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不同铝盐净水剂沉淀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应用铝盐净水剂其沉淀效果主要取决于加入水中Al2O3的量。复合净水剂处理低温低浊水效果优于聚合氯化铝。浑浊度高可以加快沉淀速度。铝盐净水剂还具有一定除铁、锰、氟化物的能力,值得注意的是,铝盐净水剂能够改变水中的pH值。

  • 标签: 铝盐净水剂 聚合氯化铝 复合净水剂 混凝沉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华林抗治疗中受影响的因素,剂量调整和INR监测,进一步推广华林抗治疗临床应用。方法观察66例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华林抗治疗剂量与体重关系,个体敏感性及INR监测,随访1年,观察出血及血栓栓塞并发症。结果本研究66例患者中47例患者华林维持量与体重(kg)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O.545,P=0.001,华林平均维持量与体重(kg)乘以0.05非常接近,根据个体对华林的敏感性不同以1mg调整剂量,使INR维持在1.6-2.5之间,华林维持量在1.25~3.25mg,随访1年,有1例小脑出血,3例齿龈出血,无缺血性脑卒中及其它部位的血栓栓塞发生。结论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在合理有效INR强度(1.6~2.5)监测下,根据体重及个体敏感性调整华林维持量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进一步临床探讨。

  • 标签:
  • 简介:摘要:华林是一种常用的口服抗药物,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华林剂量的个体差异性较大,容易导致不良反应。而基因检测技术的引入为华林抗治疗个体化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旨在综述基因检测在华林抗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探讨其对用药效果及安全性的影响,并讨论相关问题和挑战。

  • 标签: 基因检测 华法林 抗凝治疗
  • 简介:摘要:房颤的最大危害是缺血性卒中。一旦发生脑卒中,轻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重者危及生命。因此,预防房颤相关的脑卒中已成为房颤患者综合管理策略中的主要内容,抗是有效的预防手段。临床研究发现,华林能够非常有效地降低卒中事件的发生率,并且能够有效降低房颤患者的死亡率。故而,如何安全应用华林抗药物已成为当前亟需探讨的重要话题,这样才能确保华林抗药物作用的安全发挥。

  • 标签: 华法林 抗凝药物 安全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折后高状态的处理策略。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8例骨折后高状态患者,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各29例,给予对照组采用活血祛瘀中药处理,给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诺氯昔康处理,比较两组的D-Di、MR、PagR、角度数、PLC、A时间、B时间等各项指标。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骨折后第二天、第七天的D-Di、MR、角度数、PLC均有所增大,A时间、B时间明显缩短,但是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但是观察组上述各项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骨折后高状态患者采用中西药联合处理,可以降低其血小板凝聚率,有效阻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

  • 标签: 骨折 高凝状态 诺氯昔康 中药
  • 简介:摘要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20年1月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术中发生医源性脾损伤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40.8%)发生于胃手术, 15 例(30.6%)发生于结肠手术,14例(28.6%)发生于其他手术中;脾损伤程度Ⅰ级40例、Ⅱ级9例。发现脾损伤后,即在创面局部置生理盐水纱布球湿敷,用大功率高频电将脾脏损伤创面组织固化而血止,电热凝固止血时间3~20 min,49例患者均成功止血并保脾。提示,大功率高频电湿敷创面止血处理术中意外Ⅰ、Ⅱ级脾损伤简单可靠,无需特殊器械。

  • 标签: 脾破裂,手术中并发症 电凝术 止血, 手术 单极高频电刀 胃肠道手术
  • 简介:摘要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20年1月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术中发生医源性脾损伤4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例(40.8%)发生于胃手术, 15 例(30.6%)发生于结肠手术,14例(28.6%)发生于其他手术中;脾损伤程度Ⅰ级40例、Ⅱ级9例。发现脾损伤后,即在创面局部置生理盐水纱布球湿敷,用大功率高频电将脾脏损伤创面组织固化而血止,电热凝固止血时间3~20 min,49例患者均成功止血并保脾。提示,大功率高频电湿敷创面止血处理术中意外Ⅰ、Ⅱ级脾损伤简单可靠,无需特殊器械。

  • 标签: 脾破裂,手术中并发症 电凝术 止血, 手术 单极高频电刀 胃肠道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聚和微柱凝胶在交叉配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接收的同意开展交叉配血者268例的临床资料,收集其输血标本,经开展微柱凝胶、聚采取交叉配血试验,分析比较试验结果。结果行MGT时患者交叉配血成功率为91.42%,明显低于行MPT时的96.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被选对象中,MPT阳性标本有9例,MGT阳性标本有21例,说明相比凝聚胺,微柱凝胶有较高的灵敏度。结论聚特点是快速,适用于急诊工作中;微柱凝胶特点是操作便捷、有较高宁敏度,适用于日常工作中。在临床工作中,将聚、微柱凝胶联合应用,能有效提高交叉配血准确度和效率,保证临床血液安全性。

  • 标签: 聚凝胺法 微柱凝胶法 交叉配血
  • 简介:有效地使用华林极富挑战性,也许超过医生的想象。60多年以来,华林成为房颤患者的主要治疗。在使用得当的情况下,华林每年可预防60%与常见心律不齐相关的卒中。但是,华林是出了名的难搞,因为血液水平必须维持在一个很窄的范围,来避免有害的出血等副作用。

  • 标签: 血液检测 心律不齐 商品名 凝块 拮抗剂 后文
  • 简介:目的介绍电去除腋毛区域大汗腺治疗腋臭的手术方法.方法在局麻下,在腋毛区域沿皮肤皱褶作一切口(或者两平行切口),首先于创缘两侧作皮下潜行分离暴露腋区大汗腺和毛囊,再行电破坏皮瓣上呈点状分布的大汗腺,术后加压包扎.结果本组16例病人均取得良好疗效,腋臭消失,切口一期愈合,无明显瘢痕,肩部无活动障碍.结论电法治疗腋臭效果简便易行,疗效确切,可成为治疗腋臭术式的选择之一.

  • 标签: 电凝法 大汗腺 治疗 腋臭 切口 一期愈合
  • 简介:房颤的抗治疗历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房颤患者经过抗治疗后可以明显降低血栓和脑卒中的发病率.本文根据近年研究,对房颤华林抗治疗的适应证与注意事项、如何监测及调整剂量、抗过度的处理等问题做一概述.

  • 标签: 华法林 房颤 抗凝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柱凝胶和聚在交叉配血试验中的比较。方法:研究期(2021年1月~2021年12月)内,纳入1542例输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数字随机表,对患者进行分组,分别应用微柱凝胶交叉配血(观察组,n=771)与聚交叉配血(对照组,n=771),对不同交叉配血试验的准确性、敏感度、特异性进行差异对比。结果:观察组微柱凝胶交叉配血结果准确性、敏感度、特异性均高于对照组,聚交叉配血结果,(p<0.05)。结论:用微柱凝胶和聚在交叉配血试验中比较,前者比后者操作简单,结果准确,敏感度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结果直观,扫描后可长期保存,适合手工操作、半自动和全自动,灵活方便。

  • 标签: 微柱凝胶法 聚凝胺法 交叉配血。
  • 简介: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指南推荐抗是VTE的基础治疗,传统抗药物的使用疗效和安全性确切,但是存在诸多局限性。新型口服抗药物(noveloralanticoagulants,NOACs)的问世为VTE抗治疗提供了新选择,我们将从临床疗效、安全性、围手术期管理及服药依从性等方面评估新型:口服抗药是否可以取代华林用于VTE抗治疗.

  • 标签: 静脉血栓栓塞症 口服抗凝药 心血管疾病 抗凝药物 临床疗效 凝血酶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房颤患者华林抗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79例老年房颤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华林和阿司匹林抗治疗,统计分析华林组用药前以及用药后第3、5、7、9、15天INR比率,比较两组脑卒中发生率及出血并发症情况。结果华林组用药后第三天,22例患者INR比率初达2.0~3.0之间,用药后第9-15天,患者INR稳定于2.0-3.0之间有26例,于1.5-2.0之间有9例,小于1.5有5例,大于3.0有4例;华林组与阿司匹林组出血发生率比较,x2=0.040,P=0.8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卒中发生率x2=5.338,P=0.0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华林用于老年房颤患者抗治疗疗效确切,但华林用药还存在很多风险和问题,需加强临床护理。

  • 标签: 心血管治疗 心房颤动 华法林
  • 简介: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征[1].本研究是对自2008.5-2013.3本院收治的43例使用华林抗治疗的PTE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使用华林抗治疗的相关体会,现报道如下.

  • 标签: 肺血栓栓塞症 抗凝治疗 华法林 病理生理特征 呼吸功能障碍 静脉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华林用于持续性房颤患者预防脑卒中抗治疗临床观察及治疗不足原因分析。方法入选本研究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华林组(治疗组)34例与阿司匹林组(对照组)34例。治疗组给予华林初始剂量2.5mg/d晚饭后口服,依INR目标值(INR2.0~3.0)调整剂量。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00mg/d口服。观察脑卒中、外周动脉栓塞发生率,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脑出血出现1例(2.94%),因病人摔倒后出现,死亡。对照组脑梗死5例(14.70%),其中1例脑干梗死,1例小脑梗死,3例多发性基底节区腔隙梗死,2例致残,脑卒中发病率较治疗组明显增加(P<0.05)。治疗组血尿1例,主要为留置尿管感染,服用左氧氟沙星,停药1~2d后好转。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2例,外周动脉栓塞1例。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林在预防持续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效果显著,安全性与阿司匹林无明显差异。我国持续性房颤患者应用华林抗治疗严重不足。

  • 标签: 房颤 华法林 抗凝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卡式微柱凝胶联合聚配血预防输血反应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侯马市人民医院中心血库输血3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配血方法不同将其分为A组(107例)、B组(107例)、C组(106例),其中A组采用卡式微柱配血,B组采用聚配血,C组采用两种联合配血,对配血试验期间的阳性患者采取不完全抗体检测,比较不同交叉配血方法的差异。结果三组主侧阳性、总阳性率与假阳性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次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灵敏度(36.42%)、特异度(84.23%)、符合率(79.24%)优于A组和B组的灵敏度(3.43%、3.54%)、特异度(77.83%、80.02%)、符合率(15.91%、39.22%)。经不规则抗体检测,A组7例患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4例(均为次测凝聚患者),主侧3例阳性患者诊断为纤维蛋白过多(假阳性);B组17例阳性患者中检出不规则抗体15例,主侧2例患者诊断为红细胞悬液浓度过高(假阳性)。结论凝聚胺假阳性率较高,卡式微柱凝胶操作难度低,两种联合检测在不规则抗体筛查中敏感性高。

  • 标签: 卡式微柱法 聚凝胺法 配血 输血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柱凝胶与聚在交叉配血实验中的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行交叉配血实验后输血治疗的3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使用微柱凝胶与聚两种交叉配血实验方法,聚作为对照组,微柱凝胶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率、不规则抗体种类鉴定结果、不规则抗体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结果观察组对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抗E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抗D、抗e、抗M、抗C、自身抗体等检出率相当,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对不规则抗体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微柱凝胶在交叉配血实验中的效果更佳,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高,对不规则抗体的检出率高,临床可优先选择。

  • 标签: 交叉配血实验 微柱凝胶法 聚凝胺法 不规则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化学发光检测泌乳素的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6年1月~2017年12月,共纳入进入我院体检的健康女性10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检测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B组采用化学发光检测,对比两组检测泌乳素的异常率。结果A组检测异常率为14.0%(14/100),B组检测异常检测率为25.0%(25/100),A组检测异常率低于B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女性泌乳素的检测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其异常率低,有良好临床应用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罗氏电化学发光检测法 化学发光法 检测 泌乳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