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2 个结果
  • 简介:建立一种简便、快捷的人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placentalchorionic-derivedmesenchymalstemcells,hpcMSCs)分离培养方法。用手持电动匀浆器处理人绒毛膜,经酶消化后接种培养,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CCK-8测定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记,成脂、成骨诱导分化试剂盒鉴定细胞的分化潜能。获得的人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为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呈平行排列或漩涡状生长,高表达CD73、CD105、CD90,而CD34、CD45、CD14、CD19、HLA-DR呈阴性,生长曲线为"S"型,经成骨或成脂诱导后,茜素红染色或油红O染色呈阳性。符合国际细胞治疗学会认可的间充质干细胞标准。建立了人胎盘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新方法,结合了组织块法和酶消化法的优点,为绒毛膜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提供基础。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绒毛膜 细胞分离 细胞培养 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电针分离粘连与冷刀分离粘连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50例中重度宫腔粘连行宫腔镜分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研究组(n=25)及对照组(n=25),对照组患者给予宫腔镜下电针分离术,研究组患者给予宫腔镜下冷刀分离术,并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月经改善情况以及宫腔粘连复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P<0.05);研究组宫腔粘连复发率为8.00%,对照组宫腔粘连复发率为24.00%(P>0.05);研究组患者月经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宫腔镜下电针分离宫腔粘连相比,采用冷刀分离宫腔粘连临床效果显著,患者月经恢复情况佳,粘连复发率降低,值得推广。

  • 标签: 宫腔镜 宫腔粘连 电针分离 冷刀分离 疗效比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源性疾病监测中影响致病菌分离率与分离时限的因素,为食源性疾病预防提供科学依据,完善食源性疾病监测系统。方法收集湖南省自2015年食源性疾病病原学监测相关资料,依照全国食源性疾病监测手册和国家标准方法,对致病菌分离培养机构、实验室质量控制及监测病例定义3个因素,分别取各项调整前、后500份病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各因素对致病菌分离率及分离时限的影响。结果致病菌分离培养机构调整后,致病菌分离率与调整前比较无统计学院意义(P﹤0.05);分离时限及实验室质量控制考核改变前、后,致病菌分离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考核、提高精准监测病例定义,可缩短致病菌分离时限,提高致病菌分离率。

  • 标签: 食源性疾病 致病菌分离率 分离时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临床血培养中肠球菌的检出及耐药性。方法无菌法采取患者血液5~10ml接种于梅里埃BACT/ALERT3D血培养仪,培养阳性后采用梅里埃VITEK2Compa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458套血培养阳性标本中共检出57株肠球菌属,其中屎肠球菌24株;粪肠球菌26株,其他肠球菌7株。结论血培养肠球菌属中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的药物敏感性有很大区别,屎肠球菌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

  • 标签: 血培养 肠球菌属 屎肠球菌 粪肠球菌 耐药性
  • 简介:幼儿园每年的开学季会迎来一批可爱的小宝宝,这些适龄的宝宝们离开父母进入幼儿园是迈出了其社会化进程中重要的一步。但在这一过程中,新入园所产生的分离焦虑对家长和孩子而言都是一种痛苦的体验和煎熬。作为幼儿教师,尽快缓解幼儿和家长的入园焦虑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 标签: 分离焦虑 缓解 游戏 幼儿园 幼儿教师 入园焦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我院儿童痰培养中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的分离和耐药性,为本地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5-2016年儿童痰培养分离的肺炎链球菌(Spn521株)和流感嗜血杆菌(Hin130株),其中Spn和Hin合并感染的有11例。Spn使用Optochin敏感试验初筛,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最终的鉴定和药敏试验;Hin使用因子试验初筛、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最终鉴定,K-B法进行药敏试验,头孢硝噻吩纸片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Spn对红霉素的耐药率高达95.3%、对克林霉素、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超过66%,对青霉素、头孢曲松敏感率依次为97.8%、90.2%,对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阿莫西林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可达到100.0%,没有发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菌株。Hin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超过40%,β-内酰胺酶的检出率为30.2%,对头孢呋辛、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9.4%、20.4%,对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其敏感率高于90%.结论临床大多数抗菌药物对Spn和Hin均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但对儿童常规选用的药物如阿奇霉素的耐药率非常高、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已超过40%,仍需加强我院儿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调整患儿用药方案。

  • 标签: 儿童痰培养 肺炎链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分离 耐药性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和分析防城港地区引起糖尿病患者呼吸道感染的流感嗜血杆菌药敏结果,为临床提供抗生素选用依据。方法对前来防城港市中医医院就诊的糖尿病呼吸道感染患者呼吸道标本进行流感嗜血杆菌培养及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药敏实验。鉴定采用法国梅里埃全自动细菌鉴定仪(VITEK2CANPACT)进行;药敏实验采用法国梅里埃半自动细菌药敏分析仪进行。?-内酰胺酶采用头孢硝噻吩纸片进行检测。结果3000份痰标本共分离出流感嗜血杆菌136株,约占4.5%。136株流感嗜血杆菌有41株检出?-内酰胺酶,阳性率约为30.2%。敏感性最高的抗生素为头孢噻肟和氧氟沙星,敏感率均为100.00%;耐药率最高的抗生素为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敏感率分别为46.32%和38.24%。结论在本地区治疗流感嗜血杆菌引起的糖尿病患者呼吸道感染首选抗生素为头孢噻肟和氧氟沙星;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由于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建议慎用。

  • 标签: 糖尿病 流感嗜血杆菌 药敏
  • 简介:摘要目的筛选甘遂的毒性部位,分离、纯化甘遂毒性成分,并进行结构解析,研究甘遂毒性物质基础。方法95%乙醇回流提取甘遂,回收乙醇后,用石油醚萃取,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将石油醚部位分成不同极性段,以MTT法测定甘遂各部位对巨噬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确定甘遂石油醚部位中毒性最强的分离段,采用硅胶柱层析法,对毒性极性段进行分离,再结合薄层制备及过凝胶柱SephadexLH-20的方法进一步的分离纯化,获得毒性成分。毒性成分采用MTT法及刺激巨噬细胞释放炎症因子法考察其毒性大小。结果从甘遂石油醚部位中共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为n-tetratriacont-20,23-dienoicacid(1)、Trilinolein(2)、prostratin(3)、β-sitosterol(4),其中化合物3有较强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其IC50为12μM。结论甘遂的毒性可能与其含有的二萜类成分相关,毒性机制可能与其诱导肠道炎症反应发生相关。

  • 标签: 甘遂 毒性成分 二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接受治疗性血细胞分离采集患者给予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围术期的护理指导和干预,观察并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结果护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76例(95.00%)明显高于护理前64例(80.00%),护理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3例(3.75%)明显低于护理前10例(12.50%),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治疗性血细胞分离患者,采取围术期的护理指导和干预,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积极做好患者的心理建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治疗性 血细胞分离采集技术 护理措施
  • 简介:目的:明确为害山牵牛的叶部病害的病原菌,为其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山牵牛炭疽病的病原菌进行分离,利用形态学特征和ITSrDNA序列分析法鉴定该病原菌的分类地位。结果:该病原鉴定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结论:该病原菌危害山牵牛造成其叶部病害,在国内为首次报道。

  • 标签: 山牵牛 炭疽病 胶孢炭疽菌 病原鉴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产科母婴短暂分离时使用母婴分离卡确保婴儿安全。方法妇产科2017年9月—2018年3月使用母婴分离卡产妇120例为观察组,2017年9月—2018年3月未使用母婴分离卡宣教产妇120例作为对照组;针对产妇对母婴分离卡认知和掌握情况、分离卡使用的满意度、确保新生儿安全,防止差错事故发生等4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产妇对分离卡宣教重视度、对产科优质护理满意率、差错事故的发生率和新生儿安全等方面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母婴分离卡的使用是产科优质护理的一项重要改革,一项非常值得推广举措,值得产科广泛推广。

  • 标签: 母婴分离 母婴同室 应用
  • 简介:摘要总结了20例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对肠造口黏膜分离的患者,给予正确的伤口处理、全面的营养支持、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医患矛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肠造口 皮肤黏膜分离 护理
  • 简介:摘要文章介绍了烯烃分离装置在正常运行期间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对问题如何处理提出了优化调整合理建议。

  • 标签: 长周期 进料波动 换热器内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后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对108例接受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了研究,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有54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治疗,观察组接受综合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98.15%,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83.33%,观察组月经改善率是96.30%,对照组的月经改善率是81.48%,两组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字2=10.652,P<0.05)。随访一年,观察组25例妊娠,妊娠率是46.30%,对照组5例妊娠,妊娠率为9.26%,(P<0.05)。结论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手术可以预防再次粘连,让宫腔形态得到恢复,改善患者的月经情况,临床中可以推广使用。

  • 标签: 综合治疗 宫腔粘连分离术 宫腔镜
  • 简介:摘要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某些分离胶采血管分离效果不佳,干扰测试效果。临床化验室在新引入一种采血管前,应该进行严格的验证和评价,以判断其是否满足医学验证工作的质量要求,避免因分离效果不佳影响样本的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本文主要探讨分离胶采血管样本质量、控制的解决方案。

  • 标签: 分离胶 采血管 临床应用 分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血清分离胶对生化指标中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对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46例进行血液的采集,其中采用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采血的为观察组,采用普通的玻璃采血管进行采血的为对照组,每组各23例。观察这两组的12项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分析这两组检测的结果的稳定性。结果经两组检测得出观察组和对照组12项的生化指标检测的指标无较大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经过0小时、24小时、48小时后检测结果得出,观察组血清的稳定性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血清的稳定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分离胶对检验的结果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可以促进血液的稳定性。

  • 标签: 血清分离胶 生化指标 生化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