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国家医学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的重要载体,评估其功能任务落实情况,了解建设发展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对推进中心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根据"结构-过程-结果"评估理论逻辑框架进行评估框架设计,分为中心自评估、数据上报和现场调研评估3个阶段,对截至2020年10月完成批复设置的6个国家医学中心和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15家主体医院功能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各级政府对中心的投入和政策保障力度加大,中心内外部管理运行机制初步建立,承担的职责任务有效落实,辐射带动作用逐步显现。影响中心功能任务落实的关键问题包括,对主体医院的财政投入和政策保障不足、中心内外部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尚不健全、高层次人才培养使用机制还需完善、有利于突破"卡脖子"和"临门一脚"关键技术的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机制相对滞后,与中心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不相匹配。建议要进一步健全"委省共建"机制,加强对中心的政策引导与财政投入保障;完善各中心内部组织管理机制;加快医学高层次人才培养和使用相关制度的改革创新;建立健全以健康需求为导向的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机制,推进中心高效落实功能任务。

  • 标签: 评价研究 国家医学中心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功能任务
  • 作者: 马良 罗睿 丁雯 肖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战略与业务发展部,郑州 450003,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办公室,广州 510634,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科研办公室,杭州 31005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医务处,重庆 400014
  • 简介:摘要作为构建我国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大工程,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已被纳入"十四五"规划,在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从医疗资源整合视角出发,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横向扩容和纵向下沉双重资源整合属性进行阐述,结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各自主导的两条建设路径及工作进展,梳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在构建协同体系、深化合作模式、增强主体认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建议政府部门应坚持主导地位,输出医院和依托医院要分别承担起建设过程中的运营管理和承接配合的主体责任。

  • 标签: 卫生资源 医疗资源整合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横向扩容 纵向下沉
  • 简介:摘要为有效整合科研数据资源,提高数据利用率,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立了一体化大数据共享协作创新平台,通过提供科研全程支撑、梳理成果分配机制、制定权限管理规范,解决了数据共享能力、共享意愿、共享安全不强的问题,充分发挥了临床研究大数据平台效能。截至2022年2月,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依托该大数据平台汇聚了超过104万例老年患者数据,开展科研项目75项,建立大型人群临床研究队列10个,实现了老年疾病领域主要疾病病种的全覆盖,有力推动了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高质量发展,提升了协作单位的科研创新能力。

  • 标签: 大数据平台 数据共享 临床科研 老年疾病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简介:摘要作者以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一院多区管理实践为研究对象,剖析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新格局下多院区管理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医院通过统筹医院战略规划和学科布局发展、构建一体化管理体系、提升同质化服务水平等关键对策,显著提升了管理效能和运营效率,各院区医疗服务能力均衡发展,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发挥了试点价值,可为医院管理者提供借鉴。

  • 标签: 医院,公立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一院多区 一体化管理 同质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眼科远程会诊患者人口资料、疾病构成情况及远程会诊的便利性。方法回顾性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至2021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远程医疗中心眼科远程会诊患者的人口资料、变化趋势以及远程会诊疾病分类及参与远程会诊医院情况等信息,并对患者远程会诊等待时间、远程会诊医师级别构成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7年期间通过远程医疗中心平台获得远程会诊患者1 216例。其中,男性680例,女性536例;平均年龄50.8岁。2016年、2017年参与远程医疗会诊患者达到高峰,分别为260、221例。眼科疾病构成中,视网膜、视神经相关疾病490例(40.30%,490/1 216 ),眼外伤212例(17.43%,212/1 216)。远程会诊等待时间≤24 h者678例(56.27%,678/1 205),≤48 h者991例(82.24%,991/1 205)。参与远程会诊的医师中,主任医师733次(60.3%,733/1 216 ),副主任医师466次(38.3%,466/1 216 )。结论2015年至2021年7年期间眼科远程会诊患者相对较少;视网膜、视神经相关疾病占比较高。远程会诊具有较高的便利性。

  • 标签: 诊断技术,眼科 远程会诊 疾病构成 等待时间
  • 简介:摘要科学高效的协同创新体系是驱动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发展的关键。作为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建设主体,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以"中心与医院同步建设"为原则,实施中心-医院"两位一体"建设。立足老年人群常见病、多发病的关键技术攻关与推广应用,自2018年开始搭建由技术支撑平台、核心研究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3个有机联动的平台,协同创新网络支持系统、创新管理制度支持系统、专项创新基金支持系统和创新能力培训支持系统4个支持系统组成的协同创新体系。截至2021年,协同创新体系基本建设完成,在老年疾病临床研究、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成效,有力推动了我国老年健康事业的发展。

  • 标签: 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临床医学研究 协同创新体系
  • 简介:摘要散发性-雅病是一种罕见的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朊蛋白病,在临床工作中诊断与鉴别诊断极具挑战。文中主要介绍散发性-雅病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防护及预后。

  • 标签: 克-雅病,散发 诊断 辅助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他莫司治疗难治性罗恩病(CD)的短期疗效和安全性,分析临床应答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9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难治性CD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他莫司治疗≥3个月。采用罗恩病疾病活动指数(CDAI)评估患者的临床应答、临床缓解及复发情况。根据他莫司治疗3个月的临床应答情况,将患者分为临床应答组和无临床应答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2组临床资料的差异,对单因素分析中P<0.1且有临床意义的变量,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他莫司临床应答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预测他莫司治疗难治性CD患者临床应答的价值。结果共纳入45例难治性CD患者,其中男性31例,女性14例;诊断年龄32(27,39)岁;病程61.0(28.0,97.5)个月;他莫司治疗前CDAI评分为203(175,229)分。45例患者应用他莫司治疗3个月后,CDAI评分137(117,175)分,较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 = -5.512,P<0.01);其中临床应答组13例(28.9%),无临床应答组32例(71.1%)。单因素分析结果,2组间性别、治疗前CDAI评分、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性别、治疗前CDAI评分、NLR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CDAI评分(OR = 1.026,95%CI:1.006 ~ 1.046,P = 0.012)、NLR(OR = 2.605,95%CI:1.290 ~ 5.258,P = 0.008)是预测他莫司临床应答的独立危险因素。CDAI评分、NLR、NLR联合CDAI评分预测他莫司治疗难治性CD患者临床应答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6(95%CI:0.648 ~ 0.924)、0.764(95%CI:0.595 ~ 0.934)、0.861(95%CI:0.729 ~ 0.992),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89.15、2.82、0.31,灵敏度分别为100%、84.6%、84.6%,特异度分别为53.1%、71.9%、84.4%。持续用药的26例患者在应用他莫司治疗12个月时,临床缓解率为73.1%(19/26),复发率为26.9%(7/26);随访1年,45例患者在他莫司治疗期间有6例(13.3%)发生不良反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他莫司可用于难治性CD的诱导和维持缓解治疗。CDAI评分、NLR均可作为单独预测他莫司治疗难治性CD患者临床应答的指标,且二者联合的预测效能更高。

  • 标签: 克罗恩病,难治性 他克莫司 临床应答 临床缓解 危险因素 克罗恩病疾病活动指数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国家远程医学中心的培训模式在儿童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技术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5—2019年12月参加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技术培训的42名护士作为研究组,另回顾性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3月参加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技术培训36名作的护士作为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培训方式,研究组采用基于国家远程医学中心的培训模式,比较两组培训前后的理论考核、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及培训满意度。结果培训后,研究组的理论考核、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培训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国家远程医学中心的培训模式应用于儿童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技术培训中有助于增强护士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培训满意度。

  • 标签: 护士 国家远程医学中心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培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维得利珠单克隆抗体(VDZ)治疗活动期罗恩病(C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20年11月至2022年5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收治的活动期CD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VDZ治疗,第0、2和6周以及随后每8周给药1次,每次300 mg。采用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评估临床应答及缓解情况,采用简化罗恩病内镜评分(SES-CD)评估内镜应答及缓解情况,记录治疗期间所有不良反应以评价安全性。主要终点为治疗后22周的临床缓解率,次要终点包括治疗后22周的临床应答率、治疗后52周的临床应答率和临床缓解率、治疗后(22 ± 8)周的内镜应答率和缓解率。将既往使用过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IFX)和阿达木单克隆抗体(ADA)的31例患者设为非Bio-naïve组,既往未使用过生物制剂的14例患者设为Bio-naïve组,比较两组患者主要终点和部分次要终点的差异。结果治疗后22周,45例患者的CDAI从基线(261.4 ± 98.3)分下降至(166.6 ± 93.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4.6,P<0.01),其中64.4%(29/45)的患者达到临床应答,46.7%(21/45)的患者达到临床缓解。Bio-naïve组与非Bio-naïve组患者在治疗后22周的临床应答率[71.4%(10/14)比61.3%(19/31),χ2 = 0.4,P = 0.4]、临床缓解率[42.9%(6/14)比48.4%(15/31),χ2 = 0.1,P = 0.8]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52周,33例患者的CDAI从基线(306.9 ± 130.7)分下降至(126.6 ± 92.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 8.5,P<0.01),其中39.4%(13/33)的患者达到临床应答,33.3%(11/33)的患者达到临床缓解,但41.4%(12/29)的患者出现继发性失应答。治疗后(22 ± 8)周,25例基线内镜下处于活动期患者的SES-CD评分从基线的13.0(7.0,19.0)分下降至8.0(2.5,18.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 = -2.6,P<0.05),其中40.0 %(10/25)的患者达到内镜应答,20.0%(5/25)的患者达到内镜缓解。45例患者在VDZ治疗期间新发面部皮疹1例(2.2%),新发关节疼痛2例(4.4%),没有新发活动性结核和乙肝病毒感染。结论VDZ单药对轻中度CD为主的人群具有较好的诱导缓解作用,安全性较好。既往IFX或ADA的使用未能影响VDZ疗效,但仍有部分患者会发生继发性失应答。

  • 标签: 克罗恩病 活动期 维得利珠单克隆抗体 真实世界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雅病是一种罕见的致命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雅病临床早期症状不典型,症状多样且异质性较大,给该病早期识别和诊断带来了很大困难。为了提高中国临床医师对于-雅病的早期识别和诊断的能力,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感染性疾病与脑脊液细胞学学组成立朊蛋白病诊断指南制订专家委员会,在国内外-雅病相关指南和临床实践标准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国人-雅病的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结果,同时结合国内外现有证据,编制适合国人的-雅病诊断指南。

  • 标签: 克-雅病 诊断 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13至202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开展情况,为提高继续医学教育项目质量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网上申报与信息反馈系统中报告的2013至2020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实施情况,统计和分析项目举办天数、地点、师资、培训学员、项目负责人及培训效果等。采用χ2检验分析相关数据。结果2013至2020年获批项目448项,实际开展381项,执行率为85.0%(381/448);培训天数以1~3天为主[64.0%(244/381)];中级及以下专业技术职称学员群体所占比例为67.1%(33 505/49 951)。授课教师中,本单位教师所占比例较高[68.8%(1 997/2 901)];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教师占64.8%(1 881/2 901),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占23.9%(693/2 901)。项目负责人均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其中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占比76.6%(288/376);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占比44.7%(168/376)、硕士研究生学历占比38.0%(143/376)。项目数量排名前3的培训内容为实验室技术、环境卫生、放射卫生。学员对授课内容满意度高。结论2013至2020年项目总体执行情况良好。未来应在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上推陈出新,并根据项目举办特点,加强项目监督和评价,提高项目质量。

  • 标签: 继续医学教育 疾病预防控制 评价 国家级
  • 简介:摘要罗恩病(C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反复发作消化道炎性疾病。CD早期症状不典型,缺乏特异性。CD早期诊断存在困难,患者常常因为出现严重并发症而就诊,使得CD手术率、致残率较高。因此,提高对CD的早期临床表现的认识,以及开展有助于早期诊断的辅助检查,将有可能提高早期诊断效率,并及时治疗,从而有助于提高CD患者的疗效、预后和生存质量。本文就CD的早期临床表现及有助于CD早期诊断的辅助检查进行综述。

  • 标签: 克罗恩病 末端回肠病变 肛瘘 上消化道克罗恩病 易感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中国药典ChP中头孢肟含量测定方法耐用性较差,(E )异构体峰与头孢肟峰分离度不理想,优化测定头孢肟含量的高效液相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条件: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150 mm×4.6,5 µm),流动相为pH3.2乙酸铵缓冲盐-甲醇(80:20);流速为1.0ml/min;柱温35℃;检测波长254 nm。结果:优化后的测定方法(E )异构体峰与头孢肟峰分离度达到9.30>2.0,符合要求。 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可靠,专属性强,可用于头孢肟的含量测定。

  • 标签: 头孢克肟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罗恩病(CD)相关直肠阴道瘘属于CD肛周病变中较为少见的一类难治性疾病,其治疗策略不仅要控制肠道炎症,还要兼顾保护肛门与阴道功能,故该病也是临床外科医生面临的治疗难题之一。目前CD相关直肠阴道瘘治疗主要以药物治疗及药物联合手术治疗为主,但仍缺乏统一标准。本文对该病现有的治疗方式进行综述,以期对临床治疗有所帮助。

  • 标签: 克罗恩病 直肠阴道瘘 治疗 手术
  • 简介:摘要1例64岁女性左肺腺癌并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接受培美曲塞+卡铂方案化疗,首次化疗后查体颈部肿块大小约5.0 cm×4.0 cm。根据基因检测结果给予埃替尼125 mg口服、3次/d。4 d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灶迅速增大并伴红肿、疼痛,同时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患者自行增加剂量至250 mg口服、3次/d,2 d后,颈部CT示左侧锁骨上窝淋巴结大小约7.7 cm×6.4 cm。考虑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灶的迅速增大为埃替尼所致肿瘤超进展。停用埃替尼,给予贝伐珠单抗+培美曲塞+卡铂联合化疗1个周期,同时给予阿美替尼。治疗3 d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9 d后颈部肿块缩小,7周后CT示左侧锁骨上窝淋巴结大小约4.6 cm× 5.3 cm,疗效评估为部分缓解。

  • 标签: 肺肿瘤 淋巴转移 埃克替尼 疾病超进展
  • 简介:摘要尼曼匹病C型是一种胆固醇转运障碍引起的脂质贮积病,为NPC1或NPC2基因突变所致。因发病年龄不同,分为5型,分别为新生儿型、早期婴幼儿型、晚期婴幼儿型、青少年型和成人型。不同类型的临床表现及预后均有差异。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为肝脾肿大、肺浸润、垂直性核上性凝视麻痹和痴笑猝倒。该病确诊依赖于发现NPC1或NPC2基因致病性突变和(或)皮肤成纤维细胞培养菲律宾菌素染色显示胆固醇异常分布。目前该病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整体上预后仍较差。麦格司他可延缓神经系统症状的出现时间,改善部分患者的生存期。

  • 标签: 尼曼匹克病C型 肝脾肿大 垂直性核上性凝视麻痹 麦格司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