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为了解人类大肌的作用及其与形成的关系,选取家兔作动物实验,观察家兔大肌的作用与腰椎运动的关系。方法选健康成年家兔3只,首先在全麻下观察厉肢正常位和后伸位(正常家兔的活动度范围)其腰椎曲度的X线片改变,再解剖暴露大肌,观察其起止点以及正常活动度的前屈后伸与腰椎活动关系.然后高度后伸后肢(模拟人体站立)状况下,观察大肌的紧张度和长度,并摄取X线片,再分别在切断一侧大肌、双侧大肌和保留大肌切断腰背肌,高度后伸后肢状况下,摄腰椎正侧位X线片变化。结果家兔的大肌能带动腰椎向腹(前)向背(后)运动,高度后伸后肢腰椎刚出现向腹(前)的弯曲。

  • 标签: 腰大肌 腰曲关系 动物实验 家兔 竖脊肌 X线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大肌的作用及其与人类形成的关系。方法:选青春期健康青年男女28例,分别以站立位及端坐1h后摄侧位X线片,进行腰椎长短对照,并以站立位及步行(跨步)位摄正位、侧位X线片对照。结果:端坐1h后较原站立位侧位X线片显示短缩,平均为1.2cm,跨步位显示腰椎向同侧旋转,同时加大。步行带动腰椎向前弯曲并随左右下肢运动而旋转、侧弯,其主要作用力来自大肌。结论:大肌的伸缩是形成和改变的主要运动力。腰椎在站立和端坐下有伸缩运动。

  • 标签: 腰大肌 腰曲关系 X线检查 伸缩运动 生理机制
  • 简介:目的测量正常颈的弓形面积,为临床观察颈、变化提供数据。方法按Borden法和seze法的标准,测出正常颈,然后按数学几何学扇形面积计算公式,即S弓形=πr^2α/360°-1/2Lh计算出正常的颈的弓形面积,并统计正常颈126例,正常114例,经统计学处理得出均值和标准差。结果正常颈弓形面积为均值X14.10cm^2标准差S2.86cm^2)正常弓形面积为均值X32.36cm^2(标准差S5.26cm^2)。

  • 标签: 颈曲 腰曲 弓形面积 正常颈曲弓形面积 正常腰曲弓形面积
  • 简介:目的:研究对颈的影响,探讨颈椎病和颈综合征在脊柱解剖生理学、运动力学的病因病理。方法:选青春期健康青年男女27例,分别以站立位及坐位1h后摄腰椎、颈椎标准侧位片,并应用数学几何学弓形面积计算法测量其颈、站、坐前后椎X线片的弓形面积,进行对照。结果:端坐1h后,27例颈、腰椎侧位X线片,弓形面积平均较站立位缩小53.14%,颈弓形面积也缩小48.33%,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别显著。结论:变化影响到颈,病理改变与久坐有关。改变是颈椎病、颈综合征重要病因和病理改变。

  • 标签: 动态下X线照片 站位 坐位 椎曲弓形面积 颈曲 腰曲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颈椎病颈改变与关系,探讨颈椎病在结构力学和运动力学的病因、病理基础。方法:用随机抽样法对诊断明确的颈椎病,同时摄有腰椎正侧位x线照片者共437例,分别测量颈、腰椎弓形面积并进行分级,按性别、不同年龄组,各病种分类统计分析。结果:椎减小的颈椎病,也同样减小者占98.63%。颈改变与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颈改变并改变与年龄呈正相关,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变是导致颈改变并发颈椎病的重要病因。

  • 标签: 颈椎病 颈椎病病因 颈曲 腰曲 椎曲分级标准 椎曲弓形面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髂肌与腰痛大腿根痛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分层抽样法进行抽样调查,将2020年1月-2023年1月100例髂肌损伤患者设置为此次研究样本,根据肌肉损伤分级将0-2级分为其分为试验组,3-4级分为参照组,各50例。调查两组腰部疼痛程度、大腿根部疼痛发生率。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确定髂肌损伤程度与腰痛大腿根痛发生的关系。结果:试验组腰部疼痛程度、大腿根部疼痛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髂肌损伤程度与腰痛大腿根痛发生的系为正相关,即髂肌损伤越严重则腰痛大腿根痛发生率越高(P<0.05)。结论:当髂肌损伤严重时,腰痛和大腿根痛的发生率会相应增加,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髂腰肌 腰痛 大腿根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围身高比值(waistlineheightratio,WHtR)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的关系以及动脉硬化的相关知识。

  • 标签: 动脉硬化 腰围 身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骶角与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别对腰椎病患86例,常规卧位、站立位腰椎正侧位拍片,并进行腰椎间盘磁共振检查,测量骶角度,并通过磁共振对椎间盘及周围软组织影像学、临床症状的相关性进行比较性分析。结果与病患组骶角度与腰椎间盘退变症状及体征存在正相关联系。结论骶角的大小与椎间盘退变性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

  • 标签: 腰骶角 腰椎 椎间盘 退变
  • 简介:2004年11月,一位50岁的赵姓妇女,不能行走已半年。在北京多家医院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均建议手术治疗,但患者不愿手术,后经朋友介绍,来到北京光明骨伤医院。此时患者双下肢关节不能活动,只有Ⅰ级肌力,也不能大小便,留着导尿管。在该院用非手术的四维牵引调法治疗,1周后病人能自排大小便,拔去导尿管,下肢也能活动了;2周后双下肢已能抬起,第3周开始在搀扶下步行,第4周自己可拄双拐走路。在该院治疗的一些病人目睹了该患者的迅速康复,都惊叹四维牵引调法的疗效。

  • 标签: 韦以宗 人体腰曲 四维调曲法 腰椎管狭窄症 中医学
  • 简介:盛唐教坊《抛球乐》,由于其名称与"抛打令"术语中的"香球""抛打""抛打"等名称较为相似,前人对这些名称关系的认识多有混乱,多将《抛球乐》曲调的起源直接归于"抛打";甚至将《抛球乐》曲名与"香球令"名称混为一谈,主要是因为"抛打"的含义及其产生时间的关键问题没有解决。"抛打"一词最早出现于元稹与白居易诗歌的自注中,其本义指行"抛打令"时的伴奏曲,产生于贞元、元和年间,是随着"抛打令"的兴盛而产生的一类曲名称呼,其曲调多来源于盛唐教坊。《抛球乐》非起源于"抛打",相反,是产生于中唐时期的"抛打"借用了盛唐时期的教坊《抛球乐》,以用于行"香球"抛打令,而流行于中晚唐时期。

  • 标签: 《抛球乐》 抛打曲 抛打令 教坊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凸电辅加热腰椎牵引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提高治愈成功率。方法将3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60例,对照组160例,观察组给予凸电辅加热牵引床治疗并给与相应的护理措施,对照组给予传统牵引床治疗。结果观察组160例,显效124例,缓解26例,无效10例。对照组160例,显效98例,缓解45例,无效17例。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凸电辅加热牵引床配以相应护理措施明显进一步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顺应性和满意度。

  • 标签: 凸腰曲电辅加热 牵引 护理措施
  • 简介:目的:观察运用调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运用理筋、调、练功三大法,以四维牵引调法为主要疗法。结果:临床总有效率95%,治愈率72.5%,好转22.5%,疗效满意。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曲 调曲法 理筋 调曲 练功
  • 简介:目的:探讨以整脊调法为主治疗骶后关节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理筋、调、练功三大疗法,运用四维悬吊牵引腰椎,以调骶角为主的整脊综合疗法治疗,系统观察骶后关节病135例,并进行随访。结果:骶角调有效率98.78%,临床治愈率76.30%,显效率21.48%。平均20个月随访优良率86.89%。结论:导致骶后关节病的主要原因是骶力学紊乱,通过整脊调恢复或改善生理曲度,临床可以治愈,如能坚持功能锻炼,可有效控制复发。

  • 标签: 整脊调曲法 腰骶后关节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正常人群骶椎的影像学变异,并探讨其与下腰痛的关系。方法对2017年01月至2018年06月来我院体检的500例各类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统计有无下腰痛,并观察统计其骶椎影像学变异发生率。结果500例体检人员中腰椎(L5)骶化43例,骶椎(S1)化6例,移形椎的总体发生率为9.8%,与国内外报道相差不大;骶椎隐裂人员共89例,总体发生率为17.8%,稍高于文献报道,但无统计学差异;500例体检人员中有107例存在下腰痛,其中23例存在腰椎(L5)骶化,2例存在骶椎(S1)化,下腰痛人员中移形椎的总体发生率为23.4%,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中的发生率;下腰痛人员中骶椎隐裂28例,发生率为26.2%,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中的发生率。结论骶椎的正常影像学变异包括腰椎骶化、骶椎化、脊柱隐裂等,本研究统计的总体发生率与文献报道相差不大,但存在下腰痛人员的骶椎变异发生率却要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因此笔者认为骶椎变异与下腰痛有一定关系,在临床实践中对骶椎变异的详细了解,对下腰痛病人的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下腰痛 腰椎骶化 骶椎腰化 脊柱隐裂 影像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观察正脊调手法对源性腰椎侧弯影响的影像学变化。方法:本组患者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23~60岁。采用正脊调手法治疗后观察患者前后CR片的Coob’s角变化。结果:明显改善13例,改善17例;无变化3例,总有效率90.91%。Cobb角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脊调手法矫正腰椎侧弯是有效的,Cobb角对腰椎侧弯的诊断、治疗及愈后的判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腰椎侧弯 正脊调曲手法 正骨手法 影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