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对青光术后并发恶性青光患者应用微创玻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是我院接受治疗的青光术后并发恶性青光患者32例,纳入时间为2021年2月~2022年2月,为患者应用微创玻联合手术治疗的方式。对比治疗前后的最佳矫正视力、前房角深度、眼压等指标。结果 患者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前房角深度、眼压等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在青光术后并发恶性青光患者的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微创玻联合手术治疗的方式,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出现恶性青光的概率,提升患者的视力,维护患者的正常生活,适合应用在临床治疗之中。

  • 标签: 微创玻切 手术治疗 青光眼术后 治疗效果 恶性青光眼 最佳矫正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青光术后并发恶性青光在微创玻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2019年5月-2020年5月院内收治的43例青光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的患者进行此次研究,全部进行微创玻联合手术,对比治疗前后相关情况。结果 治疗后的相关情况比治疗前好(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微创玻联合手术是提高青光术后并发恶性青光疗效的有效方式,眼部术后情况良好。

  • 标签: 恶性青光眼 微创玻切 前房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理想的包皮环术后伤口护理方法。 方法  选取应用一次性包皮环缝合器进行包皮环术患儿162例,术后用盐酸金霉素膏均匀的涂伤口一圈,再用常规包扎。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敷料都固定良好,无一例脱落;术后换药时,伤口不粘连,无明显疼痛;术后无血肿、无感染、无龟头坏死及桥皮发生。结论  用金霉素膏换药方法能使术后换药时伤口不粘连、不出血、不疼痛、弹性固定、不脱落,能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的痛苦、促进伤口的愈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各级医院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盐酸金霉素眼膏 包皮环切缝合器 小儿包皮过长 术后换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皮下组织连续缝合术在儿童周软组织线性裂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武汉儿童医院2016年7月至2020年1月周线性软组织裂伤399例儿童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将患儿分为两组:皮下软组织间断缝合组(200例)与连续缝合组(199例)。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术后组织肿胀持续时间、医用组织胶有效使用率及术后外观评分。结果连续缝合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及术后组织持续肿胀时间分别为(27.25±6.67)min、(0.84±0.29)ml及(3.40±1.02)d,均明显低于间断缝合组的(31.71±6.71)min、(1.04±0.38)ml及(5.40±1.58)d(t=6.85、7.19及17.10;均P<0.001)。连续缝合组医用组织胶使用189例(94.97%),明显高于间断缝合组的55例(27.50%)(χ2=594.05, P<0.001)。术后1周(1期)及1个月(2期),伤口愈合外观HWES评分6分者,连续缝合组占95.98%(191/199)及98.49%(196/199),均优于间断缝合组的87.00%(174/200)及88.50%(177/200)(χ2=10.39及16.35;均P<0.001)。结论治疗儿童周软组织线性裂伤,皮下组织连续缝合较间断缝合省时、恢复快,而且愈合好。

  • 标签: 眼损伤 穿透性 儿童 缝合,连续,皮下 缝合,间断,皮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重水在治疗后节球内异物玻术中作用及并发症。方法对89例后节球内异物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异物取出术,术后对视力、眼底及眼压情况进行随访。结果术后随访25个月,平均8.5个月89。9%行异物取出;术后视力2只提高(2.2%),79只术后视力不变(88.8%),8只眼下降(占8.9﹪),1只异物打入球后未行手术,8只行硅油填充术。结论重水在治疗后节球内异物玻术中可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而且并发症的发生率低。

  • 标签: 重水 球内异物 玻璃体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总结虹膜夹持型人工晶体(irisclipintraocularlensIOL)植入联合虹膜周术治疗无晶体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例15无后囊或少后囊存在的无晶体进行虹膜夹持型人工晶体植入联合虹膜周术。术后1天、1周、1月、3月随访,观察术前术后裸视力(visualacuity,VA)、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角膜透明性、眼压(intraocularpressure,IOP)、角膜内皮细胞计数(cornealendothelialcells,CECs)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3月,术后VA较术前显著提高;术前、术后BCVA无显著变化;术后3月角膜均恢复透明(除一术前即已因外伤继发角膜瘢翳而混浊),术后3月IOP平稳正常,CECs较术前无或仅有少量减少,无一例出现人工晶状体移位、继发性青光、脉络膜脱离、出血、炎症渗出等并发症。结论虹膜夹持型人工晶体植入联合虹膜周术治疗无晶体,具有屈光矫正效果好、稳定性高、并发症少、操作相对简单、组织损伤小等优点,疗效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虹膜夹持型人工晶体 无晶体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提眉术联合重睑术矫治眉下垂、上睑皮肤松弛、鱼尾纹、额部皱纹等中老年人周衰老现象的作用。方法通过眉上、眉下、眉尾切口切除眉部皮肤,并行切开法重睑术。结果本组98例,眉上切口型48例,眉下切口型34例,眉尾切口型16例,重睑术中修剪皮肤35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除2例两次手术满意外,余96例均一次手术效果满意。结论该方法用于矫治中老年周衰老现象具有损伤小、恢复快、效果显著等优点。

  • 标签: 提切眉术 重睑术 眼周衰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激光虹膜周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临床前期有效性、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共以激光虹膜周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临床前期299例,按要求复查,分析前房深度(anteriorchamberdepth,ACD)、前房容积(anteriorchambervolume,ACV)、前房夹角(anteriorchamberangle,ACA)、眼压、视力变化,统计并发症发生例。结果ADC、ACV、眼压,术前、术后1日、术后1周、术后28日水平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日、术后1周、术后28日,ACD、ACV高于术前,眼压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内炎症反应发生率8.36%、一过性高眼压90.97%。结论激光虹膜周术治疗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临床前期效果较好,可有效降低眼压,提高前房深度,但并不能改善视力,也存在相关并发症。

  • 标签: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激光虹膜周切术 前期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Ahmed青光阀玻璃体腔植入和前房植入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后继发性青光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眼科2015年1月至2019年10月玻璃体切除术后继发性青光23例(23)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行Ahmed青光阀植入术。前房组12例(12),经角膜缘植入前房;玻璃体腔组11例(11),经睫状体平坦部植入玻璃体腔。术后随访4~32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玻璃体腔组手术耗时为(31.88±5.30)分钟,少于前房组的(45.63±8.63)分钟(t=3.838,P=0.002)。前房组成功率为75.00%(9/12),低于玻璃体腔组81.81%(9/11)。两组术后眼压均较术前降低(均P<0.05),但两组之间术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体腔植入与前房植入Ahmed青光阀均可安全有效地控制玻术后继发性青光,而玻璃体腔植入手术操作较为简便省时。

  • 标签: 玻璃体切除术 青光眼,继发性 植入,青光眼阀,Ahmed,前房,玻璃体腔
  • 简介:你可知道,自然界万物本是无色的,就是因为有了我们的眼睛,才将大自然描绘成丰富多彩、五颜六色的世界。那么,我们的眼睛是如何看到颜色的呢?

  • 标签: 自然界 大自然 眼睛
  • 作者: 李炜 何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眼科杂志》 2022年第02期
  • 机构:厦门大学医学院 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 福建省眼科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福建省眼再生医学工程研究中心,厦门361102,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厦门361003
  • 简介:摘要将表组织及其细胞、细胞外基质等多个层面的复杂成分融合为一个整体,统称为表微环境,其稳态对于维持表健康发挥关键作用。干的发生往往起始于表微环境成分改变,导致表稳态失衡。本文基于表微环境对干的病理生理过程进行分析,以期有助于临床正确诊断和精准治疗干

  • 标签:
  • 作者: 王华 刘祖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25
  • 出处:《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0年第10期
  • 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中心 眼科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410008 长沙,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眼科 厦门眼科中心 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 福建省眼科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361102
  • 简介:摘要亚洲干协会(ADES)是亚洲地区影响力最大的干研究学术组织。在国际泪液与表协会(TFOS)2007年发布的DEWSⅠ、2017年发布的DEWSⅡ等干诊疗指南文件的基础上,ADES进一步结合亚洲干人群的特点对干的定义、诊断、分类及治疗方法进行了7年的系统研究,于2020年形成了新的亚洲干分类共识。亚洲干共识的发布有助于眼科医生和患者对干发病机制的理解,使得干的诊断、分类和治疗的可操作性更具体、可行,促进了干精确性治疗研究的进展。2017年ADES在The Ocular Surface发布的《关于干定义和诊断的新观点:ADES的共识报告》及2020年在Eye and Contact Lens发表的《关于干分类的新观点:ADES的建议》是亚洲地区干诊疗的指导性文件,本文对这2个文件中关于亚洲干的新定义、诊断、分类及治疗共识进行详细解读,为广大眼科医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理论和知识提供帮助。

  • 标签: 干眼 共识 定义 诊断 分类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