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所谓副作用,是指在使用治疗剂量药物时伴随出现的、与治疗疾病目的无关的其他作用。一种药物往往具有多种作用,当人们利用其中一种作用时,其余的作用便称为副作用。平时提到的副作用,多不利于疾病治疗,需要人们在用药时注意防范。正如辩证法所谓“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医生在长期医疗宴践中发现,药物作用和副作用的划分是相对的,并非一成不变,对副作用,也不必总是持怀疑、否定态度:有些药物的有些作用,在某种疾病上可能是副作用

  • 标签: 副作用 治疗剂量 长期医疗 药物 疾病 辩证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筋膜手法治疗在盆底过度活跃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 2018年 5月至 2020年 5月在我院产后 42天检查并确诊活跃型盆底功能异常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共 120人。随机分为 3组:单纯电刺激治疗组为 A组 40人,单纯筋膜手法治疗组为 B组 40人,电刺激 +筋膜手法治疗组为 C组 40人。三组均治疗一个疗程,对比治疗效果。 结果:三组产妇在治疗前盆底表面电值及盆底筋膜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P> 0.05) ;治疗后盆底表面电值快、慢、 60秒耐力测试均有提升, C组、 A组 >B组,且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5), A组与 C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 P> 0.05);治疗后,后静息值 C组 >B组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 05);治疗后筋膜疼痛评分观察 C组、 B组 >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 B组与 C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筋膜手法治疗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能有效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提高盆底力,降低盆底后静息,改善盆底筋膜疼痛,较单纯电刺激或单纯筋膜手法治疗疗效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肌筋膜手法治疗 电刺激生物反馈 活跃型盆底肌 盆底肌筋膜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背动脉前锯支在带蒂背阔皮瓣移植乳房再造中的补救作用。方法2015年9月至2019年12月,对4具新鲜成年女性尸体标本进行解剖,观测胸背动脉前锯支的数量、长度、直径及来源。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的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应用带蒂背阔皮瓣移植即刻再造乳房的患者临床资料。在分离、切取带蒂背阔皮瓣的过程中发现患者的胸背动脉受损,改用以胸背动脉前锯支为蒂制备背阔皮瓣再造乳房。术后对皮瓣成活情况、乳房外观和质地、乳腺癌有无复发以及供区情况进行随访。结果在4具(8侧) 标本中共发现11条前锯支,长度为(6.3±1.8) cm,直径为(2.4±0.4) mm,其中7条发自胸背动脉主干,3条发自胸背动脉垂直支,1条发自胸背动脉水平支。临床病例共纳入6例女性单侧乳腺癌患者,年龄29~61岁,平均42.7岁;病程(10.7±5.4)个月(2~36个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继发乳房缺损面积为14 cm×6 cm~16 cm×7 cm,术中切取背阔皮瓣皮岛面积为13 cm×6 cm~17 cm×6 cm。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再造乳房外形可。术后随访9~28个月,平均13.7个月,所有患者乳房外观和质地满意,均未见局部复发,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肩关节活动无影响。结论胸背动脉前锯支解剖恒定,与胸背血管相交通,可以为背阔供血;以胸背动脉前锯支为蒂可有效保证背阔皮瓣的血运,可作为胸背动脉主干损伤情况下乳房再造的补救方法。

  • 标签: 外科皮瓣 胸背动脉 前锯肌支 带蒂皮瓣 背阔肌肌皮瓣 乳房再造
  • 简介:新的神经肌肉传递功能完全恢复的全标准是TOF比值≥0.9,TOF值〈0.9可视为有术后残余松箭毒化作用(PORC),在临床工作中,全麻恢复期能观察到有残余松阻滞,为了降低PORC的发生率,使患者完全恢复骨骼收缩功能和反射活动,以抗胆碱酯酶药作为拮抗剂拮抗残余松。但抗胆碱酯酶药有术后恶心,呕吐,心动过缓等副作用,衡量松拮抗的利弊,并做出合理的决定,对麻醉医师来说尤为重要。本篇就术后松残余阻滞作用松拮抗应用方面的争议作一综述。

  • 标签: 术后残余肌松箭毒化作用(PORC) 拮抗 抗胆碱酯酶药 SUGAMMADEX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推拿在面痉挛治疗中的影响,以确定在治疗面痉挛时,是否配合推拿治疗。方法将68例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6例,其中治疗组采用电针、红外线、穴位注射加推拿治疗,而对照组采用电针、红外线、穴位注射治疗。1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0例,显效18例,有效3例,无效1例;对照组临床治愈6例,显效14例,有效14例,无效2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在面痉挛治疗中加入推拿能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面肌痉挛 推拿 电针 红外线 穴位注射
  • 简介:术后残余作用在术中应用松药的病人很常见,是麻醉恢复期病人发生低氧血症、上气道梗阻,误吸和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可以通过应用中、短效松剂,加强神经肌肉功能监测和正确应用松拮抗剂等措施来降低残余松发生率。

  • 标签: 肌松药 残余肌松作用 术后呼吸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在大鼠骨骼缺损模型上,探讨骨骼去细胞外基质(ECM)水凝胶联合骨骼干细胞对骨骼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2018年5月至2020年1月,采用5种方法将大鼠骨骼脱细胞,使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DAPI染色评估骨骼脱细胞情况,选出最优策略制成水凝胶。采用HE染色、Masson染色、扫描电镜(SEM)等对水凝胶的结构、成分进行分析。将骨骼干细胞植入包被有水凝胶的培养皿,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情况;构建大鼠骨骼缺损动物模型,用HE染色检测骨骼生长,免疫荧光检测Pax7和MyoD的表达情况,电刺激对各组大鼠骨骼组织修复后功能进行评估;使用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本研究发现了一种对骨骼结构损伤小并且彻底的脱细胞的方法,然后将其制备成水凝胶;Masson染色、SEM表明水凝胶保留了骨骼的基本结构和部分生物因子;MTT检测表明该水凝胶能够促进骨骼干细胞的增殖。大鼠骨骼缺损实验表明大鼠骨骼干细胞联合水凝胶治疗组比力为(9.00±2.10)N/cm2,分别与未修复组和水凝胶组[分别为(4.06±1.12)N/cm2和(5.00±1.60)N/c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有更好的效果。结论骨骼ECM水凝胶有较好的生物学性能,该水凝胶联合干细胞有望能成为一种修复骨骼缺损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骨骼肌干细胞 去细胞外基质 骨骼肌缺损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伴下斜亢进斜视患者实施不同下斜减弱术与水平加强减弱术联合治疗对下斜功能和视功能恢复影响。方法:选取确诊为伴下斜亢进斜视患者,确诊患者数量为80例,患者的住院时间属于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分组应用奇偶法形式,2组均40例,下斜部分切除术与水平加强减弱术联合治疗纳入到对照组之中,下斜后徙术与水平加强减弱术联合治疗的患者视为观察组,就组间治疗前后下斜功能指标、视功能恢复情况开展比对。结果:治疗前下斜功能指标未可见明显的组间差异性,观察组的伴下斜亢进斜视治疗后垂直斜视角、水平斜视角较之于对照组得以下降,较之于对照组伴下斜亢进斜视患者,其观察组的患者视功能恢复优良率有所提升。结论:伴下斜亢进斜视患者实施下斜后徙术与水平加强减弱术联合治疗效果确切。

  • 标签: 伴下斜肌亢进斜视 下斜肌后徙术 下斜肌部分切除术 水平肌加强减弱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膈起搏对机械通气兔膈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85只成年新西兰兔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blank control group,BC)、自主呼吸组(spontaneous breathing group,SB)、容量控制通气组(volume control ventilation group,VC)、体外膈起搏组(external diaphragm pacing group,EDP)、体外膈起搏+容量控制通气组(EDP+VC),BC组5只,其余各组20只。气管切开后给予容量控制性机械通气建立动物模型。BC组麻醉后立即取膈标本,其余各组分别于相应的处理后6 h及l、3、7 d取标本,检测膈重量(DW)、膈重量/体质量比(DW/BW)及离体膈收缩力;HE染色观察膈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检测膈Cyt c、RyR1、caspase-3、p-mTORC1蛋白表达。多组变量间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同一时间点进一步两两分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BC组比较,VC组DW、DW/BW下降,膈损伤明显,收缩力显著下降,Cyt c、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RyR1、p-mTORC1表达水平下降,且具有时间依赖性,随时间延长进行性加重(P<0.05)。与VC组比较,随治疗时间的延长,EDP+VC组DW、DW/BW增高[治疗1 d组:(0.80±0.05)kg vs (0.56±0.04)kg,治疗3 d组:(1.06±0.05)kg vs (0.47±0.03)kg,治疗7 d组:(1.24±0.10)kg vs (0.39±0.07)kg,均P<0.05;治疗1 d组:(2.05±0.54)vs (1.86±0.72),治疗3 d组:(2.19±0.61) vs (1.74±0.40),治疗7 d组:(2.46±0.62)vs (1.53±0.85),均P<0.05],膈损伤明显改善,收缩力显著增强[治疗1 d组:(2.39±0.42)N/cm2vs (1.91±0.25)N/cm2,治疗3 d组:(2.57±0.62)N/cm2vs (1.72±0.50)N/cm2,治疗7 d组:(2.77±0.55)N/cm2vs (1.54±0.33)N/cm2,均P<0.05],Cyt c、caspase-3蛋白表达逐渐下降,RyR1、p-mTORC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膈起搏对呼吸机相关膈功能障碍具有保护性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膈线粒体损伤,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减轻机械通气诱导的膈肌萎缩和结构改变,进而改善呼吸机相关膈功能障碍。

  • 标签: 呼吸机相关膈肌功能障碍 体外膈肌起搏 机械通气 氧化应激 线粒体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将运动疗法应用于重竞技体育训练运动员,探究运动疗法的实际效果。方法:将于康复中心进行治疗的30例重竞技体育训练运动员作为研究样本,其治疗时间大致为2019年1月-2021年6月。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选用常规推拿治疗,B组患者选用推拿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VAS疼痛指数和治疗后的OSW指数情况。结果:通过研究可以发现,B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SW评分下降更加显著,且B组患者的复发率也更低,P<0.05。结论:通过研究说明了运动疗法对于重竞技体育训练运动员具有明显的效果,能够减轻患者的病痛,减少患者病发的几率,具有应用的价值。

  • 标签: 运动疗法 腰背肌筋膜炎 实际效果 作用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少症是与增龄相关的进行性、全身骨骼肌质量减少、肌肉力量以及功能下降的一种综合征,与老年人活动障碍、跌倒、骨折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少症病因未完全阐明,多种病理生理机制如运动减少、遗传因素、增龄相关激素变化、营养不良及蛋白质摄入不足、神经-肌肉功能减弱、促炎性反应细胞因子、肌细胞凋亡等参与其中。近年的研究发现肠道微生态改变可能参与了少症的发生发展,本文就肠道微生态改变及其在少症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肠道微生态 肌少症 肌肉质量 肌肉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黄氏生散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通过小鼠耳廓二甲苯致肿、冰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实验观察该制剂的抗炎作用;通过冰醋酸所致ICR小鼠扭体反应实验观察该制剂的镇痛作用。结果抗炎作用,各组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的影响黄氏生散组、锡类散组肿胀度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黄氏生散肿胀度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黄氏生散组、锡类散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对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影响黄氏生散组、锡类散组OD值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黄氏生散组、锡类散组比较,黄氏生散组OD值低于锡类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作用,对冰醋酸所致ICR小鼠扭体反应的影响黄氏生散组、锡类散组扭体次数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黄氏生散组、锡类散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氏生散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对该药的进一步研发及临床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黄氏生肌散 抗炎 镇痛 药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训练对智力低下儿童语言康复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智力低下儿童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语言认知综合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口训练。两组患儿均持续训练2个月。采用S-S发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语言发育状况进行测试。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语言发育状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语言发育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智力低下儿童的语言能力,从而促进其语言发育,使之逐渐恢复语言的正常化,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口肌训练 智力低下儿童 语言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孕期健康教育对推广盆底康复治疗的作用,提高女性对盆底康复必要性的认识。方法选择2009年7-12月在安顺市妇幼保健院孕妇学校接受盆底康复治疗和孕期保健知识健康教育的孕妇182例,在健康教育前、后进行盆底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常见孕期保健知识的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孕妇接受健康教育前对盆底知识的知晓率<40%的为85例,常见保健知识知晓率<40%的为0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受健康教育后盆底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为96.67%,常见保健知识知晓率为97.89%,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底康复作为一种新技术引进,人们缺乏对该技术认识,应该加强健康教育,以提高女性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健康教育 盆底肌康复 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为了解人类腰大作用及其与腰曲形成的关系,选取家兔作动物实验,观察家兔腰大作用与腰椎运动的关系。方法选健康成年家兔3只,首先在全麻下观察厉肢正常位和后伸位(正常家兔的活动度范围)其腰椎曲度的X线片改变,再解剖暴露腰大,观察其起止点以及正常活动度的前屈后伸与腰椎活动关系.然后高度后伸后肢(模拟人体站立)状况下,观察腰大的紧张度和长度,并摄取X线片,再分别在切断一侧腰大、双侧腰大和保留腰大切断腰背,高度后伸后肢状况下,摄腰椎侧位X线片变化。结果家兔的腰大能带动腰椎向腹(前)向背(后)运动,高度后伸后肢腰椎刚出现向腹(前)的弯曲。

  • 标签: 腰大肌 腰曲关系 动物实验 家兔 竖脊肌 X线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盆底训练对预防产后尿潴留的临床作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近三年来收治的60例产妇进行研究,按不同护理办法均分两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训练组的30例产妇均于产后6小时内自主排尿,未发生产后尿潴留现象,常规组的30例产妇中有11例产妇发生产后尿潴留,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产后进行盆底训练能够有效预防尿潴留现象发生。

  • 标签: 盆底肌 训练 尿潴留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