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癌症化疗患者进行希望支持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观察组42例癌症患者进行希望信息支持、情感希望支持照护及希望帮助等希望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42例患者的焦虑程度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希望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结论对癌症化疗患者实施全程希望支持护理干预,护理人员通过全程无缝隙护理观察,帮助家属掌握患者化疗期间饮食及化疗相关的家庭护理的要点,给予患者家庭支持,帮助患者逐步构建健康的人际关系,最终形成良好的可持续的应对癌症的知识体系及心理状态,有效降低癌症患者的焦虑程度,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希望支持 癌症 化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胃癌术后患者采用早期营养支持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胃癌术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2021年3月-2022年3月),双色球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指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护理前,观察组在HB、ALB等指标对比上无显著差异性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在HB、ALB等指标对比上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指标对比差异显著用P<0.05表示;护理后,对照组的QLQ-STO22评分为48.36±4.02分,观察组的QLQ-STO22评分为36.36±2.15分,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评分对比差异显著用P<0.05表示。结论 胃癌术后患者采用早期营养支持干预对提高营养状态以及改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胃癌 术后 早期肠内营养 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胃癌术后患者采用早期营养支持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胃癌术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选取时间2021年3月-2022年3月),双色球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常规护理)、观察组35例(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的营养状况指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 护理前,观察组在HB、ALB等指标对比上无显著差异性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在HB、ALB等指标对比上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指标对比差异显著用P<0.05表示;护理后,对照组的QLQ-STO22评分为48.36±4.02分,观察组的QLQ-STO22评分为36.36±2.15分,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评分对比差异显著用P<0.05表示。结论 胃癌术后患者采用早期营养支持干预对提高营养状态以及改善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胃癌 术后 早期肠内营养 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对食道癌患者放疗期间的营养支持效果进行分析,观察营养支持对食道癌患者放疗期间的营养改善作用。方法选择2009年8月~2012年5月在我院住院进行放化疗的食道癌患者76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研究组给予营养支持,对照组按常规处理。观察放化疗之后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同时检测两组患者放化疗前后的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量,比较放化疗前后上述营养指标的变化值。结果研究组经营养支持后在放化疗后的精神面貌及活动情况均好于对照组,饮食也多于对照组,对放化疗的耐受方面也是研究组强于对照组。而各项营养指标的下降程度方面,研究组在放化疗前后的体重、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的平均下降幅度都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食道癌放化疗期间营养状况下降明显,但采取营养支持措施后能显著减轻营养状况的恶化。

  • 标签: 食道癌 放疗 营养支持 应用指标
  • 简介:【摘要】 目的 调查胃癌患者术后营养风险及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营养状况的改善情况。方法 对纳入的老年胃癌患者在入院24h内进行NRS 2002营养风险筛查。将NRS 2002得分≥3分作为营养支持的适应症。通过问卷调查详细收集并记录患者基本信息、住院期间营养支持方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营养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营养风险(NRS≥3分)发生率为80%,其中87%的有营养风险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其中43.4%为肠外营养支持;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中,营养支持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无营养支持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老年人 胃癌 营养支持
  • 简介:营养支持是烧伤救治的重要措施之一,对烧伤的预后有重要的影响。2011年4月本院同时抢救大火烧伤患者25例,人院时他们除烧伤外,均伴有不同程度吸人性呼吸道损伤,对患者采用了简单、有效的营养风险筛查方法,准确判断营养状况,再采取个体化的营养支持等综合救治,25例均获成功救治。报道如下。

  • 标签: 营养支持效果 营养风险筛查 成批烧伤 烧伤患者 吸入性 烧伤救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个体化饮食指导对单纯肥胖患者减重及体重维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100‌例单纯肥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个体化营养指导(INT)组与常规营养干预(CNI)组,中途12‌例退出,最终纳入INT组48‌例,CNI组40‌例。治疗过程分为干预期、过渡期、维持期。两组干预期均采用低热量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碳水化合物供能占比20%~30%,脂肪供能占比35%~40%,蛋白质供能占比30%~35%)干预3‌个月,随后经过1‌个月过渡期(介于干预期与维持期之间),逐渐过渡至维持期采取平衡膳食模式(碳水化合物供能占比55%~60%,蛋白质供能占比15%~20%,脂肪供能占比≤30%),观察12‌个月。两组患者运动强度、饮食要求及随访频率一致。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的饮食行为评分、体重达标率,采用t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Spearman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NT组和CNI组患者间干预开始前(0‌个月)饮食行为评分分别为(3.92±1.13)、(3.88±0.9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T组维持期开始时(4‌个月)和维持期结束时(16‌个月)的评分分别为(7.81±0.67)、(7.00±1.11)分,高于CNI组的(7.13±1.22)、(4.68±1.1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CNI组相比,INT组患者干预期结束时(分别为15.0%和9.2%)、维持期开始时(分别为14.2%和8.4%)及维持期结束时(分别为11.3%和2.6%)体重变化程度均高于CN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CNI组相比,维持期结束时INT组体重下降5%达标率(分别为20.0%和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个体化营养指导可能有助于患者进一步减轻体重,并预防患者体重反弹。

  • 标签: 营养训练 肥胖 减重 体重维持 行为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老年糖尿病病例个性化照护支持所取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就治的糖尿病老年病例56例为观察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样本分为试验组、对照组两个组别皆计28例,对照组按糖尿病常规施护模式进行干预,试验组接受个性化照护支持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糖尿病老年观察样本血糖控制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疾控认知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个性化照护支持对老年糖尿病病例施加干预,可显著促升血糖控制成效与疾控认知水准,降低焦虑程度。

  • 标签: 老年 糖尿病 个性化照护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老年糖尿病病例个性化照护支持所取得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就治的糖尿病老年病例56例为观察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将56例样本分为试验组、对照组两个组别皆计28例,对照组按糖尿病常规施护模式进行干预,试验组接受个性化照护支持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糖尿病老年观察样本血糖控制状况显著优于对照组,疾控认知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以个性化照护支持对老年糖尿病病例施加干预,可显著促升血糖控制成效与疾控认知水准,降低焦虑程度。

  • 标签: 老年 糖尿病 个性化照护
  • 简介:摘要:中医护理在急诊病房中的心理支持不仅关注患者的症状管理,更注重身体和心理的整体平衡。情绪健康被视为影响身体愈合的关键因素,因此中医护理以其独特的方法,如针灸、穴位按摩和中药治疗,积极应对急诊状况中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医护理在急诊病房中的心理支持效果,以及其对患者心理健康、治疗依从和康复过程的综合影响。

  • 标签: 中医护理 急诊病房 心理支持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以肿瘤内科的8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化疗期间的营养风险及营养支持效果。方法:从我院肿瘤内科收诊的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住院患者,收诊时间为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全部接受化疗。借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对80例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同时调查分析患者的营养支持情况及效果。结果: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有43例患者出现营养风险,营养风险发生率达到53.75%,接受营养支持的患者是43例。在营养支持中,肠外营养支持、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例数分别是34例和9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营养风险 化疗 营养支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本次实验在2019年3月初开始实施,正式结束时间为2021年1月,实验对象共计350例。随机编号结果的奇偶性为本次实验的分组依据,将1、3、5...编号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将2、4、6...编号患者划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共计175例,采取肠外方法治疗,实验组共计175例,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分析和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情况、营养状况。结果:对本次实验进行系统的分析,22.86%及59.43%分别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概率,组间数据相比后者较高,差异较为凸显,(p<0.05);对本次实验进行全面的分析,实验组及对照组患者营养状况之间有着较大的差距,白蛋白水平、前白蛋白水平、转铁蛋白水平及血红蛋白水平数据相比,后者较低,差异较为凸显,(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其在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出现概率、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方面作用较为突出。

  • 标签: 神经外科 重症患者 早期肠内营养支持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肠内营养与家属自配流质对脑卒中患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4年3月-2016年8月76例脑卒中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按营养支持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肠内营养组采用专业营养粉剂搭配的序贯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家属自制流质。住院第1天﹑14天和21天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及测量上臂肌围(MAMC),并统计感染发生率。结果住院第1天两组各项营养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4﹑21天两组各项营养指标不同程度下降;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肠内营养组第21天低蛋白血症发生率及14、21天感染发生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合理肠内营养较家属自制流质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感染发生率,缓解低蛋白血症,改善预后。

  • 标签: 脑卒中 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采用营养支持护理 针对 并发低血糖 重症新生儿患者的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 2017 年 11 月 -2019 年 11 月前来本院进行疾病检查及治疗的新生儿为对象,经过专业的科室检查,其确诊为 并发低血糖 疾病,并需要开展治疗。 在自愿参与实验调查的患儿中, 采用 计算机随机数字表 法 ,对 182 例患者进行病情结果讨论。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 营养支持护理。 结果: 从并发症发病率上看,观察组的 发病 率为 5.5% ,对照组的 发病 率为 17.6%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两组患者 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有效率为 95.6% ,明显有优于对照的 83.5% ,因此,我们认为观察组护理更佳。 结论: 采用 营养支持护理 针对 并发低血糖 新生儿的效果显著,治疗有效率高,病发症发病率低,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营养支持 并发低血糖 重症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故事理论的家庭支持护理干预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23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100例结直肠癌患者,按收治时间顺序分组,将先入院的50例符合标准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进行护理;将后收治的50例符合标准的患者设为观察组,采用故事理论为基础的家庭支持护理进行干预,对比两种护理干预方式后结果的差异性。结果:应用故事理论的家庭支持护理干预后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高(p<0.05);患者满意度得到提升(p<0.05)。结论:应用基于故事理论的家庭支持护理干预后,有助于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降低患者焦虑紧张的心理,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了护患关系良性发展,可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结直肠癌 故事理论 家庭支持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家庭医生使用心理干预的手段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维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对象并接受高血压规范管理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课题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进行分组,实验组患者为使用家庭医生心理治疗的患者,对照组患者为未经家庭医生心理治疗干预的患者,经过一年的跟踪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在该期间的血压稳定效果以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干预前的平均舒张压为90.33±9.66mmHg,干预后的平均舒张压为86.33±5.66mmHg,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实验组患者经过干预前的平均收缩压为156.68±11.63mmHg,干预后的收缩压为143.23±12.63mmHg,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前的平均舒张压为90.52±8.66mmHg,干预后的平均舒张压为91.33±5.65mmHg,两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实验组患者经过干预前的平均收缩压为156.68±11.63mmHg,干预后的收缩压为155.23±12.69mmHg,两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单独使用降压药物对于老年患者的高血压控制情况并不理想,需要配合心理干预,增加家庭医生心理干预更有利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

  • 标签: 家庭医生 心理干预 老年高血压 血压维持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七氟醚与丙泊酚用于小儿烧伤手术麻醉的维持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期间诊治的烧伤患儿5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29例。观察组采用七氟醚维持麻醉,对照组采用丙泊酚维持麻醉,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儿均无苏醒期呕吐情况发生,观察组患儿的定向力恢复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醚用于小儿烧伤手术麻醉的维持效果优于丙泊酚,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标签: 七氟醚 丙泊酚 小儿烧伤 手术麻醉 维持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医用食品对46例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前营养支持的疗效及其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5月~2012年7月收治的消化道肿瘤术前患者共计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采取术前医用食品+术后序贯营养支持,对照组采用术前常规饮食+术后序贯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手术前后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体质量指数(BMI)、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肌酐(SCr)变化情况及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TP、ALB、HGB、BMI手术后较手术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手术后较手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ALT、AST、BUN、SCr手术后较手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感染、切口裂开、腹胀、胃肠道出血发生率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结论术前对消化道肿瘤患者提供医用食品营养支持,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医用食品 消化道肿瘤 营养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