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方面客单价高、亿元企业多,一方面成本走高、利润率下滑,看上去很美的江苏市场正进入调整期。无论是区域经济水平还是医药行业的体量,江苏在全国版图中均位列前茅,零售药店的表现也与此地位相匹配.2013~2014年中国药店排行榜数据征集活动中,江苏共有13家零售药店参与,其中南京医药、先声再康分别跻身10亿级、5亿级企业之列.

  • 标签: 江苏 零售药店 医药行业 区域经济 利润率 排行榜
  • 简介:目的探讨心率减速率(DC)和连续心率减速率(DRs)在心肌梗死后患者猝死风险的预警价值。方法选自2014年2月~2015年6月接受治疗的20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根据其预后分为猝死组(12例)和非猝死组(18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两组患者DC和DRs水平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心率变异性和相关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分析DC和DRs水平与心率变异性、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猝死组患者的DC和DRs水平明显低于非猝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猝死组患者24h全部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h每5min正常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非猝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和DRs水平与SDNN、SDANN和LVEF显著正相关(P<0.05),而与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NN50计数占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和左室收缩压(LVPS)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心肌梗死后猝死患者的DC和DRs水平较低,且与患者心率变异性等密切相关。

  • 标签: 心率减速率 连续心率减速率 心肌梗死 猝死 心率变异性
  • 简介:产时胎儿电子监护(electronicfetalmonitoring,EFM)目标是减少产时胎儿窒息的发生,防止中度和重度胎儿窒息以及新生儿不良结局。产时胎心减速的类型包括:早期减速、晚期减速、可变减速及延长减速。正确判断和识别产时胎心减速的类型和临床意义,掌握正确的处理方法,对减少新生儿抽搐、窒息、脑瘫或产时胎儿死亡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又可减少过度的干预。

  • 标签: 产时胎儿电子监护 胎心减速 产时处理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汽车动力装置及结构进行分析,结合汽车零部件生产现状,从结构优化、调整技术、装配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提高汽车传动性能,降低汽车安全风险。

  • 标签: 减速器 差速器 装配技术 维护技术
  • 简介:维生素抗衰老的能耐自由基引起衰老当人体进行新陈代谢时,体内的氧会转化成极不稳定的物质——自由基,但同时人体亦有自动清除自由基的能力。然而,若自由基的产生和清除失去平衡,过多的自由基会破坏细胞膜上的分子,同时开始连锁反应,使细胞膜受损,并破坏细胞中的脱氧核糖核酸(DNA)或称遗传基因,从而使一系列致病因子进入细胞,引发衰老的一系列致病过程。

  • 标签: 抗衰老 维生素 清除自由基 脱氧核糖核酸 细胞膜 新陈代谢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capacityofhearrate,DC)与心率变异性(heartratevariability,HRV)在评价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方面的应用。方法对73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65名正常人群对照组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离线计算DC、HRV时域指标并进行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DC及HRV各时域指标均比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型糖尿病组DC与HRV中的总标准差(SDNN)呈正相关(r=O.597,P〈O.01),与差值均方根(RMSSD)呈正相关(r=O.569,P〈0.01),与pNN50呈正相关(r=0.501.P〈0.05)。结论DC和HRV各时域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检测的指标。

  • 标签: 糖尿病 自主神经 心率减速力 心率变异性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拟通过分析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率减速力(decelerationcapacityofheartrate,DC)、连续心率减速力(heartratedecelerationruns,DRs)及心率变异性(heartratevariability,HRV)各指标,探讨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的变化,及DC、DRs等新指标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连续选择我院符合研究标准的4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观察组)和4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接受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比较两组间DC、DRs及心率变异性各指标之间的差异,分析DC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DC、DR2、DR4及心率变异性指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内DC与HRV各指标显著相关。结论心率减速力能够定量反映自主神经功能,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受损,可能是以迷走神经减弱为主。

  • 标签: 肥厚型心肌病 心率减速力 心率变异性 自主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迷走性晕厥(VVS)患者左心房神经节丛(GP)去神经化消融术后心率减速力(DC)的变化。方法连续入选2013年5月至2016年1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倾斜试验阳性VVS患者45例,年龄(41.3±14.2)岁,女24例,接受左心房GP消融治疗,术前及术后1年内定期复查动态心电图,分析DC、昼间DC(DDC)和夜间DC(NDC),并记录晕厥复发事件,并将患者分为复发晕厥组和未复发晕厥组。分析术中各个GP诱发迷走反应同术前和术后DC、DDC和NDC的相关性,并分析复发晕厥组和未复发晕厥组患者在术后不同随访时间点的DC、DDC和NDC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在GP消融中诱发进而消除迷走反应,其中左上GP 38例,左侧GP 12例,左下GP 19例,右下GP 12例,右前GP 22例。7例患者未诱发迷走反应,术后也有晕厥发作。相关性分析提示各个GP的迷走反应诱发性和基线DC、DDC和NDC无相关性;左上GP同术后随访节点的DC、DDC和NDC呈负相关(P<0.05),右前GP与术后1 d的DC和DDC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方差分析提示,与复发晕厥组相比,未复发晕厥组患者术后各个随访时间点的DC、DDC和NDC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左心房GP消融可以预防大部分VVS患者晕厥复发,其中左上GP和右前GP的消融对于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最为明显。

  • 标签: 导管消融术 血管迷走性晕厥 左心房 自主神经节丛 心率减速力
  • 简介:目的探讨心功能指标与心率减速力值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测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和10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和心率减速力、心率加速力值,并进行预警分析.结果冠状动脉病变:100例AMI心力衰竭患者1支病变30例、2支病变55例、3支病变15例;10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支病变60例、2支病变35例、3支病变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死亡:AMI心力衰竭患者组LVIDD66.4mm、LVEF26.0%、FS14.4%、DC≥4.5ms3例(3.00%);LVIDD68.2mm、LVEF24.6%、FS12.8%、DC2.6~4.4ms8例(8.00%);LVIDD69.8mm、LVEF22.8%、FS11.4%、DC≤2.5ms15例(15.00%),P<0.05;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LVIDD47.0mm、LVEF50.4%、FS26.8%、DC2.6~4.4ms2例(2.00%);LVIDD47.2mm、LVEF48.8%、FS24.6%、DC2.6ms3例(3.00%),P<0.05.AMI心力衰竭患者组LVIDD68.2mm、LVEF24.6%、FS12.8%、AC≤-8.0ms2例(2.00%);LVIDD69.8mm、LVEF22.8%、FS11.4%、AC≤-7.0ms3例(3.00%),P<0.05;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LVIDD47.2mm、LVEF48.8%、FS24.6%、AC≤-7.0ms1例(1.00%),余均无死亡病例.AMI心力衰竭患者组与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组比较,P<0.05.结论心功能指标结合心率减速力值能定量分析和测定迷走神经作用的强度,对急性心肌梗死猝死高危人群筛选与预警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心功能测量 心率减速力 猝死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心率减速力变化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科室治疗的180例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列为观察组,观察组按具体疾病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93 例) 和非急性心肌梗死组(87 例),将同期我院收治的180例非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列为对照组,统计分析对360例冠心病患者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DC值更低(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二产程反复性变异减速伴正常变异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在成都市锦江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5325例分娩产妇病例资料,排除多胎、早产等患者,纳入单胎、头位分娩后,以反复性变异减速伴正常变异图形201例作为观察组;胎心监护无反复性变异减速图形2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变异对新生儿结局影响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中出现胎盘早剥、胎儿生长受限、羊水过少、脐带缠绕等妊娠病症发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缩宫素的使用、第二产程时限、阴道手术产、剖宫产、II~III度羊水粪染的百分率和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转入NICU(NeonatalIntensiveCareUnit)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出现反复性变异减速伴正常变异至分娩时间超过0.5h,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新生儿转入NICU率明显上升(P<0.05)。结论第二产程中胎心监护出现反复性变异减速伴正常变异图形,应在0.5h内结束分娩,可明显改善新生儿结局。

  • 标签: 第二产程 电子胎心监护 正常基线变异 反复性变异减速 新生儿结局
  • 简介:老严的腿,一跑就痛由于工作蒸蒸几上、应酬愈发频繁,53岁的严先生已经好久没有锻炼身体了。但事业的成功却没能换来好身体、好气色。严先生明显感觉到,爬楼、慢跑之后,他的双腿越来越无力,人也变得萎蘼不振,整天哈尔连天。

  • 标签: 关节退化 急性 治疗 中医 锻炼身体
  • 简介:摘要电网运行管理方式具有难度大、工作量大的特点,并且在其运行方式的安排和管理方式也有着更高的要求。由于电力系统结构愈加复杂化,其运行方式也正在向着智能化、自动化方式发展,因此科学合理安排电网运行运行管理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也是充分提高电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保证。

  • 标签: 电网运行 方式安排 经济运行
  • 简介:目的:探讨心率变异性(HRV)和心率减速力(DC)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81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研究组)和8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别监测DC和HRV。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DC[(11.99±4.93)ms比(6.62±1.83)ms]及心率变异性的24h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129.94±15.22)ms比(63.66±12.13)ms]、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55.52±9.03)ms比(28.25±8.81)ms]和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50ms的心搏数占24h总R-R间期数的百分比[PNN50,(13.99±5.63)%比(7.29±1.11)%]明显降低,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DC与SDNN、rMSSD和PNN50均呈正相关(r=0.571、0.662、0.763,P均<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呈正相关,可协同作为诊治依据。

  • 标签: 高血压 冠状动脉疾病 心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子胎心监护(EFM)Ⅱ类图形反复性变异减速(VD)产妇的分娩终止时限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并且胎儿心率出现EFM Ⅱ类图形反复性VD的829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胎儿心率发生轻、中、重度反复性VD的产妇分别为392、246及191例。按照分娩终止时限不同,将其分为3组,A组(n=380,分娩终止时限≤30 min),B组(n=251,分娩终止时限为30~60 min)和C组(n=198,分娩终止时限≥60 min)。392例轻度反复性VD产妇中,分娩终止时限≤30 min、30~60 min和≥60 min者分别为98、163、131例;246例中度VD产妇中,分娩终止时限≤30 min、30~60 min和≥60 min者分别为152、62和32例;191例重度VD产妇中,分娩终止时限≤30 min、30~60 min和≥60 min者分别为96、62和33例。采用χ2检验,对3组不同分娩终止时限产妇的新生儿不良结局进行统计学分析,进一步对轻、中、重度反复性VD产妇不同分娩终止时限所致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829例EFM Ⅱ类图形反复性VD产妇的年龄为(29.3±3.7)岁,人体质量指数(BMI)为(22.6±3.5) kg/m2;存在脐带异常为578例(69.7%)。②A、B、C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分别为2.6%(10/380)、8.8%(22/251)和20.2%(40/198),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75,P<0.001)。③392例轻度反复性VD产妇中,分娩终止时限≤30 min、30~60 min和≥60 min者分娩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分别为1.0%(1/98)、0.6%(1/162)和1.5%(2/129),3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00,P=0.741)。④246例中度反复性VD产妇中,分娩终止时限≤30 min、30~60 min和≥60 min者分娩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分别为2.0%(3/152)、9.7%(6/56)和50.0%(16/32), 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805,P<0.001)。⑤191例重度反复性VD产妇中,分娩终止时限≤30 min、30~60 min和≥60 min者分娩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分别为6.2%(6/96)、24.2%(15/62)和66.7%(22/33),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535,P<0.001)。结论EFM Ⅱ类图形中反复性VD产妇,随着分娩终止时限延长,可增加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EFM Ⅱ类图形为中至重度反复性VD产妇,应分别在60 min和30 min内及时娩出新生儿。

  • 标签: 心率,胎儿 监护 产程,第二 分娩 窒息,新生儿 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川崎病(KD)患儿急性期心率变异性(HRV)、心率减速力(DC)与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无反应KD的关系。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9年5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KD患儿679例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儿童150例为健康对照组。根据接受初始IVIG治疗14 d内患儿疗效,将其分为IVIG敏感组和IVIG无反应组。比较2组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接受初始IVIG治疗前的HRV、DC、血常规、肝功能、肌钙蛋白I(cTnI)、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IVIG无反应KD的危险因素。结果679例KD患儿中失访3例,余676例中IVIG敏感586例,IVIG无反应90例。IVIG敏感组及IVIG无反应组的HRV指标及DC均低于健康对照组,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IVIG无反应组的正常窦性N-N间期标准差(SDNN)[(65.84±38.22) ms比(82.56±21.41) ms,P=0.004]、低频功率(LF)[(192.59±114.10) ms2比(258.18±162.75) ms2,P=0.048]均低于IVIG敏感组。IVIG敏感组及IVIG无反应组的白细胞(WBC)、血小板(PLT)、hs-CRP、ESR、丙氨酸转氨酶(ALT)、cTnI及NT-proBNP均高于健康对照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IVIG无反应组的ESR[(90.32±37.91) mm/1 h比(65.81±25.34) mm/1 h,P=0.019]、cTnI[(0.83±0.35) μg/L比(0.52±0.18) μg/L,P=0.037]及NT-proBNP[(854.64±293.02) ng/L比(584.95±177.11) ng/L,P=0.011]均高于IVIG敏感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DNN(OR=0.783,95%CI:0.341~0.979,P=0.021)、NT-proBNP(OR=1.195,95%CI:1.061~1.428,P=0.034)是预测IVIG无反应K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DNN、NT-proBNP可能是IVIG无反应KD的独立预测因素。

  • 标签: 川崎病 心率变异性 心率减速力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