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1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蜇伤患者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蜇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AKI将其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和生化指标特征。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蜇伤致AKI的危险因素。结果共356例蜇伤患者纳入本研究,年龄56.0(45.0,64.0)岁,男性196例(55.1%),高血压59例(16.6%),糖尿病13例(3.6%)。AKI组患者51例(14.3%),非AKI组患者305例(85.7%)。基线资料与生化指标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蜇伤部位(全身/局部)比例、蜇伤数目、肉眼血尿比例、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肌酸激酶、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蛋白尿比例及尿隐血比例等方面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蜇伤数目增加(每增加10针,OR=1.866,95%CI 1.289~2.071,P=0.001)、肉眼血尿(OR=9.770,95%CI 2.586~36.910,P=0.001)、血红蛋白降低(每增加1 g/L,OR=0.016,95%CI 0.001~0.355,P=0.009)、天冬氨酸转氨酶增加(每增加100 U/L,OR=1.311,95%CI 1.144~1.502,P<0.001)和总胆红素增加(每增加10 μmol/L,OR=1.200,95%CI 1.008~1.430,P=0.041)是蜇伤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蜇伤数目增加、肉眼血尿、血红蛋白降低、天冬氨酸转氨酶增加和总胆红素增加是蜇伤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虫咬和虫螫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蜂蜇伤
  • 简介:摘要:本文我们对2017年至2020我科收治的35例确诊蛰伤患者肌酸激酶异常升高(CK值≥1000)患者和肌酸激酶较平缓升高(CK<1000)患者临床表现与预后等指标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CK≥1000组患者蛰伤伤口处、APACHEⅡ评分、ICU住院时间以及肾脏替代治疗时间等指标,明显高于CK<1000组患者,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同时比较乳酸脱氢酶水平,在CK值≥1000组也显著增高,平均值1326.86u/L,明显高于CK<1000组,平均值398.92u/L,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但两组动脉血乳酸在CK值≥1000组平均值2.62mmol/L,CK<1000组平均值2.88mmol/L,P>0.05,无统计学差异;肌红蛋白在CK值≥1000组,平均值134.31ng/ml,CK<1000组平均值90.38ng/ml,P>0.05,无统计学差异。提示CK可以作为判断蛰伤患者临床预后准确可行的指标。

  • 标签: 蜂蜇伤  肌酶激酶(简称CK)  APACHEⅡ评分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液透析治疗蜇伤致急性肾功衰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使用随机选数工具,在血液透析治疗蜇伤致急性肾功衰患者中,先选出44例作为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另选44例患者作为干预组,行综合干预护理。对两组并发症、症状改善和护理评价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在并发症情况、家属与患者护理评价方面的结果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就并发症和患者满意度等方面而言,综合干预护理有着较大的施行价值,可加大运用力度。

  • 标签: 血液透析治疗 蜂蛰伤 急性肾功衰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血液透析治疗蛰伤所致急性肾功衰中的护理经验。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2年4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40例蛰伤所致急性肾功衰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20例。结果:研究组治疗指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治疗蛰伤所致急性肾功衰过程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确保治疗安全。

  • 标签: 血液透析 蜂蛰伤 急性肾功衰 优质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螫伤致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 MODS)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20年12月有明确的螫伤病史及临床表现且入院第一诊断为螫伤患者的资料,排除既往有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不全患者,入院前已行激素治疗患者,入院48 h内采集标本因溶血或其他原因不能得到有效实验室结果的患者。记录患者入院48 h内所取血液样本的白细胞总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rophil count,NEU)、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ocyte count,LYM)、血红蛋白计数(Hemoglobin count,HB)、肌红蛋白(myoglobin,Mb/MYO)、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白蛋白(albumin,ALB)、血钾(K)、血钠(Na)、血氯(Cl)指标。根据住院期间是否发生MODS分为MODS组和非MODS(NMODS)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螫伤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ODS的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评估肌红蛋白水平对螫伤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ODS的预测效能。结果与NMODS组相比,MODS组Mb、WBC、NEU、APTT、K[分别为3890.00(1416.90 4057.00) ng/mL,(21.99±8.18)×109/L,(19.61±7.33)×109/L,(93.75±45.77)s,(4.99±0.95)mmol/L]明显高于NMODS组[分别为73.50(34.30 264.20) ng/mL,(13.40±4.14)×109/L,(11.18±4.73)×109/L,(37.00±17.16)s,(4.05±0.56)mmol/L],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Cl、ALB[分别为(101.50(98.25 105.00)mmol/L,(35.36±6.44)g/L]明显低于NMODS组[分别为105.00(103.00 107.00)mmol/L,(40.71±5.48)g/L],两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EU(OR=0.729, 95%CI:0.542~0.981)、Mb(OR=0.999, 95%CI:0.998~1.000)、APTT(OR=0.951, 95%CI:0.921~0.982),是螫伤患者发生MODS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NEU、Mb、APTT均可以作为螫伤患者发生MODS的评估,其中Mb预测价值最大(AUC=0.950,95%CI:0.891~0.982),Mb预测螫伤患者发生MODS的最佳截断值为515.30 ng/mL,对应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62%和87.23%。结论Mb是螫伤患者发生MODS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作为螫伤患者发生MODS良好预测指标。

  • 标签: 蜂螫伤 多器官功能障碍 肌红蛋白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蜇伤患者发生急性肾损伤(AKI)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8月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5例蜇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主体,根据AKI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蜇伤AKI组(37例)和蜇伤非AKI组(68例)。入院后收集两组患者的人口基线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蜇伤时季节、蜇伤部位、蜇伤数目、基础疾病、临床表现以及炎症因子水平〕并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e回归模型分析蜇伤患者发生AKI的相关危险因素;采用Pearson模型分析PCT与其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蜇伤患者发生AKI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蜇伤数目、入院后呕吐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蜇伤AKI组患者的血清肌酐(SCr)、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蜇伤非AKI组〔SCr(μmol/L):122.36±32.45比76.74±28.52,PCT(μg/L):1.42±1.05比0.34±0.21,IL-6(ng/L):277.52±120.25比112.14±73.34,hs-CRP(mg/L):7.64±3.26比3.01±2.13,均P<0.05〕。蜇伤后发生AKI患者的血清PCT水平与血清SCr、IL-6和hs-CRP水平均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486、0.393、0.425,P值分别为0.002、0.016、0.009)。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SCr、PCT、IL-6和hs-CRP均是蜇伤患者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年龄、SCr、PCT、IL-6和hs-CRP预测蜇伤患者发生AK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22 〔95%可信区间(95%CI)为0.516~0.727〕、0.722(95%CI为0.601~0.843)、0.869(95%CI为0.781~0.958)、0.739(95%CI为0.627~0.851)以及0.799(95%CI为0.700~0.900);PCT最佳截断值为0.742 μg/L时,敏感度为75.70%,特异度为90.50%。结论蜇伤后发生AKI患者的血清PCT水平显著升高,为蜇伤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PCT水平对蜇伤后发生AKI的预测效能较优,可作为临床预测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 标签: 蜂蜇伤 急性肾损伤 降钙素原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专案在急诊抢救患者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收治的40例蛰伤患者参与研究,于2020年10月开始实施护理专案,2020.10前收治的患者视为对照组,2020.10-2022.3收治的患者视为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护理专案,对比二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静脉穿刺成功率更高,护理满意度更高,P值<0.05。结论:急诊护理专案的应用,能有效提高蜇伤患者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患者痛苦,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专案 急诊抢救患者 静脉穿刺成功率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浅析了中国原料药合法进入欧美市场的相关注册及认证。分析比较了原料药欧美认证的特点及异同。中国原料药生产企业如果能正确认识和对待在欧美国际认证中的误区和问题,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产品质量,中国原料药将在欧美市场持续地产生深远的影响。

  • 标签: 欧洲药物管理档案 药物管理档案 欧洲药典适用性认证 FDA认证 ICH Q7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血浆置换(PE)+连续性床旁透析(CRRT)治疗重症蜇伤患者的安全护理。方法 针对2022年9月对1例急性重症蜇伤患者进行血浆置换(PE)+连续性床旁透析(CRRT)治疗,总结治疗过程及护理要点。 结果 采用血浆置换(PE)+连续性床旁透析(CRRT)治疗重症蜇伤疗效显著。 结论血浆置换(PE)+连续性床旁透析(CRRT)治疗对蜇伤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治疗过程中优质护理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 标签:   血浆置换(PE) 连续性床旁透析(CRRT) 重症蜂蜇伤 护理
  • 简介:摘要本文综述了文献中有关膀胱出口梗阻的无创性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阴茎袖套测压、逼尿肌厚度测量、膀胱重量的超声测量和近红外光谱的膀胱氧合测量等均表现出良好的诊断能力。然而,无论是哪种检测方法,仍需要更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 标签: 膀胱疾病 膀胱出口梗阻 无创诊断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欧洲在世界中草药市场占据重要地位,中药在欧盟的注册对中药国际化发展意义重大。欧盟药品管理局对草药产品的注册监管具有较为完备的管理体系与法规指南,《欧盟传统草药产品注册指令》(2004/24/EC)的颁布标志着我国传统中成药可通过简易注册进入欧盟市场。本文从欧盟传统草药产品(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al Products,THMPs)的注册条件、注册管理机构及文件指南出发,对欧盟THMPs简易注册的申请条件从药用历史、质量要求及申请资料格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为我国传统中成药在欧盟的简易注册提供参考建议。

  • 标签: 欧盟 传统草药产品 简易注册 管理机构 注册文件
  • 简介:摘要:医疗器械注册是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根据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其拟上市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研究及其结果进行系统评价,以决定是否同意其申请的过程。本文旨在探讨医疗器械注册核发的基本流程,即新产品首次注册的大致流程,其他注册形式由于篇幅问题,不再一一介绍。

  • 标签: 医疗器械 注册 检验 申报
  • 简介:摘要2019年2月收治右侧胸廓出口硬纤维瘤1例,瘤体侵袭臂丛、锁骨下动脉、膈神经和部分胸膜。制定手术预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完整切除瘤体,术中切除前、中斜角肌,第7颈神经(C7)和部分锁骨下动脉。术后2年随访,肿瘤未见复发,患侧锁骨上皮神经、桡神经和正中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减退,上肢运动功能未见明显异常。胸部X线片提示患侧膈肌较术前抬高2个肋间隙,患者自诉爬楼梯会有呼吸困难,局部疼痛基本消失,停止使用所有止痛药物。体会:胸廓出口硬纤维瘤首选手术切除,局部解剖结构复杂,充分的手术预案和精细的显微外科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硬纤维瘤 胸廓出口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出口梗阻型便秘实施动态摄影排便造影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自2014年10月~2021年11月到我院就诊的164例疑似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全部患者均行动态摄影排便造影检查。分析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男性19例疑似患者中确诊18例,占比94.74%。18例男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中合并盆底痉挛综合征患者6例,占比33.33%;女性145例疑似患者中确诊133例,占比91.72%;133例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中直肠前突101例,占比75.94%;经过分析可知,男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主要原因为盆底痉挛综合征,女性出口梗阻型便秘的主要原因为直肠前突。结论:动态摄影排便造影对出口梗阻性便秘患者的诊断效果较好,检查准确率高,且能够直接表明造成出口梗阻型便秘的病因,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建议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动态摄影排便造影 出口梗阻型便秘 检查准确率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出口梗阻型便秘又被称为直肠型便秘,即排便出口附近组织、器官改变,导致排便困难或者羁留性便秘的一种综合征。出口梗阻型便秘临床分为三种类型,即直肠无力型或弛缓型,痉挛型,肠外梗阻型。三种类型可以单独发病,也可以同时发病。出口梗阻型便秘会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心理健康,生理健康,需要及时就医诊断,辨别疾病类型,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法。盆腔多重造影应用于诊治出口梗阻型便秘效果较明显,能够为临床医生治疗提供有效参考依据。

  • 标签: 盆腔多重造影 诊治 出口梗阻型便秘 应用
  • 简介:摘要:该文首先介绍了气流雾化器产品的概况,包括产品管理类别、工作原理、结构组成等,归纳和分析气流雾化器产品技术审评要点及关注点;可为申请人注册申报气流雾化器时提供指导,同时也可为气流雾化器产品技术审评人员提供审评参考。

  • 标签: 气流雾化器 审评要点 关注点
  • 简介:摘要目的从病理解剖方面分析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TOS)的发生原因。方法对自2013年1月至2018年8月经过我们手术治疗证实为TOS的患者97例98侧,将臂丛神经探查松解术中观察到的臂丛及其邻近组织形态记录下来,与病史、术前检查、术后效果结合,分析这些毗邻组织如何造成臂丛卡压。结果术后本组97例患者中86例症状改善,11例无明显改善。症状改善的86例患者中54例55侧术中明确看到小斜角肌解剖异常,包括起点抬高和/或腱性化;67例在颈8、胸1椎间孔出口可见异常纤维束带,这些异常束带可分为腱性和纤维性,明显影响下干活动度或直接造成下干卡压;4例青少年患者同时看到小斜角肌异常和腱性束带存在。结论异常的小斜角肌和异常束带是造成下干型TOS的主要因素,年轻患者的这些异常更为明显,TOS的手术应以锁骨上入路切断这些异常结构松解臂丛为主。

  • 标签: 胸廓出口综合征 臂丛 病理解剖 神经松解 小斜角肌 纤维束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