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介绍了医疗器械免疫毒理学的最新进展和基本要求,主要介绍了免疫毒理学的概念、免疫毒理试验流程、医疗器械免疫毒性的效应、免疫毒性效应的免疫反应类型、免疫毒性反应的试验模型和方法,为医疗器械生物材料的免疫毒理学评价提供了基本的原则和方法。

  • 标签: 医疗器械 免疫毒理学 生物学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 进行黄芪苦瓜提取物粉毒理试验研究。方法 采用限量法的雌、雄性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90天经口毒性试验,致畸试验。结果 在本试验条件下,黄芪苦瓜提取物粉雌、雄性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的LD50大于20.0g/kg.bw,根据急性毒性剂量分级标准,该样品属实际无毒级;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黄芪苦瓜提取物粉以2.5g/kg.bw、5.0g/kg.bw、7.5g/kg.bw的剂量经口给予大鼠90天,受试动物一般情况良好,体重、食物利用率、脏器重量、脏器系数均无异常改变;眼部检查未发现异常变化;尿液指标、血液学指标及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各脏器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与受试样品有关的病理改变。黄芪苦瓜提取物粉对大鼠未见母体毒性、胚胎毒性和致畸性。结论 黄芪苦瓜提取物粉长期食用是安全的。

  • 标签: 黄芪 苦瓜 提取物 安全性
  • 简介:摘要从药品注册现场核查关注点的角度对药理毒理试验管理进行阐述,主要从药理毒理的研究条件、实验动物、实验记录、委托研究四个主要方面对药理毒理实验中常见的问题进行了归纳介绍,为药品注册研制现场核查及药理毒理实验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药理毒理 现场核查 常见问题
  • 简介:多环芳烃对海洋硅藻中肋骨条藻的光毒性效应;对氯苯酚与DNA的相互作用的研究;丙烯酰胺对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microRNA表达的影响;卤代酚复合污染对鲤科金鱼的生化毒性效应研究;两种典型氯酚对鲫鱼脑组织应激蛋白HSP70的诱导

  • 标签: 环境毒理 胚胎发育过程 毒性效应 对氯苯酚 RNA表达 HSP70
  • 简介:XRCC1、XPD、XRCC3、CCND1基因多态性与职业慢性苯中毒发病工龄的关联;不同接苯时间苯中毒患者胸腺近期输出功能变化;过氯酸铵对大鼠肺组织Ⅰ型和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研究;多澳联苯醚对SH-SY5Y细胞氧化应激及凋亡的影响;二硫化碳对大鼠脊髓组织中微管和微丝表达的影响

  • 标签: 职业 SH-SY5Y细胞 慢性苯中毒 大鼠肺组织 毒理 MRNA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使青海沙棘三宝胶囊得到广泛的应用,进行青海沙棘三宝胶囊食品安全性毒理试验研究。方法依据GB15193.1-2003《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三项遗传毒性试验和30天喂养试验。结论青海沙棘三宝胶囊无毒、无任何副作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进行山药乌梅知母提取物混合粉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方法 采用限量法的雌、雄性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90天经口毒性试验,致畸试验。结果 在本试验条件下,山药乌梅知母提取物混合粉雌、雄性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的LD50大于20.0g/kg.bw,根据急性毒性剂量分级标准,该样品属实际无毒级;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山药乌梅知母提取物混合粉以3.33g/kg.bw、6.67g/kg.bw、10.00g/kg.bw的剂量经口给予大鼠90天,受试动物一般情况良好,体重、食物利用率、脏器重量、脏器系数均无异常改变;眼部检查未发现异常变化;尿液指标、血液学指标及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各脏器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与受试样品有关的病理改变。山药乌梅知母提取物混合粉对大鼠未见母体毒性、胚胎毒性和致畸性。结论 山药乌梅知母提取物混合粉长期食用是安全的。

  • 标签: 山药 乌梅 知母 毒理学
  • 简介:肿瘤发病率每以3-5%的速度增加,肿瘤已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问题,研究肿瘤毒理学特别重要。肿瘤毒理学可研究:外源性化学致癌物致癌的靶向性;外源性化学物的致癌机理;建立毒物基因数据库;研究新的检测化学物致癌作用的方法:研究新的防治措施。

  • 标签: 肿瘤 毒理学 研究
  • 简介:医疗器械和材料的某些成分和降解产物可能会使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应答(免疫毒性),因此医疗器械和材料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已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ISO/TC194目前正在制定ISO/TS10993—20《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20部分:医疗器械免疫毒理试验原则与方法》,标准给出了医疗器械对免疫系统不良作用方面的评价与试验指南。本文将系统介绍ISO/TS10993—20:2005,并给出免疫毒理学实验设计等相关信息。

  • 标签: 医疗器械 免疫系统 免疫毒性 免疫毒理学实验设计
  • 简介:毒理基因组学是利用DNA微阵列技术,研究化合物作用于机体后的基因变化,将组学技术与传统毒理学及组织病理学相结合,评价和预测化合物的毒性的一门学科。随着毒理基因组学的广泛应用,免疫毒理学领域也开始利用基因表达谱来分析化合物的免疫毒性。目前认为免疫毒理基因组学可能在下述3个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即免疫毒性物质的筛选、免疫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以及免疫毒性风险评估。现围绕这3个方面,对毒理基因组学在免疫毒理学领域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 标签: 毒理基因组 免疫毒理学 药物安全 风险评估
  • 简介:龙葵碱又名颠茄碱,是由葡萄糖残基和茄啶组成的一种弱碱性糖苷,不溶于水、乙醚、氯仿,能溶于乙醇,与稀酸共热生成茄啶及一些糖类。大量研究表明龙葵碱具有很好的抗肿瘤、降压、强心、保肝、抗炎以及保护肾细胞等疗效。但能刺激性和腐蚀胃肠道黏膜,麻痹中枢神经,对红细胞产生溶血,损害心肌等,且能于孕早期可导致小鼠胚胎死亡,具有一定的胚胎毒性;致畸和致突变也均有报道。其中对龙葵碱的近期研究主要是遗传毒性及雄性生殖毒性。本实验课题组前期体内实验表明,龙葵碱可以透过血一生殖腺屏障干扰精子正常形成与成熟。骨髓细胞微核实验显示,小鼠体细胞遗传物质受到损伤。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从形态学显示龙葵碱对骨髓细胞DNA的损伤作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龙葵碱可使骨髓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抑制了骨髓细胞的生长。龙葵碱对小鼠骨髓细胞p53蛋白含量的影响显示,龙葵碱能使细胞内p53蛋白含量显著增加,诱导细胞进入G1期,抑制细胞增殖。采用冷胰酶消化法体外原代培养昆明小鼠睾丸支持细胞。

  • 标签: 龙葵碱 骨髓细胞DNA 毒理学 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 小鼠骨髓细胞 流式细胞仪分析
  • 简介:摘要:经过历年发展,我国药物毒理学在学科建设以及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方面,均获较为显著的发展;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毒理学研究方面还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转化与早期毒性预测等录领域,需要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本次研究对国内外药物毒理学的发展趋势进行综述分析。

  • 标签: 药物毒理学 转化毒理学 早期毒性预测 发展趋势
  • 简介:本文综述了镍的存在、人体对镍的吸收、累积和分布;镍对人体的生理作用、镍缺乏和过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分析了镍的致毒要理,在此基础上简要讨论了镍中毒的防治。

  • 标签: 生理作用 危害 防治
  • 简介:高剂量组雌性大鼠在给药第4、5周体重增长与空白组比较也显著减慢(P<,定喘颗粒对大鼠给药末期脏器系数的影响(略)表7 ,其余各组各项检查与空白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见表5)

  • 标签: 定喘颗粒 毒理学研究 颗粒毒理学
  • 简介:目的:介绍马兜铃酸的毒理学研究进展方法:方法: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归纳。结果:马兜铃酸具有肾毒性、消化道毒性、致癌性、致突变性和基因毒性。结论:要辨证合理使用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中药材。

  • 标签: 马兜铃酸 毒理学
  • 简介:摘要:黄芪和当归不但是常用的中草药材,且二者还常常配伍使用。本文首先介绍了黄芪和当归的化学成分,其次分析了黄芪-当归的药理作用和毒理作用,最后结合临床实践讨论了黄芪-当归的临床主要应用,旨在促进相关研究工作进展。

  • 标签: 黄芪 当归 药理 毒理
  • 简介:长期毒性实验乳洁安胶囊各剂量组各项指标未见明显异常改变,结果急性毒性实验小鼠灌胃给药最大耐受量相当于人临床日用量的160倍,我们对乳洁安胶囊进行了急性和长期毒理实验研究

  • 标签: 乳洁 安胶囊 实验研究
  • 作者: 向云会熊颖妮邓昭敏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成都办事处医院向云会熊颖妮邓昭敏摘要:多粘菌素(polymyxins)是用于治疗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的杀菌多肽抗生素,早在1940年代即被发现并应用于临床,但由于其较严重的肾脏和神经系统等毒性,随着其它可用抗生素的不断发现,其临床应用一度受限。如今,基于其对细菌细胞壁及脂多糖的强大作用,多粘菌素越来越多地被用作治疗耐多药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最后防线。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多粘菌素的药理毒理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尽量减少副作用以及耐药性的发生,优化多粘菌素的临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