显著变化(P>0.05)。患者病程及病灶大小与各扩散指标间均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卒中组病灶同侧CST的FA和rFA与“手+腕”及上肢FMA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342,P=0.038;r=0.479,P=0.003;r=0.343,P=0.038;r=0.482,P=0.003),FAasy与“手+腕”及上肢FMA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为r=-0.353,P=0.032;r=-0.490,P=0.002)。分步回归分析进一步发现,相较于病灶同侧CST的FA和rFA,FAasy与“手+腕”和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更加相关(分别为Beta=-0.353,P=0.032; Beta=-0.490,P=0.002)。结论基于健康对照组CST模板测得的FA相关指标能反映CST结构完整性。FAasy与“手+腕”及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密切相关,或许可作为评估脑卒中患者手腕部和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脑卒中 皮质脊髓束 运动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服药物模板系统的安全用药管理效果展开探讨。方法:某医院自2019年起使用了口服药物模板管理方案,管理内容主要包含药物分类、患者用药指导以及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学习等方面。以时间界限进行划分,将2018年作为实施前,2019年则为实施后,实施口服药物模板系统之前,使用的是常规药物分配方法,药物的发放主要是由护理人员根据药量和用药时间进行的,并没有向患者说明用药详情。此次在实施前后随机各自选取了100例患者,分别对比实施前后患者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护理人员对药物安全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结果:研究表明,使用口服药物模板系统能够显著降低出现用药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结论:口服药物模板的使用能够为患者建立完善的辅助药物记忆系统,有利于患者安全用药。

  • 标签: 口服药物模板 安全用药管理 护理工作人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早期预警评分(PEWS)护理记录模板于小儿肺炎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取2019年11月~2020年4月我院儿科收诊80例小儿肺炎患儿划入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文书书写;取2020年5月~2020年10月我院收诊小儿肺炎患儿80例划入研究组,依据PEWS护理记录模板进行护理文书书写,比较两组护理文书缺陷次数、书写平均时间。结果:研究组护理文书缺陷次数、书写平均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儿童早期预警评分护理记录模板 小儿肺炎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电子病历疾病模板控制进行研究,浅析其在病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我院300名临床医生以问卷调查的形式,了解模板对质量管理的影响。结果:大部分临床医生对电子病历疾病模板控制缺乏正确的了解,了解率为29.20%。电子病历疾病模板在病历质量、临床科研工作、医疗质量监控用等方面满意度评价分别为 75.22%、93.80%、63.72% 。结论:规范的电子病历疾病模板控制可提高医生工作效率、促进病历质量高效理。

  • 标签: 电子病历 疾病模板 病历质量 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信息行标共面模板(以下简称行标模板)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5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肿瘤科58例应用模板粒子植入,其中30例应用行标模板,28例应用通用制式共面模板(以下简称通用模板)。比较手术前后90%靶体积的最小吸收剂量(D90)、匹配周边剂量(MPD)及100%、150%、200%处方剂量覆盖的靶区体积占靶区总体积的百分比(分别为V100、V150、V200),靶区外体积指数(EI)、适形指数(CI)和均匀性指数(HI),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的差异。结果行标组术前计划与术后验证D90、MPD、V100、V150、V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用组术前计划与术后验证D90、MPD、V100、V150、V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行标组和通用组手术时间分别为(44.3±12.4)和(60.0±12.8)min(t=-3.03,P<0.05)。结论使用模板辅助粒子植入可以精确地达到术前规划,行标模板缩短了手术操作时间,提高了患者的耐受度。

  • 标签: 行标共面模板 通用模板 放射性粒子 治疗计划系统 非小细胞肺癌
  • 作者: 谭为 朱嘉文 苏炜炜 孙永建 黄文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6-15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骨科,广州 510515,广东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广东 湛江 524023,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广东省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医学3D打印应用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 510515,广东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广东 湛江 524023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广东省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医学3D打印应用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 510515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导航模板辅助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畸形愈合截骨矫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至2019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8例儿童肱骨外髁骨折畸形愈合患儿的病历资料。其中12例采用常规手术方案治疗(常规组),即根据CT重建分析畸形位置、术中凭经验截骨治疗;6例采用导航模板辅助截骨矫形治疗(导航模板组),即根据双侧肘关节CT数据建立三维骨骼模型,通过患侧肱骨远端与健侧肱骨远端的镜像进行比较来评估肱骨远端冠状面、矢状面的畸形,从而确定最佳截骨平面及复位的目标位置,在计算机上进行术前模拟,设计截骨导航模板及复位导航模板,用3D打印机打印出导航模板。术中在导航模板辅助下截骨矫形,空心螺钉固定截骨断端,屈曲80°石膏固定。2组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肱骨小头及滑车坏死、迟发性尺神经麻痹、骨不愈合)、术后肘关节屈伸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儿肘关节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截骨矫形部位均获得骨性愈合,矫形效果满意。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术后Dhillon评分,导航模板组:优1例,良5例;常规组:良11例,一般1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肘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模板组手术时间[(200.0±24.2) min]、术中出血量[(85.0±10.9) mL]优于常规组[(232.0±20.1) min,(139.1±18.3)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应用肱骨三维重建、镜像对比评估患侧肱骨远端畸形,设计截骨及复位导航模板辅助手术,可以最大程度地恢复肘关节正常解剖结构,精准矫形,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优化了手术程序,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标签: 镜像对比 3D打印 导航模板 肱骨外髁骨折 畸形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通用共面模板(以下简称通用模板)辅助CT引导下对肺癌术后局部复发进行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的植入前、植入后剂量学符合程度及对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自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接受通用模板辅助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38例。术前进行预计划,处方剂量110 Gy。术中验证结果与术前计划的剂量参数匹配周边剂量(MPD)、90%靶体积的最小吸收剂量(D90)、100%靶体积的最小吸收剂量(D100)、适形指数(C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和均匀性指数(HI)进行配对t检验。术后第6个月按照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判定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完成粒子植入治疗,术前计划、术后质量验证剂量:MPD为(222.7±26.2)、 (227.7±29.8)Gy,D90(130.8±13.6)、 (134.8±12.8)Gy,D100 (106.4±10.6)、 (110.7±11.8) Gy,CI(0.75±0.06)、 (0.74±0.04),EI(22.7±5.8)%、 (24.3±4.8)%, HI(36.8±4.7)%、(37.2±5.3)%,心脏平均照射剂量为(19.3±7.2)、 (21.3±6.8 ) Gy(P>0.05),中位随访时间为22.5个月(8~98个月)。中位生存期21个月(95%CI 7.4~34.6),2年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和局部控制(LC)的发生率分别为47.4%、 39.5%和83.5%。结论通用模板辅助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局部复发可以较好地在术中实现术前TPS计划目标,取得良好疗效,是一种微创、精准、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通用共面模板 放射性粒子 治疗计划系统 非小细胞肺癌 局部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采用非共面和共面模板术前计划参数的差异,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外照射的胰腺癌患者,其影像信息导入近距离治疗计划系统,分别设计非共面计划与共面计划,每例患者处方剂量设定为110 Gy,粒子活度0.4 mCi(1 Ci=3.7×1010Bq),分别优化剂量分布,比较两者的针数、粒子数、90%和100%靶体积受照剂量(D90、D100)、100%、150%、200%的处方剂量覆盖的靶体积(V100、V150、V200)、适形指数(C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和均匀性指数(HI);比较周围正常器官小肠、结肠、十二指肠、胃、脊髓2 cm3和5 cm3所受到的照射剂量D2 cm3和D5 cm3。结果共面计划比非共面计划的植入针数18.63 vs. 16.45针稍多(t=-3.239,P<0.05);粒子数相当90.2 vs. 91.01颗(t=-3.373,P>0.05);靶区的D90、D100、V100、V150、V200、CI、EI、H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周围正常器官小肠、结肠、十二指肠、胃和脊髓的D2 cm3、D5 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非共面与共面计划均可达到处方剂量,同时正常器官的剂量相差很小,模板各有自己特点,故临床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 标签: 放射性粒子植入 共面模板 非共面模板 剂量学 胰腺癌
  • 作者: 朱嘉文 谭为 杨洋 黄文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05
  • 出处:《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21年第04期
  • 机构:广东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广东省湛江市 524023,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骨科 广东省医学3D打印应用转化创新平台,广州 510515,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广东省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医学3D打印应用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 510515,广东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广东省湛江市 524023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广东省医学生物力学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医学3D打印应用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 510515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数字化设计导航模板在儿童肘内翻矫形截骨术中的研究进展。方法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数据库上进行文献检索,分别以"3D打印""导航模板""数字化""三维重建""矫形""肘内翻"和"3D printing""navigational template""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orthopedics""cubitus varus"为中英文关键词,检索2010年1月—2020年4月有关数字化设计导航模板辅助儿童肘内翻矫形截骨术的中英文文献。从数字化设计导航模板在儿童肘内翻的畸形评估、术前模拟、导航模板设计、术后效果、应用优势与局限性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35篇文献(英文27篇,中文8篇)。相比传统手术,数字化设计导航模板应用于儿童肘内翻截骨,术前矫形能准确地进行肘部畸形三维评估,使得术中操作与术前模拟一致,可实现个性化矫形,截骨精准、创伤小,但手术成本较高。结论数字化设计导航模板辅助儿童肘内翻截骨矫形具有较好的手术效果和应用前景。

  • 标签: 肘内翻 矫形 导航模板 成像,三维 3D打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治疗前后计划的物理剂量学参数,验证光学导航系统联合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复发癌的精确性与可行性。方法纳入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接受光学导航系统联合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头颈部复发癌患者共12例。记录治疗前计划和治疗后计划实际植入针数及粒子数,比较治疗前后计划的90%靶区体积剂量(D90)、匹配周边剂量(MPD)、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及100%、150%和200%处方剂量体积百分比(V100、V150和V200)。结果中位病灶体积31.2 cm3,中位粒子数61.5颗,中位处方剂量130 Gy。治疗前计划的D90、MPD、V100、V150和V200均值分别为134.2 、64.6、93.3、75.3和39.3 Gy,治疗后计划分别为146.7、68.94、97.47、80.40和48.30 G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的植入针数、粒子数、CI、HI、E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8例治疗后计划剂量质量评价为优(66.6%);4例为良(33.3%)。结论光学导航系统联合3D打印模板辅助下,粒子植入治疗计划完成质量良好,治疗后各项剂量参数均符合预计划的要求,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光学导航系统 3D打印非共面模板 放射性粒子植入 剂量学 头颈部复发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数字化导航模板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9月至2016年11月,我们共收治15例单侧肘内翻畸形患儿,左侧7例,右侧8例。通过逆向工程技术和3D打印技术,所有患儿术中均采用个性化数字化导航模板进行辅助截骨。术后随访根据Bellemore功能评定标准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定,比较术后患侧、健侧提携角和肘关节最大屈伸角度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28~52个月,平均39个月。15例患儿均在术后6~8周获得骨性愈合,无一例出现血管神经损伤或外侧髁骨性隆起等并发症。术后患肢提携角为2°~9°,平均(6.4±2.1)°;健侧提携角0°~8°,平均(5.8±1.9)°;两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时患肢肘关节活动度最大伸直角度为-8°~11°,平均(1.7±0.5)°;最大屈曲角度为127°~138°,平均(133.7±2.3)°;两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Bellemore功能评定标准:优13例,良1例,可1例。结论3D打印数字化导航模板手术操作精准,创伤小,并发症少,可以为儿童肘内翻畸形精准截骨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肘关节 截骨术 肘内翻 数字化技术 3D打印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3D打印模板辅助插植近距离治疗在髂血管旁孤立转移淋巴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收集2018—2020年间就诊于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髂血管旁淋巴结转移的12例患者,应用3D打印模板辅助插植近距离治疗,处方剂量20~30 Gy 1次。疗后前3个月每个月复查CT,3个月后每3个月复查CT,评价治疗局控率、症状缓解率、不良反应。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和随访,1、3、6个月淋巴结达完全缓解分别为2、3、3例,部分缓解分别为9、8、8例,疾病稳定1例,疾病进展0例。症状缓解10例。急性放射性肠炎2例,骨髓抑制2例,给予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3D打印模板辅助插植近距离治疗髂血管旁转移淋巴结可能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可耐受。

  • 标签: 三维打印模板 肿瘤转移,淋巴结/插植近距离疗法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3D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癌术前术后常用剂量学指标差异,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对2019年6月至2021年1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骨转移癌粒子植入手术的10例患者共12个病灶进行回顾性分析,12个病灶均采用3D打印模板引导粒子植入,处方剂量120~140 Gy,比较术前治疗计划及术后验证计划中常用剂量学指标差异,包括D90、D100、V90、V100、V150以及术前计划粒子数量和术后实际使用粒子数量,采用配对t检验对术前术后剂量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前和术后D90、D100、V90、V100、V150等剂量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际使用粒子数量多于术前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0, P<0.05)。结论3D打印模板联合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骨转移癌,剂量精准,可达到术前计划要求,应积极推广临床使用。

  • 标签: 3D打印模板 放射性粒子植入 骨转移癌 近距离放疗 放射治疗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3D打印个体化模板(3D-PIT)辅助CT引导后装组织间插植治疗中央型复发妇科肿瘤的术前计划与术中实际物理剂量学参数,评价3D打印个体化模板辅助下CT引导的组织间插植治疗的剂量准确性。方法纳入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肿瘤放疗科中央型复发妇科肿瘤患者38例,均行3D打印个体化模板辅助CT引导192Ir后装组织间插植治疗。大体肿瘤靶区(GTV)处方剂量10~36 Gy,2~6分次,5~6 Gy/次。比较患者治疗前、治疗时计划的90%靶区体积剂量(D90)、100%靶区体积剂量(D100)和100%处方剂量体积百分比(V100)。危及器官膀胱、直肠和结肠2 cm3体积接受的剂量(D2 cm3)。近距离治疗质量参数包括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同时观察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研究共纳入治疗194例次,单次中位插植针6(5~13)根,单次处方剂量5~6 Gy。术前和术中的GTV D90、D100、V100、CI、HI、E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和术中危及器官膀胱和结肠D2 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直肠D2 cm3剂量略高于术前计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335,P=0.027)。结论3D打印模板辅助CT引导下高剂量率192Ir后装组织间插植治疗计划完成质量良好,达到术前剂量设计要求。

  • 标签: 3D打印个体化模板 妇科肿瘤 高剂量率后装 组织间插植 剂量学
  • 简介:摘要:伴随着国家对装配式建筑的大力支持,我国装配式建筑得到了快速发展。在装配式建筑中,混凝土结构依然是最为主要的结构形式,其施工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最终装配式建筑的整体质量水平。因此文章重点就房屋建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展开分析。

  • 标签: 房屋建筑 装配式混凝土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角度定位仪与3D打印导航模板在椎弓根螺钉置钉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7年1月—2020年7月溧阳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脊柱骨折或脊柱退行性变患者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平均年龄59.55岁。术前均行CT薄层扫描,将获取的Dicom数据导入Mimics 19.0软件,分割手术节段,设置进钉通道后进行模型3D打印。病变节段包括颈椎、胸椎、腰椎,按照不同节段进行区组随机化分组,分为定位仪组和导航模板组,各20例,均行后路钉棒内固定术。定位仪组:将夹具固定模型在俯卧位状态,定位仪先进行脊柱水平校零,测量进钉通道的水平面螺钉置入角度(TSA)角及矢状面螺钉置入角度(SSA)+A角(椎体倾斜角)。术中通过定位仪进行手术床的水平校零,采用预演的进钉角度,置入椎弓根螺钉。导航模板组:采用个体化设计的椎弓根定位导航模板,3D打印后进行模拟操作,随后用于术中椎弓根定位。对比观察两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以及模拟手术时间、临床手术中显露与置钉时间;术后复查CT,根据Andrew椎弓根螺钉CT位置分级标准评价椎弓根钉位置。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病变节段部位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共置入椎弓根螺钉185枚。定位仪组患者模拟手术时间为(13.55±5.92) min,导航模板组为(13.60±5.06)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29, P>0.05);定位仪组术中显露与置钉时间为(53.25±15.59) min,短于导航模板组的(66.90±19.8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3, P<0.05)。40例185枚椎弓根螺钉位置均为Ⅰ~Ⅱ级,定位仪组Ⅰ级86枚、Ⅱ级5枚,导航模板组Ⅰ级91枚、Ⅱ级3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3, P>0.05)。无一例出现脊髓、神经根、血管损伤。结论角度定位仪在椎弓根置钉方面与椎弓根定位导航模板均有良好的准确性,配合含进钉通道的3D打印模型,有效实现了个性化准确置钉的目的,保障了手术安全;定位仪组在显露与置钉时间方面优于导航模板组。

  • 标签: 脊柱疾病 三维打印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共面模板(3D-printed coplanar template,3D-PCT)辅助CT引导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radioactive 125I seedimplantation,RISI)治疗胸壁转移瘤的技术方法和临床疗效,并分析剂量学参数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1年3月于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行3D-PCT辅助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55例胸壁转移瘤临床资料。术前经TPS制定治疗计划,术中在3D-PCT辅助下行125I粒子植入,术后第3天复查CT进行术后剂量验证。术后定期复查CT计算局部控制率、总生存(OS)率,并评价患者疼痛缓解情况及相关并发症。采用Log-rank检验、Cox回归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局部控制时间(local control time, LCT)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剂量学参数预测LCT的临界值。结果55例行3D-PCT辅助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的胸壁转移瘤患者术后1、2、3年OS率为72.7%(40/55)、21.8%(12/55)、16.4%(9/55);术后3、6、12、24个月局部控制率为96.4%(53/55)、86.5%(45/52)、85.0%(34/40)、91.7%(11/12)。术后GTV、粒子数目、D90、D100、V100、V150、V200、CI、EI、HI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90较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病理分级、D90、D100、V90和V200对LCT有显著影响(P<0.05);将之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后病理分级、D90为LCT独立影响因素,其余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rank生存分析显示D90≥127 Gy的患者比D90<127 Gy局部控制时间显著延长(χ2=16.61,P=0.000)。术后3个月疼痛缓解率为80.8%(21/26)。1~2级度放射性皮炎5例,Ⅲ度放射性皮炎1例。结论对于胸壁转移瘤,应用3D-PCT辅助CT引导125I粒子植入剂量精准可控,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当D90≥127 Gy时LCT显著延长,D90为LCT的独立影响因素。

  • 标签: 3D打印共面模板 放射性粒子植入 近距离放射疗法 胸壁转移瘤 剂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