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口腔种植修复技术的发展,数字种植导板能很好地控制种植体植入的角度、方向及深度,具有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可实现不翻瓣种植等优势,已被更多地应用于临床,同时仍存在制作过程复杂、成本较高、地域条件的差异、精确度欠佳等问题。本文对数字种植导板制作、分类、精确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为口腔种植医生应用数字口腔种植技术提供参考。

  • 标签: 数字化导板 种植牙 分类 优缺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开始广泛应用于口腔医学领域。数字印模技术是指通过将扫描设备放入患者口中来获取关于患者牙体及相关软硬组织的图像并合成三维影像的一种印模技术,其精确度较高,可避免传统取模石膏变形的情况,降低误差发生率,避免传统印模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感,降低实体材料的浪费及模型的存储成本,同时也使得临床操作更加简单、快速、方便,应用日趋广泛。

  • 标签: 口腔种植 数字化技术 数字化印模 个性化基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三维数字技术辅助设计个性耳支架在耳再造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整形美容外科的先天性小耳畸形患者,均拟行耳再造手术。对单侧小耳畸形患者进行耳部CT扫描,应用Mimics 18.0软件行术前分析和耳支架设计,通过等比例打印和三维打印分别制作二维胶片和三维硅胶耳模,完成耳再造术。术后半年复诊,对比分析两侧耳廓的外形、大小位置和耳颅角,根据Likert五分量表法评估患者对手术的满意度。结果共选择15例患者,男11例,女4例,年龄8~27岁,平均15.5岁。患者均成功完成术前设计规划和耳再造手术。术中肋软骨耳支架与三维打印支架的形态及大小非常相近,术后未发生血肿、感染、皮肤坏死、支架外露等并发症。术后半年左右两侧耳对比,再造耳轮廓清晰,与对侧接近。所有患者术后对再造耳外形均较为满意,平均满意度4.4分。结论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小耳畸形患者的术前设计和支架雕刻,耳模制备由传统的二维走向三维,小耳畸形的治疗由传统的标准耳再造转变为个性耳再造,显著地提高了手术精准度。

  • 标签: 先天性小耳畸形 数字化设计 耳支架雕刻 肋软骨 耳模
  • 简介:摘要数字技术与骨科学的结合,使个性、精准、微创化成为骨科手术的发展方向,借助有限元分析、3D打印、计算机辅助手术导航等新技术,可使患儿在髋关节疾病诊治过程中获益更大。本文将系统介绍近年来国内外数字技术在儿童髋关节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 标签: 髋关节 数字化技术 有限元分析 3D打印 手术导航
  • 简介:摘要:在近年来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数字技术在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医学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优势较为突出,能够便捷当前的档案记录以及收集工作,为各项工作顺利进行提供重要基础。因此在医学档案管理工作中需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本身的优势,进一步提高当前的工作效率,保证医学档案管理工作的成功转型和升级。

  • 标签: 数字化技术 医学档案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印模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2021年8月至2022年2月期间我院口腔修复患者中,根据入院时间随机抽取了90例进行研究,将其均等划分为传统组和责任组两组,前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印模,后组患者均采用数字印模,将两组治疗结果中的各项指标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责任组为91.11%明显高于传统组73.33%,差异较为明显(P<0.05);对两组的修复体边缘密合性进行评价,责任组A级占比为93.33%,传统组A级占比为80.00%相对较低,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对两组的满意度进行评价,责任组为95.56%,传统组为71.11%相对较低,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结论:对口腔修复应用数字印模技术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总体满意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能够让患者充分的认可治疗工作。

  • 标签: 口腔修复 数字化印模技术 疗效 满意度
  • 简介:摘要:数字印模技术可提高口腔修复的精度、效率,减少口腔修复过程中痛感,所以在时代的发展下,该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越发广泛。但在应用这一技术时,医护人员需要把握其技术特点,做到科学操作。本文就主要对数字印模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旨在为医护人员更好的应用数字印模技术进行口腔修复提供保障。

  • 标签: 数字化印模技术 口腔修复 种植修复 三维扫描技术 三角测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口腔修复患者实施口腔种植修复和常规修复时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020年1月~2021年5月间,我院就诊的77例口腔修复患者,分为观察组(n=39例)和对照组(n=38例),观察组采取数字印模技术,对照组采取常规印模,对比患者疗效、负性情绪。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4%,高于对照组的84.21%(P

  • 标签: 数字化印模技术 口腔修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口腔数字技术在口腔修复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收治行口腔修复治疗的70例患者,均分成对照组、观察组,实施常规治疗、口腔数字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和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各项修复效果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数字技术用于口腔修复临床治疗,能明显提升口腔修复效果,疗效更显著,可以推广应用。

  • 标签: 口腔数字化技术 口腔修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将口腔数字技术应用于口腔修复临床中的效果。方法: 2021年02月-2022年02月,随机选择80例我院接收的口腔修复患者,随机数字进行分组研究,一组应用常规口腔修复技术(参照组),另一组应用口腔数字技术(试验组),比较修复效果、整体治疗效果和患者对修复的满意度。结果:修复效果(牙齿活动舒适度、修复匹配状况和预后评估状况)两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口腔修复 口腔数字化技术 常规口腔修复 应用
  • 简介:摘要:功能、美学、微创是当前口腔修复的三大核心理念,随着数字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功能、美学及微创的三者结合在数字口腔美学修复技术中得以实现。关于口腔美学修复,数字技术有利于提升美学修复的精准度及质量,有助于提高临床工作效率。本文就数字技术在口腔美学修复中的应用情况,对数字技术在口腔美学修复中的研究新进展展开研究。

  • 标签: 数字化技术 口腔美学修复 美学区 数据采集
  • 简介: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技术的应用在口腔修复病例中提高了医师操作准确性、修复体制作精度、降低病人就诊不适感及简化了治疗流程,对于口腔修复来说,数字的应用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了解及掌握数字技术对于口腔科医师来说意义重大。本文主要列举上前牙数字美学修复应用案例,梳理过程,总结体会。

  • 标签: 数字化技术 口腔修复 应用 体会
  • 简介:摘要:病案管理属于档案管理的一部分,病案数据不仅记录了患者的就医历史记录,同时也是医学研究、AI模型搭建的重要数据来源。同时,病案中的数据,包括各项生理指标,均为患者的个人隐私,保管过程中涉及到病患的隐私权,以及医疗伦理等众多方面。在电子信息化时代,采用计算机技术将病案数字信息,完善病案管理系统的各项功能,不仅有助于妥善保存病案,同时可以大幅降低医院内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成本。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医院中,健康体检档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医院体检中心实行全数字体检档案管理,不但可以向体检人员提供优质的服务、保障体检工作的方便、快捷、高效、赢得体检人员更多的认同、信任和忠诚,而且可以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降低医疗成本,从而节省群众就医费用,积累并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就医院健康体检档案数字管理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医院健康体检档案 数字化管理 有效对策
  • 简介:摘要自体牙移植术是指将天然牙从一个位置移植到同一个体的另一位置的手术过程,可有效恢复患者的美观和咀嚼功能,是替代缺牙的可行方法。但因缺乏技术规范,成功率不易保障。不同牙位自体牙移植的存活率与成功率存在差异,尖牙的自体牙移植预后最差。应用数字技术辅助自体牙移植术,可降低手术难度,减少牙周膜损伤,提高移植牙的成功率。本文报告1例牙瘤导致下颌尖牙异位阻生的自体移植病例。

  • 标签:
  • 作者: 安纲 刘一嘉 张开永 吴鹏 归来 牛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022年第04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颅颌面外科,北京 100144 安纲现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整形外科学,济南市组织工程皮肤再生与创面修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济南 250014,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013,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整形外科学,济南市组织工程皮肤再生与创面修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济南 250014,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整形外科医院颅颌面外科,北京 10014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技术在额眶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手术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和2018年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收治的2例额眶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18岁和16岁。术前对患者行CT扫描获取影像学数据,导入Mimics 10.01中进行颅骨三维重建和图像分析,设计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病灶切除范围,然后三维打印头颅缺损模型,并制作覆盖颅骨缺损的个性钛修复体,再虚拟设计自体颅骨外板取骨范围并模拟修复眶骨缺损。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手术。术后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行头颅CT扫描,测量眶容积、眼球突出度,检查视力,评估手术效果。结果2例患者术中肉眼所见病灶边界与术前模拟设计相符,术中所见颞骨为正常骨质。术后1例患者恢复良好,另1例术后1 d出现脑脊液鼻漏,未经特殊处理,2周后自愈。术后CT显示个性修复体与颅骨结合良好,额眶部形态满意,接近正常解剖形态。术后2例患侧眶容积增大,比术前分别增加了2.99、9.99 ml;术后眼球突出度得到改善,比术前分别减小3.32、5.11 mm;术后视力与术前相同,眼球各个方向运动良好。患者及家属对形态满意。结论将数字技术用于额眶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术前的模拟设计,有利于术者精确地制定手术计划,提高移植骨的利用效率,术后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 标签: 外科手术,计算机辅助 额眶部 骨纤维异常增生症 颅骨缺损
  • 简介:摘要:在我国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先进科技得到广泛的运用与发展,新时代下的数字技术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解剖学作为现代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其目的是为了深入研究人体内组织结构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数字技术凭借其多样具体的表现形式,可以更直观可靠的表现人体内的器官组织。进而推动了我国人体解剖学的发展。本篇文章就数字技术在现代医学中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的实践进行合理分析。

  • 标签: 数字化技术 人体解剖学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方法:从近两年于我院收治的行口腔种植修复的牙列缺失患者病例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数字光固化成膜片种植导板修复、数字手术导板的口腔种植修复,两组患者均为30例,将种植体位置手术前后偏差值、治疗效果作为两组研究对象的评价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头部偏差值、根部偏差值、深度偏差值、角度偏差值明显较低,对比差异较大(P<0.05);观察组获得高达96.67%临床总有效率,而对照组仅获得73.33%临床总有效率,所以P

  • 标签: 数字化技术 口腔种植修复 牙列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