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4 个结果
  • 简介:设计意图:绘本故事《好饿的毛毛虫》融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可读性较强。该故事蕴含丰富的教育价值,教学点多。本活动则是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已有经验,借助绘画故事情节,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游戏化的情境下通过看、听、操作等多种方式巩固5以内数量的对应关系及数列关系。

  • 标签: 毛毛虫 科学活动 教学活动 教育价值 年龄特点 故事情节
  • 简介:“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这是南朝宋国诗人谢灵运在《岁暮》中的诗句。

  • 标签: 旋毛虫 火锅 羊肉 谢灵运
  • 简介:阿米巴病病原学溶组织内阿米巴是微需氧原虫。活动的滋养体见于人类大肠中。被包在囊内的滋养体和存在于粪便中的这些包囊,是经粪一口途径传播的。已认识到许多个体排泄四核的、直径7.5—15μm的溶组织内阿米巴包囊,但没有侵袭组织的特点,少得多的个体有侵袭性阿米巴病——痢疾或肝脓肿。

  • 标签: 侵袭性阿米巴病 贾第鞭毛虫病 溶组织内阿米巴 阿米巴包囊 途径传播 滋养体
  • 简介:毛虫病群体感染在我国少见,仅西藏、云南曾有个别报道.最近笔者在四川甘孜州藏族自治州白玉县绒盖乡治疗了一起群体感染旋毛虫病23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急性群体感染 旋毛虫病 诊断 人畜共患疾病
  • 简介:患者男,32岁,农民。因被毛毛虫蛰伤85分钟于下午4点25分被抬来我院急诊室。追问病史,患者85分钟前在枣树下乘凉时被树上落下毛毛虫蛰伤。随后即感头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曾找村医给予地塞米松5mg,im,st,未见效,此类症状持续加重,患

  • 标签: 毛毛虫蛰伤 过敏性休克 并发症 治疗 苯海拉明 抗过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旋毛虫病流行原因、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旋毛虫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旋毛虫抗体检测。结果此次是一起因食用带旋毛虫囊蚴的猪肉而引起的旋毛虫病暴发流行,罹患率为6.8%以上。本病潜伏期为5~20天,以10~15天多见,临床症状主要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38℃~40℃)、水肿、肌肉酸痛。感染旋毛虫2~3周后抗体为阳性。用丙硫咪唑治疗有特效。结论大理地区旋毛虫病感染较重,应重点防控。在疫区出现发热、全身肌痛、水肿等应考虑旋毛虫病可能。为预防和控制旋毛虫病的发生和流行,要加强卫生知识宣教,提倡熟食,不生食或半生食猪或其他哺乳动物肉及其制品,加强肉类检疫和生猪管理。

  • 标签: 旋毛虫病 暴发流行 特征
  • 简介:本研究是1例对毛毛虫恐惧的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的咨询案例报告。求助者是一名初一女学生,因受毛毛虫惊吓而对毛毛虫或与毛毛虫有关的事物紧张恐惧,大大影响了求助者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心理咨询师经过收集求助者资料,对其进行鉴别诊断,确定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与求助者及其家人商定,根据其个性特征和问题的特点,主要运用了系统脱敏法对其进行干预。经过4次咨询,消除了求助者紧张、恐惧的不良情绪和回避行为,求助者情绪好转,能够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咨询效果显著。

  • 标签: 心理咨询师 紧张恐惧 毛毛虫 行为问题 不良情绪 性心理问题
  • 简介:【 摘要】 目的: 传承旋毛虫活体保种技术,服务于教学、科研。方法: 比较感染 40周的旋毛虫大白鼠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收集旋毛虫进行保种。结果: 方法 2较方法 1效果简单、方便、节约开资。观察到的旋毛虫幼虫形态不变。结论: 将感染 40周的旋毛虫活体进行玻片压片并在镜下观察,可有效保种,取材方便,节约资金,有利于教学的进行。

  • 标签: 旋毛虫 保种 活体 教学改革
  • 简介:一、病例摘要患者,女,27岁,维吾尔族.因下腹痛、发现盆腔囊肿2年余,停经50d,于2000年5月5日就诊我院.1998年2月无诱因突感下腹痛、腰痛伴恶心经全面妇检及B超,诊为①盆腔囊肿;②急性盆腔炎,在外院给予抗炎治疗1月余(用药不详),复查B超示盆腔囊肿消失.

  • 标签: 小袋纤毛虫 盆腔炎例 纤毛虫盆腔炎
  • 简介:蓝氏贾第鞭毛虫是引起急性腹泻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急性症状又有自限性,加之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容易误诊。其感染情况存在明显地区差异,主要与当地卫生状况有关。所以对急性腹泻患者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情况调查研究,对于临床和公共卫生方面有指导作用。

  • 标签: 急性腹泻 蓝氏贾第鞭毛虫
  • 简介: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spiralis)简称旋毛虫,通过幼虫在肌细胞中寄生致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寄生虫病。目前全世界198个国家(或地区)中66个有旋毛虫病,1964—2003年在我国共发生573起旋毛虫病暴发(其中死亡254例),均集中在我国西南地区,这可能与当地少数民族有食生肉的习惯有关。旋毛虫幼虫囊包的感染性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宿主种类与性别、感染方式以及肉类加工方式等。

  • 标签: 旋毛虫病 感染性 理化因素 寄生虫病 幼虫囊包 旋毛形线虫
  • 简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最初是指由白细胞产生而又在白细胞间发挥作用的一类细胞因子(cytokine,CK),虽然后来发现白细胞介素也可由其它细胞产生并能作用于其它细胞,但这一名称仍沿用至今,目前报道的白细胞介素有18种(IL-1~IL-18).随着分子免疫学、分子寄生虫学及寄生虫免疫学的发展,发现白细胞介素在旋毛虫感染的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活性和免疫调节作用.宿主感染旋毛虫后,淋巴细胞在受到旋毛虫抗原刺激后被活化而分泌白细胞介素.多数白细胞介素可促进免疫活性细胞的分化和增殖,对免疫应答具有正调节作用,可提高宿主对旋毛虫感染的抵抗力和加速排虫反应;而有些白细胞介素则具有免疫抑制活性,对免疫应答具有负调节作用,可降低宿主对旋毛虫感染的抵抗力和延迟排虫反应.

  • 标签: 白细胞介素 旋毛虫感染 分子寄生虫学 免疫调节作用 分子免疫学 生物学活性
  • 简介:目的探讨在下呼吸道感染中检出超鞭毛虫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超鞭毛虫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胸部影像学表现、纤维支气管镜和病原学检查结果。结果32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27例,盗汗23例,咳嗽30例,喘息4例;19例有基础疾病;血嗜酸粒细胞增高8例;32例均在呼吸道分泌物中查见活超鞭毛虫;16例肺炎和肺脓肿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8例阳性;胸部影像学以肺部多叶段渗出性斑片影或大片叶段实变影伴周围局限性模糊斑片影多见;支气管镜检查可见有管腔内急性炎症反应的表现;患者经甲硝唑治疗预后良好。结论超鞭毛虫下呼吸道感染在本地区占有一定的比率,以下呼吸道机会感染和混合感染为主。

  • 标签: 超鞭毛虫 下呼吸道感染 临床医学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近3年大理地区旋毛虫感染情况,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大理州人民医院2013年11月—2016年10月就诊的白族人群进行旋毛虫IgG抗体检测,检测结果按照年度、季节、性别、年龄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结果2014年度(2013年11月—2014年10月)阳性率4.98%、2015年度(2014年11月—2015年10月)阳性率为3.40%、2016度(2015年11月—2016年10月)阳性率2.69%;按季节分析第一季度阳性率3.13%,第二季度阳性率2.59%,第三季度阳性率2.72%,第四季度阳性率5.52%;按年龄段分析≤20岁组阳性率1.69%,21~60岁组4.71%,>60岁组4.09%;按性别分析男性阳性率3.43%,女性阳性率3.82%。结论大理地区近3年白族人群的旋毛虫抗体阳性率为3.57%,阳性率有逐年下降趋势(P<0.01),明显低于10年前云南省旋毛虫抗体阳性率8.26%及大理阳性率49.9%。第四季度阳性率高于一、二、三季度(P<0.01)。青少年组旋毛虫阳性率明显低于中年组(P<0.01)。旋毛虫阳性率女性略高于男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笔者认为,只要加强生猪管理,加强对猪肉的检验,对用作“生皮”的猪肉和经营“生皮”的餐馆严加监管,旋毛虫感染率会明显下降。

  • 标签: 旋毛虫 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法
  • 简介: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超微结构,探究贾第虫滋养体的核仁.方法用改良TYI-S-33培养基培养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姬姆萨(Giemsa)染色和铁苏木索染色后光镜观察虫体的形态结构;以透射电镜观察虫体的超微结构;以核仁特异性抗体作用虫体产生间接免疫荧光,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核仁.结果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姬姆萨染色后的贾第虫胞质为淡蓝色,可见1对细胞核,核内有分散的染色体,数日为10条;4对鞭毛、1对半月形的中体、轴柱.铁苏木素染色可见1对椭圆形的泡状细胞核内各有1个细小的核仁.透射电镜观察虫体外观颜面状,呈倒置的梨形;质膜下可见单层排列、大小均匀的小囊泡;可见虫体的细胞器:游离核糖体颗粒、内质网;细胞骨架:腹吸盘、鞭毛、基体、中体的微管结构;核结构:核膜、核孔、核仁、染色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分裂间期虫体细胞核内有绿色荧光并聚集为核仁,在分裂期虫体内绿色荧光呈弥散分布.结论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显示体外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的形态结构复杂,有典型的核仁、染色体及复杂的细胞骨架结构.

  • 标签: 蓝氏贾第鞭毛虫 滋养体 形态学 透射电子显微镜 间接免疫荧光 激光共聚焦显微术
  • 简介:目的观察人工消化法对肉类中旋毛虫检疫的敏感性。方法将100g猪肉搅碎后等分为50份(每份2g),每克猪肉分别加入1、2、3、4及5个旋毛虫幼虫囊包,搅拌均匀后按国际旋毛虫病委员会推荐的人工消化法在43℃消化4h~5h,用60目(300μm孔径)铜筛过滤,室温沉淀30min后检查幼虫。结果每克猪肉含1、2条旋毛虫幼虫时消化法的幼虫检出率分别为10%(1/10)和30%(3/10);每克猪肉含3条及3条以上幼虫时,消化法的幼虫检出率为100%(10/10)。结论人工消化法对轻度旋毛虫感染(每克肌肉含1~2条幼虫)的2g肉样标本检疫时的敏感性较低。

  • 标签: 旋毛虫 人工消化法 敏感性 肉类检疫
  • 简介:蓝氏贾第鞭毛虫(Giardialamblia,或称G.intestinalis或G.duodenalis,简称贾第虫)是一种呈全球分布的寄生于人和哺乳动物肠道内的微需氧原虫。本虫引起以腹泻和消化不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贾第虫病(giardiasis)。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贾第虫病的流行甚至爆发流行屡有报道。本病已被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10种主要寄生虫病之一。贾第虫病也曾在国际旅游者中流行,故又有“旅游者腹泻”之称。近年来,贾第虫已被认为是一种机会致病性原虫,常在同性恋人群中传播并与艾滋病合并感染。

  • 标签: 蓝氏贾第鞭毛虫 代谢特征 旅游者腹泻 贾第虫病 致病性原虫 酶学
  • 简介:目的观察旋毛虫肌幼虫冰冻切片保存不同时间后的抗原性方法对-20℃保存5年、8年及12年的旋毛虫肌幼虫冰冻切片抗原应用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对旋毛虫病(37例)、囊虫病(12例)、包虫病(10例)、肺吸虫病(16例)患者及健康人(15例)血清进行检测.结果用保存不同时间的抗原片37例旋毛虫病患者血清全部呈阳性反应,各批抗原片的荧光亮度亦无明显区别;囊虫病、包虫病及健康人血清均为阴性反应;16例肺吸虫病患者血清中有2例出现假阳性反应.结论旋毛虫肌幼虫冰冻切片在-20℃可保存12年而不丧失其抗原性.

  • 标签: 旋毛虫肌幼虫 冰冻切片 抗原性 阳性反应 IFAT
  • 简介:绦/囊虫病和旋毛虫病是人兽共患疾病,十堰市畜牧局动检站每年均有检出“米猪肉”的报告.上世纪70年代郧县人民医院就有旋毛虫病病例报告,近年来各县区也时有零星病例就诊.但十堰市从未进行过绦、囊虫病和旋毛虫病的感染与发病情况调查,为了掌握十堰地区绦、囊病与旋毛虫病的地区分布、人群感染与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十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03~2004年在十堰城区、丹江口市、郧县开展了4个乡(镇)的绦/囊虫病和旋毛虫病相关项目问卷调查和血清学调查.

  • 标签: 旋毛虫病 血清学调查 囊虫病 十堰市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发病情况调查
  • 简介:目的探讨IFN-γ对感染旋毛虫沙鼠组织NO及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组织NO量,并观察组织病理变化.结果IFN-γ促进各组组织NO量.高浓度组小肠组织破坏严重;各组脑组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IFN-γ能促进组织NO合成;各组织的炎症病变不同.

  • 标签: 一氧化氮(NO) 旋毛虫 IFN-Γ 小肠 旋毛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