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科普:海姆立克急救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4
/ 1

急救科普:海姆立克急救法

李冰

(许昌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河南 许昌 461000)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海姆立克教授于1974年发明的应用于呼吸道异物窒息的快速急救手法。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广泛应用拯救了无数因呼吸道进入异物窒息的人,该种急救方法又被称作“生命的拥抱”。1975年10月,美国医学会以海姆立克的名字命名了这种急救方式,并且通过媒体进行推广,治疗效果得到了广泛认可。海姆立克急救法目前已经是呼吸复苏中的大气道保持呼吸畅通的重要方法,是CPR的重要内容。所以海姆立克急救法不仅仅局限于对气管异物的急救,同样可以应用于心肺复苏中。

一、如何判断患者是否有呼吸道异物?

首先可以对病人进行询问是否有呼吸道异物,如果患者无法进行回答需要观察患者是否有如下情况:①气体交换不良或者无气体交换;②有微弱的咳嗽或者完全没有咳嗽;③吸气时出现尖锐的噪音或者完全没有噪音;④呼吸困难。

海姆立克急救法最常用于气管异物的抢救,可以打开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很大一部分情况,异物阻塞都发生在婴儿、幼儿身上。尤其是刚学会走路的两岁儿童,气管异物的发生率很高。这是因为儿童气管穿越食物的会厌软骨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完善。如果儿童吃硬质食物如花生大豆等,由于儿童口腔内的说、笑、哭活动,会厌软骨难以适应。导致吞咽时食物误入分叉处,进而造成气管异物,加之花生米、大豆等食物在水中膨胀时更难以取出。此外,孩子也有好奇心,容易将硬币、纽扣等异物放入口中,一不小心就会发生意外。

e154002750821088-520a1c45f6b87545-8065b839ebf335fe642fa53168b6873f

二、海姆立克急救法操作方式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急救者从背后抱住患者两只手,一手握拳,另一只手握住握拳的手,从腰部发力向上腹部施压,使患者的上腹部下陷,膈肌突然上升,增加患者胸腔的压力,因为胸腔除了气管之外无其他开口,所以胸腔内的气体就会随着压力自然的向气管涌去。如果一次不行可以多次进行尝试,每次冲击都会产生约500ML的气体,从而可能将异物排出恢复气道通畅。

如果是突发情况下的急性呼吸道异物阻塞,身边没有其他人,患者可以自己以相同的手法对腹部进行冲击,或者用坚硬的、突出的物体压向上腹部,反复进行操作。

如果是患者体型过于肥胖或者是怀孕的患者发生呼吸道异物阻塞,可以使用异物冲击法,姿势相同,只是需要将左手的虎口处贴向患者胸骨下端,注意虎口位置防止肋骨骨折。

如果是患者已经意识不清,可以采取仰卧位对患者进行急救,施救者要骑跨在患者大腿上或者在患者身体两侧,双手两掌重叠置于患者肚脐上方,用掌根向前、下方突然施压,反复进行。

如果是三岁以下的孩子发生呼吸道异物阻塞,应该立刻抱起孩子,一只手握住患儿颧骨两侧,手臂贴紧患儿前胸,另一手托住患儿后颈,脸部朝下,趴在救助人膝盖上,拍患儿背部1~5次,在此期间观察阻塞物是否吐出。如果没有吐出可以采用仰卧位躺在坚硬的地板或者木板上,施救者可以采取跪姿,让患儿躺在施救者大腿上,面部朝上,施救者两指放在患儿腹部,快速重击,重复这一动作直至异物排出体外。

如果是婴儿发生呼吸道异物阻塞的情况,海姆立克急救法容易伤害腹腔内部器官,可以使用拍背压胸的方式:一只手放置在婴儿颈部,另一只手放在婴儿背部,让婴儿骑跨在施救者前臂,反转后依靠在施救者大腿部,在婴儿背部用手掌根拍五次。如果阻塞物未能排出,可以采用仰卧位躺在坚硬的地板或者木板上,施救者可以采取跪姿,让患儿躺在施救者大腿上,面部朝上,施救者两指放在患儿腹部,动作刚中带柔,重复这一动作直至异物排出体外。

小结

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急救效果虽然很好,但是也可能会产生类似肋骨骨折、腹部、胸腔内脏破裂等情况的发生,所以不是紧急情况,并不建议使用此方式进行急救。如果患者仅仅是呼吸道部分梗阻,但气体交换顺畅,可以建议患者用力咳嗽并自主呼吸;如果是患者呼吸乏力,呼吸道完全梗阻则需要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