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心脏发育研究领域中的转录调控一直是热点研究问题,它影响了发育过程的各个环节。为了进一步利用多物种的基因组,定位进化保守的转录因子调控位点,我们利用CardioSignal数据库的数据分析VISTA数据库多重比对后的基因组序列。方法在本文中,我们采用Perl语言和后台MariaDB数据库,可视的展示基因组序列中的保守调控元件。结果我们的程序能够分析VISTA格式的多重比对数据,能够动态展示基因组保守元件在整个DNA序列的位置。结论我们的CardioVISTA程序是今后转录调控研究中的利器。

  • 标签: CardioVISTA 生物信息学 Perl语音 Cardiosignal数据库
  • 简介:摘要在近几年的临床麻醉教学过程中发现,将临床麻醉中不断发展的可视技术结合典型的病案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提高了临床麻醉的带教效率。

  • 标签: 可视化 病案 临床麻醉 教学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及股骨远端骨折三维数字模型的建立及其在可视仿真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分别采集1例男性右侧股骨转子间骨折(年龄为45岁)和1例女性左侧股骨远端骨折(年龄为34岁)患者64排螺旋CT的原始扫描数据,通过自适应区域生长算法对CT序列图像进行图像程序分割和自动提取,再采用自行研发的医学图像处理软件MIPS对图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导入FreeFormModelingSystemV9.0软件中进行图像修饰,利用计算机设计与制造软件UnigraphicsNX4.0和FreeFormModelingSystemV9.0软件开发出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远端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和逆行髓内钉仿真手术器械,利用PHANTOM力反馈设备进行骨折患者术前的可视仿真手术研究.结果骨折三维重建模型以及DHS、LISS钢板和逆行髓内钉仿真手术器械直观、立体、逼真,立体可视效果好,可以从任意方位和角度观察、截图.在骨折的仿真手术系统中,股骨转子间骨折采DHS固定,股骨远端骨折分别用LISS钢板和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利用仿真手术器械和PHANTOM力反馈设备完成的仿真手术效果逼真.股骨转子间骨折与股骨远端骨折患者虚拟手术设计从三维模型的建立至内固定完成所需时间分别为1.2、1.5h.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与股骨远端骨折可视仿真手术可以让术者术前对骨折块的三维结构有清晰的了解,有利于合理选择个体手术方案,提高手术效果.

  • 标签: 髋骨折 股骨骨折 成像 三维 可视化仿真手术
  • 简介:目的:回顾性评价可视磁力导航系统在胫骨髓内钉远端锁钉过程中的作用,并与常规瞄准器方法进行比较,探讨应用磁力导航技术进行髓内钉远端锁钉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4月,我科收治的应用可视磁力导航系统进行髓内钉远端锁钉操作的67例胫骨干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期应用瞄准器进行锁钉操作的6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研究组,男40例,女27例。左侧30例,右侧37例,平均年龄(37.4±3.8)岁。AO分型:A型33例,B型19例,C型15例。对照组男37例,女23例,左侧28例,右侧32例,平均年龄(39.2±4.1)岁。AO分型:A型29例,B型14例,C型17例。两组分别应用可视磁力导航系统和常规瞄准器对远端锁钉过程进行导航。记录并比较两组远端锁钉操作时间、锁钉次数、锁定过程透视次数,患者骨折愈合时间。结果研究组锁钉操作时间为(6.1±1.4)min,透视次数为0次、锁钉次数为69次,骨折愈合时间为(15.3±2.1)周;对照组手术操作时间为(8.3±2.4)min,平均透视次数为(4.05±2.2)次,锁钉次数为71次,愈合时间为(15.9±2.8)周。两组间锁钉操作时间、透视次数、锁钉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视磁力导航系统应用于髓内钉的远端锁钉过程,可以有效提高锁钉成功率、缩短锁钉操作时间,显著降低医患双方的放射线暴露,与常规的瞄准器方法相比更具优势,是髓内钉导航技术发展的新的方向。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磁力导航
  • 简介:目的对国际弓形虫(病)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挖掘出国际弓形虫(病)研究中最活跃的合作网络与机构等。方法利用可视信息分析工具CiteSpaceⅡ对2006-2010年间WebOfScience中SCI—E引文数据库收录的国际弓形虫(病)研究论文发表机构进行共现分析,绘制出研究机构共现图谱。结果以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署、圣保罗大学为主的国际合作团体和以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斯坦福大学为主的美国国内高校合作团体构成国际上弓形虫(病)研究最重要的两个合作网络;国际上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署,日本带广畜产大学的发文数为亚洲之最,我国发文最高的机构是华南农业大学;弓形虫(病)研究机构合作中心位于美洲,欧洲以法国最活跃,亚洲则以日本为首。结论利用可视信息分析CiteSpaceⅡ能快速、直观、生动地得到国际上近几年最活跃的弓形虫(病)研究合作网络、机构,该分析可以为我国开展弓形虫(病)研究的国际合作交流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弓形虫 弓形虫病 机构合作 CITESPACE 信息可视化
  • 简介:目的通过多元统计和社会网络分析法中主题词共现的方式,研究儿童心血管学科知识发展、分布,研究学科知识聚类,并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方法于2012年12月以PubMed数据库心血管疾病Mesh主题树下全部主要主题词/副主题词,选取全部心血管专科杂志,影响因子>1的内科综合杂志和儿科学杂志检索文献,同时将研究分为1966至1980年、1981至1990年、1991至2000年和2001至2010年4个时间段,在每个时间段中分别使用书目共现分析系统及EndnoteX6提取主要主题词/副主题词,建立共词矩阵.之后使用SPSS22.0软件对共现矩阵进行转换、降维和聚类分析,并根据聚类分析结果绘制战略坐标图.最后使用Ucinet6.0软件绘制可视网络.结果共提取文献50200篇.成功建立儿童心血管学科知识发展可视图谱,直观展示全球范围内儿童心血管学科知识发展.1966至1980年儿童心血管学科以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及病因学研究为主,发展方向相对局限,所关注疾病种类较少.1981至1990年先天性心脏病逐步成为研究核心,聚类归纳较好,新兴研究领域发展稍显不足;同时通过超声心动图的广泛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整个学科发展.1991至2010年先天性心脏病整体治疗及保护性策略研究成为核心,并伴随多种治疗手段如导管治疗、心脏移植等的逐步应用,各个聚类间发展更为平衡,知识更新快速,学科研究所关注疾病种类进一步增多.结论目前儿童心血管学科发展良好,研究热点与时代发展相联系.新型诊断技术及治疗手段对于学科发展推动力显著,儿童心血管学科知识网络逐渐完善,先天性心脏病已成为儿童心血管学科的核心问题.

  • 标签: 儿童心血管学科 多元统计 社会网络分析 知识图谱 可视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TD-C可视喉镜在困难气道气管插管的使用方法和可行性。方法选择ASAⅠ~Ⅲ级,年龄21~82岁的困难气道患者66例,用TD-C可视喉镜置入患者口腔内,视野喉镜显示声门、插入气管导管的方法完成气管插管。结果63例一次插管成功,插管完成时间约5~30s,2例2次成功,1例在纤维支气管镜插管,所有患者均无明显的咽喉黏膜损伤和术后喉部疼痛。结论TD-C可视喉镜引导气管插管是一个简便、快速、安全、易学的好方法,尤其在困难气道方面具有较多的优势,值得广泛和临床应用。

  • 标签: TD-C可视喉镜 困难气道 气管插管
  • 简介:目的:应用喉镜明视下胃管置入的可行性,解决气管切开或食道异常病人胃管置入困难的问题。方法:选取我科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的气管切开及神志不清、昏迷舌后坠,喉头水肿、颈部强直,不能活动需要留置胃管的患者60例按入院先后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普通的硅胶胃管置入,观察组在可视喉镜的直视下配合导丝引导插入,比较两组患者一次性插入胃管的成功率、操作所使用的时间、患者反应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一次性插入胃管的成功率、操作所使用的时间、患者反应情况均有差异(P〈0.05)。结论:在可视喉镜直视下配合导丝插入难置性胃管具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提高脑卒中昏迷、神志不清及气管切开等神经内科难置性患者胃管一次性置入的成功率。

  • 标签: 可视喉镜 气管切开 食道异常 神志不清
  • 简介:现代医院医保管理需要建立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医保管理程序,应用信息管理手段来满足医保政策的要求,从而达到医院医保管理规范科学的目的。笔者重点阐述信息技术在医院医保管理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取得的成效,为更多医院的信息建设工作的开展提供借鉴。

  • 标签: 医保 信息化管理 单病种结算 临床路径
  • 简介:'挂号难难于上青天',大医院人满为患;'不信任、不愿来',基层医院冷冷清清——医疗资源发展不均衡加剧了看病难。如何让基层医院也能有更多的优秀医生?上海市率先探索建立了'5+3'住院医师培训制度,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正式启动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培训制度。一项似乎只是医疗行业内部的改革,能给百姓看病就医带来怎样的改变?

  • 标签: 住院医师 培训质量 朱正纲 难于上青天 专业科室 医学毕业生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从护理患者中发现人性护理对患者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人性护理患者的基石,探讨人性护理的临床应用。方法语言是护士与患者交流的重要桥梁,多沟通了解住院患者的心理需求及人性护理模式下指导的相应护理措施与方法。结果进行人性护理,增加患者的自尊心及同病魔战斗的自信心。结论人性护理模式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基石,以患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实施从服务到人性护理模式的转变,使患者得到连续、全方位、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 标签: 服务化 人性化 护理模式 探讨
  • 简介:摘要西药是现代医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中药是我国医药科学的重要成果,通过对中药理论体系的研究,让临床治疗过程中经常使用的西药具有中药的内涵,有效的规避西药和中药治疗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建立现代的西医药学是现代医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西药中的过程中,利用宏观的思考以及微观的研究,形成富有我国特点的医药学。

  • 标签: 西药 中化 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护理具有专业性、服务性的特点,并以其专业知识和技术为人们提供健康服务,满足人们的健康需要。护理服务是护理人员借助各种资源向护理需求者提供各种服务,是一种知识密集型劳动,护理服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病员的康复和医院的声誉。护理人员要在护理工作中与时俱进,爱岗敬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作贡献,就必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在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上下功夫,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温馨、便捷、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

  • 标签: 人性化 护理服务
  • 简介:摘要中药现代就是将中国传统医药的优势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地结合起来。我国的中药现代虽然发展的比较快,优势比较明显,但同时存在很多问题,中医药学如何与时代相共鸣,如何真正结合其他学科先进理论与技术促进自身发展,如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已经成为中医药学能否在新的历史时期得到发展的束缚。中药作为中医药学的物质基础,应该成为中医药现代的突破。

  • 标签: 中药 中药现代化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疏肝瘀汤治疗肝炎后肝纤维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诊治的肝炎后肝纤维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各6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疏肝瘀汤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血清学指标、体征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临床症状、血清学指标、体征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中显效48例,占总数的77.42%,有效10例,占总数的16.13%,无效4例,占总数的6.45%,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中显效35例,占总数的56.45%,有效13例,占总数的20.97%,无效14例,占总数的22.58%,总有效率为77.42%。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疏肝瘀汤治疗肝炎后肝纤维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促进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清学指标、体征改善,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 标签: 疏肝化瘀汤 肝炎后肝纤维化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按分钟通气量计算的湿液滴注速度对机械通气患者痰液黏稠度和气道湿的影响。方法便利选取130例容量控制模式的机械通气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前30例患者按分钟通气量分成A(6~8L/min)、B(8~10L/min)两组进行湿液滴注速度的计算;然后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干预组按照计算的速度进行湿液滴注,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湿液滴注。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在1h、2h、3h3个时间点湿液水平线与湿罐基线间的距离,用非参数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痰液黏稠度,用行×列卡方检验比较气道湿效果。结果A组湿液滴注速度为(27.4±1.54)mL/h,B组湿液滴注速度为(30.7±1.73)ml/h。干预组和对照组在不同湿液滴注速度下1h、2h、3h时,湿罐内湿液水平线与湿罐基线间距离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痰液黏稠度和气道湿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设定为容量控制条件下,分钟通气量为6~8L/min时,湿液滴注速度设为27~28mL/h,分钟通气量为8~10L/min时,湿液滴注速度设为29~31mL/h。按分钟通气量计算出的湿液滴注速度可改善容量控制模式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湿效果。

  • 标签: 湿化液滴注速度 机械通气 气道湿化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推动医疗机构办公自动、网络,医疗信息的全面共享,这是业内外人士共同关注的课题。只有强化信息建设,逐步完善信息医院与相关企业,方可提升医院的整体运行效率,实现医院的持续稳步发展。为此,文章将对医院信息建设相关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并提出相应措施。

  • 标签: 医院 信息化管理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