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查找退药现象的主要原因,优化服务流程,提高调剂质量,保证用药安全。方法利用Excel软件进行退药数据处理,利用排列图找出退药的主要原因。结果造成退药现象的前3项因素(药物不良反应,不合理用药,入院、院外治疗)为主要因素,收费问题、检查项目取消2项为次要因素,其余5项为一般因素。结论针对造成退药现象的主要原因,应采取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处方点评、提高医生的诊治水平和服务意识、加强药师素质等措施,把影响退药现象的主要因素及次要因素限制在可控范围内。

  • 标签: 退药 原因 帕累托图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柱凝胶交叉配血不合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用微柱凝胶对本院输血患者进行交叉配血。结果4826例配血检出阳性31例占0.64%,其中假阳性27例占阳性例数87.1%,真阳性4例占阳性例数12.9%。结论微柱凝胶配血灵敏度高,但易引起假阳性,交叉配血前要注意标本充分抗凝及离心。一些恶性肿瘤及血液性疾病也可能出现同型交叉配型不合,应根据不同病因去除影响交叉配血不合的因素,以确保输血安全。

  • 标签: 微柱凝胶法 交叉配血不合 安全输血
  • 简介:摘要探讨等离子低温灭菌失败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降低了院感发生率,降低医疗风险和减少医疗纠纷,提高了供应质量。

  • 标签: 等离子低温灭菌 医院感染 供应质量
  • 简介:胶体金层析检测尿HCG因其特异、简便、快速、灵敏度好而广泛应用于早期妊娠、病理性妊娠宫外孕及胎盘滋养层疾病的诊断、鉴别,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遇到几例宫外孕患者的尿标本,多次检测试带条显示反应无效,即测定线和对照线均没有出现。后对标本进行稀释后,再次检测出现阳性结果,探讨其可能的原因,我们做如下试验,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胶体金层析法 HCG试验 原因初探 无效 测尿 滋养层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自1971年问世以来,以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安全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但作为一种免疫诊断方法,常常会出现非特异性问题,本文就非特异性显色的原因控制措施进行分析.

  • 标签: ELISA 非特异性 显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原因。方法将我院接受微柱凝胶交叉配血的病例1186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研究交叉配血次侧不合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86例患者中有56例出现交叉配血次侧不合,发生率为4.72%;抗人球蛋白实验阳性、假凝集、抗筛阳性、标本错误、微柱凝胶干涸是导致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主要原因。结论诱发交叉配血次侧不合的原因较多,必须要给予应有的重视,加强配血各环节质量控制力度,最大限度降低次侧配血不合现象的发生。

  • 标签: 微柱凝胶法 交叉配血 次侧不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根本原因分析在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我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在2017年1-12月应用根本原因分析,2016年1月-12月未应用根本原因分析,以统计学软件SPSS21.0分析根本原因分析应用前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根本原因分析应用后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应用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应用根本分析,有助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降低,应用效果十分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根本原因分析法 护理不良事件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抗-HBc和抗-HBe在ELISA出现假阳性概率,并分析出现该事件的原因。方法研究基础资料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进行检验的57例乙肝抗-HBc样本与54例乙肝抗-HBe样本作为基础数据,对其进行ELISA检验,之后采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IA)试剂进行复检,对检验准确性进行分析,并对出现假阳性原因进行分析。结果乙肝抗-HBc样本与抗-HBe样本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两者之间检查过程中假阳性率12.28%与11.11%。结论使用ELISA对乙肝抗-HBc和抗-HBe进行检验的过程中,整体的准确性较低,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需要采用更加敏感的TRFIA测试方法进行复检,进一步提升检验准确性。

  • 标签: 乙肝抗-HBc 乙肝抗-HBe ELISA法 假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ELISA检测HBsAg(乙肝表面抗原)出现假阳性的原因。方法通过对ELISA的原理和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论导致ELISA检测出现假阳性结果的原因有很多,试剂盒的因素、溶血标本的影响、标本离心等等。

  • 标签: ELISA HBsAg 假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时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及对策。方法随机对220例门诊传染科患者空腹血清选用统一的试剂,相同的酶标仪,操作人员及采用ELISA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检测。结果出现25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后有采用乙肝表面抗原金标进行复检,在25例阳性中有5例为阴性,最后再将25例表面抗原阳性血清进行乙肝病毒DNA滴度测试,出现5例阴性,并且和乙肝表面抗原金标测试的5例相同。结论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原时影响因素较多,严格控制操作环节是降低乙肝表面抗原假阳性的关键。

  • 标签: ELISA法 乙肝表面抗原 假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早期发现健康人群乙型肝炎感染状况,对疑似病例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为能够更好更快地检测HBsAg作出诊断。方法金标检测后ELISA初、复检检测确认的阳性血液标本,并确定金标漏检病例。结果对76例初、复检HBsAg都为阳性。金标试纸条检测出阳性48份,漏检率为0.56%。而ELISA检测出阳性76份,阳性率为100%。结论从HBsAg金标试纸的灵敏度看,HBsAg试纸只能作为初筛试剂,初检和复检试剂采用ELISA,以防止HBsAg漏检的发生,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避免输血与HBsAg携带者传播疾病的发生。

  • 标签: 金标法检测HbsAg 漏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柱凝胶交叉配血出现弱凝集的原因并找到处理方法,使患者能及时、有效、安全地输血。方法应用微柱凝胶卡和聚凝胺技术与受血者的抗凝血标本做交叉配血试验。结果42例样本聚凝胺交叉配血皆无阳性结果,微柱凝胶卡式交叉配血却多达16例主侧出现弱凝集,分析原因系献血员血袋用于配血的辫子内血液抗凝不充分。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在PICC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我院118例PICC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实施根本原因分析分为两组,对照组未实施根本原因分析,共56例,观察组实施根本原因分析,共62例,对比两组应用情况。结果观察组所取得穿刺成功率数值95.16%高于对照组数值78.57%、所取得并发症发生率数值4.84%低于对照组数值17.86%,所取得所取得患者满意度评分数值高于对照组数值,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根本原因分析在PICC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应用。

  • 标签: 根本原因分析法 PICC 安全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在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对全院护士进行培训,成立根本原因分析小组,找出近端原因,确认根本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并执行。结果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出院患者满意率,提高不良事件上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本原因分析在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提高了护理质量,并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 标签: 根本原因分析法 护理不良事件 安全管理
  • 简介:目的运用根本分析探究护理用药错误的根本原因,从系统层面制定改善措施,减少用药错误的发生。方法按照根本原因分析(rootcauseanalysis,RCA)的4个步骤和程序,对护理用药错误事件进行管理,立足于组织系统探究护理用药错误事件的根本原因和改进措施,并保证改进措施得以有效落实。结果实施RCA后,护理用药错误少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4);患者对护理用药的满意率由实施RCA前的90.00%提升为实施后的95.2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14,P=0.040)。结论根本原因分析能够有效减少护理用药错误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用药错误 根本原因分析法 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